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回盪在五、六年級生回憶裡的歌曲,係出自柏楊原著( 異域)一書,描述著泰湎孤軍的故事,即使後來有人解讀,柏楊是在解說當時台灣在國際情勢上的弱勢,但仍無損這書改編成電影時的引人熱淚!

羅大佑的詞曲,搭配著王傑滄桑的嗓音,連電影歌曲,都讓人傳頌一時!
亞細亞的孤兒
今天在好友油俠的邀約下,我們準備來去屏東信國社區,進行一趟異域之旅!但一早,我在高雄湖內還有個10K的比賽。
各地高手都沒來、中年大叔上凸台,使出了洪荒之力,竟不小心進了分組前十名。

接著驅車前往屏東火車站與今天的夥伴會合,新成立的屏東火車站今天第一次來,完全有別以往。

接著油俠交待一下此行騎乘路線與注意事項!

大家在火車站合影後準備出發了!

我們由市區沿著台27往東行!

接著抵達國道三號下方的自行車道!

沒有陽光的照射,騎起來真舒服!

從市區過來才七公里,老少咸宜的路線!

屏東單車國道真的是一條既安全又舒適的路線。

接著我們由最北方出口接上台三線。

一行車浩浩盪盪的在騎乘在台三線上!

這些通通由我買單⋯霸氣的油俠,但我點了最便宜的紅茶!

經里港市中心續往台三線直行。

藍天白雲襯托著里港大橋,想像著近七十年前的故事,心情難以言喻!

下橋不久看見屏10的指示牌,右轉進入!

台三線這條路線有不少的砂石車,車流量也不小,但一轉入屏10,時間彷彿靜止了下來,映入眼簾的看似不毛之地,田裡的挖土機,似乎在訴說著前人篳路藍縷的艱辛!

到了盡頭出現金三角的指示牌,今天我們不是要去泰國、緬甸、寮國的金三角,而是要拜訪從金三角來台定居的前輩們。

仔細看,信國社區就在荖濃溪畔。

社區導覽地圖。

第一站我們先在信國分校停留,注意看⋯後方還有蔣公塑像,在今日去蔣化聲音下,也許只有在這樣的社區才能看見。不管功與過,就讓他蓋棺論定吧,更重要的是10/25台灣光復紀念日有放假、有放假、有放假XDD!
來年如果取消放假,可能大家更會忘記許多歷史故事。

仔細看地點,信國社區位於屏東和高雄的交界!

繼往開來⋯一語道盡居民心中的盼望。

社區裡聞名的牛肉麵店。

民以食為天,拜佛祖也要顧巴肚,準備來去今天中午的用餐地點。

到了、到了,金三角餐廳就是我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

附上地址讓大家方便定位導航。

滇緬義軍來此,由退輔會安排分成四個村落,在屏東里港這邊的是信國(我們一開始進來的地方)、定遠二村子。在高雄美濃那邊的則是成功、精忠二村。

雖然才騎了二十幾公里,但大家都餓了,這家金三角餐廳位於定遠村。

來看看菜單,一看就知道有雲南和泰國的味道,畢竟當年前人就在滇緬一帶,但今天我們的菜單是油俠幫我們特別點的!

天氣好熱,先來個香茅檸檬汁,酸酸甜甜又帶著香茅的味道,清爽極了!

連杯子都有雕刻的花紋很特別!

油俠說必點的四道精典菜餚,首先是包料魚!外表酥脆、內裡軟嫩,吃起來酥酥的、又保留魚肉的鮮甜。

別忘要剝開裡面搭配他們獨特的香料,超下飯的、這香料真的是畫龍點晴!

第二道香料紙包雞!

有雞翅也有雞腿,不過味道沒有前一道那麼強烈和獨特!

第三道香料豬腳,今天累了一上午,看到這個二話不說,先來三碗白飯吧!豬肉看來香Q可彈,好像整個豬肉都要飛起來了,肉質油而不膩,最奇特的是入口即化,表皮又帶點嚼勁,卻又不會咬不動( 中年大叔牙齒不好啊)!

豬腳屏東萬巒也有,但不一樣的就是這個香料,只能說滇湎菜的香料真的很對我的味口,相信多數人也都能接受。

這道菜有個特別的名字叫錦灑,有點類似我們在餐廳吃到的高麗菜包蝦鬆,這道菜是雲南擺夷料理,查了一下食譜,裡面包含香茅粉、魚露、打拋葉、花椒、胡椒⋯等,吃法當然就是高麗菜包著吃。

油俠說當年孤軍在山裡不方便飲食,於是有了這道菜,當年裡面可是生的碎肉,香料則是為了抑制生肉的腥味,但隨著時空背景的轉移,陸續改良成現在看到的熟食樣子。吃起來相對蝦鬆比較有點乾澀,我倒很想體驗一下生肉的感覺(把它當成生魚片就好了)XDD!

麻婆豆腐。

雲南菜一定要有的過橋米線,有人說是粗版的米苔目,不過我還是喜歡細條的米粉。

打拋肉就是泰國肉燥⋯我們這樣戱稱著,這道也很下飯。

再來二道青菜!


為何可以拍的這麼完整?因為油俠說要等全部到齊,拍完照後才可以開動,我好想點唱張學友的一首歌⋯我等到花兒都謝了!

開動一聲令下,沒多久馬上掃光光,香料豬腳可能是太補了,大家都選瘦肉吃,唯獨我和另一位車友慢慢享用肥肉!

牆上老照片,訴說著前人的故事!

還有更多的美食,等著大家來品嚐。

酒足飯飽後,趁著太大陽大家休息了一下,對面是香草植物園,佳餚裡的香料是自產自足。

在以前物資缺乏的年代,這樣的水塔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也許因地制宜,從社區的建築很難看出滇緬的樣貌,只有從食物的味道,與居民的口音裡,才能感受到當年金三角的氛圍,也是村民情感的寄託!

而籃球場也似乎是每個眷村必備的場所,在運動之餘也凝聚了村民的感情。

休息過後我會準備再回到信國村,遠方的是大武山系嗎?有誰會想到這群人從大陸輾轉來台,偏安在荖濃溪畔的一隅,從此安家樂業呢!

要在這樣貧瘠的土地種出鳳棃,應該不是簡單的事。

這些高大的樹木,應該有點當年在滇緬叢林的味道。

土地時而有高低明顯的落差,更加突顯了當年開墾的不易。

來到了信國社區文物中心!

門口的對聯清楚的說明了這社區的歷史故事。

接待我們的理事長說他父親當年係屬第四軍游擊軍,他57年次、從軍20年後由士官長退役轉任理事長。在這地方共有四國九族,四國是滇、緬、泰、寮,九族則是(哈尼、布朗、拉祐、栗僳、景頗、佤、苗、瑤),特別到小時候歷史課本都沒有讀過。
我們稱的四村,理事長還是習慣稱一村(信國)、三村(定遠)、二村(精忠)、四村(成功),除了以階級的軍、士官來區分以外,也以有眷、無眷來區別!

在金三角時期第一階段是由李彌將軍帶領的,至於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由於年代太遙遠,只能在電影情節裡想像了。

第二階段是柳元麟將軍時期,後來在國際壓力下,由政府啟動國雷專案把人員撤遷來台。理事長提到,國指的是蔣經國,雷則是美軍將領雷克斯,在那個中美合作的年代也是司空見慣!

當年遍佈岩礫的石頭,如今就地取材成了創作的原動力!

佤族服裝⋯理事長說他就是佤族。

少數民族的娃娃,和俄羅斯娃娃有異曲同工之妙。

傣族飯包。

理事長說這是他們過年玩的賭博遊戲,類似港劇裡的猜字花,共有27個,猜中了就得27倍的彩金。

這個是水煙,據理事說村子裡只剩一個大媽會抽,我想、老人家抽的不只是煙,而是濃濃的鄉愁啊!

牆外還有九族的簡介!以前在課本讀的是中華民族有漢、滿、蒙、回、藏、苗、傜等族。

佤族認為無酒不成禮,可惜今天無緣品嚐。小小的文物館,如果來個簡單的播映室,放個異域的片段電影應該會更有味道。

文物中心對面圍牆有著聞名的雲南十八怪傳說!

倒不是真的有怪物,而是十八項傳說!


簡單列個幾項,其它的等各位來挖掘。


理事長說來台的滇緬義胞主要有三大族群,一個在桃園龍崗、 一個在中部大家熟知的清境農場、另一個就是信國社區這四個村。
每一年信國的米線節、龍崗的火把節、清境的花火節,大家都會彼此邀約與觀摩。
告別理事長,很可惜因為行程安排緣故,我們只逛了信國、定遠二村,而未能造訪成功、精忠!
離開信國⋯耳邊響起異域裡王傑的另一首歌⋯
(我們沒有家、我們沒有家、孤兒是我們的名字、回家是夢裡的呼喚,太遠了、我們的家⋯ )!
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啊!
接著我們轉往另一個景點,位於里港大橋堤岸!

戰車靶場!

接著轉往附近聞名的薰之園生態農場。

一整片的水濂讓人神清氣爽。

園內各項植物的功用。



最實用的成品任君選購。

油俠大方的請大家吃冰,就以豆花做為今天的perfect ending,這片草有個獨特的香味我又忘了,誰叫平常不愛捻花惹草!

在第四台都已不重播,距離屏東市中心來回約50公里的縣市交界溪畔,還有著這樣一群人,守護他們的信仰和土地,時光會流逝,但大家不要遺忘了。

改天再由台三線時往旗山、美濃時,別忘了轉個彎,讓您發現不同的新天地!最後比照汽車版,放個福利XD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