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過去這短短兩個多禮拜,台灣確診人數瞬間爆增幾十萬,我也正式成為其中一份子。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肌肉痠痛…該有的症狀都有了,為了保護孩子,我當晚收拾行囊,火速轉移到爸媽住處做居隔。
【很怕傳給家人】
居隔頭幾天,因為我咳嗽嚴重,擔心病毒懸浮在空氣中,所以我每天早上都會對臥房使用大量酒精噴霧,以減少開門取餐時外洩的病毒量,然後躲到廁所10分鐘,免得自己酒精中毒。

【噴霧的分子太大,穿透力不佳】
但隨著解除隔離日快到,我擔心只靠酒精噴霧消毒不夠徹底,尤其是棉被、枕頭、窗簾,酒精噴霧的分子較大,理論上都被阻擋在纖維表層了吧?

於是我想起家裡有兩台紫外線臭氧機。
第一台:前幾年老二出生,為了對抗塵螨而買的「紫外線臭氧殺菌燈(左岸淘來的,不知啥
牌子)」,老婆愛用這台,他覺得看到紫外線才等於看到殺菌力。

第二台:為了消除車上異味而買的「車用紫外線空氣清淨機(安伯特-神波源太極K5)」,
我自己愛用這台,因為體積小,想消毒哪就往哪塞,甚至冰箱我都放。

【除螨除臭確定好用,但Covid-19?】
這兩台在「除臭」和「除螨」的表現都很稱職,鞋櫃、車艙…這類除臭就不強調了。

印象最深就是有次客廳清地毯,意外讓塵螨跑到了臥房,睡覺時才發現床鋪超癢,結果把這兩台機器各放一個房間,洗完澡、看一下電視,再上床就不癢了。但…能不能消滅Covid-19新冠病毒?我得重新做功課。

【253.7nm確認30秒可殺Covid-19】
根據2021/7/8中央通訊社的報導,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將SARS-CoV-2病毒放在培養液中,分別以波長253.7奈米的紫外線(UVC)照射5、15、30秒,發現病毒量的減少程度和照射時間正相關,且在30秒後已測不出具有傳染性的病毒量。


【要執著於253.7nm嗎?照不到都是屁】
回頭來看我這兩台清淨機...
「殺菌燈」那款屬於「燈管式」,紫外線照射範圍比較大。
「車用型」那款的紫外線光源則是「三顆LED」,照射範圍較小。

不過,我覺得照射範圍是其次,因為就算是「燈管式」那台的紫外線,也不一定就是能殺死SARS-CoV-2病毒的波長253.7nm,因為有些石英燈管的波長只有185nm,主要為了跟空氣作用,產生臭氧(活氧O3),我確定我這兩台清淨機都會產生臭氧,因為聞得到,除螨效果也很明顯,但有沒有253.7nm的波長,不知道…只查到屬於UVC,能殺很多種病菌。

既然無法確定紫外線波長,那就查查看臭氧能不能消滅Covid-19吧?畢竟就算真的是253.7nm,也要照得到才算數。以消毒隔離室的需求來看,太多角落、夾縫照不到,所以如果消毒力可以瀰漫整個房間,鑽入纖維,理論上是最好的方法。
【確認!臭氧可殺Covid-19】
果然,結論出爐,2020年日本藤田醫科大學就曾指出:「0.05~0.1ppm的低濃度臭氧就足以殺死新冠病毒。」為什麼說0.05ppm屬於低濃度呢?因為這是美國食藥局規範醫療器材臭氧濃度的標準!(對人體無害的意思吧?)

看來臭氧是比紫外線更容易「消毒居家死角」的方法。明天是最後一天居隔日,打掃房間時把臭氧給它開下去。
#居家隔離 #臭氧 #紫外線 #空氣清淨 #Covid-19 #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