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下樓梯蛇咬的真相...

進度報告.

土炮使用20*1.75內胎, 剪開當襯帶. 因為比之前stan's襯帶寬, 所以我把整個輪圈罩住了, 裝上外胎, 今天拿去機車行還是打不起來. 但是, 感覺上狀況比使用stan's襯帶好一些(快要打起來的感覺). 不知道再努力一點能否成功?

另外還有一個想法是: 直接黏合內外胎, 但是怎麼黏法? 用什麼膠? 目前仍沒有頭緒.

這想法單車狂熱上有前輩提過, 而且確實也有相關產品lovetires. 參照下文末段.
http://www.cycling-update.info/cu/html/%B8%D5%A5Z%B4%C11/CUT15501.HTM
單層框?
當初的沒想到這個問題,因為我都用雙層框。
事實上Stan's的白色補胎液,也可以填充到內胎裡。
把氣嘴頭先轉開,用針筒打入適當的補胎液。
這樣內胎也會有防爆胎的效果。
今天把slime補胎液灌進內胎, 暫時先這樣頂著用吧! 一輪約灌120g, 但是從此不帶備胎(180g), 打氣統(100g), 以及六角板手(50g), 共減重90g, 約人車總重的1/1000.
這樣子好嗎?
如果蛇咬內胎不是兩個洞,而是兩個長一點的裂痕
不知道這樣補胎劑有用嗎?
很存疑。

另外有人說NOtube這樣系統還是不合適off road低胎壓使用?
不知道,一直不敢下手。
畢竟真正免內胎輪框跟輪胎咬得很緊,低胎壓應該比較穩一些。
chen002
蛇咬肯定沒用. 不過蛇咬這種事小弟很久沒遇到了, 因為膽子越來越小.

所以我想別飆太快(<30km/hr)就沒事了, 除非真的很衰去k到大石頭.

我主要是要防植物的刺, 之前都只帶一條內胎, 萬一前後輪都被刺破就...現在這樣比較保險一點.

notube我實在搞不定, 不然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sylow wrote:
蛇咬肯定沒用. 不過...(恕刪)


使用心得報告: 本來有一條胎, 打氣後36hr會完全消氣(還有氣但撐不開外胎), 因為找不到破洞, 把它換了氣嘴心後也沒用, 於是灌了110g的補胎液, 裝在後輪, 打氣, 轉幾圈後放了36hr, 消氣仍嚴重(但還可以撐開外胎), 於是我再次打氣後, 載到山上off road兩三個小時, 回家至今已經36hr, 胎壓依舊飽滿.

這產品還不錯, 尤其在類似拓荒路段, 被植物刺到已經夠ox了, 還要注意車胎(雖然多數情形風險很低), 有了補胎液, 便可肆無忌憚.

補胎液凝固似乎必須要透過摩擦, 也就是車輪必須著地跑一陣子, 效果才會比較好.
slime補胎液這幾天終於有適用結果了.

前天晚上剛祖完一台硬尾巴, 到門口公園試車, 想說試車, 未注意到後輪沒打飽(可能只有15psi), 蛇咬兩個洞, 長度約3-5mm, 補胎液完全沒用.(後來連補胎片也補不起來)

今天在新化試車, 胎邊應該被植物的刺刺破吧? 會發現是因為停車時看到綠綠的, 於是壓一下車胎, 發現胎壓明顯下降, 就打到回府了. 回到家胎壓僅20psi(昨晚打到35psi), 再打氣到35psi, 沒有漏氣或補胎液流出的現象, 應該是ok了.
sylow真熱心,還有持續更新心得勒。
sylow wrote:
今天把slime補胎...(恕刪)


補胎液至今使用未滿一年, 今天遇上第一次野外破胎(前輪, 非蛇咬).

回家後檢查有三個明顯破洞(噴氣速度很快那種), 補胎片貼一貼後打氣靜置.

之後又消氣, 再檢查一次發現其中一片補胎失敗, 重新再補, 同時又發現一個較小的破洞(噴氣聽得出來), 順便捕.

然後再次打氣時, 不小心把輪胎打爆了.

slime補胎液可以輕易補住那種要泡在水裡才檢查得出來的破洞, 但是, 如果是那種"聽得出來的破洞", 實際上並無法完全補住, 補胎液會緩慢從破洞滲出, 因此隨破洞增加, 補胎液的量會緩緩減少.

補胎液減少或老化會影響補胎效果, 而當開始出問題時, 內胎上其實也千瘡百孔了. 所以我覺得這時直接淘汰內胎比較乾脆, 除非對自己的補胎技術很有信心.

使用補胎液這段時間, 我斷過兩次勾爪, 一次握桿, 一次車架, 一次鏈條, 還有兩根鋼絲, 外胎被劃破兩次(約一兩公分長, 內胎突出). 其實slime補胎液可靠度也算很高了, 在我還搞不定notube之前, 應該會繼續使用.
前幾天又去了一趟浸水營, 轎車在大漢林道22km附近, 一顆拳頭般大小石塊沒閃過, 從胎壁削過, 當下聽到嘶嘶聲.

不到一分鐘, 左後輪完全沒氣, 我有帶千斤頂, 備胎, 可是沒帶板手...

之後的是就不提了, 羊肉沒吃成, 惹來一身腥. 小弟只是忍不住要說UST一個致命的弱點, 胎壁.

近一年來, 單車後輪胎壁被劃破兩次(一次約1cm, 一次約2cm), 其實off road常被石頭劃過胎壁, 可能劃一百次才會被劃破一次. 有內胎的車輪, 還有內胎保護, 小弟兩次經驗都是內胎膨出, 隔幾天才發覺外胎裂開, 再用縫衣線縫好, 繼續使用.

因此單車UST胎壁厚度十分重要, 決不能允許胎壁被劃開, 所以如阿亮兄說的, 重量不見的可以偷輕多少. 如果不想加厚胎壁, 就必須靠車手本身避開這種風險. 特別是後輪(荷重較大, 路徑不易精準控制).

順便抱怨一下, 轎車胎壁厚度毋庸置疑, 但是由於車子本身重量, 比起單車, 似乎更容易被劃破.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