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2011年環化賽 以及 花東小旅行 之後已經有四年沒再穿上車衣。成為兩個小孩的爸爸已經花掉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唯一可以騎車的機會,只有在一大早的時候,趁著小孩老婆還在睡夢中,騎上八卦山遛達一下,然後下坡回家,回程再順道進傳統市場裡面採買一兩天的伙食。自行車已經從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於是我把和我沒什麼緣分的公路車直接賣掉,留下登山車和兩台小折。

2015年的四月,在網路上看到彰化經典百K的報名消息,心中蟄伏已久的單車魂又蠢蠢欲動。盤算一下,我覺得如果是六點出發,就算再怎麼不濟,應該在中午以前可以騎完。如果騎小折參加,老婆就可以開車把小孩載到員林一起吃午餐,用完午餐後再一起開車回彰化。跟老婆提了這個計畫,原本也沒把握我能放一個早上的假,畢竟要一個人帶兩個不滿五歲的小男生真的很累。不過老婆大人真的很體諒我,感謝她說OK,讓我能夠參加這次的活動。
賽前連續三四天的梅雨還真讓人擔心6月7日當天的比賽能不能按時舉行。還好天公作美,雨下到前一天晚上就停了。不過因為經典百K的會場已經從彰化市改成員林鎮,所以我必須提早從彰化騎車到會場,這對於長期睡眠不足的我來說實在是苦差事,所以這次也就抱持著平常心,不求快,只求在中午十二點前能夠回到員林和家人吃飯就好。
當天我從彰化出發的時間已經是五點十分了,所以經過美利達公司的時候,已經見到大批陣仗的車隊呼嘯而過。

5點44分,我在台一線和員林大道路口。往車隊相反的方向前進,我必須趕快找到集合地點。

我在 5點56分才到達會場,5點57分59秒通過拱門,正式出發。
六點出發的這批車友,應該有不少跟我一樣是志在參加的。一過拱門,我就把速度拉到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狀態,用 23 公里上下的時速巡航。一路上超過騎協力車夫妻、騎 YouBike 的學生,以及不少還在熱身中或等朋友的公路車騎士。
6點20分來到台74甲線的爬坡起點。

經過了30分鐘,終於爬完坡,來到銀行山往禾家牧場的入口處。這時已經是 6 點 50 分。

7點左右的彰化市正要甦醒,而我們已經在蓊鬱的 139 縣道上奮力地朝著100K的終點邁進。


這一路上只要有路口的地方就有警察或志工幫忙管制交通,讓我們好像真正的專業車手能夠放心地往前騎。有些志工會跟車友們喊加油,而我也會豎起大拇指跟他們說謝謝。因為有他們,這個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見到鳳梨田就知道芬園鄉到了。(7點25分)


當我正在這片鳳梨田拍照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畫面,竟然有人騎著 STRiDA 來參賽,真是太厲害了。對他喊了聲加油,然後目送他緩緩從旁邊經過。
7 點 30 分,我來到了139和148的交叉路口,距離我從家裡出發已經兩個半小時,還真的有點累了。

就在通過縣148路口不久的上坡,我又遇見了那位騎STRiDA的勇腳。基於「騎小車的就是兄弟」的精神,我冒昧的要求想要給他拍張照,不過這位車友不願意入鏡,所以只留下了這張小折合照。

與騎 STRiDA 的帥哥聊了幾句後,我們就又各自努力用自己的速度前進了。
139縣道之所以能成為中部的經典單車路線,除了穿插著爬坡和平路地形之外讓自行車手能夠享受操縱的樂趣,鄉村景色也是它吸引人的魅力之一。從芬園鄉到南投市這一路,就可以看到種植的作物從鳳梨、芒果、荔枝最後變成茶葉。



傳統三合院,前面是茶園,後面是檳榔樹。
8點02分,總算到達了鳳山寺,但還不見第一個大會的補給站。鳳山寺這裡因為有市集、公廁和早餐店,所以一直是139縣上重要的單車休息站。我在這裡稍微休息了一下,補一下已經喝光的水壺。(在這裡我還看到了一輛斜躺車和一輛胖胎車,這都是很不利爬坡的車種,真的是佩服他們一路爬上鳳山寺的毅力。)

離開鳳山寺後繼續努力,8 點 30 分總算來到了位於猴探井停車場的第一個補給站。我拿了兩個沙其馬和兩根香蕉後,有一名應該是補給站的組長告訴我和附近的幾位車友,他建議我沿原路騎回去會場,因為工作人員已經準備集合收攤了,之後的路線交通管制也要陸續撤除了。換句話說,我算是被關門了。這對我來說真是洩氣的消息,雖然我知道自己的速度不快,但也不至於連第一個關門點都過不了吧!不行,我還是要用自己的速度完成。路上就算交管裁撤,沿著指標還是騎得完的,那就繼續騎下去吧!

離開補給站不久後,看到一個風格很怪異的景觀餐廳。有著地中海風格的藍白建築,旁邊豎立著卡通造型的老鷹塑像,用綠色帆布蓋著的應該是給小朋友坐的遊園車吧!

這個景觀餐廳後幾百公尺處就是八卦山脈的最高點 -- 橫山 (標高 443 公尺)。騎到這裡,已經有不少車友體力用盡了,雖然不是陡坡,但下來牽車的不少。因為我想要趕在第二個關門點撤站之前到達,所以沒有拍照,繼續趕路。
過了橫山之後,就是一路下坡了。下坡對小折車來說,要特別小心,因為輪徑小,稍有不慎很容易摔車。但也因為下坡的關係,我騎出這一趟旅行的最高速時速 47.1 公里。
享受短暫下坡的快感,我來到了赤水。這裡有三條路匯集,根據路標的指示,我轉進了出虎林路,這是我未曾騎過的路線。(2011年時的環化賽走的是往田中的方向,會經過非常陡峭的達德坡,可能是因為安全考量,後來路線就改成比較緩的出虎林路。) 這一段路上,沿途都是茶園,因為視野遼闊,叉路少,所以可以放心地加速踩踏。當碼表出現42.7公里的時候,我還真的不敢相信小折在平路也可以這麼快。


9點17分,打個電話回家報平安。碼表顯示我從家裡出發到現在已經騎了65公里,但扣除彰化到員林的14公里,才不過騎了整個路程的一半而已。
再往前騎行500公尺後,遇到了大路口,右轉員集路又回到我比較熟悉的路線。員集路是從南投名間鄉到彰化二水鎮的鄉道,沿著濁水溪河谷走,一邊是八卦山脈的南段,另外一邊就是廣袤的良田,沿路還有老樹形成的綠色隧道,有時還會看到集集線火車從旁經過,是南彰化另一個知名的單車勝地。

不過因為我還抱著想要在第二關門點撤站之前抵達的希望,這一路將近十公里的路程並沒有再停留下來拍照片,只是不斷地趕路。我一直到9點40分總算到了引水公園,可是卻不見補給站的蹤影,看來應該是已經撤了。失望之餘,只好跟著前面的車友一直騎,心想應該還是可以在中午之前騎完全程,趕上和老婆小孩吃飯的時間。
只是沒想到這一路騎,竟然已經到了田中,而且也看不見路線的指示牌。這時我心裡已經有底,知道自己騎錯路了。於是在停紅綠燈的時候,問一位在路旁休息的車友,這是不是對的路。這位車友也很風趣地說,「沒錯,這是對的路。是直接騎回員林的路!」稍微攀談了一下,我才知道原來大會已經把沒有辦法在關門時間點之前抵達的車友通通指引到通往田中和員林的方向,不讓他們繼續騎到溪州去了。
到這個時候我也決定放棄完賽了。因為如果要再回到比賽路線上,至少要多花二十分鐘,最後可能會趕不上中午的吃飯時間。既然如此,那就一路玩回員林吧!
我想起兩三天前,一個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了社頭劉氏古厝空拍照,讓我想要在造訪這個很久以前去過的私房景點。
沿著社頭的山腳路上都是賣現採荔枝的路邊攤。這時候小折加貨架和馬鞍袋的優勢就出現了。立馬買它三斤帶回家!

劉氏古厝是彰化縣歷史建築,位於彰化縣社頭鄉湳雅村山腳路632巷內,屬於閩南式的大宅院。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門前有一個月眉池,至於其他資料,網路上有許多部落格都寫得很好 (比如這一篇),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





來到劉氏古厝的時間已經是10點50分了,距離和老婆約吃飯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我在這裡打了電話回家,要她準備出門,而我也要回到會場去了。通完電話後,我沿著山腳路接員水路準備返回員林鎮上。一路上看到不少車友的握把上都掛著小點心,應該是完賽後領取的。正在找不到回會場的路時,意外在路邊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腳穿藍白拖、沒戴安全帽,騎著一台 Open 將小折。這不是 Mobile 01 上的小折神人嗎?我竟然會在這樣的場合上遇見他本人。我按了鈴鐺,對著迎面而來的Open將大大豎起大拇指。他也很親切的點頭微笑。這應該是今天最有趣的一件事了。
完賽感想
雖然如果加上彰化到員林這一段,勉強超過一百公里,但因為沒有按照路線走,這次並不算是真的騎完全程。只是為了領到終點的補給品,我還是很可恥的從拱門通過,留下這張假的完騎證書。
和四年前的環化賽來比較,我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是,這個活動的競賽性質變強了。今年車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騎公路車來參加,只有中後段才會看到登山車,至於小折就更少了。再加上今年非常嚴格執行關門制度,所以我上次見到那種單車嘉年華的歡樂氣氛也淡了許多。對我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損失。因為單車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多樣樂趣,它可以是學生或上班族的通勤工具、送貨員的生財器具、培養親子感情的溫情載具、環島壯遊的可靠夥伴,當然也是能讓人維持健康的運動器材。對我而言,追求速度上的突破固然讓人振奮,但有時如果能放慢腳步欣賞沿途風景,收穫可能會更豐富。
另外一點心得是,單車運動人與車的配合相當重要。四年前我騎著一台網路上買來的二手公路車,沒有做過 fitting,再加上還沒有掌握到公路車的騎乘要領就爬陡坡,結果在賽前可能就有一些運動傷害,當年騎完全程的均速也只有20.9公里,並沒有比今年用小折騎快多少。所以當我一路上用小折超過一些休閒組的公路車友時,心裡還真是有一些小小的驕傲。單車還是需要練習的運動,因為多練習,對自己的車越了解,就知道如何提升速度。小小車如果用對的方法騎,還是可以應付得來 100 公里這樣的長距離。
同場加映本日騎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