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大安濱海樂園,不過今天來這裡不玩水,
我們今天騎的是腳踏車,玩的是台中不落一的新路線,


大安與大甲之間的濱海自行車道,是我們一開始的路線,
今天太陽不大,邊騎車順道看看這些海邊大電風扇,感覺還不差,
誰說我們西部的海岸線就一定都不好看勒,


你知道你常吃的海產是怎麼來的嗎?大概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得來的,
這邊堤防內都屬漁村比較多一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們呢,一早出發肚子空空,先找個早餐吃實在點,


找個地方吃頓早飯,一屁股就坐到人家的洗蔥溝裡去,順便拉一下低賽,
不外乎是你們從哪裡騎來,又要騎到那裡去之類的,
這一帶濱海路線不缺單車族,但今天這陣仗的的確少見,


越過田野,前頭是一座紅白相間、八角形的建築,這就是清水高美燈塔,
這紅白相間的燈塔在民國71年停用了,但一樣無損其地標地位,


高美濕地,一個西部海岸線最為遼闊無邊際的賞景好地方,每年到了冬季
則是一波接一波候鳥遠從北地長途遷徙過冬的去處,


離開海邊轉進田野,現在已經是秋天,每當夏天清水賞荷首選趙家古厝,
荷花盛開時,常吸引很多遊客來趙家古厝欣賞埕前的半月池荷花,


保安尊王廟是我們第一個休息點,今天現場還有樂團唱現場的,
休息一下聽聽老歌,算的上是有來有賺到,


大樹下可以乘涼,當然也聚集最多人,大家聊天的同時能夠聽聽現場演奏,
直到歇息足夠了之後,向神明膜拜完再出發吧,


五福圳又名大甲溪圳,是清水最主要的農田灌溉溝渠,
這一帶盡是自然的田野景觀,加上橫山山腰的鐵道,眼前就是五福圳及清水橫山,


騎過五福圳取水入口,最後抵達大甲溪堤防邊,這一帶都算是大甲溪的行水區了,
兩旁種的當然也是大甲最出名的芋頭,接下來爬點坡,進外埔去吧,


這些個老房子,很容易就把人帶回了過去,這就是老屋獨有的氣息,
外埔區六分里位居大甲溪平原東邊河階地形,老屋也具有獨特農村社區風味,


簡單的殘磚剩瓦,見證當年老屋裡的生活質樸又真實,社會在進步,
老舊的老屋被拆掉是必然的,有時候人懷念的也不是老房子,
而是在那個老房子裡度過的日子,也因為如此這些老屋才會被留下,


離開老屋聚落,前頭是新時代的象徵,觀景台眺望的極速飛快前進的高鐵,
和遠方片片農田農村,比起許多高鐵景觀餐廳,這裡是一點都不遜色,


再往前是永豐六分桐花步道,是一條單車與行人共享的特色步道,
名子喚作水流東,所以原本就一座水圳,是日治時期為了灌溉高地而興建,


水流東圳旁種植約兩公里的油桐花,因此於09年改名為桐花步道,
清幽的步道除了種植桐花外,還有高大的樹林遮蔭,整個步道如綠色隧道,
就算平日裡大太陽,再這裡面影響也不大,


外埔位於台中西北方,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包夾在后里與大甲中間的外埔區,
因為地緣鄰近大甲而被歸為海線的一分子,但來過才知道這邊山路多,
根本不像海線清水大甲一般的好騎,


外埔之後后里順義宮是蓋章補給點,再來就繼續馬不停蹄的往泰安舊街區前進吧,


日治時期山線鐵路的興建,開通葫蘆墩至后里的路段,是縱貫鐵道最後完成的一段,
現在是后豐鐵馬道的前身,火車帶來泰安街區的繁華,但也隨著鐵道退役而沒落,


也是因為這裡地處后里邊陲所以開發較遲,所以反而保有老街建築的原有風貌,
早期的老建築這裡還有很多,喜歡古早氣息風格的來這是很合適的,


叭。。。噗,叭噗。一長一短與交替的響聲,承載了我們這輩人的童年回憶,
離開老街區前買支叭噗帶著吃,再向前進吧,


不過前進沒幾步路大雨就降下來,最近天氣都怪,一般入秋是沒太多雨的,
那就找個麵店吃碗麵躲躲雨再出發吧,


最後沿著大安溪河堤前進到海邊,回歸大安濱海樂園終點,2016台中不落一收工,
光從今年的台中不落新路線,又可看到一個認真辦活動的單位是怎樣做事的,
在這單車熱潮已不在如以往熱烈之時,這系列可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了,
接著還有兩場,期待今年能來個大滿貫吧,


本篇收錄在個人單車運動全集,請多指教.
我的單車運動全紀錄, 2009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