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開始過敏
尤其最近晚上也開始變涼
我的鼻子根本喪失了呼吸功能 = =
因為害怕再這樣下去我隨時要窒息身亡
只好聽老媽的話去找醫生報到
我:之前你給我的過敏性鼻炎舒緩表,直接失效誒,我都照做了說QAQ你咁有給我騙?
醫生:你這個齁,是免疫力太強啦,飲食跟生活習慣有調整,那最近工作壓力咧?
我:我要上班賺錢,怎可能沒有工作壓力
醫生:齁我就知道,你這個齁飲食跟生活型態改善要並行啦
(省略醫生碎碎念)
雖然醫生唸歸唸,還是開了藥給我吃,
但老實說這不是長久之計,後來上網查了一些資料
除了運動跟飲食也可以適時的補充一些補品
所以想請問大家
有沒有跟我一樣一日過敏兒、終身過敏人的人類們
可以提供一些過往的經驗以及適合的補品呢
我的鼻子跪下來拜託各位了
睡飽八小時 wrote:
我從小就開始過敏尤其...(恕刪)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source=hp&ei=YNKuXbubIYKVr7wPt8OEyAE&q=%E9%BC%BB%E7%A5%9E%E7%B6%93%E6%88%AA%E9%99%A4%E8%A1%93&oq=%E9%BC%BB%E7%A5%9E%E7%B6%93&gs_l=psy-ab.1.0.0l3.1651.4229..6463...0.0..0.594.1520.7j1j4-1j1......0....1..gws-wiz._nxpxCvVOpY
實在沒辦法,可能只有這招!!!!!!!!!!!!!!!!!!!!!!!!!!!!
睡飽八小時 wrote:
我從小就開始過敏尤其...(恕刪)
如果真的都沒招且嚴重引響生活,去耳鼻候科打過敏針,一針五百左右,有分健保跟自費,五百是健保的,自費進口的八百,打了之後過兩天就不會過敏了,他這是低劑量緩釋的類固醇,打一針約可半年沒過敏症狀
我之前打了應該有十年吧,不打真的是無法生活,某些季節過敏一來噴嚏打不停,然後怕陽光,陽光一照眼淚一直狂流,根本無方控制
鼻塞根本是小兒科,小時候都塞到半夜起來哭,但從小到大已經習慣鼻塞了,現在不塞反而變成會過度換氣
我是後來才知道這是類固醇,所以才沒再打,改成出門戴口罩,然後早晚洗鼻子,可能體質改變或著洗鼻有效,這四五年也沒都敏症狀了
別名變應性鼻炎
辨證論治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概念】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傷風」、「鼻塞」、「鼻窒」等範疇。是由於感受外邪所致一肺開竅于鼻,而合皮毛,若腠理疏鬆,衛外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肺衛,肺失清肅,必影響鼻竅的通暢,而見鼻塞、打噴嚏、流清涕;風熱之邪由口鼻而入,亦可內犯肺臟,外塞鼻竅,而見鼻塞、流涕黏稠;若邪毒羈留,或反覆侵犯肺衛,肺氣失宣,氣血壅滯于鼻竅,則可引起鼻腔氣道障礙;若肺氣素虛,正氣無力驅邪外出,則病邪潛伏于鼻,反覆易發,遷延難愈。
全民抵
症狀過敏性鼻炎
別名變應性鼻炎
辨證論治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概念】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傷風」、「鼻塞」、「鼻窒」等範疇。是由於感受外邪所致一肺開竅于鼻,而合皮毛,若腠理疏鬆,衛外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肺衛,肺失清肅,必影響鼻竅的通暢,而見鼻塞、打噴嚏、流清涕;風熱之邪由口鼻而入,亦可內犯肺臟,外塞鼻竅,而見鼻塞、流涕黏稠;若邪毒羈留,或反覆侵犯肺衛,肺氣失宣,氣血壅滯于鼻竅,則可引起鼻腔氣道障礙;若肺氣素虛,正氣無力驅邪外出,則病邪潛伏于鼻,反覆易發,遷延難愈。
【現代研究】
過敏性鼻炎是種發生於鼻黏膜的過敏性疾病。臨床以打噴嚏、大量流清涕、鼻塞以及眼、鼻和咽喉搔癢為主要表現,常與過敏性鼻竇炎和過敏性臉結膜炎同時發病。根據發病特點,可分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本病發生與接触過敏原如花粉、粉塵等,遺傳因素及非特異性刺激如寒冷、溫度變化等有關。其發病機理主要是速髮型變態反應、當過敏原由呼吸道等途徑進入機體時,即引起機體致敏,產生IgE。在鼻和氣管、支氣管黏膜下層漿細胞中分泌的IgE,固定在肥大細胞表面,當再次與特異性抗原相遇時,立即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等生物活性介質,導致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鼻黏膜水腫,以及眼、鼻發癢等症狀。
〔診斷〕
病史部分患者有家族性遺傳史、大多患者有反覆發作史。
症狀以打噴嚏、流清涕、鼻塞,以兩眼、鼻和咽喉搔癢等症狀為主,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實驗室檢查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皮膚試驗:大都呈陽性反應。
【證型治則】
風寒閉肺:鼻塞遇寒加重,打噴嚏、聲重濁,鼻涕清稀量多,惡寒,發熱,頭疼,身痛,鼻黏膜充血輕,但腫脹較甚。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疏風散寒,宣肺通竅。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羌活6克,前胡10克、枳殼10克,辛夷花10克,白藍10克,蟬衣6克,甘草5克。若發熱微汗出、脈浮緩者,去前胡、羌活,加桂枝10克,桔梗6克,生薑3~5片,大棗7枚;伴咳嗽痰多者,可加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
風熱犯肺:鼻塞,打噴嚏聲洪亮,流涕黏稠,色白或微黃,發熱,微惡寒,口微渴,鼻黏膜充血明顯。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疏鳳清熱,宣肺通竅。銀翹散加減。銀花15克,連翹12克,淡竹葉6克,荊芥穗10克,薄荷6克,蘆根10克,桔梗6克,辛夷花10克,蟬蛻6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甘草5克。頭痛加菊花10克,清茶6克;兼挾濕熱加藿香12克,佩蘭10克;咽喉腫痛加牛蒡子20克,山豆根10克,玄參12克;便秘加栝蔞仁10克,生大黃6~10克(後下或泡水兌服)。
肺虛邪滯:鼻塞多為間歇性,時輕時重,晨起時鼻癢,噴嚏陣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劇。或伴神疲乏力、胸悶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脈細弱。益氣固表,宣肺通竅。玉屏風散加減。黃耆2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太子參15克,桔梗6克,辛夷花10克,蟬蛻6克,黨參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鼻塞重加路路通10克,羌活6克,蒼朮10克;頭痛加蔓荊子10克,川芎10克;鼻涕較多加白芷10克,薏仁20克,冬瓜子12克。
氣滯血瘀:鼻塞多為持續性,打噴嚏反較少,鼻涕黏稠、色白或帶鮮血,不易擤出,嗅覺遲鈍。伴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症。鼻黏膜充血,呈暗紅或深紅色,鼻甲腫大,表面不光滑、舌質紫黯或有瘀斑。活血化瘀,行氣通竅。當歸芍藥湯加減:當歸10克,赤芍12克,白朮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黃芩10克,薄荷6克,辛夷花10克,蟬衣6克,桔梗6克。血瘀之象明顯加桃仁10克;水蛭10克,三稜15克,莪蒁12克;鼻塞較重加地龍10克,藿香12克,涕多頭重痛加石菖蒲10克,白芷10克。
制惡劣廠商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現代研究】
過敏性鼻炎是種發生於鼻黏膜的過敏性疾病。臨床以打噴嚏、大量流清涕、鼻塞以及眼、鼻和咽喉搔癢為主要表現,常與過敏性鼻竇炎和過敏性臉結膜炎同時發病。根據發病特點,可分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本病發生與接触過敏原如花粉、粉塵等,遺傳因素及非特異性刺激如寒冷、溫度變化等有關。其發病機理主要是速髮型變態反應、當過敏原由呼吸道等途徑進入機體時,即引起機體致敏,產生IgE。在鼻和氣管、支氣管黏膜下層漿細胞中分泌的IgE,固定在肥大細胞表面,當再次與特異性抗原相遇時,立即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等生物活性介質,導致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鼻黏膜水腫,以及眼、鼻發癢等症狀。
〔診斷〕
病史部分患者有家族性遺傳史、大多患者有反覆發作史。
症狀以打噴嚏、流清涕、鼻塞,以兩眼、鼻和咽喉搔癢等症狀為主,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實驗室檢查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皮膚試驗:大都呈陽性反應。
【證型治則】
風寒閉肺:鼻塞遇寒加重,打噴嚏、聲重濁,鼻涕清稀量多,惡寒,發熱,頭疼,身痛,鼻黏膜充血輕,但腫脹較甚。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疏風散寒,宣肺通竅。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羌活6克,前胡10克、枳殼10克,辛夷花10克,白藍10克,蟬衣6克,甘草5克。若發熱微汗出、脈浮緩者,去前胡、羌活,加桂枝10克,桔梗6克,生薑3~5片,大棗7枚;伴咳嗽痰多者,可加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
風熱犯肺:鼻塞,打噴嚏聲洪亮,流涕黏稠,色白或微黃,發熱,微惡寒,口微渴,鼻黏膜充血明顯。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疏鳳清熱,宣肺通竅。銀翹散加減。銀花15克,連翹12克,淡竹葉6克,荊芥穗10克,薄荷6克,蘆根10克,桔梗6克,辛夷花10克,蟬蛻6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甘草5克。頭痛加菊花10克,清茶6克;兼挾濕熱加藿香12克,佩蘭10克;咽喉腫痛加牛蒡子20克,山豆根10克,玄參12克;便秘加栝蔞仁10克,生大黃6~10克(後下或泡水兌服)。
肺虛邪滯:鼻塞多為間歇性,時輕時重,晨起時鼻癢,噴嚏陣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劇。或伴神疲乏力、胸悶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脈細弱。益氣固表,宣肺通竅。玉屏風散加減。黃耆2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太子參15克,桔梗6克,辛夷花10克,蟬蛻6克,黨參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鼻塞重加路路通10克,羌活6克,蒼朮10克;頭痛加蔓荊子10克,川芎10克;鼻涕較多加白芷10克,薏仁20克,冬瓜子12克。
氣滯血瘀:鼻塞多為持續性,打噴嚏反較少,鼻涕黏稠、色白或帶鮮血,不易擤出,嗅覺遲鈍。伴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症。鼻黏膜充血,呈暗紅或深紅色,鼻甲腫大,表面不光滑、舌質紫黯或有瘀斑。活血化瘀,行氣通竅。當歸芍藥湯加減:當歸10克,赤芍12克,白朮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澤瀉10克,黃芩10克,薄荷6克,辛夷花10克,蟬衣6克,桔梗6克。血瘀之象明顯加桃仁10克;水蛭10克,三稜15克,莪蒁12克;鼻塞較重加地龍10克,藿香12克,涕多頭重痛加石菖蒲10克,白芷10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