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豐鐵馬道」與「東豐自行車綠廊」相接,各有不同的風景,都能享受乘騎單車的樂趣。

昔日全民瘋騎單車年代,豐原后豐鐵馬道與東豐自行車綠廊享譽全臺。此行從豐原車站出發,開始「單車漫遊臺中后豐鐵馬道」之旅 !

豐原站前設有YouBike2.0租借站,整排都是新車,車況還不錯。

從車站出發,往北騎3公里就是后豐鐵馬道與東豐自行車道的共同起點。

鐵路高架化空地成為「綠空廊道」,象徵山線中心的豐原進入新交通的里程碑。

台中縣府時代「豐原」是臺灣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因工商興起有「糕餅之鄉」美名。

「心鎖橋」是綠空廊道的裝置藝術作品。情侶掛上一個個「情鎖」,寓意把戀人牢牢鎖在一起,相愛不逾…

騎過豐原國道4號線高架橋,抵達后豐鐵馬道人口。遊客能租借單車立即出發!

二條單車道有不同的風景,遊客可以規劃行程慢慢騎,享受騎乘單車的樂趣。

后豐鐵馬道與東豐自行車綠廊的共同起點。

為吸引曾經來過的遊客再來騎車,已增加周邊景觀。車道起點打造霧環形框景,定時製造水霧。

起點有大型路線圖,告知遊客身處何方?週邊有何景點?如果平常不運動或有帶小孩,可以租電動自行車,遇到上坡有電池輔助動力輕鬆很多,還能騎好幾個小時,很划算。

簡單說「后豐鐵馬道」由豐原騎到后里,全長5.8公里,來回約12公里。

「東豐自行車道」是豐原到東勢,來回24公里!要量力而為。

十幾年前曾經到此騎車,參考昔日舊照,景觀大不同。(舊照)

起點有台中縣治時代黃仲生縣長的落款,紀念單車觀光帶動后里與豐原地方觀光產業。

民國94年啟用時(18年前),起點有雄偉迎客標語。(舊照)

完成騎車準備,出發了…

二條單車道有不同風景,后豐鐵馬道適合全家騎遊或團體約騎!東豐多起伏,路線也長、難度較高 !

后豐鐵馬道有懷舊魅力,沿途景觀多樣化,有雄偉壯觀的花樑鋼橋及舊山線整建的九號隧道。

第一個景點是土地公廟,騎車祈求平安。

鐵馬道沿途有寧靜鄉村景觀,整排落羽松及青翠田園。

當年還沒有電動車,遊客來騎都是人力腳踏車。(舊照)

路旁有「台灣米包」小吃部,忍不住停下來休息。

餐點種類非常多,有焗烤、燉飯、輕食、咖啡等可以選擇?

要點少見的「米包」來嚐鮮…

米麵包烤得酥酥脆脆,米香味濃。

內餡有牛肉片與生菜,一份很輕食的點心。

米包沒有麵粉的筋度,烤製後也有麵包的軟Q與嚼勁。

吃完「米包」別忘逛逛走文青風的「榮町雜貨店」。


榮町雜貨店是打卡景點,門口有創意造景與標語,重點是免門票,最好的休息補給點。

擺設旋轉木馬、懷舊課桌椅,小店是復古的傳統柑仔店。

店內複刻版糖果與玩具,也販售冰淇淋、剉冰、咖啡…

小時候最愛的「彈珠檯」,能免費換獎品或小玩具,記得試試手氣。

續騎出發,單車道500公尺設有距離標示牌。

距離標示牌的作用是需要支援時,方便醫護人員或租車店家很快抵達。

微涼午後開始騎車,四人座的電動車正好一家人騎行。

車道旁豐沛的水圳是台中著名「八寶圳」系統。最初開闢葫蘆墩(豐原舊名)的水圳,逐漸擴大規模,成為台中地區農田水利的主要幹線。

一路綠樹如蔭,給人很舒暢清爽的騎車感覺。

很快騎到花樑鋼橋,遊客必停的休憩點。

花樑鋼橋旁是第一酒廠「鐵道之鄉酒莊」。

騎抵著名景點花樑鋼橋。

花樑鋼橋原駐守的兵力移走了,留下哨亭與警戒哨兵雕像。


參考舊照,衛兵雕像是後來加上去的。

橫跨大甲溪的花樑鋼橋是舊山線四座鐵橋之一,明治41年(1908)完工,歷史超過百年,已被台中市列為歷史景點。

橋上能找到民國53年台鐵鋼樑廠出廠鋼印,具有歷史的標誌。


后豐鐵馬道經花樑鋼橋,再進入舊山線九號隧道,形成獨特、懷舊的單車道。

橋頭設有觀景台及導覽解說牌。


橋旁有販售牛奶冰,補充水分先。

橫跨大甲溪的花樑鋼橋全長382公尺,每兩個橋墩上有一組俗稱花梁的鋼製桁架,從側面看很壯觀。


觀景台下方是葫蘆墩圳舊進水口。


另留有混凝土砌塊石沉箱,橋座是磚角石構成,罕見造橋真跡。

保留水災倒塌的橋墩,讓遊客近距離參觀日治時期砌磚石混合的建築工法。

橋面正好1公里,俯瞰大甲溪兩側的綠意風景,對岸為后里區。

大甲溪河床,正值枯水期,岩層都裸露出來了。

騎過鐵橋是建於1908年,全長1.2公里的「九號隧道」。

經過十幾年歲月「九號隧道」依舊。(舊照)

九號隧道有限制開放時間,10-3月為06:00-18:00、4-9月為06:00-19:00。遊客要注意回程的時間,否則被關在隧道外就只能騎大馬路回去!

隧道南口上方有日治時代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題字:「氣象雄深」。

臺鐵舊山線從苗栗縣三義鄉蜿蜒至臺中市后里區,沿線經勝興與泰安舊站、三座鐵橋(龍騰斷橋、鯉魚潭橋、大安溪橋),與八個隧道,沿線景觀多變。

下一個景點是洞口的「夫妻樹」,還有1.4公里。

「九號隧道」是臺鐵舊山線最長的一座隧道。彷彿騎進時光隧道一樣。

隧道像天然的冷氣室,感覺就是涼爽!

隧道裡裝置照明及通風設備,遊客能盡情騎乘,享受刺激的單車遊程。

假日因車流量大,要留心步行的遊客,不要停車拍照,避免發生撞車意外!

很快騎到2公里處。

隧道壁滲漏成水牆,感受歷史與歲月烙下痕跡。

牆上因陳年水漬留下了彩色圖騰,很有趣。

隧道避車處。

每個避車處都有鐵製號碼牌,都是日治時代的真品。


昔日避車處展示著一幀幀舊山線老照片,現在已經沒有了。

介紹日治時代修築隧道的黑白照片,猶如時空放送機,將歷史倒轉回失落的年代。

歷史悠久的紅磚隧道,目前在台灣已不多見。

發現僅存最後一截舊鐵軌。

隧道車道不寬,併騎會佔用對向車道,遊客電動車速都蠻快的,中途建議不要停車停留避免危險。

隧道的另一頭,重見光明。

隧道北口有日治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題字:「潛行不窒」。後藤新平是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內的民政長官,奠定了日本統治台灣的現代化基礎。

很多遊客會停在入口拍照。


最佳拍攝點在上方觀景台。

騎抵「夫妻樹廣場」。景點都有標誌與前後景點距離。

夫妻樹很特別,由樟樹、榕樹不同品種樹木交錯而成!

隧道北口附近腹地廣大,昔日看守隧道的營區與崗哨。


夫妻樹廣場是后豐鐵馬道途中主要的休憩區。

休息區備有自行車維修工具。

廣場下拍隧道北口,最好的攝影角度。

隧道北口約在鐵馬道3公里處,離后里馬場僅剩1.5公里。

接著一段下坡路,先試煞車!

「試拉煞車」依舊,附近景觀改變不少。(舊照)

穿過鐵道涵洞。為防止遊客來不及轉彎撞上去,設有防撞牆。

對面原是台糖的七星農場,規劃為中科后里園區,已有光電大廠投產。

急轉彎後是下坡,再上坡。

3公里以廢鐵軌裁切而成圍籬,對應由廢棄鐵道改建成單車道的事實。

前騎不遠看到「樟樹平台」。


鐵馬道與新山線的鐵道平行,形成特殊景觀。


悠遊在這林蔭車道,很舒服。

單車道在中間,一邊是鐵道、一邊是后科路一段。

單車道盡頭是馬場路,馬場快到了 !

最後下坡路段,經常發生摔車或追撞事故。防止騎衝到馬場路,設有車擋,騎行至此一定要小心。

車道有速限,其他車輛都不能騎進單車道。

騎抵4公里,前方是后里馬場。

馬場附近有單車出租業者,以電動多人協力車最多。從后里出發,一路騎到豐原接續東豐自行車綠廊。

后里馬場有馬術訓練中心,串連單車道成為觀光特色。

后里馬場為台灣最具歷史規模的馬場。第一、二馬廄及場本部興建於民國元年,於1997年轉型觀光。


馬場大門上方有駿馬雕像。馬場建於1912年,正好111週年歷史。

遊客進入馬場參觀要收費。

馬場能欣賞帥氣駿馬,也可以體驗餵食和騎乘,適合親子同遊!


日治時期的建築群場本部、馬廄,結合西式與日式構造,展現當時營建技術。

馬場有「佐佐木教練紀念碑」,表彰日治時期馴馬有功績的佐佐木教練。

馬場場長宿舍105年列為市定古蹟,創建於民國43年,見證軍方馬匹醫療歷史。

馬術訓練中心,在這體驗騎馬是不少大小朋友的回憶。

馬場對面原是馬術訓練中心,花博期間改建成花舞館。

館外的圓形建築和藝術雕塑。

離開馬場與花舞館,騎抵后里森林公園。

公園是花博後再開發的在地休憩公園。

公園有天空橋,單車與遊客都能搭電梯上去參觀。


遊客伸手可及扶疏的樹林。

爆開的苦楝花預告盛夏即將到臨。

另一邊是昔日后里營區,目前整建中。

公園非常乾淨,呈現井然有序的園區。

后里區二戰後為臺中縣豐原區內埔鄉,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於1955年改以另一大聚落后里為名,成為后里鄉。2010年配合臺中縣市合併,后里鄉改為「后里區」。

在地信仰中心后義宮,在地人稱后里媽。


民國五十五年自北港朝天宮分靈媽祖神像回宮奉為主祀神。


后義宮主祀天上聖母,配祀千里眼、順風耳。

后里區面積58平方公里,行政轄區18個里,人口約有5萬4千餘人。

騎抵在地人稱「火車頭」的車站,也結束后豐鐵馬道之旅。

再沿舊路返回豐原。

再次騎經九號隧道。

重返豐原廟東夜市,今天不吃清水排骨麵或菱角酥,改吃「雞排」。

最後一攤來吃曾經上新聞版面的「博士雞排」。

香酥雞排已賣到75元。

因媒體報導和郭台銘評論,博士雞排攤生意大紅,後來開出多家分店。

博士不止賣雞排也賣起飲料。

高學歷博士生賣雞排代表行行出狀元。一塊雞排不只是配方,更是怎麼與人溝通與學習!

蔥味雞排展開看起來很大,灑上翠綠的青葱,更有香氣。


騎完單車吃博士雞排配泡麵,補充體力先…

騎程結束YouBike 2.0靠回停車柱,刷卡連線完成還車動作。

后豐鐵馬道是安全的封閉式車道,還有綠樹涼蔭,寓樂騎遊又能健身,加上不收門票,來此騎車享受慢活時光。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