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天氣如果太好可能放棄,這幾天太陽太毒了.
連水泥工那麼黑的停個紅綠燈都被曬到痛.何況細皮嫩肉的小公主
其實...只要主事者親身經歷,親身騎過一次..不是只是挺著啤酒肚等巡河的回報或報告..
相關的討論會很少很少...或是都會是讚美多於意見.
因為就算不是將心比心.也至少是為了自己騎車的愉快而做
聽說腳踏車這方面的事,不只是地方政府的小單位負責而已.
中央的行政院也有相關的政策想要執行..例如全島串聯的車道或是更長更遠的自行車道規劃等等
希望你可以藉此多要到一些工程款.
好人有好報的,做好事心情愉快好運才會跟著來...默默的補路功得才有,太招搖的浪費建設反而無功無德
個人覺得..水泥路比所謂的柏油來的好..所謂的好是綜合的好,不是所謂好騎的好
要單獨好騎.當然是柏油路最好騎,但是台灣的柏油路遇到下雨就破東破西,補完也是凹凹凸凸難騎,
持久度,颱風過後回覆度,維修難度,維修費用,維修後騎過的感覺...總分都是水泥大於柏油
但是一定有說水泥下過雨會滑.排水不良等等...凡事沒有絕對..只能從哪邊的好處多於壞處著眼
Good Luck~ , 希望你在水利局能升官順利,也希望你升官後能繼續騎車而不是變成要花時間喝酒應酬
要單獨好騎.當然是柏油路最好騎,但是台灣的柏油路遇到下雨就破東破西,補完也是凹凹凸凸難騎,
持久度,颱風過後回覆度,維修難度,維修費用,維修後騎過的感覺...總分都是水泥大於柏油
但是一定有說水泥下過雨會滑.排水不良等等...凡事沒有絕對..只能從哪邊的好處多於壞處著眼
巷子內的..........點到了台灣柏油路面的主要課題
非特級規格(高速公路,賽事專用道等)的柏油路面在台灣,其實還有一個公共營造的隱性限制
因為技術門檻不高,一般而言,對投標柏油路面工程的廠商較無資格上的限制(限制太多,就有流標的可能,或是標商投訴不當限制),台灣大部分的公共工程又傾向最低價決標,兩者加成,常是低價搶標,.....工程的中長期品質常常在這個地方就決定了......不過 沒什麼好抱怨的, 做好公共工程管理是基本責任,只是這種工程碰到沒上軌道的廠商不是太困難的事...............
對於自行車道柏油路面方案與議題,經過踏騎與內部評估,我们目前傾向以下看法:
1.路面選擇跟車友車種數量有關,登山車對路面容忍度較高,但是騎小折車,公路車的車友會強烈主張柏油路面,從數量上來看, 以及[能符合細緻要求的方案亦能符合野曠要求]的觀點,未來路面改設,會以柏油路面為主.
2.目前已是水泥路面以及壓花路面(就是水泥路基層上覆一分割花紋層的路面)因屬堪用路面,從不濫用公共資源的角度來看,將不改鋪,維持原路面使用(除非該路段改設或拓寬)
3.過近水岸的柏油路面汛期時有遭刮除之風險,我們將視今年颱風情形評估是否改道(需視該路段用地權屬情形),甚至將柏油路面改設回水泥路面,以利長久維護管理
4.後續踏騎問診 ,我們將評估合適區位設置高級路面/自行車環堤賽事道之可行性 ,提供一個各種多元與多重適客性的北縣自行車環境,也許是個有用的整體解方.
rioschen wrote:
給大家,北縣河濱踏騎...(恕刪)
在車友的協助下,經過幾次踏騎,基於對北縣自行車營造的整體看法,
我们開始試擬每一個路段的特殊主題策略 ,以作為每個路段長期經營的準備
這個部份 ,我們也想請車友們廣泛提供意見,以作為規劃的參考 與政策靈感的來源
這樣,在踏騎過程中,除了功能問題的指認外, 也可以讓大家的意見,成為促成更整體性方案 ,來營造各具主題性路段
所以,我先扔個建議,請大家看看這提議的價值,或可列為這次問診的另一考察重點
第三次踏騎問診,路線為 華江橋=>光復賞鳥河濱公園=>永和綠寶石河濱公園=>秀朗清溪公園=>新店碧潭橋下
我個人對這路段有個規劃想法 從周邊家戶與人口數(意思是直接加入的地理便利性) 周邊城市服務(如緊急救護時的資源到達時間) 從路段端點與資源特性(如有碧潭這種景觀與集客活動端點 沿堤有三個捷運站).....等因素
這個路線看來有[最適廣邀市民夜騎][最是女性車友夜騎]的潛力 主流客群包含兩種人
一是北縣南區中和 永和 板橋 新店一帶人口密集區的住民
另一 就是以捷運載運自行車的車友(比如說 有人可以騎一騎 累了就搭捷運回家)
如果確實有這種潛力,那麼 台北縣對於這路段除了完整的路線 ,平整的路面 ,更須提供一段細緻且安全的夜騎服務路段 如照明,女性人身保護,夜間服務須求(如廁所的設置位置與安全管理)都會是重要的考察標的
當然 這種只認不是說其他路段就不應有夜騎的規劃 但如果公共資源有限 我們建議可指認最優先集中投資路段
另外 先建立一個標準夜騎品質的示範路段 也有助其他路段的相同營造
有了這路段,那麼像碧潭這樣的景點也會有不一樣的意義,不再只是過去瓊瑤小說裡人物常會去的場景,
而是台北地區夏夜最適合騎車前往的公共空間
[夏夜不在家吹冷氣 ,去碧潭會車友] 也許可以成為台北人的新生活選項之一
當然 基本的路面功能 我們還是要務實的儘快一一解決
但 營造一個更多可能性的自行車環境 我們也不妨放在好奇的項目之中
7/5歡迎大家一起來 並希望 對[親子夜騎][車隊夜騎][女性夜騎]有興趣的車友一起來討論
squeez wrote:
第三次踏騎問診,路線為 華江橋=>光復賞鳥河濱公園=>永和綠寶石河濱公園=>秀朗清溪公園=>新店碧潭橋下
我個人對這路段有個規劃想法 從周邊家戶與人口數(意思是直接加入的地理便利性) 周邊城市服務(如緊急救護時的資源到達時間) 從路段端點與資源特性(如有碧潭這種景觀與集客活動端點 沿堤有三個捷運站).....等因素
這個路線看來有[最適廣邀市民夜騎][最適女性車友夜騎]的潛力 主流客群包含兩種人
一是北縣南區中和 永和 板橋 新店一帶人口密集區的住民
另一 就是以捷運載運自行車的車友(比如說 有人可以騎一騎 累了就搭捷運回家)(恕刪)
第三次踏騎問診的路段,說實在較少成為夜騎路段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自行車道不連貫之外(從永和端上秀朗橋很不便利)
還有就是夜間照明不足以及自行車道狹窄的問題
尤其過了華江橋之後部份路段的車道真的很不便利
目前我們車隊所舉辦的夜騎大多是北市端的自行車道
(景美舊橋到大稻埕 或 大稻埕到社子島)
為何要捨近求遠呢?最主要還是不夠便利的問題
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除了需要舒適的自行車道之外
也更需要照明良好並可擋雨的休息點(例如:大稻埕的涼亭)
希望有機會能邀請水利局的車友們一起參與我們的夜騎
從實際夜間騎乘自行車,相信對於自行車道的需求會更了然於心的!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rios.chen
北縣這端就顯得很少人在騎單車
但在四點到黃昏時, 北縣這端人又多, 但是是散步的人變多
問題在北線這端騎單車像是500障礙.
問題1:華中橋旁的水泥柱, 不管大人小孩都要扛車
問題2:中正橋到永福橋間木棧到障礙, 需下馬兩次
問題3:秀朗橋中和端牽引到, 這不知道誰設計的, 請他來牽牽看.
問題4:中正橋到秀朗橋, 騎過水溝蓋時會跳動
問題5:華中橋到秀朗橋, 人和單車未分道, 跟本是高難度曲道練習, 閃移動式人形柱.
問題6: 機車偷闖自行車道也很多
問題7:這段路野狗也很多.
問題8:秀朗橋下, 工地施工範圍也太大, 路又爛, 常有爛泥巴.
問題9:秀朗橋新店端引道到河濱接柏油路那段目前是石頭加爛泥.
問題10:沒有明確的自行車道導引圖
另外這6/29有騎過這段路, 騎起來感覺便好,
不過由施工品質來看, 只是補上一層薄薄柏油路面, 耐用性差的問很快就會浮現
squeez.....加油.....加油
大家也都很熱烈的進行指認與討論
另外水利局的相關人員也提到,將會安排其中一次的機會
邀請台北縣長與相關媒體來一同踏騎問診
一下秀朗橋就發現的問題,原本已經鋪好的柏油路,因路基不良導致柏油鬆動
目前已經挖掉重鋪,雖然目前秀朗橋下到碧潭已經有柏油路
但尚未全面進行鋪設,建議可比照馬場町的方式
也就是不管河濱裡有多少自行車道,通通都鋪柏油
當然品質也是很重要的
水利局的工作人員,邊騎車邊記錄踏騎問診的問題
與鋪設柏油有關的政府單位人員
這裡是中安便橋旁的河濱自行車道,由於近日碧潭橋下還在施工
所以這次的踏騎問診就到這裡為止
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去吃豆花啦!
回程我們選擇走景美舊橋,也就是北市端的自行車道
圖中的柵欄的設計挺不錯的
技術好一些的單車騎士是不需要下車就可以通過的
建議台北縣的自行車道入口可以用這方式來阻隔摩托車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rios.chen
要是台北縣中正橋往華江橋方向(過了垃圾處理廣場)的那條紅磚自行車道能舖平.我不會跑到台北市那邊騎了
爲了要避掉那條我寧願過兩次橋
北市的自行車道其實設計的很小(台北橋之前),雖然路況優,續航力強(只有洲美橋那段需要般車)
假日真的要騎我只會帶小孩往木柵景美溪騎, 雖然很短但路面是雙線汽車道寬度柏油+路肩
希望一壽橋那段趕快做好就可以只需要跟汽車爭道一小段就可以順暢的道動物園
ps.台北縣往碧潭這條其實很優.距離也不算短,帶女王載公主來回其實也有運動到,搬車(車+公主)上秀朗橋兩次
碧潭上次赤壁首映結束有其過去.可能是平日,沒人..環境真的超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