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心 wrote:我今天有去...但是...(恕刪) 昨天早上還沒六點就起床看了一下天氣發覺地面仍是溼的,依照慣例~就按掉鬧鐘繼續睡了想不到大家仍是依約踏騎,真是辛苦大家了下次的踏騎問診日期是06/21(六)希望會是個好天氣(別再下雨啦!)
rioschen wrote:昨天早上還沒六點就起...(恕刪) 這次看到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施工機車道,自行車道被趕到邊邊上,而那些跨越水道的水泥橋,全部劃給機車用(從施工切掉的路面就看得出來),他們會把問題帶回去,我們可不希望最後每次過橋都要搞"下車牽行"的戲碼.其他還有一些如路面鋪裝與奇怪設施的小問題,當下都有記錄座標,希望到時的都能解決.還有,看來真的要弄一個專屬的回報區了...我家的Server HDD升成1TB了了,應該可以拿來放照片了,我這幾天想辦法架起來...對了,為了混淆視聽,我把我私藏的doamin--kmt.org拿來用如何?
筠心 wrote:這次看到最大的問題是...(恕刪) 個人也是相當支持河濱興建機車專用道但同時也希望比照機車道的規格來興建自行車道以目前板橋一帶的河濱機車、自行車道來說,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也希望在規劃的初期,自行車改道的臨時標示能再清楚一些非常贊成弄一個專屬的河濱自行車道網路回報區上傳的照片不需要太大(建議600*450像素就可以了)而我們也可以先分區,讓車友在指認的時候更容易區分
先謝謝Taipei 01的車友們, 協助規劃路線,花了時間與我們開會,並參與6/15踏騎 問診,指認自行車道的各種問題與改善方案6/15的踏騎 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各項解方的規劃並調度部門的資源 對後續應有作為預作準備首先 先回報當天指認的課題中 我們已經有時程表的改善方案:1.自行車道路面鐵蓋縫隙改善(包商已評估改善方式,並要求於(6/24)前處理完成。)2.臨橋河濱專用廁所設置位置不佳(已要求包商於6/20派遣機器前往移置。)3.活動式車阻套管突出路面,造成路面潛在危險(已要求開口合約包商進行裁管處理,因採全縣全段統一施作,預定6/24改善完成。)因每個議題所涉及的面向與複雜度有所不同 為避免頭痛醫頭 或是像貼撒隆巴斯做局部處理 我們對踏騎議題將分成四層來處理(當然 各議題的優先順序各位也可以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1) 急迫、顯見、且有即刻行政處理能力的課題(如前述三項議題)(2) 中程計畫(需經過專案專業規劃者,預訂4~6個月內提出方案,如水門 旁路幅縮減致機車道與自行道衝突的解決方案)(3) 整體性系統(預訂98/8前完成)(4) 政策提議(如自行車主題區之規劃)藉由這樣的議題分流 且在過程中協請車友们持續參與與提供意見 希望每個議題都能找到妥適的解方不過 與大家對話是把事情做對作好的開始我們已經把6/15當天的議題表(包含座標位置,議題內容,現場照片,解決方案等基本紀錄)整理出來了 只是還在評估正確的網路格式(希望能方便大家的閱讀 邀請眾人的討論 引發解方的建議 以及長期追蹤的依據等)不知有哪位可以提供經驗?一個一個議題開篇文章 大家一層一層的留言對話 會是比較好的方式嗎?此外 我們也正在跟中央政府爭取本年度的擴大內需經費希望能有一筆資源把北縣自行車環境營造好也希望透過跟大家討論的過程 以網路的公共參予 讓公共計畫決策透明的新方式被建立起來這部份 我們在後續有準確掌握時 都會再跟大家一一說明
squeez wrote:先謝謝Taipei ...(恕刪) 感覺真的有在做事啦~~!恩~~先給你鼓勵唷~~!台北縣新店溪沿岸的自行車道一直以來都不如台北市但願這次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後能夠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風貌加油喔~~!!
因為我們需要一點時間進行內部整合與資源調度,這樣才能提出一個比較負責任的回應,對於這篇討論文中有些車友的所提建議, 前日未能即時回應,要先說聲抱歉........經過兩次踏騎,在諸多車友的協助下,我們對於改善台北縣河濱自行車道有了更整體的工作準備 ,相信在後續的踏騎,將有更多靈感與規劃創意可以互相激發,並落實於實質環境的改善中網路論壇是車友參予公共營造的重要對話管道,所以,我想先回應一下之前車友所提的幾個問題, 希望引發更進一步的討論:小謝~1. 先把所有500障礙的路全改成一般箔油路面, 等級就依土城河濱機車道為標準基於諸多車友的投訴,台北縣指認了四段原鋪設磁磚/連鎖磚/透水磚等易震動路面列為緊急改善路段, 因原物料上漲導致流標所以有兩段進度較晚,目前(6/23止)先行完成兩段的柏油路面改鋪,此部分的進度,我們將隨時向大家回報與討論.有關柏油路面改善議題,個人建議有尚有以下幾個討論方向:(1)目前混擬土路面,壓花地坪路面雖其平坦度不如柏油令人滿意,但尚屬堪用,大家對全面改鋪柏油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的看法?(全台北縣河濱自行車道共120公里長,全面改鋪有資源排擠問題,且臨河岸柏油路面有汛期遭洪水刮除之問題)(2)Rios建議改設彩色柏油路面的方案,我們需要對成本與維護等課題(後續維修常因找不到備料以白水泥替代導致路面麻花)進一步掌握,但不排除選擇適當路段試作的可能性,何處是合適的試作路段?(3)熱門或使用壓力高的路段,應引入人車分道的高規格車道,唯高規格車道涉及用地與適用路段,建議列為後續踏騎的重點議題.2. 把檔機車的柵欄全部重新設計, 不然常常要跨欄這個問題普見於台灣各公共環境中,至少個人還沒看過[有效阻絕機動車輛,但不影響行人或自行車]的有效設計,沒有路阻,機動車輛橫行無阻設了路阻,行人,殘障者,自行車無一倖免眾人期待警察加強舉發,但期待有限警力似乎不是一個永久解方,也未盡合理縣府正在研議[市民舉發]的機制,但這涉及舉證的有效性與監理法令適用性等技術性配套,我们將視進度隨時提出討論 並向大家回報3. 還有那個橋樑引道全部改成斜坡是, 不要樓梯...不要樓梯...不要樓梯....(1) 好提議,建議列為後續踏騎的重點議題.指認設置區位(2)入堤引道設施有成本議題(華江橋引道一座一千萬) 並涉及法令與堤內堤外用地問題,指認設置區位後,我們會請專業規劃單位進行細節確認並向大家回報可行性4. 慢人和速人要分道詳前述1-(3)5. 晚上要有路燈夜間服務設施有公共營運成本議題,建議提出討論,找出一符合最多人需求之方案6. 野狗先處理一下7. 進河濱有專用道, 如中和這幾座天橋詳前述38. 多做幾個像十三行那種涼亭視地點與可行性 有景觀價值與多數車友需求者 該作就作9. 還沒想到請大家繼續發言討論,對話通常是靈感的來源10. 大家都說小謝太貪心了不會,貪心是好的公共營造的基礎我們對於好的方案,已經調度了資源,這部份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