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竹18總長約20公里,不但汽機車少到不可思議,連自行車都少,沿途我遇
到一共五部單車三組人馬(包含我),都是第一次來的。路平,沿線都是二線
道柏油路,不像一般的產業道路坑坑洞洞的。風景好,關西、新埔、龍潭間三座
山,三條路(竹16、竹18與竹桃20)數條河,形成美麗的縱谷地形,山上主要
是茶園,河谷附近是水稻田,山腰種果樹,在這兒騎單車實在是享受。我幾乎每
週都會在這一區晃,熟得不得了,我覺得竹18這一線應是這一區最適合單車,因
為與竹16、20相比,車真的少了很多,且居民少,景也比較完整。
今天是賺到的,下週小朋友要考試,不用帶孩子出門,且沒想到今天會是個好天
氣,所以睡了一個飽覺,磨到接近中午才出門。今天我的狀況還不錯,加上昨天
沒有運動所以就往石門水庫方向前進,連日陰雨讓我對今天的天氣沒有信心,想
看看天氣的狀況再決定要不要騎羅馬公路,騎到阿姆坪看到復興山區的雲層很厚
羅馬行就做罷。改由台4線往龍潭鄉高原村方向行進(後述),這個走法進可攻,
遇雨要回中壢也很方便,結果一個不小心就走進了竹18。
每週週休的二日,若沒有大計劃我都會視狀況跑阿姆坪或是往關西、新埔、龍潭
交界處的鄉間小跑,以中壢為起點不論是往阿姆坪這樣繞一圈,還是往關西、新
埔、龍潭間的鄉間繞圈(關西國小前的竹16、內思高工經115接竹桃20,爬到
龍潭的夜景勝地接桃67由楊梅回中壢,這條路線也很讚,有機會再報),都至少
可以騎60公里以上,視情況可再增加騎乘的份量。幾個月前就有同事告訴我這
條路(竹18)應該適合單車,只是我一直覺得繞這一圈對我來說「太小圈」不
過癮,所以一直沒試。趁今天已經繞了石門水庫、阿姆坪一圈,運動還不太過癮,
且天氣到了這裡愈來愈好了,所以就自個兒去探個路(身為彪形大漢還真方便)。
由於幾乎每週都在這兩條線繞,所以龍潭、關西與新埔間的山區、河谷我都熟得
不得了,壓根沒有想到這次走竹18繞小圈會給我這麼大的驚喜。
驚喜要怎麼說呢,我騎完竹18-1到了市區後,沒按照預想的騎到新埔內思高工,
往熟悉的竹桃20走去,馬上就回頭想要再騎一趟竹18-1,並想拍幾張照片跟大
夥兒們分享,這個厲害吧,當我回頭在竹18-1拍第一張照片的時候,有一家三
口跟我打招呼,他們也跟我一樣第一次騎這裡,也一樣覺得亦猶未竟,正要回頭
再騎一趟。
入口,就在六福村門口前的岔路,這是在回程時補拍的,六福村門前那條路走到底
就是關西天主教堂,每次騎羅馬公路若由關西往復興走,或是要如前文所說的走竹16,
我都是這條。但今天的主題竹18則要走在岔路往新埔方向騎



大平國小,沿途景色太美了,滑到這裡我才想到應該要拍照

竹18-1上的祠堂,竹18-1與竹18上我見到至少三間這樣的祠堂,在傳統客家鄉村
中常見到


竹18-1幾個景,我由竹18-1進,竹18回,這幾張照片多是回頭拍的




竹18與118號(新關路)交叉口,往新埔方向走到內思高工即往龍潭方向的竹桃20,
往關西方向一直走,就是著名的羅馬公路了


直走就是竹18-1,左邊往關西營區

正拍照時這條白狗晃來聞我的腳,讓我小小嚇了一跳

東平里的路標

竹18-1與竹18的交叉口,直走是竹18-1,右邊是竹18

竹18的幾個景,竹18往龍潭方向走,最後會在六福村前的岔路前與竹18-1接上



茶園,龍潭、關西的山上多是茶園景觀,膨風茶(東方美人茶)聽過吧

以上的照片都是用手機拍的,還請多包涵,實際的風景與在這兒騎車的感受,就
算給我最好的向機我也拍不出百分之一。直的照片比較多,是因為拿著新手機,
忘了手機也能拍橫幅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