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律神經失調的請近來討論
各位有甚麼症狀?
我個人是心跳快
「自律神經屬於周邊神經系統,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察覺自律神經運作,但自律神經調節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免疫、代謝、內分泌等,是維持體內平衡不可或缺。外在環境改變,如處於高度壓力或緊急事件,自律神經便協助調節,但壓力負荷過大,自律神經調節能力變差,就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若影響血液循環系統,容易產生頭暈、頭痛、血壓不穩定等;影響消化系統,則常見胃痛、腹脹氣、便秘、腹瀉等問題;影響心肺呼吸系統,容易有心悸、喘不過氣、胸悶、胸痛等症狀 ; 精神症狀則容易有情緒焦躁易怒,莫名恐慌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變差等。其他身體症狀像雙手不自覺顫抖、肩頸僵硬、全身肌肉痠痛、耳鳴、視線模糊、頻尿、皮膚容易出汗等。
以上症狀若在各個科別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或治療改善不明顯,則要考慮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
如何減輕壓力負荷:
1.適當且規律運動:依照個人狀況尋求適合自己的運動,如瑜伽、慢跑等,
規律運動除了增進健康,還可以增加抗壓力。
2.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才不會導致消化系統失調,引起胃痛、脹氣或便秘等問題。
3.規律正常的作息:規律的作息可以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生理時鐘若被打亂,自律神經也容易受到影響而失調。另一方面,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過量飲酒或是過量的咖啡因攝取。
4.有效的時間管理:時間運用與安排不當,易導致挫折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處於長期疲累、提不起勁的狀態,有效的時間安排,非常重要。
5.建立良好紓壓管道:防止壓力累積過多,找尋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如郊外
散心、與親朋好友吐苦水、宣洩情緒。若因忙碌而犧牲紓壓時間,容易累積壓力,使身心狀態失衡。
若嘗試以上方法都無法改善,或已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建議民眾找身心科
醫師討論,由醫師依照個別的狀況,提出調整議與相關治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