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曾回覆至別的網友的文章後面,特把它獨立出來,希望能讓更多網友看見!
我在2015年中,右肩窩上臂酸痛,右手掌指麻木,至台中榮總檢查頸椎第5-6,6-7節突出,先做電療,拉脖子,復健做了12次後,沒感到進展就停了。
2015年12月酸麻難耐,改至復健診所繼續電療,拉脖子,外加治療師徒手,剛開始除星期6日,每天去,至2016年9月底,總共複診20次,共120次復健,後來也懶了,就讓他麻麻的。
後來想乾脆自己來,最初用毛巾,類似毛巾操,雙手抓兩頭,毛巾抵後脖子,用力拉,拉到左手中指關節痛(因左手平常少出力),後來改買3公分寬,2倍身高長的棉質織帶(好像書包背帶),外加日型鐵環調整長度,作成圓圈型,躺在床上,一端套在後脖子上,一端用單腳跟蹬,若用腳底中心蹬,久了會足底筋膜炎!拉脖子位置6-7節,5-6節,4-5節,漸漸由下往上再重複動作,最重要織帶長短,力道控制要適當,否則出問題就糟了!有聽治療師說頸椎亂推拿按摩,力道不當,結果頸椎斷裂,發生悲劇!
我怕打針,更別說開刀,所以就自己死馬當活馬醫!拉了大約3個月,酸麻漸漸不見了,如今坐在電腦前太久,還是會肩窩酸酸的,就再拉一下,手指麻則完全沒了。共花了不到200元材料和運費。以上純屬個人不專業的復健心得分享!請勿模仿,否則後果自負!

就像我也是在復健診所拉脖子復健時,讓我聯想到陶瓷手拉胚的拉瓶頸動作,及研究頸椎間盤突出的X光照片,及醫師強調的正常頸椎的弧線應有漂亮的前凸C型曲線,我很天兵的試圖由後脖子往前壓,將椎間盤突出物壓回,順便拉出曲線。目前只要不要在電腦前太久,狀況幾乎全沒了。現在就是不知如何知道,現在的頸椎情況?總不能去醫院裝痠痛照X光吧!

本人幾年前有梨狀肌症侯群,因從網路上學的梨狀肌拉筋法,只一個動作,不誇張的早上拉下午就好了!很想好東西與大家分享,但也是怕模仿者錯誤動作出狀況,所以強調勿模仿!或者力道由小開始慢慢增加,復健診所拉脖子重量也是慢慢增加的。希望 先生緣,主人福(台諺語)!祝頸椎間盤突出者早日康復,免受挨刀之苦!


類似動作,我在#1內文有提及

因為需用力拉且須持久,而毛巾會滑手,更加需用力抓緊,致手筋有受傷感覺,故而放棄改採棉質織帶用單腳"跟"蹬,但是不像影片中腦袋前後晃動,而是靜止的,縮下巴,脖子感覺往頭頂上挺, 保持如此姿勢,時間不定,儘量久,有時甚至小睡了一下。
慶幸至今2018/07/31有一年半了,肩不酸,手不麻,我想應該沒問題了!若有同樣毛病者何妨試試!也許有效!

以上,個人不專業復健心得分享!

抱歉!很久才來此報到一次!有些網友喜歡用私人訊息發問,私訊回覆則別的網友看不到,同時本篇討論則永遠沉底,無法浮出水面!久而久之就少來了!還請網友少用私訊,多用回覆發言,幫忙將此篇置頂,最少也能常浮出水面,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本人不求名不求利,也沒要推銷什麼,純粹經驗分享!以下是網友問題的回覆:
請問你的腳跟位置在哪?
腳掌(腳底板)最前方是腳趾,最後方(腳踝下方)應該就是腳跟(腳後跟)吧?
要在頸椎正上方 應該很難吧?
在肚子上方?大腿上方?
這關鍵點你沒說清楚
頸椎位置6-7節,5-6節,4-5節,漸漸由下往上再重複動作,你也可以6.5-7.5>6-7節,5.5-6.5>5-6節,4.5-5.5>4-5節,漸漸由下往上再重複動作,沒必要精準吧!看過陶瓷手拉胚的拉瓶頸動作影片嗎?手是由下往上,再由上往下,重複動作!只是我們動作不是滑動,而是停頓的。至於要問我停頓多久?那就看你高興了!
還有 腳怎麼蹬?
往上 往腳底斜幾度?
先找根長繩子躺下,調整長度,試試怎樣對頸部的受力最好?幾度就不知道了!
我也受梨狀肌之苦 可以傳梨狀肌的影片給我嗎?謝謝感恩
2023-08-06 01:10
梨狀肌症候群伸展,網路上很多,我只用一招,也是幾乎每篇的必備招 。
採取平躺後,將患側的腳放在健側腳的膝蓋上,然後十指環抱健側腳的大腿,將健側腳往胸口儘量拉近,健側腳是彎曲或挺直向上隨意,即可感覺患側腳牽拉到梨狀肌的繃緊感。時間愈久愈好,但是肥胖腹部有泳圈的會辛苦些,累了就放下休息一下再來。
但是記得將結束前,反向操作,也就是將健側的腳放在患側腳的膝蓋上,然後十指環抱患側腳的大腿,將患側腳往胸口儘量拉近,時間不用太久,用意是平衡兩側梨狀肌,舒緩筋絡。一天多作幾次,尤其是急性期,有藥到病除之感。以上是我的心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