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聖]-傅青主.(友善分享)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人.精通醫術.尤其是婦人科.著作有[傅青主女科]等醫書.
他精通書法.也是反清復明志士.後人尊稱一代文化大儒.忠義大俠.仁心大醫.

中醫大寶庫.資料轉貼如下:

傅青主:傅山(明末清初醫學家思想家,婦科聖手)

中國[醫聖]-傅青主.(友善分享)


(1607-1684),名傅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明清時期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

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復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2] ,常以老莊之徒自居。

傅山於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傅山的草書圈眼多,繁而不亂,於鬱勃渾脫之中,又有逸岩之態”。[3] 著有《霜紅龕集》等。一些武俠小說裡,傅山被描寫為武俠高手。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

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主要成就】

傅山自稱為道家,說:“老夫學老莊者也,於世間諸仁義事實薄道之,即強言之,亦不能工。”《霜紅龕集》 卷1 7《書張維遇志狀後》) 說明他不屑於稱頌儒家的“仁義” ,並公開以“異端”自命。在《霜紅龕集》中,傅山多次提到“吾師莊先生”、“我本徒蒙莊”、“吾漆園家學”、“老夫學老莊者也”。無論是從生活形態、思想氣質還是藝術追求上,傅山都刻意向莊子學習。他詩作中有這樣兩句:“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表明他的高風亮節和特立獨行的精神。

在醫學方面,他精通醫經脈理,擅長婦科及內外諸科,當時“人稱醫聖”(蔡璜《傅山傳》)。

傅山在中醫藥史上的“大師”級地位,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辭海·醫藥衛生分冊》在“醫學人物”中,收入上自傳說中的岐伯、黃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醫研究院副院長蒲輔週,約5000多年的中國中醫藥史上,共收中醫中藥學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僅有一人,即傅山。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傅山的傳記收入《哲學》卷中,但同樣肯定他“又精醫學”。在《哲學》卷中所列中國古今哲學家約為200名,其中除傅山外,其餘諸人中講到精於醫學的只有宋代的沈括。

在傅青主留下的遺著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為知名。《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頗有建樹的婦科專著,其內容體例及所用方藥,與其它婦科書都大不相同。全書分為: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後等。每一病分為幾個類型,每一類型先有理論,後列方藥。在論述中,先敘述一般人對這個病症的理解,然後提出自己的意見,加以辨析。例如對血崩後昏暈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夫人有一時血崩,兩目昏暗,昏暈在地,不醒人事者,人莫不為火盛動血也。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

書中的方劑,大多由他自己創制。譬如,將帶下病分為5種類型,脾虛濕重的用完帶湯,肝經濕熱的用加減逍遙散,腎火盛而脾虛形成下焦濕熱的用易黃湯,肝經脾濕而下溢的用清肝止淋湯。縱觀全書,書中主要抓住了肝、腎、脾的相互關係,對婦科疾病進行調治,處方較為切合臨床實用,因而頗受後世醫家推崇。傅青主以《傅青主女科》一書聞名於世,但實際上,他的醫學造詣是很全面的,並非只精於婦科。故有“醫聖”之稱。

【專科著作】

《青囊秘訣》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男科》
《傅氏幼科》
2022-04-24 16:34 發佈
另有一篇專文介紹[轉貼分享]如下:

腾讯网.

傅青主,明末清初第一牛人,没有之一.

2019/09/05/12:18.
一.
2017年,柯洁对战阿尔法狗,证明了再天才的人类的大脑也有局限。

但这个局限在哪?

历史上,总有一个个伟大的人刷新这个局限。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虽然有局限,但这个局限,可能无限大。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简直要让人顶礼膜拜,再一次刷新了我对人脑局限的认知。

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傅山。





傅山,字青主。他官方认证的身份是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但实际上,他博极群籍,于学无所不通,并成绩斐然,涉及的学科包括儒学、医学、内丹、道教、佛学、诗词、书法、绘画、金石、武术、音韵训诂之学甚至美食等等,被时人称之为“学海”。

“学海”什么概念?就是学识已达到深不可测的地步,几乎凡是他有就接触过的,不玩则以,一玩就都能玩出个大师级别的来。

不信?我们来看看他各方面的成就。

二.
先从官方认证的开始。

治学上,傅山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先后批注了诸子,仅就自学研究著作而言,山西省博物馆现藏著作目录有:

《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

其研究、 批点诸子著作之多、 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是少见的。

清朝入关后,他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是“清初六大师”之一。

书法上,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

他的草书《为毓青词丈作诗》手卷,曾在中国嘉德2010的秋拍上,以4872万元成交,楷书《金刚经》册,在西泠印社2015春拍上,以1782.5万元成交。

绘画上,画风近八大,《画征录》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被列入逸品一列。

逸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等级评定的最高级别,与倪云林等同列。

医学上,被时人称为“医圣”,在内科、儿科、妇科、男科上均有造诣,是大师级人物。

《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共收录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

主要作品有《傅氏女科》、《青囊秘诀》等。

他把女科作为单独一科加以研究分类,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他的《傅青主女科》已经成为,现代中西医女科医生案头必备书籍之一。

三.
这三个官方认证的身份中,每一个的成就都足够令人顶礼膜拜了,然而,还不够。

他还研究训诂学,著有《周易音释》、《周礼音辨》等。

训诂学精通了,就好比会说一门外语,可以随时给自己建一个机密的圈子。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顾炎武拜访傅青主期间,有天傅青主叫顾炎武起床,说了句“汀茫久矣!”

顾炎武一愣,继而才恍然大悟,原来古音中“天”就读做“汀”,“明”就读做“茫”,也就是“天亮很久了”的意思。

这样说话的一个好处是,后来他们俩商量反清复明事宜,朝廷派了个密探在身边,结果人家只能鸭子听雷公,不知所云。

四.
除了主流学问,傅青主还注疏佛经,钻研道学,虽然最后是以道士的身份行事,但他曾有一枚印章,自称“如来佛祖最小弟子”,加上他在佛学道法上的成就,佛道两家都乐于把他归于门下,作为自己门派的祖师。

之后,为了反清复明的方便,他还和顾炎武创造了一种资金运作的方式,叫做“票号”,这就是后来横行天下的山西票号的开始。

他还改良了“竹叶青”的配方,奠定了“竹叶青”名酒的地位。

现在太原人的流行早餐“太原头脑”,最初也是他给母亲设计的药膳。

怎么样?够牛逼吧?各种跨界跨得轻松随意,随便哪一界一待,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师,简直比刘翔跨栏还轻松。

更牛逼的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是文弱书生!

而是,身怀武艺的大侠。

没错,大侠。身怀武艺。史载他“性任侠”,他的诗中也有“剑术惜其疏”,“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之说。

他不仅剑术高超,拳法也相当了得,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 春,傅青主和儿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和尚以及当地名士吴成光。

可见他的武术能力很受推崇。

他还自创了傅氏拳法,有《傅拳谱》一书传世。

他的种种形象,直接被梁羽生收入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是七剑中的莫问剑。

金庸武侠里的“红花会”,也与他有渊源。

五.
试问,这样的人牛不牛?

这样的牛人,少不了有一些牛事。

据说他出生的时候,雷电交加,“龙起所居屋极”。(这传说简直皇帝级别待遇)

还说生下来后傅青主不哭,这让大家很为难,最后是一个盲僧站在门口说了句:“既来,何必不啼?”这才哭出来。

还说六岁时三餐不吃,只吃黄精,被家人勉强才吃饭。

当然,这几件事,还有点玄幻仙侠魔幻色彩,我们姑妄听之。

必须认真对待的是这样一件牛事:书上说他博闻强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有一次考试前,他的哥哥给他准备了五十三篇科考范文,叫他背熟,他的一位同学自认为也很牛逼,非要和他比赛谁背得多,一天为限。

这位同学回去后马上闭门背书,手不离卷,不眠不休,第二日总算背了五篇。

可傅青主则晃晃悠悠,早上起床先慢慢地洗漱,再认认真真地梳个头,才开始拿书稍瞟几眼,到吃早饭的时候,五十三篇全部背下,一个错字都没有。

(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

六.
当然,这几件事,在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里,只能算是开胃小菜。

他真正牛逼的,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也正是这几件事,成就了一个文人之外,忠义仁心、侠肝义胆的侠客傅青主。

第一件,是解救恩师袁继咸。

傅青主三十一岁时,进入山西有名的三立书院读书,拜于袁继咸门下。

袁继咸为江西宜春人,明代天启五年进士,曾官至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权贵魏忠贤,被贬为山西提学。

崇祯九年,魏忠贤的党羽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致使袁继咸被捕入狱,押送京师。

别的同学此时虽然义愤填膺,却无能为力。

傅青主则第一时间赶回家里,变卖了家产,准备逃走。(这谁说的?站出来)

是准备跟着走。

干嘛?

到京城告御状,解救恩师。

他联络集合了当地生员百余人,浩浩荡荡地跟在囚车后面,到达了京城。

到京城后,他马上着手告御状。

但是,京城是谁的天下?

他一个外来的学子,无权无势,通政司去了几次,状子递了一张又一张,都石沉大海。

这可是官逼民反,正道走不得的傅青主,开始改变策略,他带领众生,印发告状信,不仅全城四处张贴,还见人就送上一份,像现在发传单一样。

官员,是一定要发的,识字的人也要发,不识字的人,也权且来一张 ,帮忙扩大影响。

甚至,宫里的内监出来了,也要设法递一张过去。

据说有一次,他们还在宫门外拦住了上朝的首辅温体仁,群情激奋、义愤填膺地一番申述,最后也照例传单来一份;

不过,还据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递到锦衣卫的一封告状信,锦衣卫直接带给了崇祯帝,引得崇祯帝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就这样,事发七个月后,恩师袁继咸终于平了反,张孙振也以诬告罪被判发配边疆,永不录用。

这一次千里营救,让傅青主声名大振,也奠定了他在士子学人中的精神领袖地位。

七.
第二件,是“朱衣道人案”。

傅青主身处动荡的明末清初时代,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清朝入关。无数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倒塌。

时年,傅青主三十八岁。

他抗拒大好河山被外族占领,抗拒剃头留辫,于是上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并开始他长达一生“反清复明”的道路。

当了道人也要与众不同,别人黑衣他朱衣,所以人称他“朱衣道人”。

变身“朱衣道人”的傅青主,在山上学得神秘医术之后,开始下山行医看诊,一方面积累医学经验,一方面私下联络反清复明。

顺治十一年,傅青主四十四岁。驻地南方的南明永历政府,派了个叫宋谦的人到山西组织起义,顺便见了下傅青主。

这个听着以为要给人送钱的宋谦,不仅一分钱没给傅青主送上,还送来了一场祸事,也把自己的小命给送掉。

事情是这样的,他虽叫宋谦,却一点也不低调,到处联络人也就罢了,还大大咧咧地带着弓箭行走,结果被人发现抓获。

抓获后倒是很谦虚,说反清复明这事是有的,但不全是我干的,那个谁谁谁也参与,傅青主也参与。

就这样,傅青主与儿子傅眉被捕入狱。

反清复明?

那可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大事,必须大刑伺候,严刑拷打。

但傅青主“容色自如”、“言语不乱”,拒绝承认参与宋谦事件,坚决说他拒绝了宋谦的来访,有当时在他家求医的山西布政司经略魏一鳌可证,还说如果宋谦站出来,说认识他傅青主,他就承认。(清廷此时应该后悔把宋谦正法的太早了)

此时,不仅考验傅青主的胆略,更是考验他识人的眼力了。幸好,魏一鳌是靠谱的,力证了当时傅青主拒绝了宋谦。

但是,反清复明可不是小事,宁错杀一百,不放过一人。于是顺治亲自下旨,指定了刑部尚书任俊、都察院左都御史龚鼎孳、大理寺卿尼堪等十五名大臣,组成的高级别会审,还是得不出结果,只好指示继续严刑拷打。

大清的酷刑可是花样繁多,能在酷刑下坚持住,且坚持了一年,中途还绝食九日的傅青主,十足的铮铮汉子。

一年后后,审讯无果,傅青主和傅眉被释放。

这一案件,算是当时的一件大案。

在文字狱盛行的大清,能够在这样重大案件中活下来的,不仅仅需要运气,更需要胆略与勇气,有别常人的,甚至非人的胆气。

八.
这件事情之后,傅青主反清复明的事稍微收敛了一点,把精力转移了一些到学术与医术上,但他并没有妥协,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侨居在异族统治之下,“太原人作太原侨”,所以自谓“侨公”,有“松侨”、“侨黄”的别号。(估计是中国最早的华侨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政局渐渐稳定,反清复明希望越来越渺茫。他本想与儿子就这样侨居乡间,但因为自己的名头太大了,学术、声望皆为翘楚,康熙十七年,他七十三岁那年,被试图拉拢晚明士子人心的政府盯上了,要他出山参加“博学鸿词”考试。

七十三岁了还考什么试,再说他傅青主一辈子反清复明你又不是不知道,于是他拒绝上路。

县令没办法了,只好亲自驾着驴车把他运到了京城。

傅青主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此生若得生还里,汾水西岩老首丘”的诗句而去。

到了京城,倔强的傅青主坚决不入城,在京城三十里外的圆教寺住下。

考试当然更不会去,但康熙帝说“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硬是给他安了个官职。

这下闹大了,天上硬是掉了个官职来,不管接不接,按理,谢恩总是要的。

但傅青主硬气,恁是不去,还绝食七日(七日不食,佯颠将绝)。

群臣吓傻了,还是没办法,乘着他绝食七日,命悬一线之际,抬着他来到午门(谢恩在午门)。

谁知他到了午门,触景生情,涕泪四下,更是坚决不跪。最后还是被人强按在地上意思了下。

幸好此时康熙身边的近臣打了个圆场,康熙也觉得罢了罢了,事情才算过去。

就这样,七十三岁的傅青主,顶着一个天上掉下来的“中书大人”身份归乡了。

不过,他是拒不承认的,在乡里,“有司以医见则见,不然不见”,若有人叫他“中书大人”,他则充耳不闻。

县令奉命送来的“凤阁蒲轮”的额匾,他也拒不接受。

直至到死,他都是一袭朱衣,以道人的身份下葬。

这是傅山人生中最后一件震惊世人的大事,迄今仍被写入戏剧中传唱。

九.
晚年,傅青主知道自己的学术著作怕是没有流传的一日,也就没有费心整理。

但学术可以不存,医术乃治人之术,不可不存,于是,他找了个叫陈世铎的后人,把他的一身医术整理了出来。

当然,傅青主的名字是不能出现的,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最神神怪怪的医书,什么岐伯天师和张仲景传授,吕洞宾等作序的《石室秘录》。

医术得以传播,傅青主大概已经没有多少牵挂了。

反清复明这日,他大概也没有希望看到了。

1684,康熙二十三年,傅青主七十七岁,陪伴他一生,他最钟爱的唯一的儿子傅眉,忽然去世。

傅青主伤痛欲绝,四个月后,也与世长辞了。

一代文化大儒、忠义大侠、仁心大医,就此陨落。

世间再无傅青主!


一个人可以牛逼到什么程度?

这个永远没有界限。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然而,一个人的铮铮铁骨、浩浩正气、狷狷气节,一个人的忠肝义胆、侠骨仁心、智名功勇,这些,都是无可比拟的。

它们,才是真正让历史熠熠生辉的东西,让历史有蓬勃向上的生气,穿越千年百载的时光黑洞,照耀和激励后人。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这是傅青主自题的人生写照。

历史永远记得,他用自己奋斗不止的一生,站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巍巍青山。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人人都应该如此,既然现状改变不得,就来让它变得更加美好,用智慧、用力量、用艺术、用文学,也用,锲而不舍的斗争与反抗!

写在最后:喜欢三国和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笔者公众号「三国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兴趣的可以订阅一发,多谢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還有小說家著作.寫出他的俠醫風範.
相關資料節錄分享如下:

傅青主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人物)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傅青主,亦叫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梁羽生笔下的傅青主则着重于其医术和武学的描写,梁老笔下的傅青主博学多才,
尤其是在医学和武学上有精湛的造诣,堪称医剑双绝。
同时为了反清复明而多方奔走。

不少人初识傅山,是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而来,作者赋予傅山一派宗师的形象,
他名满天下,文武双全,大智大勇,鲜有败绩,近乎完人,一出场的介绍便不同寻常: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三绺长须、面色红润、儒冠儒服的老人……儒冠老人名叫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以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而后电影《七剑》热演,剧中,傅青主本是明末刑部的一个武官,剑法高明,以为自己执法严明,后来发觉其实误害了不少无辜,因而挂冠弃剑,做一个云游四方的侠医。

这更为傅山的形象添加了神秘色彩。然而,史载傅山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成为贡生,从此以后便几乎再无任何官职可言,更没有像《七剑》剧中所言傅青主曾为刑部武官之说。

小说与电影中,傅山是作为侠的形象出现的,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傅山的传记中说傅“性任侠”,指其有侠义之性。傅山自己也曾自述读《汉书》时,“每耽读刺客游侠传,便喜动颜色”。纵观其一生,傅山做事做人也确有大侠风范。
有中醫世家.也專文論述推崇.資料分享如下:

談傅青主及其著作.[新安堂]

時間:2022-04-23 · 分類:由 時光危機 發表于 健康.

談傅青主及其著作新安堂

傅青主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的為醫之術、用藥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不同於諸多醫家,他組方用藥有什麼特點呢?聽聽嶽美中老的研究心得吧。

傅山,明末清初人,原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又號朱衣道人。山西陽曲(今太原市)人。博通經史百家,工詩文書畫,精於醫藥。

明亡後,高風亮節,隱居不出,康熙時,地方官曾強使之應博學鴻詞科,不就而還。相傳傅氏擅長烹任,在陽曲自開“清和元”飯莊,以“頭腦”菜最稱佳餚,招攬四方顧客購食“清和元頭腦”,以示抗清,可見其民族氣節高尚。他隱於醫,在醫學上有很高深造詣。傳世之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其中《男科》一書,流傳不廣。

《傅青主女科》及傅氏另一著作《產後編》均為婦產科重要文獻,解放後合編印行。近年來山西中醫研究所發現《傅青主秘方》一本,得自道觀,就文字及方劑組合看來,與《女科》如出一轍,其方用於臨床,頗多效驗,很可能是傅氏手筆。

需要指出由於《女科》與《辨證錄》女科部分文字相同,對於傅氏著作歷來爭論很大,但醫者“求其術之可用,無庸核其書之必真”,考定的問題留待醫史專家去研究,這裡不影響我們評價傅氏著作。

《女科》分上、下二卷,列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後等十門,共計八十症,八十三方。合入《產後編》,還當增加四十二症。全書先論後方,按條排列,文字通俗曉暢,為婦科必讀之書。

傅氏學術特點,治病首重脾胃,強調扶持人之正氣。對於脾胃,既照顧脾陰,又注意胃陽,用藥陰陽兼顧,所以方中山藥、白朮時常同用。

這種重用扶正輕用疏洩的方法,既能起到補而不滯的作用,又能達到調和脾胃理氣解鬱的目的,實為良法,也是傅氏重脾胃扶正氣的心傳。

傅氏《女科》,每一個病之前先有詳細論述,示人該病病因、病理、診斷、治療要點,詞簡而意明,便利學者,是其著作長處。傅氏用藥,十分大膽,方劑組合尤其巧妙。

用藥多者恆多,動輒以兩,少者恆少,僅用幾分。

這種輕重懸殊合於方的用藥法,實是匠心獨運,後人評謂:“用藥不依方書,多意為之,每以一二味取驗”,其實還未窺得奧秘。傅氏之方,粗看雖無法度,實際還是本仲景制方準則而來,不過能夠神明變化而已。

方中山藥、白朮用量可謂大矣,陳皮、柴胡、黑芥穗用量可謂小矣。大者補養,小者消散,寓補於散,寄消於升,用量奇而可法,不失古人君臣佐使制方之義。

傅氏精於藥。統稽《女科》諸方,凡用補養強壯之藥則往往量大,如白朮、山藥、熟地、黃芪等,極量可至二兩。用升提開破之藥則往往量小,如升麻不超過四分,陳皮不超過五分等。此等處皆為人所不敢為。蓋傅氏親自採藥賣藥,對於藥物效能瞭然胸中,分量輕重自能權衡在手。

讀傅氏書,須知最大創造發明處就在他的方劑。這是他幾十年研究醫學,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萬勿忽略。我在臨證中常用他的方子。
有一部影片:[道醫傅青主]的觀後感.

心病還須心藥醫(道醫傅青主)觀後感*星星論道
作者:由 星星論道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4-18.

為什麼要搗藥

昨晚X視六台播出了影片[道醫傅青主].看完後.感悟頗深.產生了共鳴.故付諸於文字.

心病還須心藥醫(道醫傅青主)觀後感*星星論道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明清時期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發揚了道家傳統思想 。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

我們看他的簡介,會注意到,傅青主首先是位思想家,其後才是醫學家。縱觀中醫歷史,大凡出類拔萃的中醫大家,幾乎都是思想家,其後才是神醫。這也驗證了這句古話:不為名相便為名醫。也就是說,凡是真正稱為中醫大家的都是有思想,有深厚的各方面才學功底的人,然後由於各種境遇,自學成才,走上了中醫的道路。傅青主就是因為他的紅顏知己的故去而學醫的。

傅青主在開館治病時,遇到一對夫妻,隨便開了一些最廉價的草藥,告訴丈夫,用我的藥罐每晚在妻子床邊搗藥。事後,有人問,你那些草藥有那麼神奇嗎?傅青主回答說:那些草藥一點用處也沒有。那女的得的是心病,一肚子的怨氣,心病怎麼可能用藥可以治好呢。我讓他天天晚上在妻子床頭搗藥,是為了感化他妻子,當他妻子每天看到丈夫在那裡辛勞,心中的怨氣自然就會洩掉,病自然會好了。這就是心病還須心藥醫。

另一位病人是個財主惡霸,因為手下人催租子生了一肚子悶氣,回家後又喝了一大碗涼酒,結果每天晚上都會肚子疼,腹瀉。傅青主沒有開藥方,直接端了一杯茶,說這茶有神效,財主搶過碗來一口氣就喝乾了。這時候,傅青主又說話了:其實這不是神茶,而是劇毒的毒藥,我是在以毒攻毒,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財主一聽嚇得臉都綠了。過了一段時間,財主要找傅青主算賬,傅青主說,現在是不是你該拉稀的時間點了?財主一想,對呀,怎麼到點了沒有竄稀呢?傅青主告訴他,一開始是由於生氣加涼酒造成的,後來每天腹瀉是心理作用。我故意讓你喝茶,說是毒藥,你就會非常驚恐,轉移了你的注意力,所以,你的病好了,不用治了。回去以後少生氣,對窮人好點,以後就不會再犯了。這還是,心病還須心藥醫。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其他神醫的典故,許多都是用智慧治療心病的。現在的中醫又有哪個人有這樣的神奇方法呢,沒有的。

在給山西巡撫夫人治病時,傅青主拍著胸脯說:三天一定治好,三天不好的話,你取我項上人頭。這是多麼強大的自信心呀!現在的中醫在面對稍稍難一點的病例,都會用模稜兩可的話語搪塞,更不用說遇到大的瘟疫了,都只會在那裡高談闊論、誇誇其談,沒有一個人(包括專家甚至頂級專家)敢於像傅青主一樣拍著胸脯說:一個月治不了瘟疫取我項上人頭。敢嗎?!

這些中醫甚至連自己的健康都保證不了。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群連自己的疾病都治不好的庸才,怎麼能救治天下蒼生呢!

我們總講事實勝於雄辯,我們還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的中醫沒能用實力說話,造成了人們對中醫的質疑。事實上,不是中醫不行,而是現在從事中醫的人不行,是現在實行的中醫體系不行。中醫的核心不是醫術,不是知識,這些網上都可以查到的,而查不到的是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現在的平臺網站都要核查有沒有專業資格證,現在的中醫都有資格證,但是卻唯獨沒有中醫的核心思想,這才是真正造成中醫衰敗的原因。

從電影中還悟出了一些小的道理。比如,傅青主在治病時,都是採用最廉價的草藥,沒有貴重的中藥,比如灶心土等等。再看看現在的醫院,藥房,製藥廠,張口閉口都是名貴藥材,珍稀藥材,神奇藥材,地道藥材,等等。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中醫的醫術越來越低,而道地藥材越來越被重視。醫術越高,越不在乎藥材的產地,所有的神醫,所有的中醫大家,幾乎都是信手拈來,不在乎是不是地道.因為這些醫學大家都是思想家.
防治新冠肺炎.中醫藥[清冠一號]有效用.

相關資料如下:

竹山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楊惠勝指出,2年前研發的中藥「清冠1號」.
藥方為魚腥草.北板藍根.黃芩.栝樓實.荊芥.桑葉.薄荷.厚朴.防風.炙甘草等10種藥材.

針對肺部治療.專攻輕症者發燒發炎.去濕熱為主.對感染疫所產生的不適症狀.有效用.
中醫藥研究所證實.此藥方有阻止病毒入侵.減少肺部破壞及降低肺纖維化.能減少重症.
老何boss wrote:
有一部影片:[道醫傅青主]的觀後感.

心病還須心藥醫(道醫傅青主)觀後感*星星論道
作者:由 星星論道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4-18.

為什麼要搗藥

昨晚X視六台播出了影片[道醫傅青主].看完後.感悟頗深.產生了共鳴.故付諸於文字.

心病還須心藥醫(道醫傅青主)觀後感*星星論道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明清時期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自稱為老莊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發揚了道家傳統思想 。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

我們看他的簡介,會注意到,傅青主首先是位思想家,其後才是醫學家。縱觀中醫歷史,大凡出類拔萃的中醫大家,幾乎都是思想家,其後才是神醫。這也驗證了這句古話:不為名相便為名醫。也就是說,凡是真正稱為中醫大家的都是有思想,有深厚的各方面才學功底的人,然後由於各種境遇,自學成才,走上了中醫的道路。傅青主就是因為他的紅顏知己的故去而學醫的。

傅青主在開館治病時,遇到一對夫妻,隨便開了一些最廉價的草藥,告訴丈夫,用我的藥罐每晚在妻子床邊搗藥。事後,有人問,你那些草藥有那麼神奇嗎?傅青主回答說:那些草藥一點用處也沒有。那女的得的是心病,一肚子的怨氣,心病怎麼可能用藥可以治好呢。我讓他天天晚上在妻子床頭搗藥,是為了感化他妻子,當他妻子每天看到丈夫在那裡辛勞,心中的怨氣自然就會洩掉,病自然會好了。這就是心病還須心藥醫。

另一位病人是個財主惡霸,因為手下人催租子生了一肚子悶氣,回家後又喝了一大碗涼酒,結果每天晚上都會肚子疼,腹瀉。傅青主沒有開藥方,直接端了一杯茶,說這茶有神效,財主搶過碗來一口氣就喝乾了。這時候,傅青主又說話了:其實這不是神茶,而是劇毒的毒藥,我是在以毒攻毒,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財主一聽嚇得臉都綠了。過了一段時間,財主要找傅青主算賬,傅青主說,現在是不是你該拉稀的時間點了?財主一想,對呀,怎麼到點了沒有竄稀呢?傅青主告訴他,一開始是由於生氣加涼酒造成的,後來每天腹瀉是心理作用。我故意讓你喝茶,說是毒藥,你就會非常驚恐,轉移了你的注意力,所以,你的病好了,不用治了。回去以後少生氣,對窮人好點,以後就不會再犯了。這還是,心病還須心藥醫。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其他神醫的典故,許多都是用智慧治療心病的。現在的中醫又有哪個人有這樣的神奇方法呢,沒有的。

在給山西巡撫夫人治病時,傅青主拍著胸脯說:三天一定治好,三天不好的話,你取我項上人頭。這是多麼強大的自信心呀!現在的中醫在面對稍稍難一點的病例,都會用模稜兩可的話語搪塞,更不用說遇到大的瘟疫了,都只會在那裡高談闊論、誇誇其談,沒有一個人(包括專家甚至頂級專家)敢於像傅青主一樣拍著胸脯說:一個月治不了瘟疫取我項上人頭。敢嗎?!

這些中醫甚至連自己的健康都保證不了。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群連自己的疾病都治不好的庸才,怎麼能救治天下蒼生呢!

我們總講事實勝於雄辯,我們還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的中醫沒能用實力說話,造成了人們對中醫的質疑。事實上,不是中醫不行,而是現在從事中醫的人不行,是現在實行的中醫體系不行。中醫的核心不是醫術,不是知識,這些網上都可以查到的,而查不到的是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現在的平臺網站都要核查有沒有專業資格證,現在的中醫都有資格證,但是卻唯獨沒有中醫的核心思想,這才是真正造成中醫衰敗的原因。

從電影中還悟出了一些小的道理。比如,傅青主在治病時,都是採用最廉價的草藥,沒有貴重的中藥,比如灶心土等等。再看看現在的醫院,藥房,製藥廠,張口閉口都是名貴藥材,珍稀藥材,神奇藥材,地道藥材,等等。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中醫的醫術越來越低,而道地藥材越來越被重視。醫術越高,越不在乎藥材的產地,所有的神醫,所有的中醫大家,幾乎都是信手拈來,不在乎是不是地道.因為這些醫學大家都是思想家.


這位朋友講到影片,讓我想到前陣子翻到的戲劇,也叫「醫聖」,不過主角是傷寒論作者-張仲景,有興趣可一觀(只有簡單看過,不知好不好)
no name2120 wrote:
這位朋友講到影片,讓(恕刪)

感謝分享。

傅清主電影看完了,請問有沒有出他的連續劇?

醫聖電視劇在YOUTUBEPREMIUM內就可以看到了!

現在正在看醫聖第一集中。

醫聖主角真可憐!第一集一開始就是跟趙氏孤兒一樣的全家族人,被惡人殺光了!
民主基本遊戲規則,每四年一次選舉勝負決定後,勝不驕敗不餒,讓勝選者有4年合法執政權力。如此簡單規則。
其實,中醫有名的良醫很多

東漢的張機(仲景)、三國時期的華陀、宋代的錢乙(仲陽)、明末的吳有性(又可)、

清代的吳瑭(鞠通)、葉桂(天士)、民國時期的張錫純(壽甫)等等...

更別說春秋戰國的扁鵲,和唐朝的孫思邈了。

有接觸中醫者,較多人知道的醫聖是張仲景,傅青主比較少聽到。


如果對中醫有興趣,個人可以推薦幾個網站:

醫砭

剛找到的
醫砭-名醫錄

神農氏(資訊站)

中醫世界

可惜的是,中醫世界的網站,經過資料轉移後,有些文章已經不見了

中醫常識
台北寶哥 wrote:
感謝分享。

傅清主電影看完了,請問有沒有出他的連續劇?

醫聖電視劇在YOUTUBEPREMIUM內就可以看到了!

現在正在看醫聖第一集中。

醫聖主角真可憐!第一集一開始就是跟趙氏孤兒一樣的全家族人,被惡人殺光了!

抱歉現在才回,後來用mod類似戲劇搜尋,沒有看到相關作品,不過昨天在看個美食節目-無飯不起早第5集有介紹一道湯品-太原 頭腦,傳由醫學家傅山所創,若有興趣可先網路了解一下
PS.後來才發現就是樓主講的那個人,抱歉搞笑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