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練太極拳就一定會練到氣功嗎?

先不論個人體質!

我對功夫沒什麼研究!

想了解學太極拳的人,一定會練到氣功嗎?

就我所知練氣功的人不一定是練太極拳的!

但外面看到很多阿公阿媽在練太極拳,他們會練到氣功嗎?

還是只是形式上的動作的練習呢?

最近想學太極拳,但我不想只學形式上的動作,還想要可以練到氣功

我該怎麼分辨這個老師教的是有包含氣功還是只有太極拳呢?

我講的有點糢糊因為這二者的關係我也搞不是很清楚!

如果有懂的人可以幫我分析一下!

(之前有google過,但都寫的不是讓人很懂所以才上來問問)
2016-05-27 1: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太極拳 氣功

雅痞 wrote:
先不論個人體質!我...(恕刪)


打太極
算是導引功
藉由動作導引氣的流動

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氣的流動
因為經脈穴道沒有暢通...

說起來 太極拳應該是動功...

所以就標題來說 是會練到氣...但只能算是導引功
不知道版主的氣功定義是甚麼

導引功終究不能算是上乘功法...如果是要以三花聚鼎 五氣朝元的境界來說的話

還必須搭配靜功...也就是大小周天的功夫...

以瑜珈為例... 有體位的鍛鍊(包含呼吸) 也有冥想的功夫 ...兩者雙管齊下..達到三花聚鼎的境界

終究能肉體飛昇...


氣功氣功...有的人練了半輩子 連氣都感受不到...
我個人認為...如連氣都感受不到 不知是何物 ...這輩子怎麼練也就沒長進...
太極拳有氣功的功效,但它同時也是武術的一種,會同步鍛煉肌耐力及各關節的活動度,故而有很強的養身作用。近乎無體質的限制及不受場地限制是它最方便的地方。初學太極拳不太需要管氣功的部分,只需要做好放鬆跟上半身中正,然後專心學每一個動作並用身體的練習牢牢記住,練習的過程就是改善身體的過程,因此勢必會有一段適應期,多數人的反應是大腿痠痛,但如果能渡過這段過程的話,身體的進步是很明確的。專注且放鬆可以讓妳真正體會身體的內在,時間越久會越喜歡這種動中有靜的感受。當妳的動作越來越純熟之後(身體自然反射,不需大腦刻意想下一招),妳的動作會更進一步的放鬆,氣功的感受跟功效會在這中間逐步顯現,不需要刻意追求。一般而言,「每天」練拳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話,三個月內幾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進步。這是練拳初期的過程,之後當然還有進階的東西,但先能做到熟練動作且天天練習,就已經非常厲害囉。至於跟誰學就看緣分囉,厲害的老師可遇不可求,但如果只是為了身體健康的話,社區很多教太極拳的都可以學,畢竟他們能出來教,絕對比初學者強很多囉⋯⋯^_^
多少一定會.
不是不會.
就像很多都需要一個基底.
沒那層次的基底,就已經明顯差距.
比方說愛愛,你沒那種心理層次.
你無法征服自己(障礙).更別說戰勝床伴.
很多都是如此,沒有根據的念頭就該拋棄.
而不是在那想著一步登天.

簡單說就是提醒樓主,
不管是太極也好.
很多人事物都是如此.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小時候...我也想練太極拳, 也是因為希望可以接觸到氣功...
希望有一天能......發出波動拳....

時間煮茶 wrote:
終究能肉體飛昇......(恕刪)
沒錯,就像很多人.只有到那種淺層次,拍拍股放放屁就好.
實際上.那種已經是可悲到極致都不自知.
這種不是因為他對事與物表面工夫做好就好.
而是自己本身就存在問題的人.當然這種人每提任何事與物.
永遠都是失敗的.有這種問題的人所做的行為.
對我而言都不被看好.簡單而言就是.

扭曲心態的人,所做的再努力.我不會承認.因為那只是事與物的能力好.(潛在犯罪者)
正確心態的人,所做的會更好.我更會認同,符合人對於事與物的CP值.(消極被動者)
時間煮茶 wrote:
我個人認為...如連氣都感受不到 不知是何物 ...這輩子怎麼練也就沒長進...


若你連人的本質都無法掌握.那麼一輩子就只能乖乖終生被狗咬.只是你不知會失去得會更多而已.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雅痞 wrote:
先不論個人體質!我...(恕刪)


可以

不過要深入點了解太極拳這個運動
如果只是和公園裡的老人家一起運動運動而已,應該就沒辦法

了解其上下左右之機理,搭配吐納
一段時間後應該會有感覺

如果沒試著深入了解,也都沒感覺
那就算了~
作作甩手也不錯
謝謝大家的回答!

但氣這東西要如何感受?
看不到也摸不到
我如何知道我身體的感受就是氣的感受呢?
老爺別這樣,少奶奶會罵!

雅痞 wrote:
我如何知道我身體的感受就是氣的感受呢?


聽說氣走至雙手會有鼓脹感。
本人目前也是初學鄭子太極拳,好像練氣的竅門有很多種,反正只要能把氣練出來即可。

網路上有爬文有很多資料,如關鍵字 黃逸武、李和生等。
各家說法不一,但放鬆是一致的練習方法。藉由肌肉放鬆來鍛練筋,達到以氣運身,以身運手。
現在自己也廣蒐資料,下一階段就是找明師了。

題外話,中國大陸的王戰軍我很欣賞,可惜必須去陳家溝學,而且人家也未必肯收。

小時看我的伯父打太極拳耍太極劍,蹲馬步時,可隨心所欲的放屁,拳打完,掌心會變很紅而且發燙,連這都沒有就是詐騙集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