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中壢要吃道地的牛肉麵,中壢人還會推薦品嚐龍岡米干,曾有人網路發問:「米干與南部粄條或越南河粉的不同?」,只有來中壢才會知道…

離開龍岡大操場,騎往很特別的地名:「馬祖新村」。最初知道「馬祖新村」還以為在遙遠的馬祖列島?沒想到卻在中壢龍岡。

馬祖新村入口石柱由羅友倫將軍題字:「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陸軍第一軍團分會」。

眷村門口必有顯目的標語,也是特色。

民國46年為安置駐守馬祖列島「陸軍第84師」在台眷屬興建的「馬祖新村」,與憲光二村、太武新村並稱桃園「眷村鐵三角」。

馬祖新村活動中心改建為「中壢光影電影館」。


由於馬祖新村居住的軍官眾多,大門設有警衛亭。

新村門牌1號非常好找,最大棵榕樹就是。

每戶門口都有庭院,紅門越大階級越高。

相距不遠門牌號碼11號「眷村書房」。

眷村書房外觀紅磚瓦屋簷,典型眷村建築。

書房是純樸的懷舊空間,陳列眷村歷史的相關書籍。

鄰居14號住過曾任陸軍司令的胡鎮埔將軍。

昔日胡宅門口有菜園與養雞場,眷村媽媽勤儉克難,最能貼補家用。

20號是徐培清少將宅邸,現址做為「馬祖新村故事館」。

故事館房舍展示原新村配置圖、老住戶重溫眷村裡樸實的生活記憶,遊客參觀一圈後再來逛園區!

徐培清將軍曾任陸軍預備第1師師長、第51師師長等重要軍職,是新村官階最高的大家長。

陸軍84師成立於南京,民國46年為安置駐守馬祖列島的幹部家屬,最後選址於桃園中壢。


當爸爸轉戰大江南北時,眷村媽媽們做裁縫、養雞鴨、家庭代工等,每樣外快都能貼補家用。


家庭生活用品、餐食、廚具、鍋碗瓢盆、浴室等都有保留下來。

爸爸回家的日子,全家聯絡感情最好的地方,就是餐桌。

眷村菜從包子到饅頭或南北菜色,樣樣都有特色!


眷村裡最容易也受歡迎的舒壓娛樂,除了八點檔連續劇,就是客廳一角的麻將桌。

麻將洗牌聲常在眷村此起彼落,婆婆媽媽打麻將串門子變成生活的日常。為提醒國難當前嚴禁賭博,眷補證上印有斷糧的罰則,仍阻擋不了麻將的魅力。

客廳陳列日常生活用具、嬰兒搖床、縫紉機、廚具、浴室等都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走出故事館,戶外一片草地,蠻好的生活環境。

新村中心原有木造涼亭,民國76年改建較堅固的八角涼亭(悅心亭)。

悅心亭上方有八仙過海的圖案。

悅心亭旁二樓水泥洋房是村長的家,也是現存唯一樓房。

新村有台灣第一間,唯一復古眷村風情的特色民宿「馬村隱園」。

一天只接待一組客人,懷舊氛圍的院子,處處充滿了歷史痕跡!

四處逛逛,棋盤式道路,獨門獨戶的居住空間。公有設施有廁所、水塔、洗衣場都有。


完善的眷村生活機能、還有幼兒園、藍球場、市場,男女老少的需求都照顧到了。

灰色屋瓦的幼兒園,鄰臨改建後眷村新大廈,圍牆外車水馬龍的街景,彷彿時空錯亂的兩個世界。

離開新村遠遠看見「士兵衝鋒」,龍岡圓環到了。雕像與文藝中心都列入桃園市歷史建築類文化資產。

圓環位於龍岡路、圳南路與平鎮區龍南路口交會。

「衝鋒士兵」雕像豎立在龍岡圓環已經40年幾年,有人戲稱堡壘上的士兵,可能是全台服役最久的阿兵哥,不論艷陽高照、颳風下雨,都要堅守崗位。

無獨有偶在遙遠的馬祖東引島上,忠誠門上也有持國造57步槍的雕像,東引人取名「阿榮」。

「阿榮」從1974年到東引服役後就被駐守忠誠門,被稱「永不退伍、沒有探親假的戰士」。因為當的夠久,已經晉升中尉。

堡壘上的衝鋒戰士一樣手持國造57步槍,但「刺刀向中壢,後腳踢平鎮」,曾被解讀不利於地方發展,建議拆掉?

堡壘共有四面,寫著「在精神上本領上先勝過敵人、就能在戰場上徹底消滅敵人」。「堅定思想、砥礪武德、精進武藝」等…

地方有要求改設十字路口的建議,還是保留精神堡壘至今,因為「衝鋒士兵」堅守崗位四十幾年,守土有責的堅毅表情,絲毫不輸給馬祖東引島上的「阿榮」。

圓環旁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昔日阿兵哥的福利社。

對面是史悠久的公車站。

拉下鐵門的龍岡文藝活動中心,原名介壽堂,週邊部隊與眷村看電影的場所。

龍東路直騎往忠貞新村(市場)。

忠貞新村居民大多來自雲南及泰緬邊境,使龍岡成為中壢飲食多元化的象徵。


中壢要吃道地的牛肉麵,中壢人還會推薦來品嚐龍岡米干,有人在網路發問「米干與南部粄條或越南河粉的不同?」,只有來中壢才會知道…

當年撤退來台的滇緬居民中,有不少穆斯林,集資在忠貞市場周邊闢建龍岡清真寺,形成多元文化的見証。

滇緬居民為了生計賣起家鄉味,香腸臘肉、米干、豌豆粉、涼拌青木瓜絲與大薄片等,飄洋過海的異鄉美味變成在地特色美食。

龍平路以南一線是平鎮區,下轄中正里、忠貞里、貿易里,都是昔日「忠貞新村」範圍。

新村原址已改建成住商大樓,仍保留周邊房舍整建為「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包含異域故事館、孤軍紀念廣場與各種特色小店。

文化園區入口處掛滿國旗,非常好辨認。

忠貞新村並非政府取的村名,滇緬游擊部隊成員有漢人、雲南少數民族、泰緬甸華僑等,大家對中華民國始終「忠貞」,也是眷村名字的由來,跟「憲兵」一點關系也沒有。


眷村居家場景佈置簡單,因為隨時要反攻大陸去…

最高領袖與蔣夫人玉照與勳章掛在客廳,典型眷村家庭佈置風格。

「異域故事館」有固定場次的入場限制,跟隨導覽員才能進入展廳。

故事館展示昔日滇緬部隊使用的武器與來台歷史,只有經歷過戰爭才會珍惜和平的可貴。


停好車,冷冷的雨天,吃碗熱湯米干最讚。

米干起源是雲南傣族節慶不可少的待客佳餚,店家各自特調的美味湯頭。

還有各種小菜可以選擇。

涼拌青木瓜絲、大薄片都是不能錯過的滇緬味。

點餐檯台後製作餐點的廚房,看起來還蠻乾淨。

裝潢風格像美式餐廳,用餐時間經常滿滿的人潮。

米干以在來米漿淋在大鍋上,薄薄一片蒸熟後,再用大骨熬湯,放上肉片與蛋包,自製的醬汁與湯頭蠻濃郁不油膩。


昔日米干只有加老母雞吊湯,在物資缺少的年代那來豬肝與肉片。

大薄片切成薄厚交替,蠻脆口不錯吃。

涼拌木瓜絲加小黃瓜與花生顆粒,吃起來很開胃。

來到「忠貞新村」一遊,參觀歷史文物與資料,了解異域孤軍的歷史與他鄉美味。

「品味遊壢」之旅從後站出發,體會中壢不一樣的多元文化。遊記至此,對於中壢的印象已江郎才盡了,希望大家反饋更多景點,也許很快就安排下一趟騎程…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