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口罩時中間那一層最關鍵的濾紙/網/布(靜電吸附原理)
這一次中國出給歐盟好幾個國家的醫療用口罩為什麼都幾乎不合格呢?
為什麼在台灣的台灣人如此糾結一定要去買拋棄式的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關於使用電鍋來乾蒸拋棄式的醫療用口罩來做消毒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這裡是指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並非指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
---------------------------------------------------------------------------------------------------------------------------------------------
台灣政府已於2017年6月公布CNS 15980「防霾(PM2.5)(2.5微米)口罩性能指標及試驗方法」之國家標準,依防護效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為能夠過濾PM2.5(2.5微米)達到99%以上或能夠過濾小於PM2.5(2.5微米)達到95%以上。現在所有的防霾(PM2.5)(2.5微米)口罩的第一層也是使用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紡黏不織布,理論上也是可以有效隔絕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傳染。

次微米的定義:小於2.5微米的粒子
* 油霧(DEHS)[油性]:使用0.33微米的油性微粒檢測口罩對油煙的過濾率
* 鹽霧(NaCl)[非油性]:使用0.26微米的鹽性微粒檢測口罩防霾的效果
配戴時機
A 級:適用 PM 2.5 濃度 350 µg/m3 以下
B 級:適用 PM 2.5 濃度 230 µg/m3 以下
C 級:適用 PM 2.5 濃度 140 µg/m3 以下
D 級:適用 PM 2.5 濃度 70 µg/m3 以下
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對PM0.3(0.3微米)的粒子進行檢測,實際上至少70%(油霧-油性)以上、80%(鹽霧-非油性)以上都能被擋住
【Edenswer 品牌】行政院消保處在2018年8月對許多宣稱可防霧霾的口罩販售商家發出公文,要求商家依照新PM2.5口罩國家標準檢驗規範來檢驗證明,有通過才可宣稱防霾口罩,可過濾PM2.5。否則口罩販售不得宣稱可以過濾PM2.5 / 懸浮粒子,亦不可宣稱為防霾口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也即將在2019年3月將PM2.5防霾口罩列為應施檢驗項目。新的PM2.5口罩檢驗標準CNS15980是在2017年6月頒布,通過新的國家標準才可以宣稱能過濾PM2.5微粒子,沒通過沒證明的消保官要求必須要馬上下架並修正相關文宣不得號稱PM2.5防霾口罩 或 補測新的國家標準通過後上架。
新標準CNS15980究竟在測試什麼,在這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霧霾這名詞怎麼來的大多數人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大陸霧霾比台灣嚴重多了,實驗室檢驗人員表示台灣標準亦是參照大陸嚴苛的標準GBT 32610-2016而來。新標準CNS15980總共需要檢測11項,其中必測7項、選測2項、另2項需根據口罩造型決定是否加測.依照過濾效率區分成ABCD四級。

第1項 至 第3項 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口罩是否能過濾PM2.5微粒
粒狀物防護效果(MMD=0.3微米)
這1項最嚴苛,比第2項還嚴苛,因為這1項是測試密合度+貫穿度(過濾效率)
這項測試是模擬口罩戴在臉上對PM2.5微粒的防護效果,通常需要3D立體造型有鼻樑壓條較能通過,一般扁平醫療口罩因為比較不伏貼臉型洩漏較大容易測試失敗。
過濾效率(A法:CMD=0.075微米,相當於MMD=0.26微米[可以視為0.3微米]; B法: 0.3~0.5微米、0.5~0.7微米、0.7~1.0微米、1.0~1.3微米、1.3~1.6微米、1.6~2.2微米、2.2~3.0微米 都各測試一次,然後取這7次的測試結果的數值再取平均值)
這1項是單純的測試貫穿度(過濾效率)
這項測試在檢驗口罩的濾材過濾效率,還區分為A、B兩種方法,其中A法必測,B法是選測,根據懸浮粒子種類又區分為油霧與鹽霧2種測試,通常B法測試結果效率會高過A法15-20%(也就是說A法比較嚴苛),很多廠家因為無法通過A法,就會以B法的測試報告來蒙騙消費者,要注意國家標準A法是必測項目。
A法:以粒子中最難捕捉到的單一粒徑大小進行過濾效率測試(依過濾原理其捕捉難度較高)
B法:測量不同粒徑大小粒子的過濾效率,再取其平均值(依過濾原理其捕捉難度較易)
呼吸阻抗
通常過濾效果越高阻抗會越高不容易呼吸透氣,新法也考量到呼吸順暢問題,對呼吸阻抗也有相對應的規定
以上這三樣測試就是關於PM2.5的項目,其他剩餘項目都是檢驗口罩是否含有毒的染料、綁帶強度、色牢度攸關人身安全的項目
唯有通過國家標準必測項目才是真正的PM2.5防霾口罩才能對外宣稱效果
不過另外有口罩製造廠商【天天 品牌】宣稱新標準CNS15980的必測項目只有6項而非7項

市售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之比較
----------------------------------------------------------------------------------------------------------------------------------------------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主要標準為能夠過濾95%以上的3微米大小的細菌、粒子(實際上可達99%以上)[根據CNS 14775測試標準 黃金葡萄球菌的平均粒徑須介於3.0 ± 0.3微米之間]。實際上,內部測試PM2.5(2.5微米)約有90%(鹽霧-非油性)以上過濾效率。一般分為三層:外層有顏色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可阻隔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傳染;中間層是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利用靜電原理,吸附空氣中的細菌、粉塵,但如果這一層遇到水氣、油氣、酒精(乙醇)、IPA(異丙醇)會使其靜電消失,因而降低其過濾效果;內層為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或EP[Epoxy Polyester,環氧聚酯 複合纖維]親水用水針製程不織布,可吸收戴者的口水、油脂。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主要標準為能夠過濾95%以上的3微米大小的細菌、粒子(實際上可達99%以上)+能夠過濾80%以上的小於1微米大小的細菌、粒子。實際上,內部測試PM2.5(2.5微米)約有99%(鹽霧-非油性)以上的過濾效率。一般分為三層:外層有顏色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可阻隔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傳染;中間層是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利用靜電原理,吸附空氣中的細菌、粉塵,但如果這一層遇到水氣、油氣、酒精(乙醇)、IPA(異丙醇)會使其靜電消失,因而降低其過濾效果;內層為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或EP[Epoxy Polyester,環氧聚酯 複合纖維]親水用水針製程不織布,可吸收戴者的口水、油脂。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主要是為了避免配戴者的飛沫影響病人,功能設計並不是要免於吸入粒狀有害物。

2003年版本(舊版)的醫療用口罩之測試規範

2018年版本(新版)的醫療用口罩之測試規範
台灣的規範 醫療用口罩:一般、外科手術、外科手術D2防塵
第二種:外科手術之醫療用口罩有A法或B法來測試
A法是以0.1µm乳膠球粒子測試,
B法則是依據CNS14755 8.2的測試標準(CMD 0.075±0.02µm=>相當於MMD 0.26±0.02µm[可以視為MMD 0.3±0.02µm]鹽霧粒子)
PS:最新版的CNS14755的測試標準把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給整合進去了

※2020/04/06(一),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賴全裕"副教授在電話中親自回覆我:乳膠球法的檢測不太嚴謹,鹽霧法才是國際上常用及研究上具代表性的檢測方法。經過他實際抽測政府配給的實名制口罩(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居然都達到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4~6)-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的測試標準※
CMD(粒數中位數粒徑) vs MMD(質量中位數粒徑) 的比較
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100-07)

美國的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我上網沒找到,但我推測它跟美國標準ASTM F2100-07應該是一樣的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vs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需同時符合CNS 14774、14775、CNS 14776) 兩者實際上主要的差異是在 中間那一層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厚薄是不一樣的,前者較厚、後者較薄,從上面PM2.5(2.5微米)測試[內部測試]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性真的不是很明顯,因為兩者的孔徑都是一樣的,都是0.1~0.5微米(平均0.3微米)!。當然以測試標準來說,前者並沒有做"合成血液穿透性測試",後者則是一定要做"合成血液穿透性測試"(通過80mmHg),但是以實際上,一般醫療用口罩的第一層也是使用有顏色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防潑水用紡黏製程不織布,照樣可以有效隔絕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傳染。如果外科醫生在做手術時,沒有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臨時拿一般醫療用口罩來戴,在理論上是絕對是可行的!

此圖來源是"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此圖來源是"南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BFE、VFE、PFE
BFE(細菌過濾率) ——可過濾3微米的粒子,包括細菌、粒子、花粉或普通飛沫。
以3微米的粒子,在28.3 lpm(公升/分鐘)流速條件下進行測試。醫療用口罩通常標榜BFE有效過濾99%以上,這是指過濾細菌。
依據美國ASTM F2100/F2101規範標準和歐盟EN 14683規範標準去測試
VFE(病毒過濾率) ——可過濾0.1至5微米的粒子。
以0.1-5微米的粒子,在28.3 lpm(公升/分鐘)流速條件下進行測試。而醫療用N95口罩的測試是單純用0.3微米的粒子,在85 lpm(公升/分鐘)流速條件下進行測試(空氣流量愈大,對過濾的效果越嚴苛),有效過濾率要達到95%。(我個人是覺得VFE的測試標準是蠻靠運氣的,測試對象直徑大小0.1-5微米的粒子(隨機)(平均是2.8微米),不像醫療用N95口罩,測試對象就是固定直徑大小0.3微米的粒子,直球對決)。
依據美國ASTM F2100/F2101規範標準和歐盟EN 14683規範標準去測試
PFE(顆粒過濾率) ——可過濾0.1微米的粒子,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
以0.1微米的粒子,在28.3 lpm(公升/分鐘)流速條件下進行測試。
依據美國ASTM F2100/F2101規範和歐盟EN 14683規範標準去測試
測試時,儀器會產生2奈米(0.002微米)到2000奈米(2微米)的微粒,其中99%是10奈米(0.01微米)到770奈米(0.77微米)的微粒。
依據美國ASTM F2100/F2299規範標準去測試
根據NIOSH N95口罩的標準,測試時會採用MMD=0.3μm(微米)@85 lpm流速來進行,而以PFE有95%以上的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來進行NIOSH N95口罩條件來測試的話,結果往往低於70%。
PS: 醫療用口罩(一般、外科手術)的中間層是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熔噴只是不織布結網的一種製程,這種製程可以把纖維間的孔徑極小化,但一昧地追求孔徑極小化,雖然可以過濾更微小的病毒/微粒也能提高過濾效率,但也將會導致配戴者的呼吸更困難,所以有了『靜電駐極』這種技術的應用,由於PP(聚丙烯)本身就容易被極化,可以使原本只靠單純的物理(也就是孔徑過濾的原理)過濾效果30-35%口罩,再加上靜電駐極後的過濾效果,就可以提升到95-99.99%(效能)。而經過測試,台灣產的醫療用口罩即使放了5年效能也只降低 1%,關鍵就是在於
1.口罩製造商到底是不是選用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來製造醫療用口罩(一般、外科手術)的中間層。
2.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製造商在製造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時的品質。
A.在製造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時有無嚴格品質控管:孔徑大小有沒有一致性,差異極小化。
B.有無正確的『靜電駐極』。
C.還是根本連做『靜電駐極』都沒有。
由N95口罩[後來授權給3M]發明人(台灣之光,台中清水人) 蔡秉燚 博士(曾經擔任美國田納西大學材料科學系系主任及研究部主任)所寫的文章: 阻擋COVID-2019冠狀病毒口罩的性能及其滅菌後再次使用的效率下降探討
一般醫療用口罩:對PM3(3微米)效果很棒。一般醫療用口罩和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可以99%以上阻擋直徑3微米以上的粒子。另外測驗結果表明,按照一般的醫學標準,對於0.3微米的粒子,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攔截率為18.3%(此為2003年版本,但2018年版本的測試標準可達95%以上,事實上2018年版本的測試標準是0.1微米的粒子,因此比0.3微米的粒子更嚴苛),一般醫療用口罩攔截率為14.4%,這表明這兩種醫療用口罩對0.3微米的粒子阻擋效果相當有限。而醫療用N95口罩:對PM2.5(2.5微米)的粒子進行檢測,實際上99%以上都能被擋住;對PM0.3(0.3微米)的粒子進行檢測,實際上95%以上都能被擋住(醫療用N95口罩的測試標準是對PM0.3(0.3微米)的粒子進行檢測,要95%以上都能過濾掉)。
美國NIOSH標準在全世界的認可度比較高。按口罩中間層的濾網材質分為N、R、P系列,根據過濾效率每一種又可分為三個級別。N用於可防護非油性懸浮微粒。R、P用於可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而P系列使用的時間相對較長。N95口罩就是N系列中過濾效率≥95%,MMD=0.3微米(非油性懸浮微粒)的口罩。在“SARS”時期,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醫務人員使用NIOSH認證的N95口罩。但N95口罩不等於醫療用防護口罩,醫療用N95口罩規定它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口罩要求,也要具備醫療用口罩的測試規範(美國標準ASTM F2299-03)[共5項],同時具有血液阻隔能力和表面抗濕性。
ASTM F2100標準就是一個醫療用口罩標準,該標準將口罩分為三個等級: 低防護 (Leve l)、中防護 (Level 2)和高防護(Level 3)。Level 3口罩可在手術室使用,也叫外科口罩 (surgical mask)。ASTM認證包括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壓力差四個方面的要求。Level 1能阻擋95%的細菌微粒,可以用於一般社區使用者;Level 2與Level 3 則需要口罩阻擋至少98%細菌和微粒。醫療用N95口罩需要同時滿足FDA(採納ASTMF 2100標準:共5項,同時具有血液阻隔能力和表面抗濕性)的上市要求和NIOSH對於N95口罩的要求(過濾效率≥95%,MMD=0.3微米(非油性懸浮微粒))。
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兩者實際上主要的差異是在 中間那一層的PP[Polypropyplene,聚丙烯]過濾用熔噴製程不織布的厚薄是不一樣的,前者較厚、後者較薄,從上面PM2.5(2.5微米)測試[內部測試]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性真的不是很明顯,因為兩者的孔徑都是一樣的,都是0.1~0.5微米(平均0.3微米)!。而且市面上販售的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實際上中間層可能不只一層,甚至有二層或三層的,防護效果更強,甚至有些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有可能超越醫療用N95口罩的防護效果。
如果我們排除防油霧、鹽霧等防護力的比較,光以防細菌/病毒、粒子等防護力來說(不考慮流量前提下),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數據來做個總結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防塵口罩(CNS 14755)>醫療用N95口罩>N95口罩>PM2.5(2.5微米)防霧霾口罩(CNS 15980)>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看樣子,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防塵口罩(CNS 14755)、醫療用N95口罩都可以有效防病毒了!
當然如果綜合考量的因素下,第一名無庸置疑是醫療用N95口罩,第二名是N95口罩!
------------------------------------------------------------------------------------------------------------------------------------------------
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平均直徑大小為0.1微米,理論上不管是 PM2.5防霧霾口罩、防塵口罩[可以有效]、醫療用口罩(一般醫療用口罩、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可以有效])、醫療用N95[可以有效]、N95口罩 通通都無法有效過濾。但好在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依附在飛沫/口沫內才能進行傳播,無法直接藉由空氣傳播,飛沫/口沫的直徑大小約為3-5微米,無論是哪種病毒,經由飛沫傳染的範圍大約在1公尺內,2公尺以上就幾乎沒有傳染力!
我在新聞上和網路上看到很多專家說,
由於不管是流感、肺炎,都會透過飛沫傳染,所以選擇能防止飛沫入侵的口罩,就是防疫的第一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防霾、防PM2.5的口罩並沒有防飛沫傳染的效果,必須要戴上醫療口罩、外科口罩才有效。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根本不能防細菌/病毒,且防護效果比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更差。
我上面說過了,如果說要過濾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上面這幾類的口罩沒有一個防護的了(除了 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CNS 14776)、防塵口罩(CNS 14755)、醫療用N95口罩)。但以過濾飛沫/口沫的防護能力、過濾細菌/病毒的防護能力,依數據來看,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根本是屌打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不知道這些專家怎麼跟我有那麼大的落差認知呢?
雖然我們不能把防霧霾PM2.5(2.5微米)口罩(CNS 15980) vs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的測試項目直接比較,但客觀來說,前者的測試條件遠比後者嚴苛很多
今天如果廠商把防霧霾(PM2.5)口罩(CNS 15980) 拿去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的測試項目,我個人相信絕對通通都會PASS
我誠懇呼籲把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也就是政府配給的實名制口罩] 留給醫護人員去用吧!
~~~~~~~~~~~~~~~~~~~~~~~~~~~~~~~~~~~~~~~~~~~~~~~~~~~~~~~~~~~~~~~~~~~~~
有CNS15980認證的PM2.5防霧霾口罩
1.Xpure 健康/抗PM 2.5口罩 (水洗200次效果不減)
2.天天 PM2.5專業防霾口罩
3.CSD中衛 PM2.5防霾口罩
4.KNH-康乃馨 PM2.5 Z摺口罩
*********************************************************************************************************
N95口罩對空氣中的病毒有95%的防護作用嗎?外科手術醫療用口罩的防護能力又如何?
1微米(um)=1000奈米(nm)
0.1微米(um)=100奈米(nm)
0.01微米(um)=10奈米(nm)
0.001微米(um)=1奈米(nm)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病毒直徑是100奈米(nm)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病毒的直徑是7奈米(nm)
在水中能存活的病毒的直徑是20奈米(nm)
*******************************************************************************************
世界各國口罩規範(這個表格是由美國3M所整理的,文章中有說明是以過濾wildfires, PM 2.5 air pollution, volcanic eruptions, or bioaerosols (e.g. viruses)為測試標準,但並卻沒有明確指出到底是用多小的微粒去測試為標準的)
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系-賴全欲副教授所整理的表格

【歐盟】
防護級別:EN14683 Type I、Type II、Type IIR
歐盟EN14683跟美國ASTM相同,但就更著重測量BFE以及壓力差,但就沒有測量PFE。
- 最低(Type I):BFE>95%
- 中等(Type II):BFE>98%
- 最高(Type IIR):BFE>98%、合成血液穿透性>120mmHg

【中國】
中國口罩並無分等級,只有醫用及民用兩大類,代號中首兩、三個字母分別代表以下意思:
- GB 國家標準
- GB/T 國家推薦標準
- YY 醫藥行業標準
- YY/T 醫藥推薦標準
目前中國口罩以5大常見標準:民用口罩
GB/T 32610—2016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境下使用,不適用於醫用及工業防塵。GB 2525—2006 (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呼叫器):適用阻擋工業粉塵、煙、霧和微生物。

民用口罩 | PFE(KN為此標準中其中一個級別) |
GB/T 32610—2016 (日常口罩) |
A級:≥95%=KN95 B級:≥90%=KN90 C級:≥90%=KN90 D級:≥90%=KN90 (A級為嚴重空氣污染,依次序降等,D級為中度及以下污染。) |
GB 2626—2006 (工業口罩) |
≥90%=KN90 ≥95%=KN95 ≥99%=KN99 |
YY/T 0969—2013 (普通醫用口罩):用於普通醫療環境,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的污染物。YY 0469—2011 (醫用外科口罩):適用於臨床醫務人員工作時使用,阻擋原體微生物、飛沫、體液、顆粒物等。GB 19083—2010 (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適用於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
防護級別:YZB、YY0469、GB19083
中國口罩的分級跟美國相比較寬鬆,沒有獨立一項要求BFE或PFE>98%。
最低(YZB, YY/T0969-2013):普通醫用口罩,一般缺少過濾能力要求
中等(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BFE>95%、PFE>70%
最高(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PFE>95%,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級,能阻擋 5微米的感染因子

醫用口罩 | BFE | PFE |
YY/T 0969—2013 | 95% | 不在測試範圍 |
YY 0469—2011 | 95% | ≥30%(0.1微米) |
GB 19083—2010 | 95% | 1級:≥95% 2級:≥99% 3級:≥99.7% (0.3微米) |
【日本】
日本口罩規格與美國ASTM相同(應該說直接套用美國ASTM的BFE、VFE和PFE)。日文字眼分別為:
- BFE=細菌ろ過捕集効率=細菌過濾率
- VFE=生体ウイルス遮断効率=病毒過濾效率
- PFE=微粒子ろ過捕集効率=微粒子過濾效率
病毒飛沫 = ウイルス飛沫(ウイルスひまつ)
感冒 =風邪(かぜ)
塵蟎 = ハウスダスト(はうすだすと)
塵埃 = ホコリ(ほこり/埃)
過濾(細菌/顆粒/病毒)百分比 = %カットフィルター
超透氣濾網 = 超息らくフィルタ(ちょういきらくふぃるた)
【韓國】
防護級別:KF80、KF94、KF99
韓國口罩的分級亦使用不同標準。
- KF80:阻擋80%或以上的0.6微米的微粒
- KF94:阻擋94%或以上的0.4微米的微粒
- KF99:阻擋99%或以上的0.4微米的微粒
~~~~~~~~~~~~~~~~~~~~~~~~~~~~~~~~~~~~~~~~~~~~~~~~~~~~~~~~~~~~~~~~~~
下面是世界各國對於工業用口罩的規範與要求
美國NIOSH
常說的N95口罩是指符合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規定的空氣過濾評級為"N95"的口罩。 關於NIOSH評級。第一部分是以N、R、P字母來表示對油性顆粒的抵抗能力,N即不適用於油性顆粒,R有一定抵擋能力,P則是為對油性顆粒有較強的抵擋能力。第二部分以數位表示對過濾顆粒的百分比。N95就是能夠阻擋95%直徑0.3微米(MMD)及以上的非油性微粒。最高的規格是P100口罩,是可以過濾掉99.97%的直徑大約0.3微米(MMD)的油性懸浮顆粒。

歐盟EN149:2001+A1:2009
- 根據歐盟呼吸防護用具標準,口罩分為FFP1、FFP2和 FFP3三級
- FFP=Filtering Face Piece。FFP1、FFP2和FFP3(FFP代表過濾面部)是不同類型的呼吸器,可以為佩戴者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護。此類呼吸器旨在過濾掉灰塵,液體和煙氣等微粒。FFP後面的數字越高,代表保護程度越高(FFP3>FFP2>FFP1)
- FFP1代表濾材最低過濾效率為80%、FFP2為94%(與N95相似)、FFP3為99%(與N99相似)
<thead></thead>
類別 | 滲透極限(空氣流量95 L/min) | 內漏 |
FFP1 | 過濾至少80%的空氣傳播顆粒 | <22% |
FFP2 | 過濾至少94%的空氣傳播顆粒 | <8% |
FFP3 | 過濾至少99%的空氣傳播顆粒 | <2% |

中國GB2626-2006
檢測氣流量,85±4 L/min,KN系列代表防非油性顆粒物,KP代表防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以氯化鈉作為N系列的檢測顆粒物,粒數中位數粒徑(0.075±0.020)微米。以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dioctyl phthalate)或性質相當的油類顆粒物(如石蠟油,Paraffin Oil)作為P系列的檢測顆粒物,粒數中位數粒徑(0.0185±0.020)微米。
KN系列:
KN100: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9.97%
KN95: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5%
KN90: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0%
KP 系列:
KP100: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9.97%
KP95: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5%
KP90:過濾效率大於等於90%
最新的防護標準為 GB 2626-2019,發佈日期為 2019-12-31,公佈的出來的實施日期為 2020-07-01
民用口罩 | PFE(KN為此標準中其中一個級別) |
GB 2626—2006 (工業口罩) |
≥90%=KN90 ≥95%=KN95 ≥99%=KN99 |
澳洲AS1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