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氣象說又要下雨了,趁雨來前,再騎一趟近的。
竹東圳,是日本時代,地方耆老為灌溉竹東地區農田起造的水圳,雖名為圳,但跟中南部的大圳比起來,只能稱為小水溝。
竹東圳起點在上坪,終點在二重埔,全長42公里,因為竹東多為丘陵地形,造圳是過山挖山,過溝(山溝)架橋,應該是無法沿圳而行,今天從尾端往上騎。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這裡在雲南路邊,雖說是尾端,可以看到圳水又往地下走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再往下是竹東圳分支,灌溉二重到竹中間的田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前方為二高,再過去就找不到圳的路線了,所以今天從這裡當起點。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沿著路走,大多是一邊大坡,一邊圳溝的風景。前面一段路還算大,再走,就小了。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看看水裡的水草,水族館裡小小一盆15元。
快收成的稻子,漂亮。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這裡是竹東圳的分流,一邊是來的地方,一邊往寶山水庫(不確定是寶一還是寶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再走一段,就騎在水溝上,時而在上,時而在旁。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過了這“狗辣林”,圳道又不見了,往後面,我所知的圳道在很遠的地方,看著估狗地圖,跟我所知的方向,完全跟路搭不上,這可能要花個一天的時間來探索。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沿路藍鵲、五色鳥的叫聲不絕,但只能聞其聲,難見其影。
鄉間小路之巡田水行
過了這個土地公廟,就要脫離巡圳道路了。
全程約4公里多,趁老母午睡的小遛搭。
2022-11-29 16:3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鄉間小路 巡田
306qqa wrote:
氣象說又要下雨了

下不下要看天公伯啦!
東山飄雨西山晴,夏天常見.氣象,參考參考.

306qqa wrote:
雖名為圳,但跟中南部的大圳比起來,只能稱為小水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管他大圳還是小水溝,旁邊的農作就是績效.
說真的,還蠻可愛捏.
尤其是那警告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306qqa wrote:
全程約4公里多,趁老母午睡的小遛搭。

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回家煮飯了!
306qqa
306qqa 樓主

果然今天大太陽,不過風也大,等雨雲被吹來才要下。

2022-11-30 8:37
306qqa
306qqa 樓主

這條圳,除供灌溉,進水庫後也等於供給民生用水,所以附近的農作物都需要有機耕植。騎了這條路就對他有興趣,有空來估狗一下他的路線,看看有沒有辦法再往上騎

2022-11-30 8:42
306qqa wrote:
過了這“狗辣林”,圳道又不見了

查了一下資料...
原來這"狗辣"指的是咬人貓咬人狗

同樣都會咬人,但咬人狗好像在南部較常見.
南部山上若遇到難以教化的頑皮孩子,通常是脫去外衣.
然後拿咬人狗往他身上搓,據說從此就會乖得貓咪一樣.

咬人貓中部淺山野外蠻常見的.

這是在雪山坑巨人之手附近"抓"到的.

當時該地突然爆紅,成了打卡重點.(尤其是重機)
稍有差池就會讓人大叫Jesus Cristo.

20_0329雪山坑 巨人之手

這些人若被咬人貓狠咬之後,不知會否變成這樣.

梯公貝啊~下次不敢了啦!

306qqa wrote:
可以看到圳水又往地下走

是有涵洞連結沒錯,類似台中的白冷圳.(這邊還有獼猴活動)

21_0316天冷 白冷圳

306qqa wrote:
沿路藍鵲、五色鳥的叫聲不絕,但只能聞其聲,難見其影。

來,這邊只見其影,未聞其聲.

15_1120台灣藍鵲

18_0218五色鳥
306qqa
306qqa 樓主

你都帶大砲騎車嗎?照的好清楚。藍鵲洗澡還是第一次看到。狗辣林應該是青剛櫟林,狗辣林少見了倒是外來的綠癌小花蔓澤蘭到處披掛了。妖怪村有咬人貓麵包,怪好吃的

2022-11-30 21:43

狗辣林正解


306qqa
306qqa 樓主

我用閩南語跟客家話都參不出狗辣林的發音,咬人狗我小時候還是看得到的,常被警告不要亂摸,只是要在更高的山才有竹東海拔應該不夠,也許古時候有吧?我比較傾向原住民語的說法。

2022-12-23 21:08
306qqa
306qqa 樓主

要不是這裡社區的人把狗辣亭清開,還真不會發現這個說明,但那張水渠圖我也參不透

2022-12-23 21:13
306qqa wrote:
我用閩南語跟客家話都參不出狗辣林的發音

狗辣林閩南發音就如"校栗林",

"校"發客語學(校)的音,也與閩南(狗)同音.
"栗"發閩南(力)的音.
而"林"則發(拿)的國語音.

“林口”閩南音叫”拿靠”而不是”林靠”.
“樹林”是”Chew拿”不叫Chew林”.
林內的林也發"拿"
所以當地林北村與林南村都是"拿"的音.

但,二林.林老師.則仍是發林的音.
很難也很有意思吧!所以台鐵會發錯音而被糾正.

原住民有語言沒文字,全靠口授.
而且是由媽媽傳授,母語,也就是媽媽所說的話.
屯墾初期,漢番對立直到融合,期間又有客家族群加入.

因此語言也跟著融合混談,有音無字.
當使用文字的機率越來越高時,才將音正名為字.
(貓羅溪的”貓羅”是音譯而不是意譯)所以跟"貓"沒關係.

語言與文字的混搭使用也讓台灣的語文環境成為特有種,
而非單純的隸屬於哪一個族群.
這就是台灣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情況.

養狗防原住民?
平地的狗根本不是原住民狗的對手.
頂多叫個兩聲,然後不是”該該該”就是悄然無聲了.
一個是攻擊型的,另一個只是守門員.
出草打獵,行進間狗是悶不吭聲的.(一出聲獵物早跑了)

306qqa wrote:
但那張水渠圖我也參不透

圖表是何年繪製的?
這種圖表通常都是”當下”的狀況.
你用Google Map或衛星圖對照較可靠.
不過,知道來龍去脈就成了,真要溯源,可能水利單位會專業一些.
leone823

那羅很好聽也很好記呀!沿用至今,地點也沒跑掉.我大姑姑叫La-buy,若用英文拼她的中文名,唸起來一定失真,而且一大串.我們的英文地名,老外唸起來也讓人一頭霧水.[XD]

2022-12-24 23:12
306qqa
306qqa 樓主

那羅,比撒比啦,我唯二會的原住民語[吐舌]

2022-12-25 9: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