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麻里鄉北臨卑南鄉、臺東市,西鄰金峰鄉與達仁鄉,南接大武鄉。鄉境設太麻里、金崙、瀧溪三座車站,也有「多良」、「香蘭」二個廢棄車站。

從國境之南出發,車過南迴線,窗外出現斑駁紅色鐵欄杆與無敵海景,素有最美車站之稱的多良站,靜靜依偎在太平洋旁的廢棄小站。

進太麻里站前對「香蘭車站」非常好奇?決定騎往一探,還有舊香蘭遺址、福農宮,回程品嚐士官長牛肉麵…

民國81年啟用,因使用量太低而裁撤的香蘭站,相較於有無敵海景的多良站,早被遺忘在台九線旁,是秘境中的南迴小站。

除「香蘭車站」外,還有「最美遺落車站」稱號的「富山號誌站」,甚至還沒營運就遭廢棄。有機會要騎訪南迴「到不了的車站」,也騎遊人煙罕至的東部小部落。

太麻里鄉有太麻里、金崙、瀧溪三座車站,其中太麻里、金崙是南迴三大車站(另為大武站),是鄉民對外交通聯絡方式之一。

太麻里站亮眼的月台造型,與鮮艷的顏色,都按旭日的發想與金針花色彩設計。

對照昔日月台(舊照),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為便於二鐵車友上下月台,地下道設有單車專用推行道,上、下車輕鬆,又方便。

太麻里在清代文獻中稱「大貓狸」、「大麻里」等,民國五十年台灣省主席黃杰巡視至太麻里,看見路標便說這裡是太麻里鄉,隨行官員不敢當面糾正,原來在大字上停著一隻金龜子,遠看像「太」字,從此「大麻里」改為太麻里了。

站內沒有販賣部,設有Qr-code置物櫃,電子支付很方便!

南迴線上大站,每個小時有南下、北上最少一車次,一天將近30幾車次。先看好回程時間。

站外有2009年「八八風災」遺留飄流木。當年太麻里溪發生最嚴重的潰堤災難,造成南迴鐵公路中斷。

好多遊客專程搭車到此拍照,站前台階上遠觀椰林海景,最佳的看海位置。

站前路通向大海,下滑要好長的一條路…

每天第一道曙光在太平洋海平面上緩緩升起,不必跑到高山或海角,在太麻里車站就能看見。

今天來不及看日出。難得好天氣,遠在45公里外的綠島看得好清楚。

站外公園使用廢棄定置漁網設置的裝置藝術,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站前「日昇大道」正確名稱是東63縣道。

台九線交會處有家店名驚人,卻賣釋迦冰與芒果,還兼營早午餐。

門口有顆大釋迦造景,台九線上賣釋迦必有識別的招牌。

印象中「38E」代表碩大的意思,正好與老闆的小名阿義同音。「乳香」代表釋迦吃來有杏仁香味。幾個巧合就掛起「38E乳香釋迦」,這個沒有賣檳榔,卻很有創意的店名。

釋迦盛產時,果農現採現售,或宅配到府。買完早餐,要試試釋迦冰。

釋迦屬於熱帶水果,日夜溫差大的台東適合生長。太麻里每年都是產季的第一棒。農民將釋迦做成冰品,很多遊客都是第一次嚐到。

米白色釋迦冰吃來有特別的果香。除了吃釋迦本尊,也要嚐嚐釋迦冰特別口感。

釋迦冰吃完,黑色釋迦子灑到旁邊果園,將來也會長成顆顆碩大的大目釋迦。


直騎民權路一帶是太麻里鄉行政中心。


台九線與民權路交會口,鄉公所建有地標歡迎遊客光臨太麻里。

笑咪咪貓狸代表舊地名「大貓狸」,拿著金針花與釋迦在地特產。

市街直通金針山的道路「金萱路」。牌樓上黃色金針與「山」型意象就意簡言賅。

每年的八月、九月份都是金針花盛開的「忘憂假期」。

鄉公所備有從車站上山的「賞花專車」,遊客享受晴空或雲霧中的金黃色花海!

鄉內燈柱上方有金針圖樣,來到太麻里處處有金針的身影。

金針花也叫忘憂草,古時候出遠門將它種在庭院,減輕母親的思念,象徵慈祥之花。

夏天是金針採收的季節,吸引遊客盡覽滿山遍野的美麗金針山。

太麻里市區除台九線外,還有二條主要道路(民權路與太麻里街)。

和平飯店是歷史最悠久的飯店,兼營水電行。

太麻里分駐所。

分駐所旁二塊連在一起的黑色勒石,有段令人感傷的故事。

「八八風災」登陸太麻里時,分駐所江文祥、許金次兩位員警為勸離疏散民眾,不幸連車帶人遭洪水沖走殉職,台東縣府感念兩人英勇表現,特別設立紀念碑。

分駐所不遠是莊嚴肅穆的天主堂。

融合部落與天主信仰的設計,還有台東特殊「洞洞屋」風格。從內外來看,很有獨特性與設計感。


堂外樹上刻有「聖母像」引人注目。

昔日修女發現樟樹上年輪酷似「聖母」影像,神父委請排灣族雕刻師在年輪處雕刻聖母影像,建為聖母亭。

教堂內有聖母木雕裝置藝術,將原住民文化融入西洋宗教。

慈愛聖母總是不分種族保佑大家。

承上「八八風災」重創太麻里造成最嚴重的災情,洪水淹沒台九線與民宅。嘉蘭村立了紀念石,記載受災重建艱辛歷史。

災後完成永久屋供災民住居。


太麻里鄉與金峰鄉相連。進入正興村屬金峰鄉境。

正興村前身為介達、比魯二村,原為太麻里鄉,後改為金峰鄉,並將二村遷移至現址,再合併為正興村。


排灣、魯凱族都為百步蛇之後裔,對於守護神百步蛇有無比崇敬與信仰。

村內迷你型介達國小。

正興派出所。

每戶門口都有特製的門牌。

除了特色門牌,金峰鄉為全台唯二無郵局與ATM的鄉(另為金門代管烏坵鄉)。

重返台九線,南太麻里橋是與南迴鐵路最接近的地方。

下橋後為舊香蘭地區。

遠天宮主祀媽祖,山門離廟還有二公里,媽祖廟遠遠在部落裡!

遠天宮山門仿福建湄洲島天后宮對聯,此聯出自明代探花戴大賓之手。對聯連續十個字相同,只有最後一個字不同:「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


遠天宮是臺灣本島最東邊的媽祖廟之一。將來有機會再前往。

「舊香蘭」地名為日治時期原「猴仔蘭社」。

日治時期來自竹苗客家人移墾,常與阿美人為爭地發生糾紛,避免爭端擴大,日本政府將阿美人遷到南方的新香蘭,客家人聚落稱舊香蘭。

2016年尼伯特颱風登陸太麻里,舊香蘭部落受創慘重,傳統三合院聚落遭強風,將瓦片與鐵皮吹散。

災後多年仍發現舊屋改設屋頂結構。

聚落內香蘭國小。


香蘭國小學生不多,校門有客家童謠教學。

台九線旁福農宮為舊香蘭信仰中心。

福農宮主祀神農大帝、陪祀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與中壇元帥。


日治時期廟址建有小土地公廟,當時小廟無神像,僅以石碑代表,上刻:「猴仔蘭土地水府龍神之神位」。

離開舊香蘭部落,紅屋頂旁小路(紅箭頭)進去,就是「香蘭車站」。

香蘭車站早已廢站,google map已搜尋不到車站確切位置。

與多良觀光車站大上坡相比,騎往香蘭站的小路更遠…

荒廢已久的香蘭站房外觀與古莊站相似,藍天白雲的背景更添美感。


民國81年香蘭站開始營運,因為離二個部落都有段距離,通車一個月幾乎沒有旅客上、下車,苦撐五年後才裁撤。(照片取自網路)

車站大廳挑高,採光良好。車站前後站是金崙與太麻里,二站都停靠對號車,車次多,旅客會到它站等車,而不是等只有四班普通車的香蘭站。

裁撤後人去樓空,徒留永遠不來客的站房與月台。只能遠遠看著,無法到對面月台。

自枋寮站起至香蘭站約69公里,只剩「香蘭」二字在月台上。

離開香蘭站,沿對面小路騎向海邊,往舊香蘭遺址。

舊香蘭遺址只有解說牌、週邊雜草,不見「遺址」。

曾有遊客大老遠來參觀,卻發現毫無遺址解說,史博館設立解說牌。

舊香蘭遺址被發現有1500年前石板棺、青銅器、百步蛇飾紋陶器、冶煉黃金、似銅幣鑄模、石屋等。

舊香蘭遺址解說牌,掃Qr-code有文物資訊。

2003年杜鵑颱風侵襲,舊香蘭遺址因海浪淘空現蹤,史博館開始考古搶救,出土陶器刻著「百步蛇」圖案,証明與排灣族、魯凱族文化相關。

民眾想看文物,可到康樂史博館參觀。


太麻里空軍靶場。

靶場旁小路走到海邊盡情看海,俯瞰太平洋海天交會的美景。

往回騎返,經南太麻里橋巧遇「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解憂號有浪漫藍的車廂,滿載找尋回憶的旅客駛向台東。

從太麻里街返回車站。

大王部落舊稱「卡茲達斯」,有全台獨有的「大王國小」、「大王國中」。

大王聚會所保留部落文化與特色建築,排灣族傳統的集會場所。

部落有排灣族獵人的開山刀、貴族陶壺及守護族人的百步蛇。

聚會所有座竹屋,為女性止步的「巴拉冠」青年聚會所。完成訓練的男子,才能成為保衛部落的勇士。

祖靈屋供奉祖靈的物品,部落遇有重大爭議會詢問「祖靈」的意見?代表對祖靈的尊敬。

太峰路直騎到士官長快炒店(牛肉麵)。

「士官長牛肉麵」顧名思義是退伍士官長開的,掌廚為士官長本人。

士官長私房菜單洋洋灑灑,從原味螺肉(蝸牛)、乾柴烈火(柴魚),還有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等菜色…

餐點有牛肉麵、水餃、滷味等大眾餐食。

士官長畢業於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服役於志航基地。退伍後開了這家沒有華麗裝潢,只有自然涼風的牛肉麵店。


補足騎車流失體力的紅燒牛肉麵與滷味。韓式泡菜是招待的。


牛肉麵屬清爽型,不油膩的肉塊很入味,蠻軟爛。

吃到一半能免費續湯。

回家前要帶風味絕讚的太麻里釋迦。

太麻里是釋迦產地,也是台東特色的經濟作物,新鮮又便宜。

完成「從日昇之鄉(太麻里)騎向香蘭車站」之旅,帶著釋迦拌手禮,回家了 !

上車前蓋「鐵路之旅 - 小站巡禮紀念章」。

太麻里以金針花、釋迦聞名,終於解鎖隱身的秘境「香蘭車站」。品嚐士官長牛肉麵,帶回美味釋迦與冰品。歡迎帶著快樂的心出遊,享受最真、最善、最美的太麻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