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心得分享

不知版上有沒有跟我一樣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人呢?
我從小就是個過敏體質,
皮膚很容易生些有的沒的,
前2、3年開始出現異位性皮膚炎,一直發紅疹,
一開始是先到皮膚科看診,
醫生開了類固醇給我吃,
沒想到吃完之後疹子居然長滿全身…
簡直是場惡夢

我當時的狀況是手、腿、前胸、後背全都起紅疹,
而且因為會癢,白天時候會盡量忍耐不抓,
只有洗澡的時候會稍微抓一下,
到了晚上睡覺時根本更無法控制,
整個身體都被我抓得爛爛的,還流組織液= =
就像下圖這樣(圖片驚悚請小心服用......)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心得分享
因為太可怕了我在發現全身起疹子時就立刻停藥,
但也暫時不敢吃西藥了......
於是我就找了一間在永和專門治療皮膚問題的聖X中醫診所,
給院長鄭X蓮醫師開藥治療,
一天吃3次中藥+用醫師開的中藥膏擦疹子部位,
洗澡時不能用一般的鹼性肥皂,
改用醫生建議的處方肥皂,
前三天每天都換藥3~4次,
每個禮拜都回診針灸來止癢,
我在睡覺時,還刻意戴上棉質手套阻止自己抓癢,
治療兩個禮拜下來,紅疹範圍縮小,
剩下一些類似毛囊炎的黑點,
原本的紅腫跟疹子已經慢慢結痂了,
癢的問題也改善很多!
照這樣的進度看來,
再過幾個禮拜我就可以徹底擺脫這些紅疹了!

下面是我治療兩個禮拜後的成果: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心得分享
雖然還沒完全好,但是真的改善很多了~


不過醫師也有說,因為我體質濕氣重,
除了先把現在的皮膚炎治療好之外,
後續還得花1~3個月調理體質,
至於要調理多久就是得看我恢復的狀況而定。
我還算滿聽話的啦!
每天都盡量11點前入睡,
真的忙起來也還是會逼自己12點前躺平(我是屬於躺下就能馬上睡著的人XD),
吃東西也很控制,醫生說不能喝冰的、吃生冷的,我就都不吃
海鮮在中醫屬於比較寒的食物也都暫時避免了,
飲料都先戒掉,只喝常溫的白開水,
擦藥膏擦得很勤,藥也都有按時吃才會好那麼快!
跟前面吃類固醇的狀態比起來真的好非常多,
很慶幸我有遇到適合我的醫師~

分享給跟我一樣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人,
好好調理準沒錯!
2022-08-17 14: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皮膚炎
謝分享!
兩個禮拜有這樣的成效很難得耶@@
我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長年老毛病都治不好
改天我也去試試看
氣溫變化劇烈,皮膚也遭殃,皮膚出現紅癢、乾燥、脫屑,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又發作了!網路傳說:「愛喝咖啡、吃咖哩的人,特別容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是真的嗎?如果要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吃益生菌真有效嗎?

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常常合併發生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近幾年研究發現,因為皮膚角質層屏障出現缺損,水分從皮膚流失,病菌及過敏原容易侵入皮膚,並引起一連串的過敏免疫反應,因而造成一塊塊局部皮膚紅癢、乾燥脫屑,甚至嚴重者會龜裂。這些狀況是慢性、反覆性發生,成人常見發生位置在手背、足背、腳踝、手肘、手腕、頸部、背部;嬰幼兒則可能會發生在臉頰及頭皮。

容易被忽略的是,一旦長期的搔抓,會造成皮膚增厚、紋路變粗,若嚴重搔癢,甚至可能引起失眠及局部紅腫發炎。尤其,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常常合併發生,或是有相關的家族史,稱為「異位性體質」。

為了避免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甚至併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日常生活,平時應該遠離危險因子,尤其是飲食有什麼禁忌?網路傳說:「愛喝咖啡、吃咖哩的人,特別容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真實性如何?

食物過敏會加劇異位性皮膚炎?營養師:仍有爭議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蘇嘉華營養師表示,坊間常見一些說法,像是愛喝咖啡與巧克力或辛辣食物如:辣椒或咖哩,愛吃過敏原食物如:牛奶、小麥、雞蛋、大豆、堅果類或者海鮮等,都有可能引發皮膚搔癢情況,轉而引起過敏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甚至形成異位性皮膚炎。

其實,食物過敏個體差異大,回顧2019年過往研究綜論的文獻中,食物過敏是否會加劇異位性皮膚炎仍有爭議,部分原因是食物過敏原暴露的症狀是非常多類型,而受試者的樣本數卻偏少,因此,得到的結論可能有所偏差。

嬰兒1歲前減少食用易致過敏食物 有助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如果家族中有食物過敏史者,可以先避開同類食物;懷孕的母親在懷孕第三期及授乳期間,嬰兒在1歲前減少食用常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蛋、海鮮(蝦、蟹、小麥、花生等),均有助於延遲或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和症狀。對牛奶過敏之嬰兒,可改餵食市售的低過敏奶粉取代配方奶粉。日常保養時可多食用蔬菜水果、補充水分、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

吃益生菌能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營養師說…

另有一說:「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吃益生菌有效」,是真的嗎?蘇嘉華營養師提醒,益生菌(probiotics)主要指乳酸菌及少部份酵母菌種類,研究中各類型乳酸菌能增進腸胃道健康、調整免疫機能,而被認為能改善過敏,改善體質的保健食品,事實上,目前益生菌在臨床上研究使用仍十分有爭議;有研究報告指出,益生菌能延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而至今只有鼠李糖乳酸桿菌(L.rhamnosus GG and B. lactis)得到證實,無法代表所有的益生菌都有療效。療效驗證需要嚴謹的科學證據,無法以此類推,並不等於也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建議如要選購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應留意安全性、菌種、療效、活菌數、服用劑量,能通過腸胃道而存活下來,在人體生長作用的菌種,同時搭配益生質(prebiotic)食用如:蔬菜、水果,才能提供效益。

異位性皮膚炎無法完全根治 僅能減緩症狀、避免併發症發生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郭紋翠醫師表示,平時皮膚乾癢,平時可以擦一些保濕度高的乳液,避免洗澡水過熱,或過度清潔,避免造成水分流失。如果搔癢嚴重,或出現紅腫情形,應就醫使用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目前尚無完全根治的方法,只能減緩症狀、避免併發症產生。
我妹妹是華航空姐,長年日夜顛倒,異位性皮膚炎時好時壞,後來經由座艙長介紹,到板橋府中讚美診所治療,胡定煒醫生幫她抽血配對益生菌及照1-2個月青春光療,現在的她即使日夜顛倒,也沒在發作,分享給大家這家皮膚科診所。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