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車環島旅程第三天的行程,從滿州到枋寮,總旅程數大約96公里,有別於前兩天部分路段需依賴鐵路運駁,今日則是全程以單車完成;本日路線的起伏比較和緩,加上風和日麗,預計是輕鬆騎行的一天;從東岸經國境之南到西岸,則是本日賞景的重點;恆春半島知名的"落山風"則是今天騎行唯一的隱憂與變數,天剛破曉就告別滿州,往國境之南出發
Day-3 (2015/11/23)滿州-枋寮
200號縣道旁,過了驫古公聚落不遠,有一座素樸的敬聖亭,敬字亭是客家族群特有的民俗建築,意義是在「惜紙敬字」。客家人相當重視文教與文風,不僅「晴耕」,還要「雨讀」,將讀書視為是光耀門楣之事。

港口吊橋現在是收費的人行觀光吊橋,遠遠就可以望見那紅白相間的橋身橫跨港口溪的身影,兩側溪岸也被樹群妝點的綠意盎然。由於吊橋離出海口不遠,站上橋面就能眺見闊麗的洋灣。

徜徉在南方濱海公路上看到一棟有著不規則排列的窗戶的純白建築。

"風飛沙"是佳鵝公路的特殊景觀,當落山風吹起,飛沙漫天,把山坡,崖壁覆蓋如大戈壁的情景,這種特殊景觀是雨,風和海潮相互作用的結果。隨著佳鵝公路的開發,地形受到阻礙,加上防風林的植栽,阻止了沙源滾動,"風飛沙"的景觀以不復當年壯觀。

龍磐風景區是屬於一塊上升的石灰岩地形,因此區內溶蝕地形非常發達,可以瞧見石灰岩洞、滲穴、崩崖等地形,非常的新奇有趣。面對遼闊的太平洋可遠眺曲折有緻的海岸,陡峭的崩崖 。

前往台灣最南點的道路上,會遇見一顆像是足球體的建築物,所在位置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墾丁氣象雷達站,沒有對外開放遊客參觀。

最南點觀海平台位於恆春半島最南端,在這裡可以制高觀望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太平洋等三大洋流匯集,共享澎湃之情。是名符其實的國境之南 。

鵝鑾鼻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以燈塔馳名中外,日據時期就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因單車與行李無處寄放,不便入園參觀。只能過其門而不入了。

船帆石位於鵝鑾鼻與墾丁之間,由於其形狀似一艘進港的船隻,故而得名。船帆石高約50公尺,周圍40公尺,是一座隆起的珊瑚礁岩,石頭上長滿了野草花卉與灌木,成為鳥群棲息的窩巢。

墾丁派出所前頗富饒趣的"斑馬先生"裝置藝術,是遊客拍照打卡的熱區。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直到清朝以後,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阿伯綠豆饌在恆春老街上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門口還放著早期的攤車呢!

裡頭滿滿的配料,大量的綠豆饌和帶殼的綠豆,還有QQ的粉條和龍眼乾,吃起來帶點黏稠滑順的口感,相當的特別的呢!

枋寮漁港的知名度不及東港,規模與熱鬧程度都比不上東港華僑漁市場,所以許多外地遊客很少會進來,少了擁擠與喧囂聲,倒也反應漁港村落真實面貌,悠閒的漁民們互相聊天打發時間,這大概是所謂慢生活步調吧。

午後四點多就抵達今日的住宿點,枋寮-鐵騎休息棧,棧內設備齊全,洗衣機,脫水機,晾衣場,咖啡機,電腦...一應俱全,完全免費供房客使用,客房乾淨清潔,帥哥老闆小麥風趣健談,親切幽默,我與他天南地北,無所不聊,真是一見如故,既使在往後數十日的環島旅程中,他也一直在LINE中關注並與我保持連繫,是本次環島的所有住宿點中的第一推薦。


晚間在枋寮市區吃鱔魚意麵,勾芡羹湯的作法,材料有青蔥,蒜頭,高麗菜,鱔魚等,口味適中並不會太甜,吃起來很順口。飯後又光顧了港伯豆花。並根據小麥的推薦來到了枋寮鐵道藝術村,鐵道藝術村是由枋寮地區一群懷抱藝文理想年輕人發起地方藝術生根工程,活化枋寮火車站周邊老舊宿舍及三號倉庫等閒置空間,由文化局透過徵選,邀請藝術家進駐的文創市集。逛完市集回民宿休息,明天還有一連串的挑戰等著我呢。


Day-3 滿州-枋寮 路線圖


騎乘距離 96.22 公里 旅程時間 08:38:27 騎乘時間 05:45:52 總爬升高度 408 公尺
住宿資訊 枋寮-鐵騎休息棧 套房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