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在寵物區聊起寵物臨終...於是想著順便也說些前幾年在安寧病房的瑣事.


安寧病房,負壓隔離病房...這類在台灣都屬於較遲普及的醫療觀念.

負壓隔離病房,大約於2002年SARS流行期間,才倉促在大型醫院,想方設法
從院內挪出空間設立.

因為後來住的多半是肺結核患者,有些醫院裡直到新冠疫情爆發,仍然是當年
2002的模樣,從沒改善或增建過.

安寧病房也一樣,因為民眾對於臨終觀念沒太大變化,所以有些老舊公立醫院
,往往也是在院內設法挪出空間,虛應故事.



-----------------------------------------------------------
以下是在某公立醫院的經歷.

親戚重病,被召喚照顧,當病惰穩定快出院時,家屬由於多種因素忽然崩潰.
(病情反覆,併發症愈來愈多,一照顧就幾星期,甚至1~2個月,日子過不下去了)

家屬崩潰(我顧到後來也有點情緒問題),院方只能建議把病患轉到安寧病房.


一般人對於安寧病房的印象...至少我是幻想著與戲劇影片中一樣,窗明几淨,
病患安祥的躺在病床上,周邊是整齊且寧靜運作的高科技醫療設備.

有狀況,醫療設備會自動通知護理站,家屬只需偶爾探視,帶束花默默握著病患
手哭泣,順便把桌上水果吃光.

上述情況,或許有,但至少並不存在於一般公立醫院.



實際狀況是:
安寧病房仍然得由家屬或看護,24小時照料.

遇到的情形是,安寧病房的原本用途,是2棟大樓的往來通道,前後都是安全門.
護理站則是由同層樓,拐幾個彎的其他病房護理站兼任.

有狀況按床頭對講機,因為離得遠,且是安寧病房,通常醫護不會馬上到.

各種症狀齊聚的病患,間隔狹窄的病床,紛亂的儀器及吵雜運作聲.

覺得被家人拋棄等死,整天醒來就用盡力氣哭號的病患(後來被單獨安置在雙人房
,哭幾星期,直到過世)

還有,癌末,被斷水禁食+拔針,幾星期後瘦到快不成人形,即使這樣還撐了好久,家屬
都快有點神經質了,見人就說是為他好,不要繼續忍受病痛...

或者,重病,但剛來時意識清楚能說話,被家屬要求只要還能吃,就繼續灌食,最後水腫
到如氣球般鼓脹,從病危通知家屬N多次開始,總是剩一口氣,撐了快2星期...

有些方式,或習俗(臨死前不能餓肚子),其實既無效,反讓病患更痛苦.


家屬在安寧病房待久,也會感覺精神狀況比在普通病房更糟.

連專業看護也這樣,通常照顧十來天,就得找人代工幾天,透透氣.





----------------------------------------------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第一道門,旁邊房間(通常沒人在),是社福人員用於接受家屬諮詢的辦公室.
門窗外頭,清楚可見大樓角落的安全門及樓梯.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第1道門與第2道門之間,是裝潢很用心的家屬休息區.

左邊是義工幫病患洗澡的房間,裡面有大浴缸及輔助設備,但不曾看人使用過.
靠近門口處的另一房間,原本似乎是雜物間?後來被裝修成豪華單人房.

右邊是茶水間,因蟑螂為患,甚至出現在病房,茶水間拆除設備,除蟲,長期停用.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第2道門之後,是病房區,走道及牆面依然裝飾很漂亮.

左邊印象中是3人房(健保房廁所故障,曾進去上過廁所).

右邊是健保病房(5人房)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第3道門後面,是另一棟大樓的辦公區.

門後與辦公區的小空間,有簡易的逃生梯,也被用於擺放垃圾桶/資源回收箱,
及清掃用具.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走道裝潢很美觀,病房就差多了.

照片中的健保房,門口旁是廁所,因為經常故障,門鎖有時打不開(用桌板擋著,禁止使用)
,還會漏水,流到門口及衣櫃下方,地面只好塞著被子吸水.

健保房是5人房,規格及設備與一般病房相同,病床彼此間隔略窄,只有門口/衣櫃處,
及中間走道比較寬敞.

環境比較雜亂,被看護當成宿舍,靠窗的床位,看護睡覺的躺椅從不折收,底下塞滿各
種家當,隱然成了垃圾堆.

硬擠出的2或3人房,有電視,似乎還有冰箱,但感覺比健保房還擁擠.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安寧病房,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寧.

床頭及病床間的的設備,第1張是吸痰器,第2張是嗎啡自動注射器.

第3張是牙醫的口水吸管,拋棄式工具,一包20支,價格百元有找.
但實際情況,一包可能用不了2天(看護建議可沖洗後,重複再用).





-------------------------------------------------------------------------------------
1.
健保相關方面的規定很奇葩,病患限住1個月(28天?)

1個月沒過世,期限到了就得離開,得事前自行詢問別家醫院的安寧病房,
是否還有空床位可轉院.

想安寧,真未必能安寧.


2.
安寧病房,其實沒那麼容易死人,醫護還是會盡心照顧,以免引起醫療糾紛.

台灣雖然沒開放安樂死.

但在法規內,只要家屬簽字證明,是其堅持耍求實施的醫療方式,總還是有辦法.
只是過程拖多久的問題(有需要請去問那些資歷比較深的看護).


於是在照顧期間,家屬最後幾天來換班時,怎逐漸不再添購耗材,護士時也會刻意
詢問氧氣量是否就不調高了,各種奇怪的言行舉止.

當時傻傻還自掏腰包買耗材,看病患有痰就偷偷的拿牙醫吸口水的吸管,盡量把
喉嚨的痰抽出來.

(這是違法行為,原本受過訓練的看護可以吸,後來已被禁止,更別提讓家屬了)



3.
看護並不是長期照顧同一病患,會輪班,或找人代班,休息幾天喘口氣,避免壓力過重.

新規定,看護可午休2小時(大約12點-下午2點)...家屬中午來探視,千萬別亂發脾氣
指責看護偷懶.

由於不用太操心患者的病情,安寧病房顧1天(24小時)約2千2,是各類看護收費最低,
但病患過世,家屬要給個紅包.

1天2千2...28天約6萬1

所以,家屬沒法照顧,病者又長時間反覆就醫,最好是聘請外藉看護,若住安養機構之類
,也可多花點錢請機構派人照顧,怎樣都比請看護便宜.


看護其實被公司抽成,抽很凶,2千2大約得被抽8百元,實際所得並不會多於每天加班到
到深夜的基層勞工.

若兼差,同時照顧其他病患,多照顧所收取的額外費用,會被抽到只實得幾百元,所以看護
都不願兼差,頂多混熟了稍微幫下忙,或口頭指導一下.

據說是看護公司刻意讓人力短缺,以維持價格.

大約十年前,還遇過自稱8百壯士的無證照看護,每天只實得8百元.


4.
安養機構也愈來愈貴了.

從前病患住院時,安養機構並不收費,床位也留著等病患出院.

現在,安養機構供不應求,病患住院期間照收費用,毫無減免.

若家屬不給,就不保留床位,病患出院無處可去.

且病情較麻煩的患者,出院後,機構還可能會以病情太難照顧而拒收.
2022-03-05 0: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病房 安寧
謝謝分享
看來人要善終, 口袋也要有點深度才行.
ta2008

看來人要善終, 口袋也要有點深度才行. [100分][飛踢][台灣No.1] [100分][飛踢][台灣No.1] [100分]

2022-03-05 13:00
真是刷新我的認知
我現在就是樓主描述的困境,只能保持信念,自己努力撐過長輩這段暗無天日的隧道
選舉

看到這文我想到我一個親戚 突然就走 沒給後輩拖到 某種方面也算幸運了 對那親戚自己也算幸運了

2025-03-08 21:54
安寧病房是給臨終的人用的,不是給重病的人用的,一間大型醫院,裡面附設的安寧病房就幾間而已,裡面基本上不會有呼吸器等急救設備,最多就是醫生會開麻藥減低死亡前的痛楚。

我岳母,癌末,快離開時,我們送去安寧病房,全家在旁邊靜靜的等,陪她好好走完。等待時全家在旁邊,在她耳邊講話,也聯絡她生前最信賴的法師來開示,要她放下,好好的到佛陀那邊繼續靜修。

隔壁床的安寧病患,也是家屬靜靜的陪在旁邊,流程大概也就是如此。

人,生前立好遺囑,並簽署放棄急救,預立安寧醫療等文件很重要,免得到時候想走走不掉,想活又沒錢。
幾年前在北市公立看過安寧病房,整個裝潢像極了靈堂,就不忍心讓母親入住了
台灣不開放安樂死,最大的原因就是 : 醫療利益
atoss888

你乾脆說全世界不開放安樂死的國家,最大的原因就是 : 醫療利益

2022-03-06 8:29
motolove

沒錯 就是這樣

2022-03-06 12:19
已經放棄治療的只要居家安寧就行了..醫生會開嗎非貼片給病人減輕痛苦直到死亡
安寧病房每家醫院數量有限..最主要給不想放棄急救又無法治癒的人提供醫療設備拖命的
esniader

都已經放棄治療及居家安寧, 怎麼還再想急救,拖延死亡時間

2022-03-21 9:42
三腳阿喵 wrote:
1.
健保相關方面的規定很奇葩,病患限住1個月(28天?)

1個月沒過世,期限到了就得離開,得事前自行詢問別家醫院的安寧病房,
是否還有空床位可轉院.

想安寧,真未必能安寧.


健保規定病患住院限28天其實並不奇葩,如果療程超過28天代表無效的醫療,只能先出院...

在美國如果醫療無效就直接放棄,曾經看過一位腦癌末期的病人8天活活餓死,不給任何藥物、食物、營養補充劑和水,只用棉花浸水後沾嘴唇。當初醫生估計4天就...想不到他生命力旺盛竟多活了8天才斷氣。

台灣以前的觀念就是不管如何都要搶救,但新觀念是沒救就不要浪費資源做無謂的搶救,但再怎麼樣也比美國好,至少不會讓人活活餓死。
三腳阿喵
三腳阿喵 樓主

在公立醫院看到的,經家屬同意,慢慢增加嗎啡用量,使患者減少病痛及飢餓的痛楚,逐漸器官衰竭,或一口氣卡住吸不上而死.

2025-03-25 16:44
感謝樓主的分享,五分奉上


看了,感觸良多。身體健康最重要
平安、健康最重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