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問題] 請問大家對Peugoet形象及品牌精神的看法

nbcsm8 wrote:
不好意思~還是忍不住...(恕刪)


這樣說..
我老爸都6字頭了..老媽差一年..
也是很愛開PEUGEOT..呵呵。
老爸從使用的半年一直碎碎唸為什麼要買這台車,到現在說獅子12歲的時候還要再重新烤漆整理一下繼續開。
第一次全車烤是6歲的時候..全家出遊..被老姐開另一隻獅子追撞..順便重烤
姐夫以前本來想買savrin..後來買了307SW,當時每週都要開南迴..贊不絕口..

小弟對過去開的獅子也是贊不絕口..除了維修之外...呵呵..跟獅子本身無關..

依前面pokerman大大說的..
法式浪漫...

就在車主的心裡囉..
提到PEUGEOT的精神 你應該看看這一篇文章

前Peugeot 懸掛設計者Jean Baudin 談駕駛樂趣
怎麼樣來發堀一輛車最原始的操控本能呢?最直接了當的就是坐在製造它的人旁邊,讓他一面講解一面駕駛。我們乘坐著306 GTi-6 在Jura 的下山途中高速行駛,來自Peugeot 的懸吊總監﹝Chef de Suspensions﹞正講解如何讓車輛在出彎加油時能讓車尾表現出應有的立即滑出反應。車尾滑出的的程度並不大但足以幫助過彎,油門控制必須點到為止,在剛好的時後即可,讓車輛轉向程度迅捷、漸進、可預測、毫不含糊。即使在越急的彎道裡,車輛尾部還是會做出應有的動作來迎刃而解。

這其中的步驟繁瑣因此駕駛Jean Baudin 將話題帶到了下一個論點“控制油門的深淺永遠比轉動方向盤來讓車輛回到原本過彎路線來得好。但是大家都不曾或不會這麼作,原因在於沒有人教他們!”

Jean Baudin 真是一個深得我心的人,至少在底盤反應研究方面我們都有相同的感觸。一輛車最基本的安全不在於板金厚不厚或有幾顆 安全氣囊,能作出操控優異的車才是車廠對消費者在安全上最好的交代。當車禍發生時大家都該負起責任,別讓無知愚昧和怠惰懶散成為自己肇事的藉口。然而Baudin 也相當強調和重視車輛在安全操控上的要求,沒有良好的先天操控體質,有再好的技術哪怕也會造成遺憾。也就是如此Peugeot 才更精益求精鑽研在操控方面,讓安全操控的本質不再代表乏味,而是因為這項特性更鼓勵駕駛和車輛之間的互動。
Peugeot 旗下的車種都被附上了一種魔力,讓它們天生具有其它車 種未能達到的這種結合著同時緊湊又流暢的境界。不管這個麼法是來自一句咒語或是許多靈丹妙藥,今天我們將一探這個神妙配方的究竟。

在這幫助我們尋找這項奧秘的夥伴是兩輛Peugeot 膾炙人口的車款:一部167 匹六速306 GTi-6﹝取代銷售不佳的五速306 S16車型﹞和搭載同605 和Citroen Xantia Activa 心臟的低增壓2.0 渦輪406。當然我們也即時請到了剛上市的106 GTi 到場助陣。

在完成306 GTi-6 的乘坐經驗後我們換了一台406 V6,這部406 搭載著Peugeot 和Renault 新合作研發的2.9 升六缸192 匹引擎。這具引擎聲浪乾淨俐落且生動有力,但我們今日的目的不在此,而是討論一部車該有的操控。Baudin 開宗明義邊開邊表示406 真是一輛好車,接著解釋道,“它可以帶你快速的從A 點到達B 點,但不會因此讓你冷汗直流。它會在你遭遇意外事件,作出必要駕駛動作前給你時間反應。就像現在,當一輛卡車突然移動到你車前,你甚至可以煞車變換車道而不會打滑旋轉失控。”

他續道,“一部好車在轉進彎道後,並不需修改行進軌線,一切只要自然地轉動方向盤。在彎裡它會呈現出些許轉向不足和些許的轉向過度,而工程師們的首要目標都希望讓車輛轉向中性,並帶點讓人感到安全感的轉向不足。”但是我們針對這點又加進了些許激情,讓技術純熟的駕駛者可以由油門來些許控制過彎動向。這些有如此能力的車款我們都特以加註為GTi 或S16 名號來區分。這種車輛駕駛反應說穿了是種必須的本能,我們可不想在全油門下有太大的轉向不足帶著車直直往護欄衝去,而是藉由車尾的小幅度滑移配合方向盤反方向修正來回到出彎的路線。

“車輛在過彎時車尾承受極大的側向拉力,而車輛的動態行為甚至駕駛樂趣和主動安全都關係著車尾到底如何反應。”車輛的前懸吊和轉向的狀況沒有很好,開起來一點也不滿意沒關係,但只有在後懸吊狀況還保持良好的時後你的安全才有保障。

106 GTi 和205 GTi 由於車 重的關係因此慣性較低,我們選擇使用簡單構造的拖曳臂配合在稍微離水平微斜樞軸上作出些微許負傾角。而306 GTi 車種由於較快且重,我們以小角度的後輪自我轉向容許範圍來加強必要的穩定性。這項花招是使用被動轉向橡膠襯墊來吸收縱向的低頻震動。

“至於605 車系我們開始對多連桿後懸掛做了車界最初次的試驗,基本上就是定向控制和過濾震動的兩個三角形配合總成,但這實在是麻煩且昂貴的做法。而406 車上的多連桿版本就效果好多了且較輕和價格便宜。在極限時車輛仍維持穩定 ,即使在急彎裡用力扭動車頭伴隨著大的側向加速,車輛也只會呈現出緩慢的波動振幅。”同樣地,果然當我們駕駛406 以極高的速度下短暫評估一下狀況接著衝進彎裡,我不得不注意到406 緩慢的波動和 極小的車身振幅。

Baudin 一點一滴刻劃著Peugeot的底盤哲學,也默默的一直扮演著催生者的腳色,這正呼應了當前該廠自1965 年就呼喊的廣告口語‘the drive of your life’。在我們的閒談中“線性的概念、順從、互動、樂趣”這些字眼不斷的出現在對話裡,這些都是些讚美:暗示著一輛車極具的主動性的去保護乘客,而不是一昧的‘停’下來再 採取行動。

這些成果並不是憑空得來,所有的成就都歸於小至散落一地的襯軸、精密幾何的應用、 懸吊減震筒的設計、和等等複雜的計算和演練。總合在一起,這些元素創造了結合秩序井然的回饋和人車互動平衡的Peugeot。對於底盤有著這麼多繁雜的學問裡我們可以天馬行空的說個不停,首先讓我們先來討論Peugeot 比其他車廠付出更多努力的轉向感。

Baudin 指著方向盤說,“這樣東西是駕駛者得到外界所有訊息的首要來源,來自於手中的緊張壓迫感傳達到駕駛者的心理後,可以立即再以方向盤為工具來採取必要行動。這是最短捷的時間與空間間的訊息傳達,所有過程歷時僅0.1 - 0.3 秒。接下來第二重要的資訊來源來自你感受物體移動的內耳,這項傳達就慢了些,約0.4 - 0.5 秒,也就是當你採取行動的時候。第三,景象的刺激,這關係著你要將車輛反應到哪個方向,這個動作約要0.5 - 0.6 秒。而當你失去了首要兩項訊息來源,只靠視覺得話所有的反應都會太慢以致釀成大禍了。
因此我們更專注於訊息傳達的第一防線,這包含了方向盤的紐力傳達、及其關係著的轉向角度、和側向拉扯,讓駕駛有更快速、充裕的反應時間。如果車廠設計得當,這三項反應會有著線性的關係。對於一般駕駛者而言線性的反應較可以接受,雖然說也有技術好的人可以應付突發的非線性狀況。

再將這些理想的表現結合在動力方向輔助系統上又更難了,但Baudin 的工作小組們精細的測量輔助壓力曲線配合引擎速度感應動力方向幫浦來達到要求的反應。

205 GTi 的靈魂活在這部16 汽門的106 裡,以前的老106 XSi 太像一個玩具,缺乏引擎咆嘯的怒吼因此並沒能達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但現在106 家族已經成長,實力更為堅強 ,並代表著106 的浴火重生。

106 GTi 的馬力充裕足以和115 匹的1.6 升205 抗衡,更健壯的車身輪廓和更武斷的車頭透露出一絲嚴肅要來和操控前輩205 一較高下。但它真是如此讓人興奮嗎?

Baudin 形容這部火熱的106 較306 GTi 來的毛躁,不似大哥穩重,來的更小巧伶俐,移動的慣性也更小。在山路上Baudin 駕駛306 都比較早收油煞車,而駕駛106 則反其道一腳灌油門。

慣性小對駕駛有很正面的幫助,以適當速度把106 GTi 丟進彎裡剩下的就交給Peugeot 一向承諾的車體協調。它的過彎路線是可控制的,駕駛者可以使用油門的深淺來調整動向,車尾的不安擺動並不會像205 GTi 一樣持續的累積然後突然來個驚喜。但是駕駛106 GTi 時必須比駕駛205 GTi 更專注於方向盤的轉動,因為車輛演變至今已變成設計成讓駕駛有更多的時間來反應修正。

引擎轉速有活力出力飽滿,以數據5200轉時產生最大扭力還看,106 GTi 可不容你在換檔時有喘息的機會。來自稍通的排氣管聲浪非常爽快,雖然還不及205無觸媒的排氣震撼,但多出的八支汽門仍然讓它非常有娛樂性。加速比較起來當然也比205 GTi 1.6 快。
106 GTi 在剛性和行路上也比205 扎實許多,油門反應也來得強,不像這點永遠是205 GTi 族群們的痛處。不錯,106 GTi 並不是在動力上非常突出,但放眼90 年代的微型鋼砲,沒有一部車能如此兼具生活機能和駕駛快感。

目前為止都聽起來不錯,最精采的環節是將這些純淨的反應搭配上合適的懸吊,而這就是襯墊、幾何、摩擦結合在一起的部位。法系車廠對於舒適的追求都大致相同,一齊致力於低頻的吸震, 且這項要求甚至比其他車廠看得更為透徹。但重要的是如何適應地、靈活地結合垂直縱向的懸吊和側向的剛性。 舉個實例,406 車尾控制側向拉力的的橡膠襯墊部位比其他吸收來自四面八方力道的部位硬上100 倍,而整個懸吊的用意是用以減低或吸收移動震波。406 和605 都是這方面的箇中翘楚。

在懸吊連結關節處的摩擦力必須非常的小,事實上在406 後多連桿的結構裡根本沒有機能性作用的摩擦力 存在,在106 和306 上為了達到低摩擦,我們採用了滾珠軸承來因應。對於車系裡普遍使用的麥花臣前懸吊,我們也發展了許多和緩摩擦的方法。

對於Peugeot 在底盤上的成就我們一直以來得到外界的掌聲和傾羨,但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就例如我們減震筒的製作秘密,也就是這些筒子至少都會配有至少四個連續式閥門來應付各種壓縮震動。說穿了早在以舒適著稱的Peugeot 404 時代就是這種設計了。減震筒裡的活辦會隨著車輛移動的速度規則打開,因此我們可以以此修改更合適的阻尼曲線對車速的變化追蹤。

在第一段活辦應對的低速裡,減震筒的阻力很小,接著的下一個階段為硬朗,幫助駕駛者作出精確的轉向入力,再來緊接著又切換到柔軟,用來改善顛簸路面的舒適度,最後第四個閥門階段又轉為硬朗,以控制車輛橫越突起後輪胎再次跳回的動作。

我們會設計出如此程序是因為阻力不能一直呈現出增加的狀況,當車輛行駛過坑洞時車室內不能有過大的碰撞。Citroen 也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它的鋼片彈簧上,除此之外我們是採取如此做法的唯一車廠。 另外,我們還要聲明一點,在‘正常的環境’使用下,Peugeot 車輛的減震筒在車輛報廢前都不會損壞,因為活辦閥門式設計的阻尼並不會因時間而衰減。很多 不肖車行都跟消費者建議更換避震器,通常這其實是不需要的,而且在換上非原廠避震器後會破壞原有的行路感覺。106 和306 的後減震筒並不是複合活辦式,由於整個後軸和槓桿比率設計讓減震筒裡的活塞活 動程度受限,加諸這項設計並不會產生應有的效果。

說了這許多我們又從406 換上了306,可以見得Baudin 非常喜愛306 這種如同利刃劃開信封袋口 的切彎功夫。隨著忽左忽右的鄉間道路上,我清楚感覺到後懸掛輕微滑出的一瞬間幫助過彎。現在正是個時機來與Baudin 談談這部受大家喜愛又讓膽小鬼們害怕的205 GTi。
由於Baudin 自身擁有舒適504 敞篷的背景,讓我突然間感覺到他既熱愛操控又同時享受愜意的衝突行車哲理。205 GTi 對我們來說是項空前絕後的首次嘗試, 也給自己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當時期望著205在行車表現上能比決不讓步的Golf GTi 更好。

306 GTi-6 跟Golf GTi 比較起來顯得昂貴多了,但你多了反皮內裝和六速變速箱,加上6500 轉爆發出167 匹的重新調教引擎,當然最吸引人的不外忽是那優美攝魂的腰線了!GTi-6 車款有比早先五速306 S16 更大的煞車和新設計的輪圈,但懸吊方面是沒有變動的,原本的設計就已經很恰當。形容306 GTi 開啟來感覺很像駕駛放大版的106 GTi 是很油嘴滑舌的說法,但某方面來說這樣也算正確。它們的動作在被激發時都一樣,但是306 GTi 顯得較為遲緩。306 的抓地力驚人,留給你餘郁去發掘它的底盤潛能,轉向不足在這根本不是個大問題。

106 GTi 比較起來就較活潑,需要花較多心思去駕駛。小車的轉向更需要留神,雖然還是線性的表現,還是可以瞬間轉換成陡峭的曲線。駕駛306 GTi 必須時常的提升轉速來達到出力,並擅用每一檔來讓引擎沸騰。飽滿的出力一直延續到7300 轉才斷油,但在低轉速時引擎感覺起來像舊型S16 150 匹一樣,很狹隘受限制的平原化輸出。GTi-6 新式的凸輪和進器崎管並沒有改善這個缺點,仍然專注在高轉速時的出力表現。

我所試駕的這輛306 GTi-6 原型車在高轉速時齒輪結合的聲響共振有點讓人難受,雖然這可能不會反應到量產的成品,但還是值得一提。總而言之,帳面數據的實際表現並不是那麼讓人驚艷,加速感也不是很讓人滿意。幸運的是其他所有的總項都足以伲補這些缺陷。市面上沒有一台這種Golf 體型的掀背車比306 GTi-6 操控還好。

不是所有的駕駛人都是專業的,一位普通的駕駛人只能在一個車輛既定的架構裡摸索學習,因此我們必須將主動安全融合到這個架構裡保護駕駛人。相反地,205 GTi 則是一部對一般人而言是相當無情的機器,所有的訴求只專注在追求操控原始本能,反映一板一眼,大眾的看法也因此兩極化。所以之後我們所研發的車款慢慢朝向人性方面前進,以配合人們追求的簡易或可說成隨著時代進步培養出來的惰性。為了不失去原有對Peugeot 操控狂熱的消費族群,我們也提供了Rallye、S16 或GTi 系列車款來滿足他們對於速度上的狂熱。

在我門回到Peugeot Belchamp 測試賽道時我又問到了一些關於Peugeot 造車的理念,諸如‘Peugeot 如何看待車輛的開發機能’、‘Jean Baudin 以一個底盤開發人員所持的立場,加上周圍各持己見的反對聲浪’。 “我們使用電腦模擬系統和測試賽道實驗,但我們仍堅持實際路試為最終參考準則。賣車的目的是要來滿足消費者,不是只在電腦儀器上得到圓滿成效。”

製造一部車必須要有如老饕般的挑剔性格並且注重官能上的實用,這兩項要素可是相當難共處的。駕駛的樂趣就像調製一道美食,每個食材都必須達到互相妥協,就例如消費者總是會挑剔這輛車太軟那輛車太硬,又或是這部車耗油那部車太慢。製造一部小車或是跑車非常容易,但對於夾在兩者間的中庸階級可就得費上一些心思了。

這時我心中湧現了一個問題,為何Peugeot 能做到恰如其分而其他車廠像是GM 生產的Corsa 卻總是抓不到要領。Baudin 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這就是在設計車輛時如何一面達到安全的表現一面又兼顧駕駛的樂趣了。車廠必須在第一時刻畫出整部車的輪廓,因為如果底盤設計太差那就永遠無法達到期望的目標。但如果底盤很好卻胡亂應用,所得到的成果也不會是輛好車。日系車廠一開始就都是如此,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歐洲用車的文化和口味,整部車開起來的感覺並不見得和你一開始選購時所期待一樣。

這輛車的訴求就和106 和306 非常不同了。有別於其他車種帶來的刺激,沈著是406 最具代表的形容詞,但這可不表示駕駛406 的經驗就失去了快樂,406 可是有著同級車裡最好的操控與舒適結合的實力。比之GTi 車款反應的迅速和直接,這些表現在406 身上稍微沖淡了一些,感覺還是依舊充足和累進。

駕駛406 的首要感覺就沒有405來得那麼硬派操控作風,但實際上它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充分的時間思考來搶攻彎道,406 簡直像是等著你下達命令,而不是胡亂者指著車頭開進未知的世界。

可惜的是集團裡對於引擎的生產研發過程太過緩慢,即使多了八支汽門,PSA 的2.0 主力汽油引擎還是不甚夠用,尤其406 的體積可不再像405 一樣輕了。因此低增壓八汽門渦輪引擎從另一生產線調過來應急,有著153 匹馬力和媲美六缸的173 磅呎扭力﹝2500 轉時即完全湧現﹞。

406 LPT 的直線加速並不是很搶眼,0 - 60 時哩加速約在10.3 秒完成,部分原因在於引擎在5300 轉時就已到達最大馬力。但渦輪增壓的406 還是非常突出,以幾無滯怠的渦輪轉動傲視一般2.0 自然進氣房車。選擇406 的人當然也不會是全基於這具引擎的表現,外型簡潔俊美的406 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生活機能協調。

機敏的阻尼器、精巧的軸襯、恰當的轉向感,所有關鍵和其他部位一致的互相作用,這就是Peugeot 的非凡本領,賦予駕駛者智慧和能力來感謝所賜與的。

這時我眼角移到了他桌上的一堆文件裏,Baudin 似乎並不希望我詳讀這資料。印象中這些密密麻麻的紙張記錄著輪胎在懸吊不同角度下偏角的自我校直扭力比例。或許這記載了Peugeot 操控的秘密,又或是Baudin 認為太晦澀難解以致不想對我或對讀者們多加解釋。 管他的不想這麼多!這套秘方在我們使用起來不是很完美嗎?!

來源:CPR Club 法國車俱樂部

這是上一代的PEUGEOT精神~而這一代的呢~我還在觀察中
上面那篇真是好文,解開了我心中的不少疑惑。

回應樓主的問題,在我還沒開Peugeot之前,以一個旁觀者身份來看Peugeot是:
獅標logo很漂亮、 線條優美、「時尚」。聽說小毛病很多、車很爛。

當了406車主之後,起初是為了漂亮的獅標去買它,所謂的時尚、法式浪漫感受,但後來我對Peugeot的感覺是:
操控、操控、操控。我發覺Peugeot其實是一個非常務實的車廠,法蘭西民族應該是個既務實於本質、同時又做出浪漫感覺的民族。

這操控包含了良好的方向盤轉向感覺、路面感回饋優異卻不吵雜、舒適自然的油門及煞車反應、轉彎煞車時車身非常平穩等、為了穩定懸吊不很軟(相對於多數國民車廠而言)但兼顧舒適性。或可稱它為平價平民的跑房車。而它的操控性,並不只是追求駕駛快感的浪漫,而還有務實的主動式安全的考量。

原本以為Peugeot是一個注重造型設計,走時尚風格的車廠;在開了它的車之後,我覺得最它的核心精神是「操控」、「駕駛樂趣」、「安全」。

或許Peugeot的形象及品牌精神就是:時尚、富駕駛樂趣的優異操控性、安全(主被動)。
另一方面說的露骨些,它是一個會把精神花在研究車的本質(動力、底盤、操控),但同時又用很務實的態度(成本及市場考量)去製造它,然後廣告訴求一種法式平民浪漫卻從來不訴求操控or安全的車廠。其實我一直很奇怪法國為什麼沒有像英國、德國、意大利有一些高級車品牌。

大家的回答幫助我好多
雖然上網可找到不少有關peugeot的資訊
但在討論串中得到的回饋是我比較想要的
可能真的因為大家對peugeot有了接觸而有一些自身的經驗及情感
這些經驗絕對不是如同官方資料般的制式
我從中發現了不少可以參考的意見
非常謝謝大家給的寶貴資訊
讓我更了解這品牌 也對peugeot產生更深一層的喜愛
謝謝
駕駛樂趣 & 法式浪漫

下車離開時,總是忍不住回頭看一眼。
建議您可以到 YouTube 上搜尋一下 Peugeot 的歷史廣告,學設計的您,應該能感受的出他的不同之處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