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坐馬桶時發生第一次..雖然是一下子,嚇了我一跳!
後來,要躺下床上睡覺時又發生了!
昨天到今天已經有4,5次..
剛剛又是躺下時和坐起時..
就是像天旋地轉..剛剛做起時一陣暈眩讓我馬上往後倒,雙手掌一陣陰寒..
著實嚇倒了!
有發現左右轉頭(躺下時)會發生..
google過..極有可能是耳內石不平衡或前庭發炎..
今天右肩膀痠靠頸部脖子的地方痠痛..
現在能坐著上網打字,不太敢隨意轉動脖子!
有一半應該是恐懼嚇到..應該不是低血壓..
該直接去看耳鼻喉科還是先去神經內科呢?
謝謝!
最後是自己找資料才知道就可能是耳石症..........走路都像要掉入洞裡....睡覺只能固定正躺,還會導致心律不整
不理他....耳石會自行消失.....去看醫生後在做復位術時就不暈了....醫生說可能自己又跑回去了
會暈時在去找他....自己找了些資料說.....有過耳石症的人....2~3年內有機會還會掉下來
去看醫生他會藉由復位術,看哪一眼的眼球顫動判定哪一邊的耳石掉下來
你可以在家自行做復位術看看,2邊都做因為你不知道是哪邊的耳石脫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t1iBkwrlo
女生機率比男生大....看醫生的話找大醫院耳鼻喉科,叫他幫你檢查一般小診所耳鼻喉科不會檢查
.....祝樓主早日康復
iamdarlong0315 wrote:
昨天坐馬桶時發生第一...(恕刪)
可能要再更正一下,極有可能是「耳石脫落」沒錯!
我剛又試驗從右側躺下,又是一陣暈眩!
這些次數以來,比較沒有那麼驚慌失措!
剛剛搜尋到這篇,剛好我住台南,離郭綜合很近!
看來得去看耳鼻喉科了!

---------------------
http://www.kgh.com.tw/health/08-24.html
惱人的天旋地轉---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及耳石復位術
耳鼻喉科 謝易倫主任
56歲的李先生,這半年來睡覺躺下去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天旋地轉的頭暈,而且會有噁心想嘔吐的感覺,症狀通常十幾秒就好了,不過因為常會發生,半年來斷斷續續在診所就診吃藥,卻都沒有辦法痊癒,因為擔心內耳或腦部長腫瘤或是出了什麼問題,日前至本院耳鼻喉科門診就醫。
李先生在門診接受了一系列的檢查,經醫師謝易倫診斷為左側後半規管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因此謝易倫醫師幫他施行了左側後半規管的耳石復位術,一周後回診並無復發的現象。
內耳的平衡器官中有一種可以幫助感受姿勢改變的碳酸鈣結晶,又稱為耳石,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起因就是耳石脫落到不正確的位置,所以又稱為耳石症;至於耳石脫落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頭部外傷的後遺症,也有可能是內耳感染發炎所引起的,或者是自然老化所造成的耳石脫落。
當耳石脫落的患者的頭部有快速姿勢變換時候,會使耳石漂流於半規管的淋巴液中,進而造成半規管內淋巴液的不正常流動,接著引發前庭神經訊息傳遞至中樞,最後中樞會將這些訊息解讀為頭部有一快速的動作,但在此時由視覺傳來的訊息卻與前庭訊息不一致的情形,因而引發一連串頭暈、眩暈、噁心、想吐等症狀。
也因此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有幾個特點如下:
1.與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
2.頭部位置改變後約經 1~5 秒的潛伏期才出現厲害的眩暈,持續約數秒至 30 秒,很少超過 1 分鐘。
3.通常伴隨厲害的噁心,甚至嘔吐。
4.眩暈會有疲乏性,也就是連續多次刺激眩暈會消失,但休息後再刺激,則眩暈又出現。
5.眩暈發作時不會伴隨有聽力變化。
6.無中樞神經症狀。
謝易倫醫師表示,診斷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詳細問診病人的病史是最重要的一環,包括眩暈的症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誘發因子、伴隨的症狀等;一旦懷疑這類疾病的患者,我們會替病人安排一系列檢查來排除掉其他原因造成的眩暈,而要確定診斷必須做特殊的檢查~頭位變換眼振檢查呈現陽性反應,來判斷耳石脫落的位置以及治療是否成功的依據。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本身是一種良性自限型的疾病,大部分病人都會自己不藥而癒,但是仍然有 1/3 左右的這類患者,長期受到姿勢改變時的眩暈影響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類患者通常對藥物的反應不佳,而學理上只需將耳石由半規管內移出,這個病就會不藥而癒了;因此 愛普利醫師(Dr. Epley)在1992年提出耳石復位術,利用一系列姿勢的改變,讓耳石藉由重力,逐步移出半規管,這類病人接受復位術的治癒率高達 8~9 成,之後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耳石復位術。因為這類操作不具侵襲性且在門診即可操作,加上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因此逐漸受到醫界的重視。
謝易倫醫師建議民眾,一旦有頭暈或眩暈的困擾,詳細記錄自己的病程以及伴隨的症狀再來與醫師討論,會更容易得到正確的診斷;對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的患者來說,耳石復位術是最佳的治療方式,而不是藥物。
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建議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進行耳石復位術,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