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這個問題,常常在要買車的時候被拿出來討論
但是我們幾個老頭子總是會說一些讓年輕人不容易懂的話
什麼行程不用太長啦,練功比較重要啦一類的
不是「行程無用論」,這些只是我們一路走來的一點感想
希望下面的故事能夠幫助看不懂前面一些內容的人
記得2~3年以前剛開始騎OFFROAD
什麼都不懂,只覺得登山車只騎柏油路是很浪費的事情
於是就招了一些同好,到處找路亂走
丹鳳山和中埔山在那個時候,就是常常去練功的路線
剛開始都不敢放快速度,很多障礙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動作
在沒有什麼技巧的狀況下,膽量跟反應變得很重要
除非是有天份的(可惜大部分人都沒有),不然遇到障礙就一律把重心往後拉
靠著膽量,還有避震器的行程,衝下去吧
那時候避震器的行程和順暢度,是可以放大很多倍膽量的利器
於是4吋不夠,變5吋...5吋不夠,變6吋....
一隻一隻狐貍,通通帶回家養...
就這樣亂亂騎,膽量慢慢練大了,然後有一天....
一堆人聽說楊梅有一條福人步道,約了個時間來去看看
在地的小范說,「福人我熟,我帶大家去玩」
於是就跟著小范往福人步道裡面闖
結果卻看到小范用不可思議的速度,在非常陡峭又不平的步道上左閃右躲的衝下山
每個人看到下巴掉下來,直說小范是「神樣」....
於是開始認真練,努力練,練練練.....
但是怎麼練,奇怪,就是沒有辦法把車子控制好
連小范的一半程度的水準都難
(當然像車神、阿丹、阿華....等等那些也一樣離我們很遠)
一問之下,原來這些高手們,剛開始不是玩攀岩車,不然就是騎單避震
在沒有什麼避震的輔助下,一點一滴把身體的反應和收力做好
掌握到在通過障礙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和車子的重心
等到熟練之後,換上長行程的雙避震車
以自己修練的功力再加上兵器的輔助
你說,殺遍天下無敵手還會是難事嗎
畢大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BMX或者是土坡車一類的,都是適合練習基本功的工具
少了避震器的協助(或者說是干擾)
當你該做的動作沒有做好的時候,該摔的就會讓你摔
換句話說,就是逼你把該做的動作,清清楚楚的做完整
想要拖泥帶水地矇混過關,成功機會都很小
所以,基本上比較接近用痛苦來換成長
不過,年輕人體能好反應快,不會像老頭子練那麼久都沒什麼進展
練個一年半載的,應該就有些成效出現
到時候要飛要跳,就悉聽尊便囉
飛,其實很容易;但是騰空時要穩,才能確保落地的穩定性
避震行程長,就可以飛的比較穩嗎?殘念,這完全沒關係
只有基本功可以幫你把車抓穩,即使起跳不完美,還有機會在空中做修正
長行程的避震器應該是最後一道防線
在你的動作萬一不夠好的時候,可以在落地的時候救你一把
所以應該是備用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把他放在你要用光的選項裡面
不然萬一跳得不好,落地時豈不是沒救了
以上報告,如果看不懂的,就不要勉強,因為實在寫得很爛
http://tw.myblog.yahoo.com/tokaidou-shinka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