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下旬,我在台北某家專門做腸胃科的門診,進行了人生第二次胃鏡檢查。
帶著三天份的止血藥和一堆胃藥,緩步走出診所的我,內心充滿著空虛與茫然。
隔天就要去金門探望老爸,老一輩的人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用簡單的因果關係來理解事情,要是讓我爸知道我的症狀,肯定會歸咎於一定是我亂吃了什麼東西才會這樣而亂罵一通。
為了不讓他老人家擔心﹙其實是為了我的耳根清靜﹚,我決定去金門時不提這件事情,回台灣後再自己想辦法。

後來才知道,能幫助我成功抗酸的解方,其實就靜靜地立在我的書櫃裡面,只是我一直都沒有去發現它…
下面,我將會藉由這篇文章的篇幅,告訴你以下內容︰
▲究竟是做了什麼樣的考量,我才決定放棄西醫的藥物治療?後來又求助了哪一派的另類醫療?
▲另類醫療抗胃酸的技巧是?輔助的配方又有哪些?
▲胃酸逆流的起因是胃酸過多還是過少?主流西醫和另類醫療的觀點南轅北轍,到底孰是孰非?
––––––––––––––––––––––––––––––
時間拉回2018年年底,當時我人在金門,常在飯後覺得胸口附近有悶脹感,便由父親帶我去金門署立醫院掛腸胃科門診。
後來,症狀還是依舊反覆出現,而且早上醒來會有胸口灼熱的狀況,我便在台北找了一家專門看腸胃科的診所,在2019年3月安排了人生第一次胃鏡。
胃鏡照出來的結果是,無論是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看上去通通完好無損,也沒有任何細菌感染。
這樣的結果,讓當時的我心情放鬆了不少,覺得也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殊不知,難纏的胃食道逆流輪迴,正在此時悄悄拉開序幕…
之後,睡覺醒來後胃酸逆流帶來的灼熱感,依然時不時反覆侵襲著我的胃部,迫使我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去台北掛腸胃科拿藥來吃。
接下來的演變,就跟許多同樣患有胃酸逆流的病友們一樣,吃藥能讓症狀暫時消失一陣子,但只要一停藥,惱人的胃酸又再次往上侵襲,成了一種看不到終點的無限迴圈。
在這段期間裡,舉凡咖啡、茶飲等等都不喝,刺激性的食物我也避免掉,睡覺時也刻意把枕頭墊高,該做的生活調整都做了,卻依舊沒有任何具體的改善。
我也不停地在網路上搜索任何可能的解方,但大多數資訊來來去去都大同小異,在當時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知識的我而言,根本就不知道何者為真。
由於從網路上找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我另外把觸角伸到書本上。
後來,我在網路上找到了一本相當叛逆的曠世奇書,書名叫【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
這本書的作者 Jonathan V. Wright,是一位在美國做自然醫學的醫學博士,書裡面把前述主流西醫診治的矛盾之處有多所描述,跟我反覆看診然後反覆發作的情況完全吻合。
但他在書裡面提出的觀點,卻是相當的反常識,就如同封面副標題寫的那樣–「90%胃食道逆流的人都胃酸不足」!?
而後在台灣某位很有名氣的自然醫學醫師所著的其中一本書裡,也同樣提出胃酸會逆流的人其實是胃酸不足的見解,但是因為這傢伙很喜歡在自己的書裡面推銷他的其他書,以及介紹只有在他店裡才找得到的保健食品,在此我就不列出這個人的名字。
這與我們多數人所想像的完全相反,“不是因為胃酸過多才逆流的嗎?”連我看過的主流西醫的醫生們,都是這麼說的呀,難道他們都是錯的?
雖然內心對【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充滿了懷疑,我還是耐著性子把這本書讀完,並把裡面提供的做法抄在筆記本上。
無獨有偶,幾天前一個香港專門在推廣自然療法的YouTube頻道,也發了一個叫做【胃酸倒流自然療法】的視頻,裡面的內容跟書上講的大同小異。
這個香港YouTube頻道的影片風格,看起來有點像老人家喜歡亂傳在LINE群組裡的那種偏方假醫學訊息,一般來說我不會留意這方面的資訊,之所以會注意到這個頻道,是因為他另外一個名為【骨質疏鬆應該吃什麼|現實和你想像的不一樣!】的視頻,內容居然跟後來幫我看診的醫師講得幾乎完全一樣,原來骨質密度太低,營養補充的重點居然不是鈣片!這才引起了我對這個頻道的重視。
但是,這種“以酸治酸”的觀念顛覆了大多數人的常識,雖然書本和香港視頻裡面推薦的方法,在國內一個叫做吳文傑的腸胃科名醫所寫的【跨科會診‧終結胃食道逆流】這本書裡面也有稍微提到,但是對我這樣胸口常常會逆流到有刺痛感的人而言,實在不敢貿然補充酸性物質到自己的嘴巴裡。
今年八月,我發現自己似乎比平常更容易暈車而且有噁心感,但因為不怎麼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就沒有太在意。
九月開始,我感覺自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從中午飯後脹氣後,會一直脹到晚上睡前都未見消退的程度。
再度回到我原本在台北看病的診所求助,醫生覺得我的情況怎麼好像都沒有改善的跡象,便建議我再安排照個胃鏡看看。後續的發展,就是本文最前面所提到的那樣。
在十月初聽完醫生講解報告內容後,老實說我非常失望。畢竟,我明明就已經在很早期就發現了,然後生活上也為此作了很多調整,也乖乖照著醫囑按時服藥,但只要一停藥,逆流感隨之襲來,使得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
長期服用抑制胃酸的胃藥,是我所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一旦這樣,我消化分解食物的功能會整個大幅弱化,容易因為無法有效吸收食物中的鈣,而增加骨質疏鬆的機率;而且胃的毛病會影響到維生素B12的吸收,長期下來也容易產生惡性貧血的狀況。
所以,我決定開始轉換跑道尋求其他門派。問題是,哪裡找?
––––––––––––––––––––––––––––––
幾年前,我讀過一本名為【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聖經】的書,這本書也是走自然醫學的路線,那時讀這本書的我就一直在想,不靠藥物,只靠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和大劑量營養品的補充就能夠逆轉疾病,這真的有可能嗎?
既然西醫抑制胃酸的方法治不好我的胃病,那麼我就試著求助於有在做自然醫學門診的管道好了,順便看看這個門派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從網路隨便搜尋了一下,發現其實台灣北中南都有自然醫學的診所,我挑了一個離火車站比較近,走路就可以到的功能醫學診所。
不知為何,第一次到這間診所的時候,裡面一個病患都沒有,幾乎沒什麼等待就可以順利掛號給醫生看診。
在向醫師訴說了我的病情後,他要求我馬上停掉西醫開立的胃藥,接著拿出一張飲食清單要我先照著吃。
我看了一眼,內心發出了會心的一笑,因為那是一張寫了生酮飲食列表的清單。
有趣的是,咖啡和茶飲居然是被允許的,而且,還可以把油脂加進食物裡面一起攝取?!
我問了醫生,一定得吃到生酮才有效嗎?他說那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得大幅度地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接著,他在電腦上開了一顆殺菌的西藥以及一堆營養補充品,並且把螢幕轉向我這邊,一項一項耐心地告訴我那些補充品的作用。
內容包含了高EPA濃度的魚油、純維生素C粉末、麩醯胺酸、肌肽鋅、GLA、酵素、益生菌、維生素B5和B12…等等。
然後他告訴我,費用一共是兩千多,問我這樣可不可以接受。我說可以,畢竟之前已經在網路上爬過不少文,大概知道看這種門診的價格區間會落在哪邊。
看診期間,這位年輕醫師也順便跟我分享了一些他對目前主流西醫的看法。
他說,自從他修習了自然醫學後,發現自己學生時代學的西醫根本錯誤百出,而且他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西醫總是慣於對病因做出過度簡化的因果關係。
他還語重心長地說,在台灣,目前西醫這些錯誤的觀念要逆轉過來,他估計至少要十年以上才有可能。
對於這些違反常識的論調,我只能隔著口罩,對著醫生一臉苦笑…
停掉西醫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後,惱人的胃酸再度湧了上來,所有的症狀又一一浮現。
我把醫師開的三天份營養補充品吃完後,由於完全感覺不到任何效果,便再次掛號詢問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醫師先是問我這幾天的飲食內容,然後把配方稍微做了一點調整,而我也趁這次向他要了一張白紙,把他開的補充品清單包含劑量抄寫了下來,以便我日後可以自行購買。
讓人驚訝的的事情發生了。
第二次看診完的隔天,醒來後我就很清楚地發現,造成胸口灼熱的逆流感消失了。
不只是這樣,從那天開始,飯後胸口的堵塞與刺痛感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一直持續到現在。
從求助於這種另類醫學開始算起,大概過了一個月左右,飯後脹到誇張的脹氣感才明顯覺得改善,再過半個月後,每天晨起的胸悶感也減輕了。
而且當中有一天中午,我還破戒吃了一碗牛肉麵,然後晚餐再恢復成不吃碳水的飲食,隔天早上醒來,胃逆依舊沒有發作。
我在書店查閱了一下【生酮治病飲食全書】,書中表示要讓胃逆獲得改善,需要3~6日左右才能看到效果,與我的經驗完全吻合。
目前還是感覺得到患部並沒有完全恢復,所以對於自然醫學治胃逆是否有效,我暫時沒辦法給出肯定的結論。
如果說,這種不靠藥的方法是有效的,那為何主流西醫都不願意照著這個方法來做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主流西醫是用怎樣的觀點來論斷這些另類療法,來看出一點端倪。
––––––––––––––––––––––––––––––
事實上,如果你用網路搜尋的話,會看到不少主流西醫的專家學者和醫生們發文批評這些自然醫學或功能醫學的文章。
其中很具代表性的,我想非【科學的養生保健】作者,林慶順教授莫屬了。
說起這位林大教授,他的來頭還真不小,除了曾經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教授以外,也當過60多間國際醫學期刊評審,在台灣也發行過三本書,我看PTT有些網友幾乎是快要把他當神在拜。
這位教授的發文風格十分鮮明,是“保健品無用論”的倡導者,只要是任何與醫學期刊結論不符或是沒有相關研究的東西,都會被他批評得一無是處。
在他所寫的這篇【胃酸逆流是因為胃酸過少?】裡,大力抨擊做這種療法的醫師毫無科學根據,用補酸的方法治療胃酸逆流根本是無稽之談。
而在【功能醫學:真功能,假醫學】裡,明白表示功能醫學百分之百是假醫學。
然而,就如同我前面說過的,台灣其實北中南部都有好幾家做自然醫學或功能醫學的診所,根據我的實際觀察,有時候人潮還蠻多的,而且有些人也跟我一樣不是看健保門診,費用動輒三、四千塊以上起跳。
如果,事實真如林慶順教授所言,功能醫學百分之百是假的,完全不具任何治療效果。那麼為何這類型的診所看起來卻穩如泰山,好像也沒有被主流西醫抵制或倒閉的跡象?
既然明明完全沒有效果,那為何這樣的診所可以在台灣生存得好好的?
我在猜想,林教授是不是很想跟這些做自然醫學或功能醫學的年輕醫生們說︰「年輕人不講醫德,耗子尾汁!」
言歸正傳,我曾經就低碳飲食是否能逆轉胃酸逆流這件事情,去訊請教了林慶順教授本人,他的回覆是,目前並沒有相關的研究,而國外網友的經驗談是正反兩派都有。
林教授提供給我的兩個連結,我轉貼在這邊︰【Reflux is HORRIBLE After Starting Keto】 和【Any tips for acid reflux on Keto diet?】。
然後他也給了一個他認為比較可信的國外專家,建議大家不要用生酮飲食來對抗胃酸逆流的文章︰【Is the Keto Diet a Bad Idea for People With Acid Reflux?】。
當然,我沒有告訴林教授其實我正在用類似的方法抗酸…
個人不負責任猜測,主流西醫基本上不採用這些特殊療法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個原因就跟林教授的看法一樣,覺得這些做法根本就是沒有根據的垃圾;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做法缺乏科學實證,一般的醫生也不敢貿然採用。
如果有長期胃逆的病友看到這篇文章,覺得躍躍欲試的話,我也不建議你自己一個人亂做一通,而是應該去找一個會做這種療法的醫生跟你配合才是正道。
主流西醫背景的網友,如果有緣看到我這篇文章的話,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太舒服,認為我在宣傳未經證實的資訊來誤導別人,那也沒有關係,你就別把這篇文章的內容當一回事就好。
謝旺穎醫師的事件告訴我們,該尋求西醫治療的時候還是要去,才不會因為堅持自己深信的療法而斷送寶貴的性命。
我之前被住處的黃金鼠咬了一個大洞,搞得整個洗手台都是我的血漬,那時哪管得了什麼自然療法,我聽從室友的建議馬上趕到長庚醫院掛急診,乖乖地去打一針破傷風,然後把抗生素服完整個療程。
最後,我想說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藥物可以幫你治病,同樣也可能讓你致病,做為自己身體的主人,我們心中都得有一把尺。
如果你或你心愛的家人,正長期飽受慢性疾病所苦,而醫師也已經明白地表示,只能用藥物做長期的控制。

在那之前,你可以先尋求別的醫療派別看看,或許有機會能讓你脫離藥物的無限迴圈也說不定。
無明顯病痛,健康檢查卻有不少紅字的朋友,也可以藉由一些體內的重金屬或慢性食物過敏原之類的檢測做個提早預防的動作。
總之,正反兩方的看法我都列了出來,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後,還是覺得不管大病小病就一定要吃西藥,認為從小看到大的西醫才是唯一正途,我表示尊重並且祝你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