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來了,畢業學生於6/30班聚,笨重的登山車加上越來越不友善的台鐵,6/30晚上就要到宜蘭住宿,令人陷入魚與熊掌的抉擇。貼心的老婆願意陪我參加班聚,再從南投開車載我到宜蘭,隔天又趕回南投照顧小孩,人生得妻如此,夫復何求?雖然少了前四天的旅程,就帶著老婆的貼心從第五天行程開始吧!

20180701 宜蘭-淺食坊
今天的路線以安農溪為主,柔情似水,沿水而行總是可以看見許多美景。捨不得一天結束宜蘭行程,宜蘭的美要再多一天好好體會才是。

很多地方想去,所以列了很多景點。第一站是神往已久的宜蘭伯朗大道,但是6/30特意開車經過時已收割一部份,看著割稻機大口吞吐金黃稻浪,真是相見恨晚啊!可惜,又是留待下次了。
沒關係,早上從民宿出發時,開窗闖入眼內的稻海慰藉了內心的遺憾,有失有得才是人生。

位於宜蘭火車站南側的幾米主題廣場,原為廢棄的鐵路舊宿舍區,重新整建規劃後,保留原有建築與綠蔭,更置入幾米場景的裝置藝術,例如「星空」、「向左走、向右走」等著名場景,是全台第一座幾米主題廣場。

金同春圳經過梅洲社區營造,改造環境空間,沿著圳路設置步道,種植綠蔭,設置涼亭座椅及洗衣遮棚。而後水圳恢復清澈,魚兒重現,成為一條水岸休閒步道。

從水源橋至安農溪分洪堰風景區,漂亮的安農溪自行車道,沿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悄悄的流水搭配金黃的稻浪與翠綠的遠山,在這裡騎車真是莫大享受。總之,宜花東真是人間仙境。

這就是翠綠的青山啊!在西部看見的山時常蒙上一層輕薄PM2.5面紗,濃烈時只剩搶眼的霧霾,實是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最佳寫照。在西部想要看見青山已成奢侈享受。

在這裡待了很久,娉婷小巧舊橋與現代化橋梁並行,靜靜的水面吸引我靜靜停留。只有慢慢行、愛走小路的人有福多待,在大橋呼嘯而過的車輛筆瞧不見美景不能說是無情奔馳,只是錯過身旁的美景。

20180702 淺食坊-大里驛青年旅館

穗花棋盤腳,盛放在頂梢的絢爛煙火,就讓她的美來說話就好。


只要是小路就是我想規劃的路線,因為小路上的風光與清新的氣息真的比單調又烏煙瘴氣的大馬路好太多了。與美的偶遇,真棒。


茄苳大樹公,鐵馬巧遇鐵牛觀光隊。與一旁的小販聊天,她問有沒有看見台灣?一頭霧水的我在她指引下看見樹上附生植物環繞出台灣的形狀,這就是到處喇咧的好處。

炎熱的夏天有冒泡泉水浸泡,爽!沿路繼續滴水往下一個目的前進。

北關海潮公園位於頭城,舊稱蘭城公園,園內現存的兩座砲台,約180年的歷史。沿著園內的步道前行,可觀賞單面山、豆腐岩、海蝕平台等造型獨特的地質景觀,已成為濱海公路上最佳遊覽據點之一。園內步道依地勢而築,引領穿越巨岩夾峙的一線天,在崎嶇礁石間巡遊,由觀海台上南望,可遠眺龜山島及蘭陽平原;近看則驚濤拍岸,蘭陽八景中的“北關海潮”非浪得虛名。因此自古即有「蘭城鎖鑰扼山腰,雪浪飛騰響怒潮」之名句,形容北關海潮澎湃壯闊的景致。


20180703 大里-瑞芳

民國20年(西元1931年)建造的三貂角燈塔,位於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是本島最東邊的燈塔,也是太平洋許多過往船隻重要的方向指標。依然習慣一大早趁著陽光還未完全燃燒小宇宙前出發,悲劇的是九點才開放,還有兩個多小時教我如何虛度青春?

前往馬崗漁港的幽靜曲道,一旁的房舍大多以咕咾石砌牆,別有一番風味,凸顯先人開墾艱辛與就地取材智慧。馬崗漁港是臺灣最東邊的漁村,毗鄰北部濱海公路旁,交通方便,附近有適合磯釣的萊萊磯釣場及馬崗磯釣場,後山上有三貂角燈塔,是一個地理位置相當好的漁港。

吳家樓仔厝,卯澳石頭古厝建築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村(濱海公路旁近三貂角)原是建成碾米廠,因為碾米的機具和設備龐大,因此採取卯澳石頭屋少見的兩層建物型式,是「就地取材」的典範,有少見的寬廣庭院,及石頭建成的圍牆作為區隔,形成獨特景觀,其特色以「平行砌」搭建的石頭屋。

我是個很貪心的人,從馬崗漁港離開後,走舊草嶺自行車道接往貢寮最近,但是難得的行程不多繞繞很可惜,乾脆走台2到貢寮,舊草嶺自行車道來回騎兩次,多繞多看,時間多真的是件好事。


不厭亭,取自李白詩句「相看兩不厭」,因其一面眺望雙溪區全鄉風景,另一面則可遠眺瑞芳,天氣好時甚至還可以看到遠方湛藍的海水,特定時候甚至還能看得到雲海,景觀佳好,不負「不厭亭」之名。
從金瓜石露頭俯拍,我覺得這是一條曲徑通幽的路,通往幽幽美徑,真的是水、金九,美麗久久,久看不厭。




20180704 瑞芳-淡水

象鼻岩,位於新北深澳漁港旁,是經歷長年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天然海拱門。從入口處步經許多奇形怪狀蕈狀岩後走向左上方,即可見一頭栩栩如生石象穩立海中。今天很早就到達象鼻岩,沒有任何一人來搶鏡頭,得以從容豪擲時光悠然欣賞。

八斗子車站是深澳線的鐵路車站,日治時代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完工營運,台鐵接手後由八斗子改彎向瑞芳接軌,並延伸通車至水湳洞,兼辦客、貨運。車站就在馬路旁,沒有主站體,可以自由進出,站在月台上看海聽浪。與多良車站相比,我覺得八斗子車站可觀山脈綿延入海,鐵路、馬路區隔海天一色與輕柔綠意,更有動人美感。

基隆沿岸地形風貌多變,很值得單車客來這裡細細品味她輕柔細緻或雄偉壯闊的美景,若真要說缺點就是有山就有陡坡,陡上陡下,非常適合無坡不歡的你前來挑戰。



基隆燈塔-白米甕砲臺
位於清泉里的芑豐居,或稱「李芑豐古厝」,為北海岸地區保留最完整的閩南式古厝。 據悉,芑豐居的主人為李佈,在西元一八○二年自漳州移民來台開墾,白手起家,富甲一方,傳為當時金包里等地區的首富與望族。踏入芑豐居,前有半月池,後有果園,昔人求富求財的風水設計在這一方古厝內表露無遺。依清朝民風,一般庶民的房舍不可出現翹尾燕脊,然而芑豐居擁有華麗的燕尾屋脊,足見主人的權勢與功績。

民國前16年(西元1896年)建造的富貴角燈塔,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岬角。原名富基角燈塔的富貴角燈塔,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民國51年改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的條紋,是臺灣島最北的燈塔。

麟山鼻遊憩區與富貴角相對望,矗立白沙灣兩旁,由於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竹子火山爆發,而形成了向外海延伸的岬角,為大量火山遺跡「安山岩」所構成的區域,安山岩呈深黑色、質地堅硬,有稜有角的「風稜石」,則是麟山鼻步道上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偶然騎進麟山鼻步道與木棧道,蜿蜒小徑、奇岩怪石,浪濤彷彿流竄身旁的感受真的與眾不同。


20180705 淡水-龍潭

今天早晨又充滿遺憾,很多想看的景點都不開放或開放時間未到。幸好警衛大人聽見我的心聲,才得以一睹經典建築群,感謝。
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會牧師馬偕博士在淡水創辦理學堂大書院(即牛津學堂),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人才的學校。馬偕在臺灣所興建許多建築中,理學堂大書院是帶有濃厚中西合璧意味的一棟。書院所有磚瓦都由廈門運來,接著材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實施後,在李氏大家長嚴秀峰女士主導下,結合李氏七大房家族,以「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為初衷,向內政部申請將歷代居處的祖厝宅院列為古蹟,後於七十四年或內政部核定為「台北縣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台灣第一座列為民宅古蹟的範例。 建立「李友邦將軍紀念館」,作為歷史承傳與文化學習的場所。

送給辛苦的老婆大人

李騰芳古厝又稱為李金興古厝,同治四年族人李騰芳高中舉人取得功名後,於清咸豐十年(1860)大興土木,至同治三年(1862)始完成此宅。
李宅為兩進多護龍四合院加書房及附屬格局的建築群,前有半月形水池。具有強烈的防衛性,不僅護龍形成層層外包的形式,宅地四週亦有莿竹圍繞,原四個角落還建有銃櫃,現僅存西北角。埕前水池至主體建築物之間,有二道院牆,分別界定出外庭、外埕和內埕等三處廣場,主入口在外埕之東、北角,外埕並有兩對旗杆座一對為木座一對為石座,是李騰芳中舉後所立,左外護室側是書房。
李宅建築規模宏大,保存完整,且尊遁傳統合院思想,採中軸對稱、動線分明、防禦體系等均用心表現,是台灣少見的大宅第。
小時候家住三合院,對於古宅總會油然而生親切感,感謝導覽志工大哥細細解說,在這裡待了一個半小時只能聽得古宅許些皮毛知識,若有幸來此探訪又喜愛古宅,可多安排停留時間。

順著三坑鐵馬道可以直接騎到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大平紅橋,座落在龍潭區三坑村,因全橋以紅磚構造,故名紅橋。這座橋樑建於西元1923年,由太平、三坑村民發起興建,在庄役場(區公所)的補助配合鄉民捐款,以及日本人捐贈之下,由大倉組營造場負責興建,採用與桃園大圳工事相同的清水磚為材料建造而成。


送這禮物給老婆大人,她應該會很高興才對

20180706 龍潭-頭份

這之後的行程照片不知為何遺失大半,但是能在吳濁流故居細細觀看兩小時還是值得回味。



20180707 頭份-后里

早安,龍鳳漁港

後龍好望角位處濱海山丘制高點,居高臨下所望去的數拾公里港灣之美以及潮起、潮落、白浪滔滔一望無際的海洋,更有「日出」、「日落」之美,尤以「好望角觀日落」更為壯觀迷人。視野遼闊,站在上頭遠眺,一邊是層巒疊翠,一邊是綿延海岸,風景美不勝收;而更迷人的景致是沿著碧藍海濱的一排巨大風力發電機在蔚藍天空下閃著耀眼的白光,偶爾一列火車從旁行經,更添動感。
如果時間足夠,往下可達隧道群,只是覺得太多的LED燈似乎搶了隧道風采。


拜訪過白沙屯媽祖後,同事與我會合準備陪三天,騎在三義往后里老家的路上開始飄雨,無意間在這裡休息,台灣的美總在,缺少發現而已。

20180708 后里-彰化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同事陪騎的行程更加愉快,常常聊東聊西不知不覺就到達景點。高速公路高架橋下小小公園。

高美自行車道規劃「河濱生態解說園」、「燈塔博物館」、「生態展售區」、「服務設施區」、「生態解說體驗園」、「濱海生態學習園區」、「電力博物館」等設施,讓遊客可以沿途欣賞優美的風景,另外還能對高美濕地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美自行車是沿著清水大排、海堤至高美溼地,南起濱海橋、北至高美海堤防汛道路,全長1.7公里,車道旁緊鄰清水大排和高美溼地,除了可以鳥瞰整片高美溼地外,同時也是賞鳥、看夕陽的好地方,未來還可眺望西側海岸正在興建的風力發電機組,是個可以讓遊客旅遊休憩的好地方。


清水趙家古厝,原本建築為二進二護龍的宅院,建材用土埆墻,造形優美,有鳥踏、窗花、八卦窗、門樓…等,清水大地震僅明樓尖諯斷落外,餘皆無損,當時二進是茅草屋頂,約1.5呎高,民國六十九年左右,廳堂屋頂翻修為瓦頂。民國二十幾年因子孫繁衍人數多,加建外護龍,未與二進連接,後來才加蓋相連。台灣光復後土埆墻修為磚牆,幾經翻修方有今日風貌。

由枕木鋪設完成的知高圳步道,位於烏日區與大肚區之間,步道往返路程約6公里,步道入口至好漢坡頂峰學田山高低落差僅約80公尺,不需耗費太多體力即可輕鬆走完全程。是散步、休閒的好地方,到了夜晚萬家燈火星光閃閃更加美景如畫。結束登高望遠的步道之旅,還可順道參觀鄰近的善光寺、聚奎居、成功火車站、烏日啤酒廠等景點。

剩下的行程在聽聞內人奶奶過世的消息後嘎然而止,雖可惜,但家人永遠都是第一順位。希望今年能從南投-彰化-嘉義,將屬於我個人的環島旅程串聯完整。
附記:景點介紹文字敘述多取自政府觀光旅遊網,如有冒犯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