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析] 01被集體跟蹤妄想症者的研究分析(Gang Stalking Delusional Disorder)

總感覺自己被人跟蹤屬於什麼心理?精神病還是妄想症?

[分析] 01被集體跟蹤妄想症者的研究分析(Gang Stalking Delusional Disorder)

對於01被集體跟蹤妄想症者(簡稱為A.P.)的妄想文章,加以整理分類如下。
(她認為她是被選中的人,問她為何有集團花那麼多金錢人力跟蹤她,她又答不出來)
心理醫生認為這種「被選中為目標」的患者是受到了精神分裂和被迫害妄想症的雙重困擾。

(1)對A.P.進行侵入性攻擊的遠程控制/精神控制;
-集體跟踪直接導致的身體疾病;
-語音到頭骨傳輸;
-以及植入體內的控制和監視裝置。
(2)對A.P.的身體感官進行外部攻擊,干擾、恐嚇和騷擾;
-以噪音為目標;
-物理攻擊。
(3)對A.P.的個人環境或財產的身體干擾-身體監視/被跟踪;
-電子監視;
-受到電子黑客攻擊;
-受秘密、未經授權進入家中的監視;
-故意破壞/盜竊財產;
-家人和朋友也有針對性。
(4)以誹謗/八卦為目標的名譽攻擊。
(5)作為陰謀的一部分,參與實施或與集體跟踪的警察合作的個人或機構;
-鄰居作為陰謀的一部分;
-家人/朋友作為陰謀的一部分;
-提供集體跟踪的“證據”未能說服當局進行干預;
-醫生作為陰謀的一部分。
(6)對串謀被害人(多機構)含義的解釋項目;
-機構掩蓋;
-作為全球現象的一部分而受害;
-根據集體跟踪經歷重新解釋過去的事件;
-並抱怨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被跟踪。

依據國外醫學調查報告*得出結論:
1. 認為多人集體跟踪他的案件 100% 是屬於妄想症。
2. 認為單人跟踪他的案件中只有 4% 是屬於妄想症。

*Sheridan LP, James DV. Complaints of group-stalking (’gang-stalk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ir natures and impact on complainants. The Journal of Forensic Psychiatry & Psychology 2015; 26:601-623.
2021-08-17 8:24 發佈
妄想看起來像思覺失調問題.這種上國中後的年輕人就有機會歐.開始懷疑有人跟蹤狀況就滿差了.建議找身心科補一下血清素大部分就改善了.... PS:那些懷疑二次元是自己老婆的就不要來亂了.吃藥二次元也不會變老婆的.去校園把個咩狀況就改善了....
抱怨被集體跟踪的人的暴力行為較少見,但並非沒有。

根據醫學調查在自稱集體跟蹤受害者中,32% 的人描述了屬於“決心反擊”類別的經歷,而 16% 的陳述屬於“仇恨/暴力傾向的發展”類別。

例子包括:
1. “我們可以用腳或跪著出去,我計劃以我能從中獲得的最高價格出賣自己”;
2. “在他們殺了我之前,我可能得先殺了他們”;
3. “我認為唯一的出路是獲得一些武器並採取行動”。


美國曾有四名男子的案例,他們認為他們是所謂的“目標個人”,並且那些針對他們的人的有組織的努力構成了“集體跟踪”。這四名男子總共殺死了 28 人,另有 12 人受傷。

知名01被集體跟踪妄想症者A.P.就是一個例子
怎麼樣才能說服01這位網友就醫呢?

妄想症疾病 妄想症
審稿:台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

疾病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Delusion Disorder, Paranoia
就診科別:身心精神科
身體部位:心理

妄想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有系統、有組織的思維障礙精神疾病,排除腦外傷、生理疾病或藥物侵害等引發大腦病變所產生的精神病,其妄想內容也不像精神分裂症脫離現實,而會與日常生活的情境相關,例如被背叛、被跟蹤、被人愛慕、被感染或懷疑配偶外遇等,少數可能伴隨短暫的幻覺,嚴重者可能出現破壞、自傷、傷人、自殺、他殺的行為。當一個人堅持這種「曲解事實」的偏見與思維長達三個月以上,就診斷為妄想症,但多數患者通常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不會主動求醫。妄想症的發病年齡不限,但大多好發於中年或老年,依病人的妄想內容,大致可歸納出七種類型:
●情愛妄想型,病人深信某個人正深愛著自己,對方通常是知名人士甚至遙不可及之人,有時病人會被惱羞成怒,進一步做出騷擾、跟蹤、襲擊、綁架等觸法行徑。
●嫉妒妄想型,堅信伴侶對自己不忠,因而跟蹤和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通常是子虛烏有的事。
●自大妄想型,妄想自己具有特殊的身分、地位、權力、甚至與神或名人有特殊關係,有時嚴重者還會認為真實的那位名人才是冒充他的,當面臨過大壓力時,可能做出反社會行為。
●被害妄想型,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病人深信自己遭受各種惡意對待如被跟蹤、被迫害、受騙、被監視、被下毒等,因此變得疑神疑鬼、處處防備,甚至尋求警察的介入或採取法律行動。
●身體妄想型,懷疑自己身體有毛病進而四處求醫,實際上那些疾病或問題根本不存在。
●混合型,上述的妄想內容混合好幾種,沒有哪一主題比較突出,就歸為混合型。
●其他,主要的妄想內容無法明確指出,或無法用上述特定的類型來界定。

疾病原因
造成妄想症的說法不一,可能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有關,但由於狀況多屬統覺障礙,較無知覺問題,因此誘發因子較偏向心理因素,包含家庭、個人及社會環境三者。家族中已有妄想症病史的人,容易耳濡目染習得猜疑、嫉妒、防衛等習性,罹病機率高。而於嬰兒期的成長過程如有不被滿足的地方,譬如哺乳和擁抱,假使需求反覆不被滿足,容易養成不信任、不安全感等個性,成年病發妄想症的機會相對也提高。另外,與社會脫節、獨身或守寡,生活壓力過大、社會經濟地位低,或曾因為被迫害而離鄉背井,都是危險的環境因素。
本身帶有較高比例懷疑和嫉妒等人格特質者,凡事容易過度敏感,無法明確建立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對自我動機、態度也不清楚,又不能融入現實,所以經常用否定、合理化及投射等模式來處理內在衝突,導致虛構出一連串的妄念。

症狀
頭暈.心神不寧.被害妄想.狂熱.疑神疑鬼.失眠.憂鬱.嫉妒.惱羞成怒.跟蹤.騷擾.襲擊

併發症
失智症.憂鬱症.躁鬱症

好發族群
40歲以上。老年妄想症則多為60歲以上且罹患失智症的人,尤其重度失智症,好發率約五成。重度憂鬱症患者,嚴重時很容易併發毀滅、自罪或被害等妄想症。妄想性人格者,個性過分敏感、多疑、固執不知變通,對人缺乏基本的信賴感。慢性酒精中毒者,好發酒精性妄想症狀如嫉妒妄想、自大妄想。內向、孤僻,極少與外界接觸的人,例如獨居或守寡。社經地位低、生活壓力過大、失業、無家可歸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病發妄想性精神病。

預防
增加與家人、親友、鄰居的互動,尤其年長者,避免獨居與外界隔絕,可以多參與社區活動,減少孤寂、失落和憂鬱情緒。遠離菸、酒、藥物等對於腦神經傳導可能有害的物質。避免過度的壓力情境,多學習深呼吸、伸展運動等方式放鬆身體也放鬆心情。透過正向的心靈成長課程療癒自己的人格特質,支持自己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增加自信心。也可藉由心理輔導、諮商、家族治療和團體治療等協助處理內在衝突,重整思維。多關心問候身旁的長輩,如出現疑似失智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以免惡化出更嚴重的精神疾病。
cykuo919 wrote:
01有個奇葩網友,我(恕刪)


圖片中的韓國電影 非常好看
unl7911 wrote:
圖片中的韓國電影 非常好看


2013年韓劇:監諜任務
amt8361 wrote:
妄想看起來像思覺失調(恕刪)


神經病是把不到咩地,神經病患者只能暗暗的躲在自宅打個飛機渡過一生,有點智商的神經病還會去弄個精障手冊騙點補助,蠢萌蠢萌的神經病者只能獨自哀聲嘆氣
精神科專科黃俊賢醫生 - 思覺失調/ 精神分裂症/ 妄想症

遇到被集體跟蹤妄想症者要哀矜勿喜,因為她們很少活超過50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