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惱人的xantia 1.8 液壓系統

我的也是Xantia 1.8遇到坑洞或高凸時震動蠻厲害的,震動聲音也很大,

去年中剛換過後面的液壓球,不知是否還要換前面的液壓球?

另外請教各位有換過正時皮帶嗎?之前去做保養,老闆說已經正時皮帶跑了4萬公里該換了,

連工帶料報價6000這樣算貴嗎?
我記得我換正時皮帶好像料錢一千多,工錢才八百
水泵蒲比較貴而已,相對其他車,他的皮帶算好換的
steven828 wrote:
我的也是Xantia...(恕刪)


6000太貴了吧!去年一月份我Xantia 2.0i 做30萬公里保養換正時皮帶,971元但不確定是否有含工錢~
另外,正時皮帶應是六萬公里更換,我是接近六萬時更換。
steven828 wrote:
我的也是Xantia...(恕刪)


液壓球還是去有量測壓力設備的地方,猜下來量測才知道需不需要填充或是更換。

正時皮帶雖然說正廠料件也沒貴到哪去,但是一般都包含固定舵輪跟自動張力調整舵輪,那樣子的話6000也算合理,搞不好還包含水幫浦,可以在去了解一下, 小弟的X1 一般都在40000~60000間更換,看甚麼時候有閒錢。

至於工錢多少有沒有合理有沒有被A實在很難認定,零件可以量價,但是將師傅手工跟敬業精神量化實在是難以衡量。
danny5009 wrote:
趁著過年前上班最後一...(恕刪)


這可能不是只是舒適度問題還有可能影響到上座壽命,愛車人士的確困擾。

前避震尤於是用焊死密封的,小弟詢問過避震器維修黑手店,因為解焊或是切開維修後,無法校正精準焊回去,所以店家表示無法維修,一般維修Xantia的店家也說過要整根活塞內外管總成更換,不便宜喔,可以找2手品但是狀況無法確保。

如果是後滾針升降一定有很吵的嘎嘎聲,有經驗的技師一聽就出來,所以我覺得可以稍微排除。

至於停車會車頭趴著車尾高高的問題,這個症狀現在還在跑的 xantia經過長期使用後的閥門狀況恐怕10之89都這樣。原因也很多,有可能是1.前防降閥或是2.高度調整器密封性的問題、也可能是3.前後高度平衡調整的問題,4.內部阻尼環軟材質脫落也是有可能,因為會降低支撐力,一旦壓力下降會下沉,5.高度調整連結機構有髒東西卡住。但是其實都不太容易判斷出來是哪一點,我看過技師把車頂起來再降低,反覆去測試前後支撐力差異,並調整前後高度調整器看看會不會改善。

有兩個先考慮的方向,不舒適是因為 a.前後避震阻尼太強 或是 b.避震器遇到大衝擊容易流失行程觸底。

對於b.: 也就是阻尼換磨損問題,前單體據說整個阻尼都脫落沒漏油也還是可以日常使用,只怕過彎太快會軟腳,有技師建議除非是因為軟腳跟高速穩定性問題,才需要更換,如果沒有穩定度問題,過彎也很暢快那其實不應該懷疑到他。舒適度問題,可以的話搞不好可以確認前避震器高壓管路有沒有堵住。

對於a.: BX原廠前液壓球很便宜的,可以跟材料商買來更換看看,如果一裝就解決表示避震器無問題,也不用提心吊膽,個人用過BX-55psi前球+ X1-40psi後球+ 185/75/14胎,覺得舒適度無敵,調第三段升高也可以行駛不會亂跳。

另外不得不提一點,就是有店家一次猜六顆去測量,結果裝上車時裝錯了,有沒有可能??
我就遇過後球裝到前,當要裝後面時才發現這兩顆球是前面的,才重裝,如果平常不是專門在處理xantia的技師有可能搞錯,術業有專攻。這種烏龍問題實在不得不忽視,小弟大年初一被叫回工作單位,整個team的人就這樣查問題兩天,後來發現是某個工程師傳送參數打錯字的關西,唉...烏龍抹殺了假日

我現在是前後故意降低3cm,裝C5的液壓球,底盤是硬梆梆的,坑洞挺震的,震看肚子會不會消下去。

ps.遇到衝擊不舒適,如果以饅頭而言不知道是在碰到時或是落地時特別不舒適?
第三段降低到第二段前避震會不會乖乖叫,然後下沉??

AmosHong wrote:
這可能不是只是舒適度...(恕刪)
春節前原已敲定年後要拆後擔給搖臂滾針上油,但詳讀了AmosHong的發文並沒有很吵的嘎嘎聲,於是就暫緩了.接著神奇的事發生了Q度恢復到不滿意還能接受的狀態,就在驗車之後.我猜想會不會是驗車時重踩煞車使油路變的較暢通(當然這是個人猜測).感謝AmosHong 大提供這麼多寶貴的液壓系統的知識,我會一一的去檢驗,找回xantia應有的路感.開這種冷門車卻感受到xantia車主的熱心,再次與AmosHong大說聲感恩阿.
danny5009 wrote:
春節前原已敲定年後要...(恕刪)


液壓油狀況如何? 一般使用上我們都注意油網清潔,儲油槽裡面的油只看潔淨度去判斷要不要洗油槽要不要換。事實上油網暢通足以確保油流量正常,但是液壓油品質(濕度+黏度+無法過濾小雜質)是系統表現不可忽視的,影響潤滑跟壓力傳導,影響底盤Q度與整體操控,因為幫浦跟壓力正規器會吸收引擎熱量,剎車也會有吸熱的效果再加上氣侯影響跟使用產生變質、所以跟引擎機油一樣品質是會退化的、尤其濾網不是萬能的,顆粒比較小的雜質還是會通過,含有小雜質黏度退化濕度高的油會影響系統表現,油越用越久黏度降低含有的無法過濾的小雜質也越多、從引擎室濕熱環境吸收的水分也越多。

我的經驗是油退化不堪使用後、神經比較敏感的駕駛會覺得狀況差時(例如說大熱天或大塞車走走停停引擎高溫後,液壓油也高溫黏度降低)避震、剎車、方向機都會受到影響,表現不好時類似油網髒了時的感覺,但是油網髒是持續性流量不足以致表現不良,但是油品質卻是讓表現不穩定,變異性大時好時壞。這點在油劣化後換油後就可以感受差異。 車友這種疑似底盤Q度狀況不穩定,或許可以注意一下油的品質包含黏度濕度與潔淨度、色澤其實是其中一個檢視依據,但是在變色前可能早就衰退了。不過油質檢測儀器大概只有實驗室才有,車主可以用層析濾紙,點取相同體積的新油與車上的油看擴散色層,再根據長期的行車經驗,自己訂定一個更換的標準。

原廠手冊是建議8000km清油網,20000km更換儲油槽的3.5L升液壓油順便清儲油槽、甚至可以趁大里程保養時用專用油去清洗管路。

Xantia當初其實有一個原廠改裝部品是裝在壓力正規器上的液壓油冷卻裝置、利用通過熱水排後的中高溫氣流去冷卻,可讓液壓油夏天時不至於過熱卻維持冬天時不至於過冷,此種冷卻配置其實是先講求不傷身再講求效果的五洲理念,效果比不上直接撞冷空氣,但是又可確保酷冬不會過冷過黏,好比有裝節溫器的油冷。 但是充其量只是延長液壓油壽命,車主對油黏度穩定直接的感受不大,再加上設計上只是加在主球與調節器之間的一個外接座延伸,增加系統阻力、尤其使用一陣子高壓下油封退化漏油問題,反而基本上讓車主困擾,不是很流行,我只看過有一台XM有裝。 個人覺得要改應該要從油槽裝置獨立冷卻循環系統,不過只要定期換油這些裝置就變得沒有必要了。


冷門車? 不受用? 還是氣質獨特伯樂難尋? 伯樂善賞馬亦精顧馬...

轉眼間Xantia是20多年前設計的老車、底盤也沒有使用大量電子邏輯主動性懸吊底盤優異,電子IC可建立功能強大的運算邏輯,但是純粹用機械結構、液體力學去建置的底盤邏輯控制系統才感受得出甚麼是自控設計的美感,越是深入了解hydarnumatic system越是佩服法國人的浪漫。

結合電子系統控制邏輯的液壓底盤,法國人給他一個新名字hydractive system,最新的系統在C5C6上,仍然保有善用機械結構的巧思。


ps.說真的我覺得過年後這陣子車子比較好開,好像馬力多了30匹... ha ha

AmosHong wrote:
液壓油狀況如何? 一...(恕刪)


AmosHong 兄真是液壓懸吊車的專家,不知您只是車主還是曾擔任過汽車相關研修工作,怎能對這部車了解如此透徹?我猜是自行下功夫研究的吧,可否介紹一些國外的專業書籍或論壇以供深入了解。很汗顏的我開了十幾年的Xantia,原理雖然知道一些,但很多零配件的名詞連聽都沒聽過,進廠都是交給技師處理,沒用過原廠以外的部件,也沒仔細搞懂過每一個元件的功能與價錢。

剛買車的時候不會保養(或是不知善選保養廠),十幾年來共發生三次漏液壓油事件,另有一次保養廠沒把機油鎖緊,在高速公路上漏機油乾操引擎,每次我都覺得這部車一定完蛋了,但是車子一保養好又是如此的輕快敏捷,底盤紮實穩健,除了動力略顯不足,真的很難適應其它沒有液壓懸吊的車。很難得在這裡遇到這麼多同好,在此謹向所有仍忠於液壓懸吊的專家與僅存的瘋狂車主致敬。

問題來了:
請問如果Xantia 2.0i 8V 安裝BX-55psi前球+ X1-40psi後球,除了舒適度增加外,還會有其他不良的後遺症嗎?安全性如何?車身高度是否會跑掉?兩側的避震液壓球可以更換不同規格,前方中間主液壓球和後方中間防降液壓球又應如何調配?

您提到前後故意降低3cm,請問是如何達到的?是因為裝C5的液壓球的關係嗎?填充式的液壓球哪裡找的到?我用原廠一顆兩千多元,每三萬就換一批,技師警告我不得使用填充球,但我已經換得有點手軟,如果可以填充就可以試試各種不同的避震特性了,先多謝指點了!
抱歉,方便回復,我把討論的點問題分散開來,刪除一些文字
AndreXan wrote:
...可否介紹一些國外的專業書籍或論壇以供深入了解。...


我只是xantia車主。一路累積了多年興趣玩各種黑手跟土木工藝。
並不是甚麼專家,對於自己處理過的一些問題有些點心得而已。

我從事製品可靠度評估研究與自動化系統的工作,有很多機械概念都相通。

車輛基礎知識方面,每個周末會讀幾篇autospeed上的技術文章 http://www.autospeed.com/
這是國外一家改裝部品公司內工程師發表的技術文章,各種汽車的基礎知識到各型車改裝實作案例,新科技的討論都有,類似presale技術文件是寫給一般大眾看得,不會覺得太艱深。
剛開始只是高中時老師建議找自己相關的興趣讀英文增加英文能力,誰知道泥逐深陷腦部永久破壞...

約5年前接手家人退役xantia後,企圖自己整理:

液壓系統的知識就是先讀仿間流行的 citroen tech guide.pdf 適合入門。
接著我花一兩年自修過雪鐵龍內部教育訓練的英文教材總共幾百頁。網路上找得到
Citroen Techinical training - Hydraulic notes
citroen tech training - Hydractive_II
Citroen hydralic system - possible incidents with suggested causes and remedies
其實也是一邊自己試著排除老xantia的問題,河濱公園找個修車溝一邊對造一邊研究,可惜現在修車溝越來越少,只好多買4隻鐵腳馬。

把這些東西吸收得差不多之後終於對整個系統架構都很清晰了。

是從haynes xantia manu的指示練習DIY,因為我本來已經很多黑手經驗所以上手快。
haynes並沒有涵蓋全面所以很多從以下論壇查到再吸收:

國外論壇
********************************************
英文的就是
http://www.frenchcarforum.co.uk/
http://www.aussiefrogs.com/forum/index.php
http://www.306gti6.com/forum/index.php

法文的資料
http://activaclubfrance.free.fr/entretien.html

圖文並茂逐步維修
http://xantia.voila.net/    

日文的部落格
http://caprico.cocolog-nifty.com/blog/cat4621058/index.html

還有youtube影片,原理維修都有一些。

********************************************

還有一招就是對有疑惑的,教學費找個好的維修點,給他修從中去觀察學習,只要技師願意跟你討論,這些技師當你題精確問題後,通常會陷入跟你討論的地步。如果大哉問,當然他門沒時間去回答。

這樣持續幾年假日就是修車日後,一般維修都可以自己搞了,每次DIY一定要遵守一些施工SOP設計好步驟,從事前清理到維修動作到事後清理等作業流程規劃事先建立好,並看著施工處先仔細腦中模擬過程,一些耗材甚至包換固定速環、螺絲、墊片、螺帽可以找到新的就每次DIY更換,就比較不會有悲劇發生,比如說有些舊螺絲清潔後照扭力鎖還會鎖斷,這樣也就不怕所謂的猜一猜裝不回去,然後要標示留下證據,或是拍照或是畫圖等等,因會可能要持續修很久,腦中早就忘記了。比較麻煩跟需要體力的還是給店家吧。
許要體力的比如說:曾經底盤左右三腳架的更換後都快虛脫了、正時皮帶換了快一天、還有猜缸頭拿去店家整理氣門等等,趴在車底換整段排氣管...自己換離合器片還買變速箱吊臂,離合器片定位搞不定,後來還去凱汰廠買變速箱軸來定位離合器片,持續搞了兩三個月假日才換好,自己換引擎腳。這些換一次有經驗就好的,應該永遠不會自己動了,太累了, 因為是當興趣也想學習國外車庫文化,不過其實也影響到這幾年工作績效,以後這些事還是決定給店家處理,以免錢都拿去買一堆專用工具跟零件,DIY沒有比較省而是口袋空空。

零件貿易商北部也多,再來就是興城街承德路環河南北路一些支援店家。 


另外xantia動力其實可以調整的,當然手排比較簡單,我現在沒有改裝本體,透過管理系統跟周邊流用就把1.8 16V調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地步,當然是從這些網站上學的,然後再透過英國ebay網購二手品,早期賣家願意寄到國外的少,現在有香港ebay平台以及各種代標就比較方便了。 北部對調老法車動力比較被推薦的就是英宗吧,不過那是改裝的範圍了。




請問如果Xantia 2.0i 8V 安裝BX-55psi前球+ X1-40psi後球,除了舒適度增加外,還會有其他不良的後遺症嗎?安全性如何?車身高度是否會跑掉?兩側的避震液壓球可以更換不同規格,前方中間主液壓球和後方中間防降液壓球又應如何調配?


不良後果就是 1.快速下高低落差大的地面底盤容易下降就撞到排氣中段,我撞過幾次排氣管尾消接合處因此裂開重焊,不過那個落差很大約50cm距離內提升20~30cm高,我也不知道為何我們大樓停車場要這樣設計減速坡道,全國唯一吧。可能跟兩棟新舊大樓地下室打通有關西。 2. 加速剎車的舉頭點頭作用也會明顯。

所以折衷之下這個設計我是慢慢開用的龜爬設定,這樣其實很好玩。到了山路要防側傾就升高開,還可以開到70~80沒甚麼問題,平常行駛的定位也要調得toe out一點,或是開一開覺得不對就自己調一下定位。

六球的系統,避震器兩側要對稱,主後中央球原廠規格。 目標車高不變,當然一受重壓下降比較多,所以這個設定車高不要調過低。

試試不同避震特性就是要在合理範圍內更換避震液壓球就好,頂多動到後中央球,我想除了配置不當前避震座的壽命與後滾針受到影響外,後剎車出力有一些影響,其他應該是還好。


您提到前後故意降低3cm,請問是如何達到的?是因為裝C5的液壓球的關係嗎?


車高是由車高調整器的液壓流量決定,調整器好比一個水龍頭決定有多少油要流進避震器以改變避震器內部壓力,壓力變了、支撐力變了、底盤高度就變動為車重在避震器方向分力剛好跟避震器支撐力一樣的幾何配置下的高度,xantia上前後各有一個高度調整器,xantia的車高自動控制系統是由車內調整把手與前後平衡桿的狀態當輸入訊號,示意連結如下,---表是多連桿裝置,NNN表示緩衝彈簧裝置,

[前平衡桿定位扣]---NNN[前車高調整分壓閥]NNN---[車內車高調整把手]---NNN[後車高調整分壓閥]NNN---[後平衡桿定位扣]

先專注在前車高部分:
[前平衡桿定位扣]---NNN[前車高調整分壓閥]NNN---[車內車高調整把手]

實際車高變動由避震器上的拉桿去拉扯平衡桿,所以其上的定位扣跟著轉動,小塑膠拉桿再作用緩衝機制,車高調整分壓閥兩側都有NNN,你可想說兩邊兩個拉桿連接彈簧,一邊拉桿動,兩邊彈簧其彈性力的作用會決定中間閥門的位置,原理是這樣的但是其實真實的設計是3度空間的複雜多連桿機構,非常厲害。
在兩端的緩衝裝置力平衡後閥門的流量也決定了,就是避震器的壓力被決定了,所以車高被改變,改變不夠或是過多,會有平衡桿上的連桿再次輸入這個調整機器又再度力平衡去決定一個穩態的高度。

後車高的部分也是兩方緩衝機制再決定壓力輸出,壓力輸出又再次影響輸入,最終會有一個收斂的狀態。
[車內車高調整把手]---NNN[後車高調整分壓閥]NNN---[後平衡桿定位扣]

車高可以怎麼調整呢? 調整前後定位扣的位置,去改變一方車高,請專業技師在升降機上幫你調整,不過這個做法因為車內高度調整器下方,對"通往前後高度調整器連桿"的固定是有自由間隙的,所以前面會稍微影響到後面,或是調後面會影響到前面。
改裝的做法是: 1.改車內手把的座,例如用壓克力重做一個讓他可以三段行駛。2.底盤下車高調整器連接前後長連桿修改,例如切斷一邊攻正牙一邊攻反牙,再做個正反牙長套統、再準備一正一反兩個螺帽就可以很精確的調整車高,因為動定位扣沒有標是正確不太好復原,國外車主用1/5遙控車的轉向舵桿零件來改。

我只用變動定位扣的位置去調,先標示好記號再慢慢調,我是在河濱公園的修車溝慢慢調,千萬不要底盤升最高就鑽下去車底調,會被車子壓扁,有專業技師建議最多上下改一吋以確保有足夠的行程,我是改一吋加上輪胎規格變動為205/45/16 就是大概降低 3cm。


填充式的液壓球哪裡找的到?我用原廠一顆兩千多元,每三萬就換一批,技師警告我不得使用填充球,但我已經換得有點手軟,如果可以填充就可以試試各種不同的避震特性了,先多謝指點了!


後避震球比較容易掛,我也只有避震球裝C5,也是從國外網站看來的,有些可以直上有些要轉接座,理由是比較耐用不需一兩萬km就去檢查填充,但是硬很多。C5剛推出時液壓球是保固10萬km因該是強很多,只是我不知道怎麼去填充。
要操控應該是換xantia CT的前後球比較直接簡單,前幾天前方換上原廠1.8用的50,後方用CT的覺得Q度不錯,也不會過軟,205/45/16的胎稍微有點硬,就換回去另外一組195/55/15,感覺上磨到沒胎皮後就換195/60/15應該可以更好一些,兼顧舒適跟操控。

Xantia原廠球就是填充液壓球,後段那個蓋子就是填充孔,出場時填充後切除,原廠還有出沒有切除可以再次填充的氣嘴。填充的只是當發現原廠球壓力不夠後,對膜片還OK的球把那個蓋子猜除改各種氣嘴而已,原廠的氣嘴填充比較麻煩要有專用設備,但是密封性比較好,也有類似輪胎用的那種快速氣嘴取自改裝避震器店家。灌避震器專用高純度氮氣的話應該是沒甚麼問題,比照原廠氣體品質,怕裝到純度不好有水的有雜質的氣體,一但膜破了就直接侵入你的液壓管路內部是需要擔憂的,畢竟有多少人輪胎都是慣氮氣但是一打開都是水的,哪一家輪胎的打氣裝置有裝濾塵濾水比如噴漆專用高壓氣的?所以多半不建議怕出問題,很多專修液壓系統的店家都有填充服務,當然是對提共的氣體品質有信心。
北市有車主也是從那個孔改外接高壓管讓左右都有壓力表跟快速氣嘴,方便自己填充與監控,車頭車尾都改了,但是車頭的配置轉向時拉扯的問題就只保留氣嘴。



AmosHong 大,真是厲害
不過有點疑問
xantia 液壓油是用 LHM (綠色)
C5 是用 LDS (橙色)
對液壓球 來說
應該還是有影響
不過沒注意到 黏度

之前聽過 可以用 XM 的去改
因為 XM 較重許多
尤其是 3.0 的
所以 應該會 耐用一些

不過 也有一說
其實是一樣的
因為都是二代系統
只是壓力磅數 不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