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寫在前面的話:作為一名大陸車友,騎車環台灣是一直以來的心愿,在2019年的十月,終於和朋友一起用車輪丈量了東海岸,也算完成了半個願望,本文為記錄此次環島騎行的上篇。此前也一直在小惡魔瀏覽學習台灣的騎行文化,故將此文也轉帖至此,供大家交流學習。文中有部分文字涉及到兩岸文化差異和不同的梗已在文末註明,若還有不明之處歡迎留言交流。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這是台灣電影《練習曲》中的台詞,講述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年輕人,騎著腳踏車、背著吉他環島的故事。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環島,騎車環台灣島,就是那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的事。台灣島,一個美好的地方,那裡的騎車氛圍很純粹(注1)。
那裡是巨大(注2)和美利達的故鄉,那裡製造了各大品牌不計其數的自行車,包括我的幾輛Madone(注3),是真正的自行車王國。
那裡有武嶺和KOM,那可怕的百公里爬坡。
那裡也有綺麗的太平洋東海岸和環島一號線。
環台灣島,該出發了。
有些事再不做,就真的做不了了。
還真的是。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2019年的十一假期安排,29和30日不要臉的請兩天假,湊個10天假期,托朋友聯繫了台灣當地的專業後勤團隊,有後勤車和專業補給。台灣東海岸走一波,再爬個武嶺,完美。
9/29 台北——宜蘭
9/30 宜蘭——花蓮
10/1 花蓮——武嶺——清境農場
10/2 清境農場——花蓮
10/3 花蓮——台東
10/4 台東——高雄
10/5 高雄——台北
10/6 台北浪
10/7 台北-北京
這是最初的計劃,計劃是完美的,現實是殘酷的。在我拿到入台證簽注的第二天,就官方宣布取消台灣自由行了,兩個隊友陳老師和達叔趕在31日下午匆匆忙忙的去把入台證續了一個簽注。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你看,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真的就做不了了。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怎麼也不會想到我的第一次騎車環島就成了最後的環島游。
當然,這也不是絕路,上一次就走私去台灣的鄭總又重操舊業曲線救國,利用醫美簽最終還是順利會師西門町。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老話怎麼說來著?對,禍不單行。
在好不容易解決了入台資格問題後,在入台前兩周多的時候,擁有最強爬坡實力的陳老師在一次訓練中由於突然闖入的電動車導致集團摔車摔斷了鎖骨。那是一場慘烈的事故,損毀了一輛Madone SLR,一輛Canyon,一輛TCR,以及Zipp 454、CP Bora等若干損失。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某富老師在此一役撞碎了他第三輛馬東(注4)後徹底奠定其馬東殺手的地位,而陳老師則錯過了此次環島台灣的機會。此前為此次環島所做的那些努力,突擊辦理的入台證,生生提前的操盤大單(注5),都隨著鎖骨一同化為泡影。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也沒機會做了。
願陳老師早日康復,王者歸來,成為西單貝爾納爾(注6)。
好在剩下的人最終都順利會師西門町,正式踏上了環台路。
當然了,也不會那麼順利的。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此時我那瞎扯淡的路線已經被專業導遊給改良了,從台北只騎到羅東,然後羅東到花蓮那段危險的蘇花公路坐車直接到花蓮,然後爬武嶺,上了武嶺後,從清境農場就直接坐車去墾丁,然後一路向北回到台北,這樣一路才是真正沿著東海岸騎行。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我們此次的後勤導遊小民是前台灣代表隊的專業運動員,曾經還是自行車電影《破風》中的專業替身,拿標準盤配11-25飛輪爬武嶺的禽獸,此外還精通潛水衝浪等多種戶外運動。小民一路帶著我們吃喝玩樂,騎的開心,住的舒服,吃的美味,價格公道,在此強烈推薦。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9月27日,是踏上台灣的第一天,還是熟悉的味道,自由散漫的人流,零零散散的小公園,熙熙攘攘的夜市,隨時可能突然出現精品咖啡廳或者精緻的設計師服裝店的小巷子,好喜歡台灣的街頭。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西門町看了大陸看不到的《小丑》,在華山文創園買了些大陸沒有的書,去Rapha台北店敗了把家,出來看著不遠處的101,台北真好。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哦,對了,還有在雲霧裡若隱若現的101大廈,來了幾次都是陰雨綿綿的101,而這一次,更慘,是颱風過境。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一陣太平洋的風正猛烈的朝我們席捲而來,而雨一直未停,於是我們就面臨那個經典問題了:下雨難道就不騎車了嗎?
對,不騎。
我們從台北出發,開車去九份,打算在山的那頭碰碰運氣,如果不行的話就去千尋的世界裡轉轉也挺好。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然而到了九份,雨,更大了,我們甚至只能躲在車裡,短暫商議後,我們決定直接開車去羅東,下午在羅東的山裡騎車過過癮即可。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一段蜿蜒綿長的山路後,天,放晴了。在水湳洞聚落北側,在黃金礦的出水口,褐黃色的海水與湛藍的海水陰陽相隔,地上還是濕的,天空卻已經放晴,雙色的海水於湛藍的天空海天相接,美極了。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那個通往海邊的路口也像極了湘北的那個火車道,頓時,達叔先坐不住了,換騎行服,取車,開騎。鄭總也準備上了,我在Madone 9那孱弱的剎車和濕淋淋的地面之間糾結了一會兒,騎特么的。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環島騎行,正式開始。
湛藍的天空,低壓的白雲,無邊的海岸,徐徐的海風,平整的柏油路,這,就是「環島一號線」。難怪讓人趨之若鶩,第一天的旅程沒有大坡,一路都是些小坡不斷的起起伏伏,是我喜歡的類型。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第一天的騎行以沿海騎行為主,偶爾穿越些安靜的小村莊和小鎮子,看到好看的景下來拍拍照,渴了從後援車裡拿瓶冰可樂,想騎就騎,想停就停,沒有背包,沒有貨架,沒有瘋狂拉扯的大集團,這才是有品質的休閑騎啊。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如果沒有颱風和毒辣的太陽的話。
颱風當然不會這麼輕易的放過我們,一路上除了要應對不時出現的小坡外,最大的阻礙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天空中會下起瓢潑大雨。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說實話,在大雨里用我那氣動的Madone剎車還是有點心慌的,想要碟剎公路。
一路下坡都很保守,沒能充分利用起伏路的下坡勢能,晚上一看數據,短短八十多公里的路程居然有200的TSS。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颱風過境成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原定爬武嶺的一號恐怕是颱風最肆虐的一天(後來小民的學弟們在那天不怕死的上武嶺也證明了這點,山頂站著都很難)。而挑戰武嶺卻又是此次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那隻能改行程了,我們一番商討後決定第二天一早直接開車去墾丁,在溫暖的最南境舒服的待上一天再北上,將武嶺挑戰日留在5日。也就是這樣。
9/29 台北-羅東
9/30 羅東-墾丁
10/1 墾丁出海
10/2 墾丁- 台東
10/3 台東-玉里
10/4 玉里-花蓮
10/5 爬武嶺
10/6 花蓮-台北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而此時,還在阿爾卑斯山脈徒步的Sam被前日台灣東海岸的秀麗風光吸引了,立馬決定加入我們的隊伍,巧合的是,兩年沒騎車的他居然在此次出行中陰差陽錯的帶上了騎行服和鎖鞋。
於是從阿爾卑斯飛回香港後又馬不停蹄的飛到了高雄與我們匯合。
有些事,既然要做,那就做吧。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高雄我們享受了一頓極其美味的牛肉火鍋後又去一家自行車工廠里借了一輛車,自行車王國就是方便。在30日晚上,我們來到了墾丁。
在墾丁,Sam決定和達叔去騎車熱熱身,而我和鄭總則跟小民一起出海。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還記得之前說過小民也是衝浪和潛水好手嗎?我們開著帆船出海。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10月2日,來台灣第六天了,終於要開始第二個騎行日了,還真是一個腐敗休閑騎行團。
從墾丁出發,先往南再往北。第一個打卡點是比太南了還南(注7)的台灣最南點,這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陸地,這有著名鵝鑾鼻燈塔,從這開始,每一步都是一路向北。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墾丁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作為沿海城市,這裡居然有山,從鵝鑾鼻燈塔出來後一路起起伏伏,主要以起為主,爬上一個個小山包,在我的左手邊是無盡的草原丘陵,彷彿又回到了在稻城(注8)騎車的時候,而右手邊又是無盡的海浪和沙灘,穿行其間,何其快哉。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出了墾丁後又回到了日前羅東那樣的沿海騎行,在一段享受的海岸線後,我們就迎來了今日的挑戰——壽卡。
騎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只覺得這坡真長,事先沒有太認真的做路書,所以也不知道這坡有多長多陡,騎車哪有不爬坡的嘛。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鄭總曾經在大學時跟台灣大學生協會一起環過一次台灣,其中就騎了這段路,在壽卡坡頂的騎行驛站勾起了他的回憶。他說,上一次來的時候這裡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如今卻人去樓空。曾經在此留下過寄語,彼時驛站工作人員許諾這裡的所有寄語都不會清除,如今空餘驛站在此,人和寄語都不知所蹤。
政客的嘴,騙人的鬼。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事實上,按原計劃是要騎到台東的,但壽卡之後部分路段在修路,不太適合騎車,再一看碼錶才111公里就300的TSS了,到位了,不騎了不騎了。今天就到這吧,收工上車,就是這麼任性。四人出行,最後就達叔一個人騎完了既定的150公里,不愧是中國機長(注9)。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本次騎行最富戲劇性的一場偶遇也發生在今天。
當時是在一段風景極其秀麗,穿梭於樹林和海岸間的騎行棧道中,本來騎的很休閑的,結果突然從後面殺出一支小隊,TTT?那得跟啊。結果剛跟上就被領騎的發現了,往後看了看,站起來搖車了。一陣強烈的輸出,速度來到了50左右。卧槽?
說好的友好的台灣車友呢?
那不能慫啊!
就是干啊!
然後一腳死死咬住尾流,看了一眼碼錶,五六百瓦了,卧槽。
期間幾次瘋狂拉扯都差點被拉掉,還好是起伏路,緩坡的時候又追了上去,尾隨了十幾分鐘。
然後領騎的不行了,他的隊友也掉的差不多了。
那就上唄,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干!
一波500瓦輸出,走起。
然後就再沒看見那領騎了。
騎完這段路,看到一個分叉口,放慢速度準備停下來等隊友,對方終於追上了。然後大跌眼鏡的事情出現了。
本著天下騎友是一家的心態聊聊唄。
-“拉扯不錯啊。”
-“嗯,你們是環島的?”
-“對啊”
-“我們也是”
-“是嘛,你們從哪來的?”
-“桃園”
-“哦,我們剛開始騎,有個隊友剛從香港那邊過來。”
-“嗯,我們從四川過來的。”
???等等,說好的台灣車友呢?怎麼是四川友軍???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好一場誤會,沒看見後援車,也沒行李,還騎的捷安特,怎麼看怎麼像本地車友,結果居然是友軍……
視頻記錄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819057/
 

夜宿台東,相比台北台南,台東就是一個安靜的小村子,街道很安靜,藍蜻蜓炸雞很好吃,在不起眼的小巷子里還發現了最新款的Model 3,最新工業科技結晶和古樸的小鎮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騎行第三天,台東到玉里,一個之前沒注意過的小城。
這天的計劃也只有87公里,前67公里都是熟悉的起伏路,沒什麼難度,我們一行四人也很難得在一起組隊騎了很長一段路,甚至還在一個711休息的時候遇上了昨日的川軍,比起昨日他們多了些隊友,還有攜妻帶子的後援車,真好。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接下來的路我們分道揚鑣了,我們那日只剩一個6公里多的小山要爬,而他們要直接騎到花蓮,可怕。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玉里反爬在Strava上是一個爬升323米,長約6.32公里的小坡,平均坡度只有5%,並不難。一路220瓦壓著FTP輸出就上來了,可惜停錯了位置,導致在Strava上時長高達43分鐘,這是逼著要再來刷一次PB啊……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歇息過後繼續往前下山到玉里鎮中留宿,發現當地的車友是從另一邊爬上來的,浩浩蕩蕩上百人,還在源源不斷的爬,不愧是自行車王國,如此小鎮也有此自行車文化。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穿越隧道,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我們剛爬的那個坡,太陽毒辣氣候悶熱,而這一邊,陰冷,天色暗淡,甚至有些想下雨。放坡到最後,他還真下雨了,還是瓢潑大雨,神奇。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大考前夕,玉里到花蓮,我最喜歡的台灣小城之一。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這一天的騎行就兩個目標:
1,排酸恢復體力準備爬武嶺;
2,花蓮的炸彈蔥油餅!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在我幾次台灣行中發現台灣有個很神奇的事,不大的島上各個地方的特色都保持的很好,都有自己獨特的當地文化和美食,不會像大陸一樣全國統一麗江鳳凰南鑼鼓巷。之前提到的台東藍蜻蜓炸雞,還有花蓮的炸蛋蔥油餅都是這樣。

炸蛋蔥油餅有兩家,一家黃車一家藍車,都號稱是最正宗炸蛋蔥油餅,也都在一個小巷子里,每天十一二點開門,賣完就沒了,一般下午兩三點可能就沒了,我上次去花蓮時去了三次才吃上,超級好吃。

於是一天的騎行就在輕鬆騎恢復體力和趕緊騎到了趕在蔥油餅賣光前騎到花蓮這兩個矛盾中上路了。相比之前的騎行,這一天算是比較無聊的,幾乎看不到海岸線,基本都是在城際道路上騎行,雖然兩旁時常有大山,到花蓮境內的時候還能看到從山上飛下的滑翔傘,但騎行路上是沒有坡的,只有些許起伏,略微無聊。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哦,不,有一個還不錯,北回歸線打卡。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然後就沒了。
此次環島雖然名為騎車,其實本質上是個腐敗團,騎車是假,享受台灣美景美食是真。非要說的話只有武嶺算做挑戰,鑒於已經廢話五千多字了,武嶺篇就放在下一篇吧,以下是4天騎行的Relive視頻,以及幾個騎車環島的小tips。

視頻記錄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837098/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東海岸一路的起伏路比預計的要困難許多。

大學的時候環過一次海南島,那次騎的很開心,早上八點多起床吃東西,9點出發,中午十二三點就到了,下午就能滿大街溜達。這次不用帶行李,騎的還是公路車,人也強不少,本以為是差不多的節奏,結果到的最早的也是下午兩點了。
後來分析了一下數據,18年那場有著185公里單騎高黎貢和30公里玉龍雪山變態坡的“漫長的距離”格蘭芬多(注10)消耗了1244的TSS,而此次台灣行少騎了兩天,里程少了200公里,反而有1330的TSS,其困難可見一斑,東海岸的起伏路太有欺騙性了。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台灣島的太陽異常毒辣。

首日騎行是雨天,開始騎的時候沒有可見的太陽,一時大意沒穿那件GRC全定製長袖騎行服,還沒戴袖套,也忘了塗防晒霜,然後當晚就見證了帶著水泡的晒傷。一趟台灣行,兩隻胳膊的皮都換新了。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有後援車的騎行真爽。

自從騎上公路車,特別是換了氣動魔王Madone 9後,對於帶包騎車就很抗拒,不管多大的包,畢竟花了大價錢搞氣動,那騎長途搞個後援車就成了唯一選擇。從開始的賓士旅行車到後來的巴博斯,都是又寬敞又舒服的車,不僅一路有冰可樂,甚至在武嶺山地帶著野營爐子煮了碗泡麵,在那時,就是人間美味。

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上):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了

本來計劃在環島之後將挑戰一次KOM的,然而現在的局勢不知道要延期到什麼時候了,你看,有願望要早日付諸行動,不然,錯過了多遺憾。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參加KOM,還是在《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下)》中分享一下爬武嶺的虐吧。

注1:出自2018年世界盃期央視解說徐陽在解說摩洛哥與葡萄牙的比賽時不斷強調的:「我去過摩洛哥,那裡的足球很純粹。」
注2:捷安特在大陸被戲稱為巨大,出自其英文名Giant。
注3:TREK公路車型號Madone。
注4:馬東是大陸一名知名主持人,大陸車友由此將TREK Madone根據音譯戲稱為馬東。
注5:陳老師本職工作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工作繁忙,被朋友們戲稱為國操盤。
注6:西單為北京地名,陳老師工作的地方。貝爾納爾(Egan Arley BERNAL)為2019年環法總冠軍,在2019年環意比賽前摔斷鎖骨錯失環意,但最後因禍得福贏得了環法冠軍,成為首位來自哥倫比亞的環法總冠軍,也是史上最年輕的黃衫最終得主。
注7:出自大陸網路流行語「我太難了」。
注8:四川稻城,傳說是名著《消失的地平線》中的世外仙境香格里拉的原型。
注9:達叔本職工作是一名民航機長,此梗出自電影《中國機長》。
注10:格蘭芬多是在大陸雲南舉辦的一場多日自行車賽,以漫長艱苦爬坡多而著稱,比賽口號為“漫長的距離,偉大的堅持”。
2020-02-01 17:55 發佈
圖文並茂 , 相當感謝您的好文分享 !!
AlexHuang1989 wrote:
炸蛋蔥油餅有兩家,一家黃車一家藍車,都號稱是最正宗炸蛋蔥油餅,也都在一個小巷子里,每天十一二點開門,賣完就沒了,一般下午兩三點可能就沒了,我上次去花蓮時去了三次才吃上,超級好吃。(恕刪)

我也有吃過炸蛋蔥油餅,不過,都不是樓主說的這兩家,是我無意間
在回住宿地點的路上發現的,當時排隊的人不多,騎完環島,尤其是
東部,大概可以慢慢感受到車友口中的"一路向東"吧!
寫的很棒 讓人深入其中 還有豐富的說明註解!

如果還有下次來台灣 可以繞陽明山及綠島,澎湖等

或是塔塔加, 梅山36彎, 阿禮紅門等(爬升都破千)
期待最後的單車台灣環島游(下)
趙 拿 飛
細妹仔 wrote:我也有吃過炸蛋蔥油餅(恕刪)


哈哈哈,那兩家炸彈蔥油餅是第一次去花蓮時住宿的老闆推薦的,給我講的他們賣完就沒的故事,然後這次去的時候我們導遊又推薦了另一家,就是我圖片上那個站前炸彈蔥油餅,那家風格有點不一樣,在其他地方也確實沒看到有賣蔥油餅的,下次去的話再去尋尋寶
wei1234 wrote:
寫的很棒 讓人深入(恕刪)


陽明山有去過,特特別棒,下次再去台灣騎車的話還想試試西進武嶺,還想試試畫如來佛五指,想騎的台灣路線還挺多的,哈哈哈
mcdman wrote:
期待最後的單車台灣環(恕刪)


感謝喜愛,下集已經發出來了哦,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6013886
AlexHuang1989 wrote:
哈哈哈,那兩家炸彈蔥(恕刪)

宜蘭也有好吃的蔥油餅,我也沒有吃過,台灣的溫泉很有名
,下次要繼續來"一路向東"走喔!
雖然我不騎自行車
還是歡迎一起體驗台灣的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