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es1975 wrote:
小弟最近在福州也是到...(恕刪)
對有些這種古道
以我之前去參加健走古道班
這種路線有可能二等三角點以上的路線
基本上無敵陡,是石階古道(DH+技術攀岩的水準),且是古石階
所以,不適合業餘玩家騎乘(我相信國外的選手應該有辦法)
而之前,我吃錯藥鬼遮眼,去騎鳴鳳古道就是這種古石階(我還記得那天是農曆七月半)
古石階還長滿青苔,轉角角度極大接近死彎,下坡時,落差很大的,騎起來是沒有節奏性的
建議古道探查時,真的自己先用步行一遍
不像現在修築的石階,落差高度一致,很簡單就抓住那種平衡感
所以,要找非熱門古道!(這點很重要)
要跟當地耆老混的很熟,只有老人家才知道這些清到日據時代的地方小古道
這種古道,高度不高落差不大,海拔200m以下,幾乎為以前運輸用途,採竹笱採收農作物的路線,一般來說較少登山客看的上眼,對於登山者而言太簡單,來回也太短(2~3公里內,甚至少於),但這種路線往往,隨著耆老的逝去,年青人口的外移,慢慢被遺忘甚至消失。
但跟社大古道班的同學,我就私底下問這些山友,就發現了兩條(是自己私底下走的)
嘻嘻太適合,OffRoad了
套句我常跟以前休閒車隊的車友們常說的口頭禪
每次發現這種極品OffRoad路線
心裏好感動(我的OS)
身體不敢動(他們心裏的OS)
回歸到正題
一定還有很多極品OffRoad路線
苗栗三通嶺古道群不就是以前運輸用途的小古道嗎?→挑炭古道與挑鹽古道

還有就是,我記得銅鑼九湖 大草原也有類似台中大肚山的相思樹林與黃泥路+鵝卵石地形
乾草季時,好像就沒有草了,非常的OffRoad味(春季時好像草很長,會捲到後變速)
也許玩很大的話,聽老人家說九湖可以通到九華山再接三義三通嶺(等著我們去開發)
而我今天再次去獅潭探路,這次還約了碩班的教授與同學們(態度樂觀其成,表示可以發展)
路線可比擬北縣桶後林溪,雖然距離沒桶後這麼長,但是可稱是極品路線,99%林蔭晒不到太陽,80%可騎,嘿嘿上坡牽車的地方有柏油路(FR與DH車種回程騎較累,AM、TR、XC車種可不下車沿柏油路回程),屬環狀路線並非單程折返,專心享受平坡越野與下坡快感就行嘞!


↑補一張毒照,林蔭光影!

↑再補一張環狀要準備溯溪處
我會再次帶車去OffRoad,等我補上完整的田調探勘消息吧
※PS,有個觀念很重要,像阿昌林道的教訓,去當地玩時,先拜會當地相關人士,還有看活動是否擾民,不然一開始就給當地人不好的印象觀,當然如果能在當地消費居民會更高興(有個好的互動互助商轉模式,他們以後甚至颱風過後,會很樂意幫我們看路有沒有坍塌),呵呵,可不要像修電腦理論一樣永遠都是free的(台灣是什麼時候修電腦變成免費的啊~怪不得別人只怪當初風氣沒建立)同理可證大家如果要OffRoad圈做大,也要釋出雙贏對當地友善的態度,我們小玩OffRoad在當地住民宿或吃飯,對他們經濟收入互無小補,以後在社區申請古道維修或地方政要幫我們在官方遊說時印象分數有加分效益。
要是路線成為經典,希望可以團進團出,最好不要私下去騎,就算要私下去騎時,也要等到跟當地關係很好時,如果車隊在當地把名聲玩爛了,以後大伙就沒得玩了,切勿著急!
一切以大局為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