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膽結石」與「膽道結石」的討論+集思廣益...

『從“一刀切”除膽到“”保膽,已經有醫生的理念轉變了,患者得到的是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

話說小弟最近幾天突然右上腹偶而吃完東西,肚子不太舒服, 就先擺著,後來至第一家醫院做超音波檢查,醫師說是膽結石須將膽囊割除;後來右上腹有疼痛感、輕微發燒及畏寒,為進一步了解病情至第二家醫院看診,醫師做電腦斷層後判斷是急性膽囊炎而住院,醫生建議先以抗生素控制病情,建議待一兩週後再將膽囊割除;小弟出院後再至第3家醫院超音波檢查,醫生判斷膽道結石,建議以內視鏡乳突切開術將膽道結石取出即可;有兩家醫院的肝膽科醫師建議將整顆膽囊割除,經自己網路上研究目前整顆膽囊割除有如下三種方法:
一、傳統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傷口較大)。
二、三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三、單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四、因自己覺得上帝造膽一定有它的作用在,所以就決定以第3家醫院的醫師建議,因此醫院的肝膽科醫師也認為不到不得已不要將整顆膽囊割除,所以建議以內視鏡乳突切開術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icography 簡稱ERCP)將膽管結石取出來解決,也就是保存住膽囊,只將膽管結石取出並將膽管碎石及堵住的膽沙清理乾淨即可。

以上是經小弟在網路上研究急性膽囊炎的4種手術方式。



=================================================================
以下摘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外科主任劉建偉的建言:
『為什麼有些患者盲目“保膽”,其實與前些年有些醫院盲目“切膽”有關係。他指出,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膽囊切除術出現了擴大化的趨勢。傳統的膽囊切除術需要開腹,而採用腹腔鏡之後,患者手術損傷大大減少,於是有些醫生開始忽略嚴格的手術指針,將有些能夠保留的膽囊也切掉了。而切掉尚能工作的膽囊,雖然半年之內肝臟可以代償其功能,但“代用品”畢竟比不上“原裝貨”,患者比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飲食方面需要特別小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保膽”論調一時風起雲湧。
“其實,到底保膽還是切膽,最終要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劉建偉提醒,比如患膽結石的患者,如果沒有症狀,那麼不必急於治療,完全可以和結石“和平共處”,在觀察期間,可每6個月到1年作超音波檢查一次,根據其發展趨勢再決定治療方案。如果患者確診為膽囊疾病,首先應該慎重絕不應輕易切除膽囊,切除術有明確的適應證,只有經過仔細研究,認為保留有病變、有石頭的膽囊對病人的危害超過膽囊的生理功能對人體的好處時,才應去做膽囊切除術。但是,如果膽囊已經喪失功能,那麼也不應該盲目“保膽”。從臨床看,那些手術前膽囊結石症狀輕微,甚或沒有症狀者,以及手術前膽囊功能基本正常者,手術後容易出現這種消化功能失常;而那些術前症狀重,膽囊已經喪失正常功能的人,手術後的消化功能反倒會改善。』

請看實例

膽結石須不須開刀?

================================================================
參考資料:
台大相關『經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ERCP)』文獻資料
膽結石的飲食預防之道
肝膽結石圖示
利用內視鏡術清除總膽管結石,不僅減輕病人手術之疼痛,還可以不限次數,更沒有開刀粘黏問題
什麼是膽囊結石?
手術後的營養照顧

2009-05-06 13:11 發佈
那就先接受膽囊結石去除術啊
沒有效的話就再切掉
有啥好無所適從的
看01閒聊板 不回報還算是人嗎
我不是醫生,所以我的建議只代表自己的意見,
請還是跟醫生溝通,切與不切的利弊,然後自己評量,在做決定,

以下是我的建議,
最好不要切,能保留就保留,
醫師常用會在復發當理由,切一切比較沒後顧之憂,
但是膽結石多與個人生活飲食習慣有關,
如果保留應該要多注意往後飲食習慣,
如果切了,我相信一定會有不平衡的地方,
我聽說有人會消化不良,

herb16899 wrote:
我不是醫生,所以我的...(恕刪)


只是吃太油的東西的時候因為沒有儲備膽汁能使用
會容易刺激大腸排油導致拉肚子
吃清淡點是OK的啦

膽囊只有儲存膽汁的能力
沒膽也是能過得好好的
你玩得動嗎?想太多wwwww
當然是一魚多吃最有賺頭
慢慢夾石頭 賺最大 呵呵呵
身為外科醫師 不得不出來說幾句話

急性膽囊炎的處理方法只有分內科和外科療法

內科: 禁食 打抗生素 接下來就是等 若治療失敗可以考慮穿皮經肝膽囊引流術(PTCCD) 這一般我適用在沒辦法承受開刀壓力的病人

外科: 膽囊切除術
一、傳統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傷口較大) --> 正確
二、五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少數醫師使用 會加作術中膽道攝影
三、四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最多醫師使用
四、三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少數醫師使用 我個人覺得不安全
五、單孔式開刀法(整顆膽囊割除) -->只能用在沒有發炎的膽囊 急性的不適合


樓主所說的 內視鏡膽囊取石術來解決,也就是保存住膽囊,只將膽結石取出並將膽管碎石清理乾淨即可
--> 當外科醫師快十年了 沒有聽過這種處理方法
--> 您所提供的網站是大陸胡海醫師的網站 這個人名不見經傳 這您也敢相信??
--> 有良心的醫師絕不會這樣做


以上提供各位參考
我媽也割掉膽囊, 當初結石嚴重, 細節已忘, 只記得導致細菌感染, 敗血.
醫生說沒救, 一定要割, 當然他是已割完才跟我們說, 那時我媽已經陷昏迷了, 沒得商量.

割完的結果就是, 稍微吃一下油膩, 就肚子拉不停, 胃常常不舒服.
還有就是胖的很快, 運動狂作, 小腹還是好幾圈.

所以建議你, 若是經濟不是問題, 也沒有立即割掉的迫切, 那就能留就留.


我當初是用內視鏡去把膽結石取出,
從嘴巴經過胃然後到膽道,
不過能用內視鏡去把膽結石取出是因為,
"膽結石的位置已經掉到膽道"&"膽囊沒發炎",
聽說結石若在膽囊裡,
是無法用內視鏡去拿,
因為膽囊入口太小,目前內視鏡無法深入
且石頭在膽囊這個小袋子中會滾來滾去不好處理,
正確情形是不是這樣就有請站上醫生網友說明囉~

做完後住院幾天服抗生素,以防感染,
然後內科醫生就叫我去掛外科,
看要不要把膽囊拿掉,
因為說膽結石容易復發,
下次可不一定會這麼幸運再掉到膽道而沒發炎,
若不幸發炎處理起來會很麻煩....

不過我還是很鴕鳥的沒去把膽囊拿掉...
clwu00

能否告知直至今日,您的膽囊還在嗎?謝謝告知。

2022-11-28 6:53
膽的功能在西醫與中醫上的認知有所不同,google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我分享一下我的一個經歷。

朋友母,年約六十以上,晚上無法睡覺、連冬天三更半夜都燥熱到去冰庫翻冰淇淋來吃。

重點是『沒膽』(我事後才知道)!

朋友來問我主要是因為他老母無法入睡。我說了一些想法之後,他自己去藥房抓了方劑。

因為方劑的配伍在人體運作都有方向性,所以他出現的狀況是從來沒有在古書裡面提及的,因為古時候的人都很『有膽』,不會發生這種奇怪的事情。

什麼事?具當事人表示,就是喝下去胃部整個感覺停擺,迅速脹氣,連屁都放不出來。

那藥有沒效?有!只是等胃的問題消失之後(兩小時)才發生作用。當晚睡的很沈。

古時候的人有沒膽結石?有!怎麼處理,當然還是有辦法。

不過急症到不行的狀況,可能或許開刀是唯一的路吧。但有割過東西的人,看中醫效果就會很奇怪...

所以醫緣跟運氣很重要。



wachins wrote:
膽的功能在西醫與中醫...(恕刪)
對啊,
我也覺得如果有只將膽道結石拿掉的方式就要試一試,
如果我膽囊炎發作時就聽醫生的話將整顆膽拿掉,
那我現在也是『無膽一族』了說,
幸好我有多看幾家醫院,
前2家大醫院的醫生都建議將整個膽切除,
第3家的肝膽科主任卻建議不到不得已,膽還是要留下來比較好,
問過我身邊一些沒膽的朋友,他們早期可能沒遇到會此術的醫生,所以膽才會割掉,
我問他們目前有沒有副作用,
結果回答都是吃比較油的時候要常跑廁所,有時一天要跑好幾次,
幸好醫生目前將我膽管結石已清乾淨又通暢,
已不會有酸痛的感覺,
很感謝這位保護膽的醫師。
(或許每家醫學院或醫院都有各自的技術,而內視鏡取石術算比較複雜的技術性手術,所以有些醫院沒有這種手術的經驗,所以才會建議較簡單的將膽整顆切除吧!)
------------------------------------------------------------------------------
如何預防和治療膽結石(參考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建言):
1.膽道結石在國內是一種常見疾病,平常飲食要清淡,少喝酒(幸好不是不能喝酒,意思應該是可以少喝一些吧?),多喝水,並控制體重。
2.當肥胖或飲食中油脂或膽固醇過多時,容易使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上升,造成膽汁過於黏稠,於是容易結石。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要視其情況來調整,不過大體上有一些通則可以遵循:飲食原則-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 飲食內容-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
3.過多的脂肪易引起肥胖,而肥胖者的確容易罹患膽結石。對於肥胖者而言,減肥是預防和治療膽結石重要手段。尤其要少吃油煎、油炸的食物,同時選用低(脫)脂奶、瘦肉以避免脂肪過多。
4.對於已經有膽結石的人,油膩的飲食(不論是何種油脂)通常會刺激膽囊的收縮,引起不適,不過並非每一個膽結石的患者都會不適,要視其嚴重程度而定。當限制脂肪的攝取時,多數患者疼痛不適的症狀可以減輕或消除。
5.在限制脂肪攝取時,特別要小心的控制飽和脂肪的量,因為飽和脂肪會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使膽結石更形嚴重。因此要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去皮、去油脂的瘦肉是較好的選擇,同時要注意選擇烹調用油,椰子油、棕櫚油是飽和脂肪高的油脂,盡量不要使用。
6. 膽汁的主要成份是膽酸,而肝臟製造膽酸的原料則是膽固醇。蔬菜、水果、全榖類和全豆類等食物中所含的高量纖維質,可以在腸道內吸附膽酸(膽汁的主要成份)而使之隨糞便排泄。當這些原本會再被小腸回收利用的膽酸被排泄掉時,肝臟會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製造新的膽酸,於是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會降低,連帶的使可能溶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減少,於是使膽結石的發生率減低。 不過要注意的是:若是膽結石已經造成不適,則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會造成脹氣的食物,如乾豆類、洋蔥、甘藷、蘿蔔等,以免使症狀加劇。
7.在膽結石的成因中,膽固醇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若是能夠控制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取量,則可以使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減少,減低結石的機會。要減少膽固醇的攝取,除了要減少油脂,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取外,也要控制直接自食物獲得的膽固醇(每天低於300毫克)。表一是膽固醇的含量表,對於高膽固醇的食物要避免食用。
8.一些研究指出,維生素A和維生素E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綠色蔬菜並且補充維生素E。此外,維生素C可以保護維生素E不被破壞,也要適量補充。而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也要避免,可免造成不適症狀。
9.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有一個與飲食無關直接關係、但卻也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肥(控制體重)、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增加,不僅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也減少罹患了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來試試吧! 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飲食,加上規律的運動,不僅能使你避免膽結石,也會使你遠離其他令人討厭的疾病,使你活的更健康、更有活力。
10.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早餐要吃好,以便讓儲存了一夜的膽汁排出,減少膽固醇沉積或結晶的可能。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