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發現尿液顏色比較深,不要太慌張,先回想自己水有沒有喝夠,再想之前有沒有吃特別的食物或藥物,例如:維他命B群、維他命C,可能導致尿液顏色變金黃色;或是服用一些泌尿科常用的消炎止痛藥,也會使小便變成橘紅色。
如果尿液過黃是因飲食、藥物引起,約2、3個小時就會排除乾淨、恢復正常。若非這兩項原因導致,就要回過頭來檢查身上是不是有其他疾病,例如:肝臟發炎。
陳建宏醫師也表示,長時間尿液過黃,甚至變成深咖啡色或茶色,可能是肝臟排泄膽汁時阻塞而導致黃疸現象,進而使尿液顏色變深。不過,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最好還是多觀察,若次數太頻繁,則應到醫院做檢查。
此外,細菌感染有時會使小便變成紫色。而體內出血,也可能導致尿液顏色改變。如果是剛出血,小便會形成血尿而變成鮮紅色;若是比較舊的血,顏色會偏向咖啡色或巧克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