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洗腎的手臂上那一條動靜脈廔管常常塞住

父親因為糖尿病而從兩年前開始洗腎

現在手臂上已經有好幾顆因為血液不通而造成的腫塊。

甚至十天半個月就要開刀通血管

聽說吃銀杏可以通血路

又聽說喝熱檸檬水可以通血路

也聽說吃納豆不錯

這些問醫師,醫生給的答案都模稜兩可

不知道各位有什麼好的意見嗎?
2013-09-05 10:38 發佈
家母4個月前也是血管阻塞..經評估後開刀植入人工管..現在一切正常..供您參考..
請問這人工管費用,以及裝上這人工管後,原先的腫塊就會消失嗎?

糖尿病10大症狀
1喝多症狀:身體要將濃度過高的血糖稀釋掉,故會一直喝水。
2尿多:因為多喝,加上葡萄糖進入尿中,所以會多尿。
3吃多:因缺乏胰島素的作用,糖份無法進入細胞利用,加上大量糖份及養份由小便排出,故會告訴身體要多吃。
4體重減輕:細胞無法有效利用糖份。
5視力模糊:血糖過高,改變水晶體的糖尿病症狀。
6容易疲倦、四肢無力症狀:糖份無法吸收、能量不夠使用
7傷口不易癒合:抵抗力降低及血液循環變差
8手腳酸麻、刺痛:血糖過高致神經受損
9泌尿道感染:血糖過高減弱免疫系統
10牙齦感染:口腔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

樓主的父親常血液不通而造成的腫塊
是正常的
糖尿病的人本身血液循環就差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偉華指出,人工血管常因內膜增生的問題,通常會在使用後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產生栓塞,必須以血栓清除或氣球擴張術來解決,而只要發生過一次栓塞,病人每三個月就要檢查一次,並且將面臨再次手術的痛苦。而利用自體血管所做成的洗腎「動靜脈廔管」才是解決問題之根本之道。

在國外的洗腎中心,如果利用病患自體血管做成洗腎廔管達八成以上,這樣的手術成功率才會被認定為提供最優良的醫療品質。不過目前國內實際情況為,自體動靜脈廔管的比率不到五成,因此隨著洗腎人口增長,定期通阻塞的人工血管的人口更是增長,不但病患受苦,更是健保的一大負擔。陳偉華醫師表示,在自體表淺靜脈不明顯的病患,用人工血管來做洗腎廔管手術只需約一個半小時就可完成,因此為大家偏好。如果考慮到更長久的未來,對於這類表淺靜脈不好的患者,利用手臂深部靜脈轉植或是其他肢端(如大腿)的靜脈轉移,雖手術時間可能較長,但卻提供患者無憂無慮的洗腎通路,使用年限更可達十年以上。

陳偉華醫師表示,動靜脈廔管就是要給病人一個永久的血管,很有意義。雖然自體血管移植對醫生來說是麻煩的事,但卻可以讓病人不用短期內面臨血管阻塞的問題,這才是對病人最好的方法。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採用自體血管洗腎廔管病人比率達八成以上,而這位病患取腿部靜脈轉植手臂作為洗腎通路,更是台灣第一例。由於這種手術相當簡單、沒有什麼風險,但能有效解決洗腎病人最感到痛苦的事,值得大力去推廣。


de00320 wrote:
父親因為糖尿病而從兩...(恕刪)


吃三七粉或用三七花泡水喝

核桃和羊奶對腎有好處,可多吃
不要亂聽說也不要亂吃.

建議您換間醫院洗腎,洗腎病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大醫院往往是同套標準同套作業而忽略了個人差異的小細節.
在哪間醫院若不舒服可考慮到別家醫院看看,不要傻傻的一直在受苦.

我親人一直在新樓洗腎,而平時血壓總是太低人非常不舒服,用盡很多方法血壓還是很低,也曾告知洗腎醫師懷疑是洗腎所致,醫師和護士並無其他處置方式.直到別人介紹換了間小醫院洗腎,醫生的態度就很熱誠技術也較高明,當下就斷定血壓太低就是洗腎所引起(洗太乾淨),也正好找出了原因人也舒服了.

洗腎用自己血管比做廔管好,耐用時間較佳
洗腎要注意血壓變化,高低起伏太大會影響往後血管暢通程度
一般開始洗後會較洗前削壓較低(躺床上洗的前後)
影響血壓變化
1.血糖值變化---血糖低 血壓跟著低
2.血中鈉含量---適時補充鈉有助於穩定血壓
3.調整洗腎時溫度也是一種穩定血壓方法
4.脫水程度---脫越少(體重增加越少)血壓會越穩定
5.洗時姿勢與漏針問題要注意
版主的父親其實有糖尿病與勞年畫雙重問題
這一點除了詢問腎臟科醫生外
血管使用與保養也要諮詢血管外科醫生才是
切記不要亂服藥與亂吃東西
常常通血管就不對了~

診所那方面有把抗凝劑用正確嗎?

乾體重有測量過嗎(洗太乾會造成血壓的下降)?
PS.最好測量一下乾體重

有握球嗎?

洗完隔天有做熱敷嗎?

再來就可以要求診所是否在洗得過程,用一台紅外線機器照射手臂的血管


多熱敷

要握球

家人洗腎兩年多 洗腎隔天握球熱敷

靜脈廔管從未塞住
愛你的那一個 傷你的那一個 誰才是你愛情中的伯樂

de00320 wrote:
請問這人工管費用,以...(恕刪)
因每人病況不同..建議您請教醫師..由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