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全民運動...告醫師!!

老師,您還在崗位上啊?學生先走一步了!.


洪浩雲寫於 2012年6月7日 8:48 ·
.



本來手機好一陣子不再被媒體記者的來電打到沒電,怎麼昨天開刀開到晚上,居然有三家電視台輪番來電,大概是因為某人開的課選修人數過少,然後又要扯到我頭上,最好是跟我有關啦!總之,今天早上用餐的時候,母親跟我提到新聞報導有病人告胡瑞恆醫師,嗯,我今天很忙,請記者不要打給我,我想說的都在這裡。

沒有看過病歷,不能評論,不過我們就把新聞裡面得到的資訊拿出來談吧。某人一直在做健康檢查,連續幾年都看到有息肉,因此跟醫師討論,最後決定切除,然後切下來的膽囊沒有息肉,所以決定告主刀的醫師。這樣的認知有錯嗎?如果事實經過不是如此,那就不用討論了。

看完這段故事,只能感嘆「人心不古」啊!以前開刀,開完跟病人說是良性的,病人就鬆了一口氣「謝天謝地」,現在呢?「居然是良性的?告死你!」哈哈哈,你問我為什麼不想當外科醫師?我反到要問你誰願意當外科醫師!

醫療常規上面,膽囊疾病的診斷本來就是腹部超音波最敏感有效,只有在腹部超音波懷疑是惡性的情況下,需要接受其他檢查來確認是否有轉移的可能。既然可以「發現好幾年」都沒有處理,可見一開始就認為是良性的,本來就可以不用開刀。不過我們可以想像病人在門診追問醫師的畫面--「那個膽囊息肉有沒有變大」、「會不會是惡性的」、「不開刀一直追蹤可以嗎,會不會有一天轉移出去」......自己想想看,如果醫師說你膽囊長一個息肉,你會不會有這些疑問。而膽囊息肉的外科適應症裡面,本來就有一項是「病人意願」,如果病人有膽囊息肉而同時表達希望切除膽囊的強烈要求,醫師把膽囊拿掉是合情合理的,不然為了一個息肉要一直門診追蹤,整天疑神疑鬼會不會是惡性的,這很累耶!

手術前一定會說明手術風險,如果病人是高知識份子說明會更清楚,有些特殊行業,像是記者、法官、律師、醫師等等常常說明的內容等於是在跟醫學生上課一樣,原因不用多做解釋吧。我當總醫師的時候,術前說明一定會提到術後腹瀉的可能,當然,有的人拉兩個禮拜就沒事了,有的人會拉一兩個月,不過人的身體會自動適應環境,我沒碰過拉肚子超過半年的病人,或許是我經驗太少啦,你要問我可不可能拉一輩子,我還真沒辦法說不可能,因為醫療是這樣的一門學問,如果醫療的不確定性不存在,我們找電腦機器人看診就好啦。

「僅憑健檢報告就動刀,病人認為太離譜」,如果說健檢報告不能當做臨床依據,那我們還做什麼健康檢查?每次在門診的時候碰到病人說在某家醫院做電腦斷層發現有腫瘤,建議開刀,就跑來我們醫院「希望接受更完整的檢查」,醫療資源的浪費是醫師的錯嗎?這些逛醫院的病人怎麼沒人管啊!別的醫院的電腦斷層是瑕疵品嗎?都做過電腦斷層了,還想來再做一次,幹什麼?如果結果相同,你浪費醫療資源,健保核刪又扣不到你的錢,如果結果不同,下一步呢?再做一次?

之前某個產科新聞,產前檢查都沒發現畸型,結果生出的小孩有異常,病人家屬當然告醫師啦。問題是目前醫界沒有一項產前檢查對疾病的偵測率是百分之百的,既然檢查的偽陰性機率不為零,就是說「報告正常實際異常」的狀況一定會有機會發生,那醫師就一定要來承擔目前科技的不完美嗎?為何不是去告超音波的儀器公司啊?

新聞裡面有這麼一段文字:「連懂法律的人都遭此對待,絕對告到底。」我只能說,連高知識份子都是這種態度,連這麼好的老師都會遭此事端,我真的不知道我有什麼理由要繼續當外科醫師啊!

你想問我胡醫師是不是好醫師嗎?這麼說好了,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肝癌或是膽囊癌,而胡醫師願意幫我動刀的話,手術前一晚我會睡的很安穩。

超級好笑的,當我準備離開外科的時候,我發現我不需要再跟別人解釋了,只要把最近的新聞標題唸一遍,大家都很能體會我的感覺了XD
2012-06-07 17: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全民運動 醫師

hwkuo wrote:
老師,您還在崗位上啊...(恕刪)


所以 問題就是出在溝通啊
要是事事都能多溝通個十分鐘
而不是病人屁股沒坐熱就下一位
是不是就能事後省了很多時間呢
醫者除了醫身外還要能醫心才算是良醫啊
當然不立志當良醫的人就不用管這麼多了
只要作好法律面的防護就好了
異鄉苦工 wrote:
所以 問題就是出在溝...(恕刪)


就我在新聞裡看到的
開刀前說有息肉
開完刀說沒有息肉
賠錢來就是了
醫生跟他說破嘴:你的膽囊有慢性膽囊炎.切掉也是合乎醫學
法官說:我一個好好的健康的膽囊你把它切掉.賠錢來
雞同鴨講呀

我以前立志走外科.認為走外科是真男人
但是很怕出事被判刑或賠一堆錢.怎麼對得起老婆小孩
相信我.被人家告的恐懼絕對大過於成為一個良醫的企圖心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醫生比較不親切就會被說傲慢
以前是醫者父母心.把不聽話的病人當小孩子一樣在罵在教
病人都知道醫生罵我兇我是為我好.不會投訴他傲慢.真羨慕
也幸虧這位仁兄不當外科醫師了,他的觀念邏輯很有問題,以後誰去給他做醫美誰就自己負擔風險。

hwkuo wrote:
以前開刀,開完跟病人說是良性的,病人就鬆了一口氣「謝天謝地」,現在呢?「居然是良性的?告死你!」哈哈哈,你問我為什麼不想當外科醫師?我反到要問你誰願意當外科醫師!

案例中明明是「發現並沒有息肉」,沒有息肉,就根本沒有所謂良性惡性。
這位仁兄將之混為一談,邏輯不清。

hwkuo wrote:
如果病人有膽囊息肉而同時表達希望切除膽囊的強烈要求,醫師把膽囊拿掉是合情合理的,不然為了一個息肉要一直門診追蹤,整天疑神疑鬼會不會是惡性的,這很累耶

醫生若只因為「嫌病人煩」就動手術切除,而且切的還是有功用的器官,不是盲腸,
那就難怪會被某中醫評為「屠殺病人牟利」。
雖然這樣批評是過火了,但是身為醫生必須秉持專業與良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hwkuo wrote:
每次在門診的時候碰到病人說在某家醫院做電腦斷層發現有腫瘤,建議開刀,就跑來我們醫院「希望接受更完整的檢查」,醫療資源的浪費是醫師的錯嗎?

應該是專業的醫生居然有如此不專業的觀念,實在令人訝異,
腫瘤治療是多麼嚴重的事,再度檢查、詢問第二意見不是基本觀念嗎?
病人為求謹慎,多檢查一次並不是浪費醫療資源,
草率決定,幫病人開錯刀或做錯腫瘤治療的醫生才是真正浪費醫療資源,而且更是殘害病人身體的兇手。

我對法官告醫生的案子雙方沒什麼意見,
不過我對上面這篇文章的作者很有意見,
真的很慶幸,他不當外科醫生了。
那種動不動就要病人動手術的觀念,真的只適合當醫美去屠殺那些愛美的女性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聲明:
李先生多年在本院接受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均發現膽囊內壁有突出物,在超音波診斷下,膽囊內壁有突出物,不論其成分為何,皆稱為膽囊息肉。此種病變有可能為息肉、內膜縐褶或其他病變,例如附著於膽囊壁之膽結石,其術後診斷也證實為膽結石,且其膽囊在術後之病理檢查也發現確實為慢性膽囊炎,且有細砂型之膽囊結石,因此,李先生之膽囊確實有切除之必要,絕非如其所言健康之膽囊。

> 此病例應是膽結石併慢性膽囊炎, 並非正常膽囊, 有演變成膽囊癌的危險,根本沒有割錯的問題.

> 要擔心的是身為法官的李英豪, 竟然對事情有如此錯誤認知, 過去在法院的案子有多少誤判的冤獄, 應

該全面清查.

hwkuo wrote:
老師,您還在崗位上啊...(恕刪)

難怪會被叫鬼島,台灣民眾可以再爛下去沒關系,繼續告吧....
最好保佑自己永遠不要生病,更不要碰上須要動手術.
不然到時你命得要長一點,能撐到有醫師來幫你動手術,
否則你就等死吧

我很期待有一天看見新聞說........
病人常因找不到醫師動手術而往生.......
繼續告

繼續告

告到沒醫生時

哈哈哈哈哈
膽囊息肉追蹤數年,發現有變大(0.7->1cm),就合乎手術適應症,絕對不是動不動就叫病人開刀。
chang578 wrote:
繼續告繼續告告到沒醫...(恕刪)


放心! 我一點都不擔心沒醫生的問題!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醫療也不是只有治療一途 ... 預防醫學與自然療法都是途徑

醫糾更不是外科醫生與婦產科醫生減少的主因
不過是賺大錢的醫生好日子沒了
現在大家都是血汗工廠的員工


個人贊成 醫糾除罪化
但是不等於醫生可以把所有的醫療疏失不當一回事

如同樓上幾位網友所提
觀念不改, 就是做醫美也是醫糾一大堆啦



擔心那些高高在上專業傲慢的醫生, 還不如擔心護士缺


kklee100 wrote:
發現有變大(0.7->1cm),就合乎手術適應症,絕對不是動不動就叫病人開刀

如果你是回我寫的內容,
請弄清楚我批評的對象並不是被告,而是文章作者:
hwkuo wrote:
然為了一個息肉要一直門診追蹤,整天疑神疑鬼會不會是惡性的,這很累耶

為了自己覺得病人很煩而要動刀
hwkuo wrote:
每次在門診的時候碰到病人說在某家醫院做電腦斷層發現有腫瘤,建議開刀,就跑來我們醫院「希望接受更完整的檢查」,醫療資源的浪費是醫師的錯嗎

將複檢與第二意見視為醫療浪費

有這種觀念的醫生還不算隨便亂動刀?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