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天文站 天文特報-2009/07/22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概述
西元2009年7月22日將發生日全食天文現象,沙羅週期編號第136號,月球影子落在地面所造成的全食區開始於印度西部Khambhat海灣(00:53 UT),向東經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緬甸等國及橫跨中國中部後,向東南移經日本南方小島、馬歇爾(Marshall)和吉爾伯特(Gilbert)等群島,最後終止於太平洋中部(04:18 UT)。
本次日全食剛好發生於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近地點後約4個多小時,因此時月球離地球稍近,所以月面看起來會比較大(該時月面視直徑比日面大了將近5.80%),落在地球表面的月球本影也因距離稍近,造成這次日食比較寬廣的全食區,最大全食區直徑涵蓋達258公里。全食區移動所經過的全食帶全長有15200公里,總計掃過約0.71%的地球表面,在這些區域內均可見到時間長短不一的日全食現象,全食帶中心線附近則約可見3~6分多鐘較長的全食過程,其中硫磺島東方附近海面(24°13'N 144°07'E)於02:35:19 UT前後,將可見到歷程6分鐘39秒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至於臺灣及東亞諸國、太平洋西南側諸島國及夏威夷等,雖不在全食帶上,但亦可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現象。
2009/07/22日全食大勢圖
![[天文特報] 2009/07/22 日全食,千萬別錯過](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7/mobile01-af1e4c50842eb99ac780c163391b9b4b.jpg)
![[天文特報] 2009/07/22 日全食,千萬別錯過](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7/mobile01-2898620aacd4335ba3ea55983a50d1d9.gif)
影像來源:Eclipse Predictions by Fred Espenak, NASA's GSFC
臺灣的日偏食狀況
臺灣因離全食帶較為接近,因此可見較大食分的日偏食,各地所見日偏食最大程度依離全食帶遠近而略有差異,北部所見偏食缺角較大,越往南則略小一些。馬祖的最大食分為0.882(09:36:52),是臺灣能見偏食缺角最大的地方,約有86.80%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北部海面的彭佳嶼最大食分也達0.870(09:41:33);至於臺灣本島則以臺北縣石門鄉富貴角的食分0.857(09:40:28)最大;國境之南恆春鎮南端的鵝鑾鼻,最大食分為0.739(09:39:59),約有68.6%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
![[天文特報] 2009/07/22 日全食,千萬別錯過](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07/mobile01-124d2a75e252d4b0aa5aae04b4ab855f.jpg)
臺灣所見偏食狀況以臺北為例(見上圖),臺北將從8時23分開始初虧,此時所見日面上方稍偏左方處開始被月面遮掩而出現缺角;之後缺角向下方逐漸擴大,至9時40分「食甚」是本次日偏食最大的時候,最大食分0.848,所見日面的左側約有82.40%被月面所遮掩;11時5分,缺角自日面下方稍偏左處消失而復圓,全部過程歷經約2小時又42分鐘。
日食觀測注意事項
警告!日食發生時太陽的亮度還是非常的亮,若是用望遠鏡或相機直接觀看,在放大鏡聚焦的作用下,將會使您的視網膜遭受永久的傷害。
想要觀看7月22日臺灣的日偏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電視或網路中觀看直播,另外亦有部分的學校或天文組織團體,於各地提供專業的天文觀測儀器,以利周遭民眾前往直接觀看。但這些有經驗的觀測團隊所在的場所無法涵蓋所有地方!民眾若想要自行體驗及紀錄這次大自然現象的機會,在安全的觀測方法和注意事項參考如後:
目視觀看部分:
針孔投射方法是最安全且最低廉的方法,在紙板上刺一些小針孔,日食發生時放在白紙上方,就會發現太陽光經由紙板上的針孔投射在下方的白紙上,形成一個一個缺角的太陽。在樹下看太陽透過樹葉縫隙投影在地面,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天文專用太陽濾鏡或濾紙也是較安全的方式,此類裝置約可將太陽光穿透率減至0.001%以下;相機用的ND濾鏡,經多片疊合減光至0.001%以下亦可達類似效果。
下列濾光器具來看太陽的方法雖有達減光效果,但並不是很安全的觀測方式,因為這類方式並無法有效過濾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或紅外線,所以持續觀看時間切記不可太長。
銲工面具上的黑玻璃。
光碟片或CD片:因各品牌材質有差異,請自行斟酌使用透光率較低的來用,若是室內燈光即可穿透者不可使用。
疊合多張曝光過度的全黑底片:沖洗底片 後,在最前及最後面分別都有一小截全黑的底片,透過這些疊合後全黑的底片來看日食,亦可達減光效果。
本局完全不建議一般民眾自行利用有加濾鏡的望遠鏡或相機觀看,因為操作不慎將會對觀測者的眼睛造成傷害。
不安全的太陽觀測器具包括用火燻黑的玻璃、太陽眼鏡,攝影用的偏光片等,均有可能造成您的視網膜受損。
拍照攝影部分:
本局天文站是用Thousand Oaks及Coronado太陽濾鏡置於望遠鏡前端做一般及特殊的日面攝影,這類濾鏡因價格昂貴不適合一般民眾購置,建議可購買適用您鏡頭口徑大小的「太陽觀測專用濾紙」。目前國內較常用的天文專用太陽濾紙有2款,分別為德國的Baader Solar Film太陽濾紙及美國Thousand Oaks太陽濾膜,民眾可自行詢問國內天文光學儀器廠商。
太陽濾紙記得要前置於鏡頭上且全部罩住,千萬不可用置於鏡頭後方的方式,以免因放大鏡聚焦作用而燒毀。
一般民眾請勿於觀景窗目視對焦,有即時顯示 (Live View) 功能者請使用此方式對焦,不然就用試拍方式逐步對焦。
若是使用望遠鏡拍攝,記得先將尋星鏡或導星鏡等觀測時不需要用的小望遠鏡密封起來,以防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