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最近 QQ、熊貓車的消息和國內車市的警訊 (大家來買法國的 Aixam 吧)

真不好意思啊各位前輩,這主題放這裡可能有點奇怪但我想因為最近女友非常有可能牽207了所以也算跟準車主有關係。前幾天看一手X訊時看到前幾頁有介紹到國產車廠將會有極大可能引進QQ和熊貓車。其實我也沒多大研究來龍去脈但是我對目前市場評論都好像完全支持的現象感到憂心,想交流一下看大家意見如何。
基本上拋看政治面的話,短期之下為了壓低成本那2個品牌必定大多數進口零件,從大陸來,而台灣只組裝。講好聽一點是促進就業機會。其實相似議題在國外的 Autoblog 也常有筆戰討論到底日系在美國生產的車對美國經濟有多大好處 and etc... 戰的可兇了... 而其實在真正有效率的組車廠裡如果為了這種小車其實公司是不可能大費周章多請個好幾千人的... 所以我認為其實這對國內的汽車技術提升絕對沒幫助。這僅是2品牌提供消費者更加便宜的 shopping choices. 而錢收進了口袋裡。當然啦,營業額也是間接可以投資華創啦,以提升長久的效應。我支持 Luxgen 的誕生但反對2部玩具車來台灣,其實只是製造垃圾而已... 台灣因為地小其實是忌諱車輛太多的。沒錯,今天是因為大眾交通管道並不是很完善(台北是很方便,高雄規畫也不錯,其他地方普普),所以機車多,而然後買車變成了好像是一個夢想,就算其實不需要。就連我也避免不了。工作離家只約 9.5km 可是我還是常開車,所以算是自打嘴巴。我只是想到說,是否國產車應該就在 Fit, Fiesta, Swift, Yaris, Colt Plus and etc... 打住而不應該再有更小更便宜的選擇來降低門檻讓汽車滿街跑? 國產車是否針對資源回收的問題多做工夫以讓非常多的 25+ 年以上而且車況非常差的老車車主做更換? 當然,如果是收藏車的話就算了,連我目前也對一些 90 年代初期有某廠牌的車有興趣,也算起來快 20 年了。只是真的,我常看到一些老車車主的開車規矩實在也不佳,不過這是題外話。這些都是有感而言,還有很多想說的再慢慢討論好了。我只是不希望國內的交通在都沒好轉之前卻有更多更小更好取得但不見得安全的車出現,而卻只是某些公司的進帳增加了...
2009-03-05 0:35 發佈
1.有競爭才有進步 沒有競爭對手 既有國產車廠只會故步自封 繼續生產重舒適不重安全的車

2.小車不一定不安全 要看車廠如何製造生產 如何訂定行銷策略

3.既有國產大車不一定安全 因為缺乏公開安全測試的結果 無法取信於人民
引進印度車好了
下探機車價格
考慮台灣車禍機車佔6成
airjim wrote:
引進印度車好了下探機...(恕刪)


附議, 反正騎機車時也沒有冷氣可以吹, 也沒有音響可以聽
如果進的是這款Nano Europa的話
我寧可買這輛外銷歐洲的印度車
不但外型比起當初發表的外觀不錯看
起碼也比大陸車安全的多
各項設置都是符合歐盟標準的

TATA車系in日內瓦車展
LR Freelander MK1 SE 2.5 V6 /YAMAHA Cygnus X FI
jeffnam0514 wrote:


附議, 反正騎機...(恕刪)


TATA NANO 沒有冷氣喔!應該買的時候就會送扇子啦!跟業代說一聲他一定會準備

我也覺得國內的老闆不爭氣,就拿國外的來激勵一下他們,但我怕他們反而都去找那些來代理就糟了。畢竟台灣的老闆對研發沒興趣,能代工就代工。
另外

不敢想像這些CC數小的車子
如果湧上高速公路
會造成什麼影響

會讓高速公路變成慢速公路
會讓原本就難找的停車位
變的更難找
國內車廠真正要怕的是 CECA 啥時候會簽? 何時生效?

只要 CECA 真正運作,零關稅...國內大多數組裝廠肯定要收掉,全球各大車廠都有了...直接從中國拉車進來賣就好了,幹嘛還在台灣組裝

Nano 短期內是不可能在台上市的,因為專門生產 Nano 的工廠還沒蓋好,最快要年底才會蓋好(報紙寫的),目前是靠其他廠少量生產,光印度都不夠吃了還出口?!

唯一可能在台上市的方法就是在台組裝,但歐規全配版...一台22萬台幣,按以往的經驗這種價錢在台也是買不到的。你可以想想,650cc 極速70公里/小時,售價30萬台幣,誰買?

大宇Matiz比這台還強吧,也不算貴,還不是落到草草下場
還是很感謝大家的分享。現在法國版也分開了所以人相對好像有變少... 我 po 的一霎那並沒注意到所以... 現在在這討論好像有點怪怪的。

不過我是覺得引進也不會讓國產車有何進步,2 台都是某些國產品牌引進的阿。我的立場就是說國產車不思現有產品線的進步卻竟然再引進更小、更好取得、但不見得安全、且科技技術面應該是簡單的車。目的明明就是想爭取銷售量而已。這真的是在製造垃圾。因為台灣已經都地小了。

1. 除非台灣能完全帶動類似 microcar 的風氣,並有效發展汽車用電池而讓全部有車族或欲買車的人完全偏向 microcar 的接受度,也就是說全部都往下、往小的 market shift, 進而讓大中型房車銷售量減少,這樣才有意義不是嗎? 不過我知道這並不可能,也聽起來太崇高了。其實人的本性還是喜歡大一點的車的,會買小車的也大多是因為預算的考量而買進可負擔起的車 (大多數人,所以請不要說 Mini, Polo, Smart 這種進口的例子)。記得不久前 T 牌 Y@r!s 的廣告嗎? 我看到那促銷月付價才恍然大悟難怪銷售量那麼高。

2. 既然第 1 的對國產廠牌的猜測和期望都太崇高了,我想這 2 台玩具車也就只是以更便宜的價位來吸引原本沒要買 F!t, $w!ft, Y@r!s, C0lt +... 但現在因為有更便宜的車種下而買的人。這樣不是製造垃圾是甚麼?

不敗家 wrote:
另外不敢想像這些CC...(恕刪)

沒錯,這就是我立場之一。我也有看到在 "動力研究室綜合區" 裡多位大大在有關 Luxgen 議題的發言所以想到說這 2 台玩具車應該也是會造成問題吧?

mobiletnt4 wrote:
國內車廠真正要怕的是...(恕刪)

或許我想太多囉,說不定就真的像 Matiz 一樣,不了了之?
不會玩 WoW wrote:
真不好意思啊各位前輩,這主題放這裡可能有點奇怪...(恕刪)

其實你放這裡也沒錯
熊貓車不也是c1和107的山寨版不是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