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美國第三大車廠克萊斯勒Chrysler在Lee Iacocca的反敗為勝風潮中頗有知名度, 不過車款引進的規模不大, 印象中還是聲寶代理的, 所以車壇上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player, 至於GM就不一樣了, 當時她家旗上的廠牌很多, 要打群架的本錢夠粗, 像是最高階Cadillac以降, 再來是乘坐舒適訴求的Buick跟Oldsmobile, 接者還有bargain走向的Chevrolet及帥氣風格的Pontiac, 感覺非常威, 印象中Chevrolet最早叩關的是Corsica跟後來惡名昭彰的Lumina, Pontiac則是跑車風格的Grand Am跟Grand Prix來試水溫, 而且市場上不少觀望中的貿易商躍躍欲試, 不過其實就是因為品牌眾多, 常有自家人就先幹一架的情況, 結果這些代理商很多就陸續破產, 然而關鍵還是美式車子在台灣的水土不服, 這未必全然是車子的品質不佳(但相同價位的確沒有日系車款的品質穩定), 我想後續的售後服務也脫不了關係就是.
至於在地經營比較久的福特在after sales上是美系品牌最認真的, 成效我不敢說, 但福特在台灣設廠的品管要求訓練其實很紮實, 國內很多工廠做品管的都是她家訓練出來的, 而且福特跟國內車廠一直都有合作經驗, 這點是她家的優勢, 不過最終成果並沒有展現成功出來就是, 一度她家的金全壘打Laser曾席捲計程車的市場, 可惜這個操作雖然擴大了市占率, 卻也創傷品牌形象, 再加上她家的保養後來真的沒做出口碑, 在台灣人的心目中也越來越沒有愛.
在八零年代末期群雄並起的歲月裡市場上還有一個叫做Mercury的品牌, 這個是有福特血統的品牌, 由Henry Ford 長子Edsel Ford在1939年創立用以填補Ford與Lincoln產品帶間的品牌, 當年主打暱稱為大黑貂的Sable車系, 這輛車以Ford Taurus為基礎而採高級化的手法包裝而來, 除了是Ford採用前輪驅動車領域的新作品, Sable的車身空間相當氣派, 而圓潤流線的車身線條搭配車頭整排燈組的霸氣造型是相較有競爭力的.
Mercury品牌不是福特六和代理的, 貿易商引進操作策略跟原廠直營的風格不太一樣, 係以一樣價格可以買到體型最大的高投報率來吸引消費者, 曾經也真的打響一些名號並養出一群死忠, 由於Sable英文原譯為當時業者便為其取名為大黑貂, 之後陸續引進的美製進口車乾脆都以貂為名, 如Ford Escort便稱為小黑貂, Mercury Topaz房車稱為黃玉貂, 然而這些貂族後來還是難逃美系車款在台灣的命運, 都因為偏高的進廠維修及相較乏力的後勤支援淡出, 而Mercury本身也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成為福特集團瘦身方案的犧牲品, 在2011年正式結束72年的品牌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