• 2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2011年台灣在討論PM2.5標準時以及20125月公告之前,許多民間團體不斷建議應以WHO10μg/m3為標準,20197月召開「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及直轄市、縣()各級空氣污染防制區修正草案研商暨公聽會」時,民間也多次表達意見,強調年均值15μg/m3的標準是不足以保護國人健康的,現在已是2020年下半年,希望環保署不要堅持用舊的標準。(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3996/2020%e5%b9%b4%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5%9c%a8%e4%ba%94%e5%a4%a7%e5%9f%8e%e5%b8%82%e9%80%a0%e6%88%9016%e8%90%ac%e4%ba%ba%e6%97%a9%e6%ad%bb/)》

我們已知空氣汙染是嚴重的致癌物質,而空氣污染中的PM2.5也被WHO認定是一級致癌物質;所以現在我們外出運動是否也需要了解一下場地的pm2.5數據,不要是運動了但也吸入了超多致癌物質,那就糟糕了!以下測量就以WHO10μg/m³做為該場所的健康標準來測試看看:


下圖:這是111.9.7下午3:31在溪州焚化爐旁游泳池停車場🅿️測試的數據,pm2.5=53μ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這是111.9.11上午8:37在豐崙運動公園測試的數據,pm2.5=26μg/m3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9.18在台中公園臨一中街路邊32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8.18 08:15台中公園近日曜天地41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9.18 08:31台中公園湖心亭近公園路16 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111.9.18 08:10台中公園近中心點24 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9.18 08:26台中公園入口21 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9.18 06:46柳川vs車王大飯店門口39 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下圖:111.9.17 17:39新社桃李河畔16 ug/m³


現在連運動場所都要注意pm2.5了嗎?


之後我還會在全省各地隨機做測試…


2022-09-11 8: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運動場所
cheris168 wrote:
《2011年台灣在討...(恕刪)

感覺兩個地方都超標,看來只好依我們國內自己的標準53μg/m3以下都可以正常戶外活動,才找得到運動的地方了。
只是不解我們為什麼標準要訂那麼低,是因為要維持火力發電嗎?

日本規定的年平均值也是15μg/m3 以下跟台灣是一樣的...
感謝你關心環境與群眾健康,

指出一點謬誤,

15 μg/m^3是年平均標準,

日平均標準是35 μg/m^3,

印象中各國沒有最高值標準(Celing),

您測得讀值為瞬間值可以作為參考,

但不宜與法規標準比較,

另幾點供參,

PM2.5非指單一有害物,

應關注PM2.5的成分組成,

舉例來說,

海邊PM濃度高多是海浪濺起海水受陽光照射後,

水分蒸發形成的鹽類微粒,

與煉鋼廠或石化廠周邊的金屬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形成的PM成分不同,

對人體危害程度也不同,

另PM形成與累積,

和大氣化學以及氣象學皆有關係,

不全是能依賴管制排放源就能達成的,

因此,

雖然很蠢,

但運動時戴含有靜電過濾層的口罩如醫用口罩,

是個可以立即降低PM暴露的作法~
cheris168
cheris168 樓主

受教了,謝謝您提供寶貴的訊息, 只是我還是不解,為什麼日平均標準是35 μg/m^3,而年平均標準可以到15 μg/m^3?如果每日平均標準是35 μg/m^3,那年平均不也是35 μg/m^3嗎?

2022-09-13 8:08
一直都要注意啊
新聞都有報
好多人跑到呼吸道出問題
timothy80329 wrote:
感謝你關心環境與群眾...(恕刪)


受教了,謝謝您提供寶貴的訊息,只是我還是不解,為什麼日平均標準是35 μg/m^3,而年平均標準可以到15 μg/m^3?
如果每日平均標準是35 μg/m^3,那年平均不也是35 μg/m^3嗎?
一般夜晚或清晨應該是數據最低的,我測的時間一般是白日活動的時間,想請教如果夜晚都在室內睡覺,那拿來跟白天平均那對健康管理有幫助嗎?
針對日平均與年平均差異,

目前應該是沒有一個一致的標準答案(苦笑),

我比較能接受的是一個平均的概念,

可能因為冬季對流條件差造成本地有害物累積,

可能因為冬季東北季風帶來北方微粒增加本地指標汙染物濃度,

可能因為日照強烈增加加速本地次級汙染物生成等等等等,

這些狀況不是每天發生,

另外還要考量一年中有許多PM濃度低的情況,

下雨時空氣中的硫酸鹽類/硝酸鹽類有關的PM降解,

下雨時PM會濕沉降等等等等,

所以日平均會較年平均寬鬆,

有關健康管理,

拿低的濃度來平均比較容易合格,

相對的對健康的保護就降低了,

有簡便儀器的話出門前注意一下,

反正疫情期間出門時醫療口罩都要戴著,

剛好也可以降低PM暴露,

另外, 國人有80%以上時間在室內,

不開窗不通風一直開室內循環空調,

兼之大量的裝潢、家具、油漆、烹飪油煙、菸煙,

其實室內空氣品質不一定比室外好,

如果你重視健康管理,

二氧化碳是很好的室內空氣品質指標汙染物,

一來他會藉由人類活動產生,

二來他的濃度高低可以反映室內通風換氣程度,

三來他的直讀式儀器準確又便宜,

以上, 希望有回答你的問題~
cheris168 wrote:
《2011年台灣在討...(恕刪)


今日在合歡山南峰以AirRun Q10myAir-s1兩台設備測試如下:





cheris168 wrote:
今日在合歡山南峰以AirRun...(恕刪)


樓主大,這台好用嗎?數據準嗎?
使用上有什麼缺點嗎?謝謝
請問後續還有每年做紀錄嗎?
或許可以做個比較圖表觀察變化趨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