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心得分享

前十字韌帶-病史


右腳前十字韌帶ACL的斷裂
已經跟隨我超過十年了(97年12月受傷)
其中因為各種原因耽誤了治療

1.自己相關知識不足,總覺得能拖延就拖延
2.沒找對真正ACL專長的醫生
3.工作性質沒法長期性的請假
4.而且似乎除了不能激烈運動外,其實沒有影響太多日常生活


到了09年初突然連走路都會感覺到不適
MRI照出來的結果確定是半月板又撕裂了
而且自己身體的感覺很清楚
知道狀況很不妙
因此下定決心要動手術了


感謝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
比起十年前相關的資訊多了很多
(十年前只能在bbs上面找到"某名醫",我還記得是椰林風情BBS站)
這次我花了很多的時間
做足了準備跟研究
畢竟這不是小手術
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拿拐杖,穿支架
要花上六到九個月來復健
也有一些復健不確實倒置術後狀況不理想,膝蓋功能未恢復的例子

網路上比較多可以找到的是術前的判斷
在之後的文章我也會一一把相關的文章連結起來
我會把日記的重心放在復健過程
不同的醫生,不同的刀法,不同的技術
就會有不同的復健過程
希望能夠讓同樣ACL的病友有一個參考比較


當然
也更希望大家都不要有用到的那天



2009/6/8 術後第18天
完整術後心得持續連載中
http://www.wretch.cc/blog/summergo&category_id=13003697



2009-06-09 1: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手術心 韌帶
前十字韌帶-手術方式

關於前十字韌帶重建的手術
大概可以分成幾種
Jetlin0522兄的部落格介紹的很完整
Jetlin兄本身是陳志華醫師的學生
相關的專業知識相當充足
大家可以多加請教


手術方式的主要差異大概如下:(綜合網路上的資料,請還是跟您的醫生做諮詢)

1 臏股肌腱
強度足夠,因肌腱兩端都有帶骨頭
起始癒合最強,但部份病例會有蹲下疼痛的後遺症
手術方式已經有動畫可以參考


2 小腿肌腱 或 腿後肌腱(膕繩肌)
此兩個方式沒有蹲下疼痛的後遺症
但因為肌腱不帶骨,所以需要較多時間癒合穩固,
陳志華醫生似乎有新技術(骨膜)可以幫助癒合


3 人工韌帶
不推薦


4 單束與雙束
雙束是指做出兩條韌帶,因此強度最強
但也有討論指出東方人骨頭較小,打兩個洞會影響骨頭強度


5 舊技術
舊的重建方式是把膝蓋開一個大洞,癒合很慢後遺症很多
所以新技術要完全在關節鏡底下執行
其實也不新了,至少也十年了吧
另外
如果你的醫生跟你說術後要打石膏,請你立刻去看別的醫生,謝謝

前十字韌帶-醫生選擇


前前後後我去看過了四位醫生:萬芳何為斌、新光骨科診所韓偉、長庚陳志華、榮總馬筱笠

四位醫生都是技術不錯的醫生
有趣的是上篇文章的三種自體韌帶都有醫生用
何為斌醫生是一位長輩推薦的,採用臏骨韌帶重建
韓偉醫生跟陳志華用小腿後的肌腱重建


我也選擇了馬筱笠醫生
早有耳聞馬醫生的親切
除了親切之外
看診過程中馬醫生對解釋手術的細節最詳細
也對病人最有耐心

視病如親的態度不僅僅是在診間
日後在病房,開刀房,巡房,回診,甚至是馬醫生教導住院醫生的認真仔細
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院一回到家
收到最新一期的商周
馬醫生也被選為百大良醫,真是實至名歸
回診時我還帶去給他簽名
我跟我媽如今都是馬醫生的粉絲了


ps:萬芳何為斌也有被選為百大良醫,也是很棒的醫生,只是因為考量到臏骨肌腱移植的後遺症....
當然韓偉跟陳志華也都是技術很好的醫生,也推薦給大家


住院方面大家可以參考一下FQ的Live!日記
基本上住院這幾天就是照者流程來跑
準備的物品包括:盥洗用品,個人藥品,防止無聊的用品(書、電動、電腦、MP3等)
帶一套乾淨衣物出院當天穿就可以
住院這幾天都是穿病人服


第一天
照照X光、心電圖
護士跟住院醫師來做衛教,括腿毛
習慣一下醫院的一切
比較重要的是12點要禁食
但是也不要吃喝太多
因為術後一兩天上大號會很麻煩


隔壁床是一位徐大哥
一看他腿上的護具我就知道他也是做ACL重建
我進去病房的時候
他正在練習下床走路(之後我們都跟小baby一樣,重新練習各種日常生活的動作)
後來聊天知道他也是馬醫生的病人
而且也是經高人指點
特定從桃園上來給馬醫生開刀
由於同病相憐
因此我們就熱絡的聊起來了
(放心啦徐大哥,我都沒有跟護士說你爸爸在廁所偷抽煙喔)
也因為徐大哥的經驗分享
讓我對手術又多了一份放心
前十字韌帶-住院Day2 5/20


徐大哥20號早上就出院了(17號住院/18號開刀)
我是被排到20號下午才開刀
所以中午就悠閒地享受了一下vip單人病房的時光

雖然從前夜開始禁食
但大概心情多少緊張的關係
超過了15小時都沒吃跟喝也不覺得餓
早上護士要來上點滴我也跟他說要進手術房前再上就好

下午三點半推去準備室
四點上麻醉
四點半開
五點半就出來了
八點半出恢復室
十一點半才能起身吃東西以及上廁所(在床上用尿壺)

做關節鏡手術我是經驗豐富了
連這次榮總之旅是第五次了
(之前只有做半月板的切除)
(右膝:中山周正義,三總吳興盛,台中803某軍醫。左膝:中山吳濬哲)
(我的膝蓋彷彿是古代名畫,要讓歷代皇帝落款)

手術時是採半身麻醉
病人意識清醒可以透過小螢幕了解病情
(近視的話馬醫生會讓病人戴眼鏡進手術房,我也碰過醫生不准你戴眼鏡,霧裡看花)
本來我要求醫生打睡覺的藥讓我好好睡
畢竟看到殘破的膝蓋是一件很傷心的事情
結果手術時跟醫生聊開了
所以也沒睡著
但是在恢復室時候睡得很開心
(也不賴,在恢復室是很無聊的)

之前修半月版的經驗是
麻醉退了之後就大致上ok
可以下床走動逛逛超商之類的
但是做ACL重建就完全不一樣了


許多前輩開完ACL的經驗是開完第一天很痛
真的!
第一天晚上我幾乎整晚沒睡
吃了安眠藥也沒用
半夜請護士來打了止痛針
才勉強睡了一個小時
終於瞪者眼睛看了日出
等到馬醫生早上七點來巡房了

前十字韌帶-住院Day3 5/21



早上馬醫生來巡房,關心了一下身體狀況,有沒有吃東西喝水之類的
然後教我今天要多壓膝蓋跟伸腳底板
接者要我試者把腳抬起來


在印地安那兄的部落格就有分享到抬腳的經驗
這真的是一個很妙的經驗
腳上像是有一個20KG的大沙包
大腿要很用力的集氣很久
才可以抬起來一點點

葛杰醫生的部落格裡面有提到術後的直抬腿是很重要的
不過開完刀的幾天不用做太多
一兩個小時舉一次
保持神經跟肌肉記得這個動作就可以了



巡房完之後
小睡了一下
之後護士來教我使用拐杖

奮力爬起身下床的時候
沒錯!前輩們提到的充血感覺出現了
整個腳開始腫脹不能動彈
要等一下下才能活動
我戲稱是腳在"充電"
之後的三四天只要一下床
腳都要先充電一下才能行走


第一次下床只走了5m就回床上休息了
然後就練習壓膝蓋抬抬腿
而且膝蓋還是會漲、腫、痛
就算筆電跟電視在旁邊
事實上也沒啥力氣上網跟看電視...
前十字韌帶-住院Day4 5/22


第四天腳的狀況更好了
可以走比較遠,也練習拿拐杖上下樓梯
看到樓梯的第一眼,自己無法相信可以爬上去
有一種攀登玉山的感覺吧
不過練習之後也都一切順利
也可以比較自在的看看書上上網散散步

這天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進展
就是終於去廁所撇條了....




開刀這幾天
謝謝老媽、妹妹還有叔叔辛苦來看我
還有Winny帶了好吃的
中偉、小瑛也在我的脅迫之下來陪我
(雖然中職又輸翻了)
還有看護陳阿姨真的很"健談"
聽說你的"熱情"在骨科183病房是出了名的

謝謝馬筱笠醫生、黃惠鑛醫生(黃醫生你以後一定會是一個很棒的醫生)
兩位小護士陳伊焄、陳怡延
謝謝你們這幾天的照顧
我要出院了!


補上幾個討論ACL病情跟手術的連結
前十字韌帶-器材篇-拐杖


之前看到的資料大概都是手術後要拿拐杖一到兩個月
因此手術前我就先把拐杖買好
住院時就帶進去

不過因為事前有做功課
手術前兩個月我就有開始訓練大腿肌力
回家後我的復健也做的很積極
因此回家後沒幾天
在家裡我就可以不用拐杖走路了
(畢竟拿拐杖真的很麻煩,雙手沒法拿杯子拿碗等等很不方便)
但是出門時候
我還是會使用拐杖比較安心

術後第二週回診時
跟馬醫生討論之後
醫生就說如果走路穩的話
不用拿拐杖也沒關係
而印地安那兄、以及我隔壁床的徐大哥
也都是術後一兩個禮拜就可以不使用拐杖而走路
前十字韌帶-器材篇-膝蓋固定器


術後為防止新韌帶因過大的彎曲動作而導致鬆脫
因此需要穿戴一個膝蓋固定器
住院後會有醫療器材的廠商來跟你聯絡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固定器保險不一定會給付
主要看你的保險公司怎麼認定
因為醫院本身不賣這個固定器
所以保險公司不把他認定為是"手術必要器材"
印地安那兄的討論中有人提出可以請醫生在診斷證明上加備註
而我自己的保險公司還說必須要是意外受傷之類等等的限制
目前為止我也不知道會不會給付
我看是不給付的成份居多
所以這個部份就case by case嚕



固定器不便宜
我戴的是比較平價的8500
記得去看韓偉醫師的時候
醫生說他的固定器都是量身訂做
價錢我有點忘了三四萬之類的
好處是輕便,之後運動也可以戴
出院後剛好看到潘瑋柏發片宣傳
也穿戴了他的護具上節目
他說他的護具一個3000美金...
白目記者還問說這是機器戰警造型嗎?
我也是
只不過還沒有去手術
去年五月右腳韌帶斷裂受傷
快六月底就可以行走了
八月還跑去單車環島

今年暑假還要再來環島一次!
我瘋了~~~

現在還可以
不過有時還會痛就是~

重點是沒時間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