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 PO 這邊可能不太恰當 , 不過徵到機會可能會大些 , 所以大家請見諒喔 .
碟煞轉接座 , 前面和車架用的規格似乎都不同 , 今天早上請教車友才知道車架用的比前叉用的轉接座要大上一號.
也就是說先不考慮螺絲孔形式( PM or IS ) , 前叉用的 203mm 轉接座 , 拿到車架裝只能用到 180 mm的碟盤 ,
難怪之前買的車架用碟煞轉接座沒辦法裝 .
這種規格好像很稀少 , Yahoo & 露天似乎也沒賣 , 所以想問問各位車友 , 有沒有人手上有多的 " 車架用203mm
的碟煞轉接座 " , 車架和轉接座的孔位是側鎖式的 , 轉接座和碟煞座孔位是正鎖式的 .
有全新的是最好了 , 如果有車友願意割愛的話 , 請PM給小弟價格含運費 (台中市) , 謝謝 !!
=> 已徵到 , 感謝各位車友PM幫忙 , 謝謝囉 !!
但是裝在另一台車上了
而且當年還有另一組AVDI 203的轉接座
當年203非常難賣
近全新的AVID 203碟盤+一車份203轉接座,賣800元要賣好久才賣出去
後來,這些小東西我都留著不賣
因為不值錢,但是要找時,又不好找
畢大
善真的有效果嗎 ? 長時間的林道下坡 , 對於散熱是否也有實質改善呢 ?
因為換了輪組與K1010 2.35的輪胎後 , 因慣性增加 , 下坡時手指需要的力道增加不少 , 長時間下坡手指應該會
受不了 , 所以才想先用最簡單的碟盤升級來試試 .
大部分網路文章提到的缺點 , 都是若車架/前差/輪組的剛性不夠 , 轉彎容易產生異音 , 或是碟盤容易變形 , 缺點
似乎大於優點 , 所以往往裝了沒多久之後就會換下 .
但以 AM or light FR 用途而言 , 依各位經驗前後碟盤的配置以什麼規格比較恰當呢 ?
感謝各位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