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法系車的扭力樑

我自己的認知是法國車的異徑扭力樑
德系車的同徑扭力樑
異徑扭力樑也是兩片鋼板沖壓焊接合併一起,但上面的形狀有特殊設計,過彎側壓力讓車身側傾,側傾後的車身與車輪之間幾何改變來壓動扭力樑(彈簧公式F1=-k*dx,車身幾何改變為dx,對扭力樑產生F1的力)。扭力樑受到這項F1外力,產生對應幾何形狀改變,來調整後輪camber,toe in/ toe out。
福斯那種硬是同徑扭力樑,一根很粗,從左到右等寬的扭力樑,受到側壓沒辦法如異徑扭力樑那麼多的幾何變化。同徑扭力樑主要提供直上直下的緩衝,比較少著墨在讓後輪幾何變化。

沒辦法體會的人會覺得法國車很軟,側傾很大。知道法國車懸吊特點的人,就會知道正是這個側傾型變對懸吊產生應力,讓懸吊產生後輪轉向。 另一點是法國車的減震筒跟一般不太一樣,壓縮油道寬,伸張油道窄,讓壓縮很快,舒張緩慢,減少跳顛。過去有裝單向簧片,單向電磁閥,但法國車用密封圈在減震筒內壓縮與舒張位置不同,堵住舒張油道。這相對電磁閥就省很多故障問題,也不會如單向簧片斷裂碎削在減震筒內到處跑的問題。

樓主這部影片還是有一些可補充的地方
3:15 影像呈現的是同徑扭力樑。法國車重點在異徑扭力樑,不是在高棚鋼,把高棚鋼做成同徑扭力樑會跟福斯一樣死硬。
3:32 2CV四輪獨立扭力樑是對的,但延續到了3:41
3:41 影片中的車款是DS,不是2CV。2CV沒有液壓,拆掉單邊車輪沒辦法開。
拆掉單邊車輪可開的重點是液壓,不是扭力樑。
小阿弟

難得出現的01高人.

2025-02-22 0:56
吉小利

+5,很有料的底盤達人[讚]

2025-02-26 15:53
其實是國內不會修這"反人類設計"的法系車,卻說是妥善率問題,只能說代理商不認真,不然這品牌在歐洲可以賣這麼久?
問題就是法系車在台灣的經銷據點少,
維修據點更少啊~

民間的修車, 不是T/H牌的天下,
就是精通德國進口車的,
能好好處理法系車的, 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少
nick680828

呵呵, 車壞時, 2km都嫌遠了... 這樣的據點還是太少了.

2025-02-21 16:16
grandaurore

台灣的幸福,兩公里就有保養廠。這讓郊區法國人知道,會羨慕到口水流出來。

2025-02-21 21:05
un3354 wro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lrDXZ0YF8

Peugeot 508 SW 關於法國車的黑科技 , 後輪獨立!

這個影片錯誤好多.


在4分時,他說可變汽門揚程是換上一組更凸的凸輪軸,不是的,是開啟汽門的槓桿比可變化,所以汽門揚程才可變化.


7分15秒,用磁鐵去吸三角架,會吸他就說是鑄鐵材質.
實際上是鋼板沖壓的.



altezzaclio

un3354 指了.

2025-02-21 16:08
un3354

了解, 但本版主題在後懸吊!

2025-02-21 17:44
葉梓楓 wrote:
我原本也以為...(恕刪)

這個影片就可以了解車媒多不專業,或是刻意不提輪胎差異
COROLLA SPORT用胎是便宜的中國雷登輪胎,原配DUNLOP已經被換掉了
MAZDA 3是新的原配胎

不過這也可以看出不要命的可以去換中國便宜胎
peggydoggy

不這樣怎麼貶低Corolla Sport?

2025-02-21 23:18
grandaurore wrote:
福斯那種硬是同徑扭力樑,一根很粗,從左到右等寬的扭力樑,受到側壓沒辦法如異徑扭力樑那麼多的幾何變化。同徑扭力樑主要提供直上直下的緩衝,比較少著墨在讓後輪幾何變化。

上個世紀,我開的法國車,
看起來,應該是你說的這種福斯設計,
後懸吊是拖曳臂,
有扭力桿,同樣直徑,〔那個年代,還沒有聽過扭力樑〕
有防傾桿,
沒有圈狀彈簧,
減震桶,不採直立直柱式,是斜置方式
mingchao_liu

以前開405 D60,看過其後懸吊,用扭力桿代替圈狀彈簧,斜插的避震器,真的屌,難怪405行李廂空間超大,只可惜行李廂蓋開口太小。現在開308 T7,就是用圈狀彈簧,避震器直直插上車體,但還是有扭力樑

2025-02-23 10:47
sun2323dw

看了308t7 車款,發現 grandaurore 也是柴油車款專家

2025-02-24 9:23
ajuggrutaiwan wrote:
偶然看到的影片⋯法國...(恕刪)


都是選材跟設計問題 扭力梁本身粗勇的話也是可以很穩 不是像日系車 那種偷料取向
雪鐵龍與標誌、雷諾等底盤一直是為人稱讚!!!
可惜國產汽車沒了以後~
代理商後來都沒積極的經營!!!!
尤其是當年雪鐵龍可以升降車高的噱頭!!!
真的是一大賣點!!!!
sun2323dw wrote:
上個世紀,我開的法國車,
看起來,應該是你說的這種福斯設計,
後懸吊是拖曳臂,
有扭力桿,同樣直徑,〔那個年代,還沒有聽過扭力樑〕
有防傾桿,
沒有圈狀彈簧,
減震桶,不採直立直柱式,是斜置方式
這種?




richard1126 wrote:
尤其是當年雪鐵龍可以升降車高的噱頭!!!
真的是一大賣點!!!!
當年的液壓系統問題很多,如今的魔毯懸掛比較優秀。

grandaurore

魔毯壓縮油道比較寬,舒張油道比較窄,讓壓縮快,舒張慢;比較不顛。但各輪獨立,不像早期各輪油道連接。早期各輪油道連接,某輪壓縮讓其他輪伸張。

2025-03-20 9:43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