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雙溪地名的由來,雙溪區位於臺灣東北部的山區山巒疊翠間,
好山好水的雙溪是新北市的後花園,


以前的渡船頭是先民的命脈,當初就是利用平林溪的水運自貢寮出海往來各地交易,
為雙溪帶來了人潮與繁華,當年的熱鬧景象早已不復見,


歷史悠久的雙溪,自然也少不了百年老街,範圍不大的雙溪老街位於三忠廟附近,
清朝時期若淡水來到宜蘭,要沿基隆河到暖暖,走陸路越過三貂嶺到雙溪住宿後,
再走草嶺古道進入宜蘭平原,自此奠定雙溪的繁華一頁,


百年過後繁華落盡,年代久遠的老房子訴說著逐漸被人遺忘的老街歷史,
傳統的老屋佇立老街成為招牌,今天的雙溪老街是個古蹟人文之旅好去處,


田裡溪谷裡,點點野薑花如星星般閃耀,雙溪的野薑花,只要進入村莊,
只要跟著招牌走,便可尋得花蹤,


這處大台北近郊的小鄉鎮,處處可見青山綠野與潺潺溪水,雙溪人自詡這為山中威尼斯,
上林國小位於這山中威尼斯上林村,每年秋季的單車重頭戲,秋巡雙溪就由此開始,


秋巡雙溪是由山到海轉一圈的旅程,順著山勢下滑就來到以月台便當聞名的福隆車站,
來到這邊就算肚子不餓,也要先來個便當應應景墊一下肚子,


便當店、單車店與海灘用品店是福隆站前的光景,這最有名的就是便當與海水浴場,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邊的舊草嶺隧道,


坐落在臺灣最東的岬角上的三貂角燈塔,是太平洋的重要指標,
有台灣的眼睛之稱,原本路線是從那底下過去的,


不過我偏好來過山洞,這一條長2千公尺的腳踏車隧道,
是東北角最熱門的腳踏車騎乘點,剛好上一次來也是去年的秋巡雙溪,
光從福隆車站前觀察,今天人氣一樣挺夯的喔,


台語的磅空說的就是這種山洞,原本給火車過山洞用的草嶺隧道,
連結這新北跟宜蘭一共2公里多,使用單車來過磅空是再好不過了,


舊草嶺隧道通車後,肩負了50餘年臺北宜蘭間的交通重任,到了北迴線鐵路通車後,
才逐漸退下交通要道的角色轉換跑道到單車去,


南口處題「白雲飛處」,意指火車過山洞後豁然開朗,只見晴空萬里的白雲,朝太平洋望去,
眼前就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龜山島,


阿嬤洗的是青菜,我要買的是石花菜,石花菜是東北角沿海常見的海菜,
曬乾後可以存放很久,平常沿海人家都會熬煮來吃,
夏天更有降火氣的功用,每到東北角騎車我總會買來喝,喝了再上,


沿著濱海公路到了石城,就到了新北市與宜蘭縣兩縣市的交界,是台2進入宜蘭的第一站,


火車在我腳下奔過,過了石城就可望見大里車站,那一年的幸福時光當年我挺愛看的,
所以路經拍攝景點之一的大里車站,晃一下也是必須的,


大里天公廟掩映在翠綠的山邊,加上前有太平洋,連我這外行人都知道這是好風水,
廟中主祀由福州供奉來臺的玉皇大帝,是鄉民的信仰中心,
遠來的香客絡繹不絕,香火是極為旺盛,


守護著蘭陽平原象徵龜蛇把海口,在平原的任何角落只要朝海的方向眺望,
皆可看見它矗立於太平洋上,是為宜蘭縣的精神標地,


至於香蕉就是我們單車族的精神象徵,沒他騎車就少了份滋味了,


大家都知道有桃園縣大溪,以豆干聞名全台;而在東北角也有個大溪,
是個沿海小漁村,由此轉折該去爬山了,


因為有鷹石尖,所以這段山路雖不是很好爬,但也從來不缺觀光客的,


東北角晃一圈又回到了雙溪,先來到這深山裡遺世獨立的泰平里歇歇腿,


去年來泰平還不見有人擺攤賣東西,今次前來就已經假日農夫市集,
那就不囉嗦,買條香腸吃了補點體力,


雙溪鄉的櫻花大道是北台灣內非常著名的,雙泰產業道路兩旁種滿了許多櫻花樹,
季節一到那光景可不是字面上能敘述的,


雙溪區泰平是翡翠水庫的上游,屬於水資源保護區,因此環境無污染,
連賣東西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良心店,


虎豹潭有著世外桃源仙境般美景,不停下腳步看看溪水游魚就可惜了,


雙泰公路開闢前,辭職嶺古道是雙溪通往泰平必經步道,是雙溪泰平之間的中心點,
越過這邊,回雙溪市區就不遠了,


雙泰公路終點後拐個彎回上林國小,秋巡雙溪,顧名思義,
就是每到秋天就得來雙溪巡趟田水吧,
每年來一次如此高CP值的好活動是有來有賺,今年也是滿載照片跟好心情而歸,
2015年秋巡雙溪,打完收工^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