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承上美 濃 冬 遊 記 ( 上 集 ),續騎美濃之旅下半場…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除歷史景點外,還有客家民俗村、美濃湖、花海、老街等。一般人往往忽略古蹟外的景點,錯過在地特色!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天后宮位於永安老街底,逛完美興街(板條街),看見巍峨聳立的牌樓,就是美濃天后宮。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水圳之旅」從天后宮出發…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天后宮又名三洽水媽祖廟(美濃溪、羌仔寮溪、竹子門溪會合處),建築莊嚴。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雖然是新廟,廟頂燕尾與精緻的交趾陶裝飾,都屬廟堂之美。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少見彩釉浮貼,廟柱與眾廟不同是海洋魚類,寓意媽祖海神之意。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座落客家庄的媽祖廟,與三山國王廟一樣,保佑大家平安。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天后宮歷經幾次重修,廟柱上書「慈航海國、護國佑民」。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天后宮供奉「天上聖母」,陪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正殿待前順風耳與千里眼將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離開天后宮,略騎小段來到潺潺水聲的美濃水圳。雖是艷陽天,光看水流就增添涼意。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水圳又稱「獅子頭圳」。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明治43年竹仔門發電所完工,發電後餘水引流入獅子頭水圳,用來灌溉美濃平原將近四千多甲的農地。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水圳旁有彩繪牆,盛夏黃蝶祭時舉行「穿水橋」成年禮,是每個美濃人共同的回憶。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穿水橋」是灌溉時節,青少年坐著香蕉葉,滑入獅仔頭水圳的涵洞,順著水圳而下的刺激活動…(照片取自網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水橋(下庄水橋)全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水橋橫跨美濃溪,前、後兩端銜接「下庄水圳」,兼具暗坑引水與陸橋的功用,橋上可通行行人與車輛,橋體以暗坑作為引水水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溪屬於高屏溪水系,為旗山溪支流,主流長28.5公里,流域面積114平方公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水圳由日本人設計,「水橋改築紀念碑」記載美濃成為高雄最重要穀倉的歷史。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岡田安久次郎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土木部,為監督設計水圳者。水橋是美濃重要的文化資產,極具歷史意義,已公告為市定古蹟。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水圳二側設置臺階,昔日做為「田邊俱樂部」,鄰近住戶洗衣物或小孩戲水處。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現在圳旁有「立農之水」碑,「立」意指建樹、成就,代表水圳灌溉美濃的田野,成就美濃的榮耀。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離開水圳拐個彎來到主祀德勝公爺的德勝公壇。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全省唯一「德勝公壇」,是「六堆」中「右堆」美濃存亡絕續的文化遺蹟。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瀰濃庄屬於右堆,林爽文事件時與敵軍對峙,莊大田部隊全力攻擊,幸獲在地「德勝公」助陣解圍,使「瀰濃」得以保庄,更註定敗亡命運。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人感念先祖的護佑,主神碑刻寫得勝公爺神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永安路直騎到中山路交叉口,騎到建於清朝「瀰濃庄敬字亭」。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瀰濃庄敬字亭建於乾隆年間名列市定古蹟,位於車水馬龍的道路旁。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晴耕雨讀的客家人對字紙惜敬,在村莊設爐亭專門化紙(敬字亭),以示對知識份子的敬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敬字亭下方的石碑,供奉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神祇。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所用磚塊從福州渡海運來。外觀為六邊形三層磚塔,亭身有彩繪圖案。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敬字亭也成為鄰居窗花圖案。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克孝峰與靈山下的美濃平原昔日以種植菸葉為主,如今新穎樓房、光電板取代菸樓與菸田。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有別於其他客家鄉鎮,昔日隨處可見的菸樓,如今菸樓與客家(夥房)結合的建築非常少見了。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老菸樓是處理及薰烤菸葉的工作場所,代表家族財富的象徵。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隨著科技進步昔日烤菸葉的小樓改為電腦控制的電動烤爐,設定時間及溫度就能把菸葉烤到標準,難怪菸樓會慢慢消失。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中山路一段重返瀰濃里,粄條街、敬字亭、水橋、德勝公爺、夥房與菸樓大多在瀰濃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興街附近是粄條店最密集的區域。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中餐來吃老字號美光粄條。已經不在路邊賣粄條的店面,變成聊天聚會場所。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沒有敞亮的店面,在地老店才能吃出感情與真實。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昔日路邊小店靠粄條打響知名度,從油畫裡就知歷史悠久…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一進門就看見煮製客家名菜「冬瓜封」的原料。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有別於常見的粄條,這裡有加米粉的粄條,還有冬瓜封。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相傳冬瓜封是早期客家人非節慶期間吃到滷肉的機會不多,便用看似滷肉(肥肉)的冬瓜封取代 「封肉」。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南部粄條加北部米粉,油蔥拌肉片,講求湯濃味重的客家風味。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粄條加米粉,吃起來都很滑溜,軟中帶細,口感不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冬瓜封滷得非常軟嫩,入口即化。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從民生路騎返美濃國小。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創設於民前十二年(西元1900年)原名「瀰濃公學校」,至今已屆124週年。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昔日校門)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國小曾經出過不少棒球好手,已故中華職棒史上最多勝的教練徐生明,與投出中華職棒史上第一球的前兄弟象隊投手張永昌都畢業於美濃國小。現在更是好手倍出,後繼有人。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為紀念建校百年、與棒球歷史,校舍外觀、屋頂呈現本壘板造型。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校園一角發現清乾隆年間石碑與日治「旗山郡」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石碑紀念「國子監大學士」,可惜看不出姓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日治旗山郡包含旗山街 、美濃街、六龜庄、杉林庄、甲仙庄、內門庄、田寮庄都屬旗山郡。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永安街林春雨門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菸草大王林春雨於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年)引進菸草種植成為美濃的首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門樓旁空蕩的房舍遺留桌椅,代表曾有過的繁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客家門樓與夥房。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舊廚房角落的大鍋灶,可見當年夥房用餐時人聲鼎沸的景況。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現今「永安路十九巷」為清代最繁榮的商業街道,因美濃溪水常氾濫,重心才移到現在的「永安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永安路19巷」一角有「百年公井」。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百年公井」提供當地居民飲水。無人使用井水,井中仍有水源。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永安路底東門街交會口,美濃古蹟中的古蹟「東門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東門樓立有「重修福德壇」與「端正風俗碑」二塊石碑。分別是重修東門樓外「庄頭伯公」的捐緣金名冊,與1885年代理鳳山縣知縣李嘉榮所立:「嚴禁強悍民俗滋生惡習碑」,庄民署名以示遵守。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1829年(清道光9年)出生於苗栗頭份的黃驤雲高中進士,因在美濃置產,故於東門樓題字「大啟文明」。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側邊有階梯可上門樓,非常陡峭 ,上樓要小心。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階梯刻將「TR」磚顯露出來,(為日治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為日治時最好的磚材。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門樓為開墾初期(1755年)為防止盜賊或外族來犯所建的城牆,僅存東門城樓,歷經重建修復後,展現客家大鎮的風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登樓眺望美濃溪,遙想當年原一望無際的平原。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人希望子孫能人才輩出興建東門樓,樓下美濃河是昔日的公共洗衣場,對照黑白舊照更顯古蹟保存不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緊鄰東門樓是「庄頭伯公」。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庄頭伯公後方重新種了老榕樹以維風貌。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庄頭伯公與閩南的土地公不同,客家開墾時因物資少,將石頭或樹木當成伯公原型,表示對於土地的尊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庄頭伯公在美濃溪河岸邊,默默守護溪水與先民已經兩百多年了。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轉騎民族路來到正好一甲子歲月的東門冰菓室,來吃古早味香蕉清冰。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充滿歲月感的柑仔店擺設木桌與老風扇,時空回到光復初期的美濃。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懷舊柑仔店什麼都有賣,有什麼都不奇怪?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一碗清新淡雅的香蕉清冰,加上飽滿紅豆與煉乳,更顯風味與消暑。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香蕉清冰有淡淡果香,只吃冰沒有什麼味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略騎一小段來到美濃湖畔。(竹編水蓮龍)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湖畔曾種植占全台面積4分之1的菸葉。不種菸葉後改種白玉蘿蔔與澄蜜番茄更聞名全台。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冬季區公所種植大面積向日葵、百日草及波斯菊,吸引遊客。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2024美濃花海以「冬遊記」為主題,打造28公頃、4大區花海,都有雙色波斯菊美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臺灣在不同海拔都可以看到大波斯菊,一般家庭草花栽培也常見。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湖原名「瀰濃湖、中圳湖、中正湖」,已正名為美濃湖,僅次於澄清湖為高雄第二大人工湖。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占地21公頃的湖泊,也是水庫與魚池。湖畔設環湖步道,歡迎騎單車漫遊…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冬遊季」設置幾個拍照點,讓遊客或車友賞拍絕美花海,還能打卡裝置藝術。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裝置藝術「願吉祥」。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有段步道、車道建構在水面上,不必擔心人車相撞,還能停車佇足欣賞風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騎單車輕鬆遊湖,遊客漫步繞湖,想避開人潮建議早上前往,下午人潮特別多。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冬遊記」融入西遊記元素,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與沙悟淨人物。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沙悟淨人物造景置入特產白玉蘿蔔。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豬八戒拿的是澄蜜小蕃茄。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中正亭是蔣中正總統二度蒞臨而建,將中圳埤改名中正湖。民國85年由鎮民發起更名,從此正名為美濃湖。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湖邊設置「中圳糧埤伯公」供應農民耕作、灌溉水源。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小橋通往湖畔「中正亭」。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雖然改名美濃湖,仍保留「中正亭」匾。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美濃一遊不能錯過美濃湖,放慢腳步,欣賞都市裡看不到的風景。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泰安路轉美中路返回市區商圈。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重返運動中心,美濃冬遊記騎程結束。
美 濃 冬 遊 記 ( 下 集 )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2024-06-01 0: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美濃 冬 遊記
用力騎 wrote:
承上美 濃 冬 遊 ...(恕刪)


新的遊記出來了
先按讚再慢慢看
富有人情味的地方
真的很值得再去一玩
又等到樓主遊記

那個冬瓜封看起來滷的很夠味的感覺

看了好想吃
2022春節跑去美濃跟旗山玩
美濃湖旁邊花海真的是人潮洶湧 熱鬧的很

騎Ubike到處走走很棒
有時候我也會這樣來趟城市小旅行
舒服的鄉下走廟之旅~適合當天的美食輕旅
騎YouBike微笑單車來趟小旅行,讓自己的身心靈得到放鬆,謝謝樓主的分享
冬瓜封真的好吃
美濃好吃好玩,玩不膩...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