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桃園平鎮區育達路二段的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在今年2021年年底就要完工了,但如果能夠實際走訪一遍當年的安平鎮之役的各個重要地點,相信會更加有意義。

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最大的戰役

在甲午戰爭後,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而台灣民眾群起反抗日軍的接收行動,而桃園亦是乙未戰爭中許多重要重役的發生地。桃園的乙未四大戰役分別是: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戰役,大嵙崁戰役。而今天介紹的這條路線,就會走訪前面三場戰役的幾個重要地點。

主要路線:整個路線沿著老街溪及大坑缺溪騎行,由老街溪翠堤出發,先到大湳尾、八字圳一帶,接著往大坑缺溪前進,途中即會經過八角塘可以遠眺虎頭崗,再到鎮南橋,接著到達重頭戲【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

延伸路線:下半場則會離開水岸自行車道,騎往【茶山步道】,也就是吳來昌高地、虎頭崗這裡,遙想當年日軍在此炮擊胡家夥房。接著再騎往七十三公忠義廟(龍潭陂之役),緬懷義民為這片土地英勇奮戰的精神。


大坑缺溪 盡享田園風光的悠閒小徑
沿著老街溪自行車道往上游騎,可以到達新光吊橋,新光吊橋附近就是當初的大湳尾戰役一帶,但是正確的具體位置,目前我還沒有深入研究過。接著繼續騎往八字圳水岸公園,穿過66快速道路下方便可以接往大坑缺溪步道。大坑缺溪步道兩岸還有許多稻田,我最喜歡在清晨騎這一段,陽光灑落在稻穗上,甚是好看。除了稻田,在伯公廟附近也種了一排欒樹,不騎車,在這裡漫步也是很不錯的。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八角塘 昔日作戰壕溝
大坑缺溪到底之後會接往鎮庸路旁的綠水溪步道,綠水溪步道旁的八角塘,據傳便是當年安平鎮之役的壕溝,不過現在已成為附近民眾釣魚的好去處。在八角塘這邊可以看到虎頭崗(茶山步道山頂處),即時當年日軍砲擊胡家夥房的地方。

從綠水溪步道騎往八角塘比較不方便,建議腳踏車可以停在鎮庸路旁,再步行跨過綠水溪後就可以看到八角塘。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鎮南橋 百年糯米橋
看完八角塘,往上續行便可到達鎮南橋,鎮南是平鎮的三座百年糯米紅橋之一,前身便是當年乙未戰爭的安濟橋。

安濟橋跨越了大坑缺溪,當年大坑缺溪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讓日軍無法大軍直接攻入胡家夥房,也算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 胡老錦為首的安平鎮之役
鎮南橋再接往對岸,再騎行一小段就可以看到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

安平鎮之役,是由胡老錦領軍,基本上是以游擊作戰加上以胡家夥房為根據地向日軍進行對抗。其中大坑缺溪扮演著天然屏障,茂密的竹林也提供了相當程度的保護力,加上胡家夥房特有的馬蹄型造型(廣東梅縣的傳統建築造型),讓日軍吃足了苦頭,但最後仍因井水被炮彈擊中,缺乏水源,而退走龍潭陂。

乙未抗日紀念碑這一帶便是當年的古戰場(鐵皮屋後方為胡家夥房舊址),除了有一個在 2015 年設立的紀念碑之外,旁邊還有一個忠義亭及解說牌。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吳來昌高地 砲擊胡家夥房之制高點
吳來昌高地/虎頭崗/茶山步道,當初日軍砲擊胡宅的吳來昌高地,根據攻台戰紀的戰鬥地圖顯示,應該在現在茶改場旁茶山步道之山頂。

騎回鎮南橋,往中庸路前進,穿過中興路後可到達佛恩寺旁的茶山步道(自行車無法進入)。茶山步道的山頭便是虎頭崗,也就是當初日軍砲兵砲擊胡家夥房的地方,可惜目前茶山步道的末端有鐵絲網圍住,所以無法站在山頭眺望乙未抗日紀念碑。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七十三公忠義廟 龍潭陂之役的烈士
沿著中興路向下騎往龍潭,到達七十三公忠義廟。在安平鎮之役之後,接著有龍潭陂之役,但不幸的有許多義民在龍潭的竹窩子被日軍逮捕並處死,共計73人,便葬於現在的七十三公忠義廟這邊。相較於平鎮義民廟,七十三公忠義廟對於乙未戰爭或許更具有紀念意義。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仁海宮、褒忠寺、建安宮 乙未戰爭與寺廟
桃園跟乙未戰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初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夜宿於此,褒忠寺及建安宮也是義民在乙未戰時的聚集地及商討策略之地,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可以再多加探索。
乙未戰爭歷史路線,用單車走讀台灣史上最大戰役

相關歷史資料
詳細的參考資料還蠻多的,我放在網誌中會比較好閱讀:https://diro.tw/bike/128/

安平鎮之役戰鬥古地圖
《攻台戰紀》是本篇文章的重要參考資料,其中戰鬥地圖部份已被中研院收錄於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本書為日本參謀本部所編纂《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有關台灣部份的最詳盡譯本。  內容敘事詳盡,無論大小戰鬥時間、路線、過程、參與兵力等均一一登錄,尤其隨附的戰鬥地圖,描繪精細,標識清晰,更是瞭解雙方兵力部署的最佳依據,因此該書一直都是研究一八九五年日軍攻台戰役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此次除由台灣史研究新銳許佩賢耗時經年,譯成中文外,並邀請台大歷史系吳密察教授撰寫專文導讀,原書地圖亦同時複製出版。此外,更對全書六百餘個老地名追索考證,完成古今對照工作,使全書更具可讀性、實用性與參考價值。


部隊於上午七時許抵達吳來昌高地。濃密的竹林遮蔽了安平鎮庄,只能看到村子北邊房子的屋頂。砲兵沒有找到其它更合適的陣地,因此便在此地佈列,於七時三十分開始展開砲擊。

根據[攻台戰紀]裡面的戰鬥地圖,可以看到左下角的 GA(砲兵) 就位在目前茶山步道的山頂。

參考書目
1895乙未桃園客家保衛戰
乙未戰爭120週年暨臺灣光復70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
鉅變一八九五 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 特展
攻台戰紀
風華再現仁海宮

完整網誌:https://diro.tw/bike/128/
完整路線:Google 地圖
2021-11-21 0:39 發佈
mark!
真的是血淋淋的被殖民史
這血腥的鎮壓
我們的下一代已經不知到了也不會關心了

倒是之前網路上有人專門在推崇 日本殖民時所建的神社
相比這些抗日的歷史遺跡,和桃園神社被整修的美輪美奐,還特地拍紀錄片宣傳,真的很令人感覺時空倒錯,彷彿持續身處大東亞共榮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