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好幾年沒出國,這一次要出發了。
這次規劃來個日本橫貫之旅,東京成田進,北陸小松出。
一開始是很簡單的長榮小松來回,北陸周遭玩一玩。但是收到華航通知,之前累積里程數六月底到期歸零,正好可以換一張單程酬賓機票。於是變成了去程華航,回程長榮,來個日本橫貫之旅。長榮的里程數,在疫情期間已全數歸零真是可惜。
# 全程從太平洋岸到日本海岸,中間要穿過日本的中央山區。
# 前1/3沿太平洋岸自轉車道到了小田原轉北往富士五湖。(已完成)
# 中間2/3走松本東西兩邊的維納斯公路以及乘鞍岳上高地,之後前往飛驒山區。(已完成)
# 中間這段爬坡比較硬,萬一騎不動就從松本市搭巴士去上高地,維納斯公路減碼,然後從長野騎到妙高沿海岸線去北陸。後來有成功穿過中央山區,這個備用方案就沒有用上。
單車旅人記事 - 2023 日本橫貫之旅 Part 2 日本中央山區
# 後3/3就走北陸這帶,立山/黑部/合掌村/富山灣岸自行車道以及金澤/福井/越前。(已完成)
單車旅人記事 - 2023 日本橫貫之旅 Part 3 北陸地區
# 年紀大了也不想趕路,規劃了6週,每一部分預留兩週,就當作 long stay 慢慢騎吧。

這次騎旅使用的裝備配置,因為要穿過日本中央的山區地帶,所以要使用我在台灣高山騎行的裝備,再加上長天期所需的行李。
這次不帶露營裝備來減輕爬坡的重量,全程會住旅店民宿。日本輪行需要打包單車,我基本上放棄大眾運輸輪行的選項,不過還是帶上輕便型攜車袋,以應付意外的需求。

由於飛機托運行李重量上限由30kg 變成23kg,加上手提行李7kg。要想辦法將所有的東西控制在這個限制內。加上爬坡考量,實施車體輕量化,車子拆掉後貨架,只裝了重量不到一半的前貨架。馬鞍袋及背包放在前貨架上。


因應馬鞍袋及背包等行李放在前貨架,為了平衡前後的配重,後面裝大型座墊包,還配上座墊包穩定架,可將水壺架後移到座墊後,水壺是放在座位後方的。再加上後輪電機的重量,所以前後的配重平衡度還不錯,騎車時的操控性相當穩定。
為了增強爬坡能力,我這台車是電輔單車,裝備了350W後輪轂電機。原本廠商配置的水壺鋰電池,容量超過航空公司規定不能帶。只能帶符合規定的備用鋰電池。也因為這樣,我在日本騎旅的爬坡能力,只有在台灣高山騎旅時的一半不到。
在台灣同時攜帶了水壺電池和備用電池,我的爬昇能力約2500公尺,在日本騎旅時只帶了備用電池,爬坡能力約在1100公尺。如果不用電機,純人力騎重裝單車大概爬 600公尺就差不多了。


這次日本的騎行路線大都是鋪裝路面,所以輪胎也用公路旅行胎 26x1.5(後) + 26x1.25(前),這個比之前歐陸騎旅使用的 26x1.75 道路越野兩用旅行胎要輕不少,路面阻力也低很多。
後飛輪換新成 11-36 配上前大盤的 22-32-44,最低齒比來到 0.61(前22後36),以應付重裝單車爬坡的需求。
除了鏈條換新,這次煞車系統零件也都更新,更換了新的機械式雙邊對向活塞卡鉗,煞車碟盤和煞車片。
===========================================================
想看這趟日本橫貫之旅影片及照片的,可以先看這個
Angus 的單車旅行記事
另外,之前的騎旅遊記及所有文章更新也都放在這裡。
單車旅人記事
要聽故事的,就等我慢慢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