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陽光從樹縫灑落林間,
將佈滿落葉的山道染成一片金黃,
山中的時間彷彿就被凍結在騎士呼吸的白煙中,
熱血揚起滿地的紅葉,
在伐木迴響與歷史煙塵中,
我們用單車看見最美的台灣。

高畫質原文請點擊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

林壑幽靜凝結天界的清新,雲濤浩蕩奔騰於無垠蒼穹。
巧克力胎揚起熱血的紅葉,盤根錯節間似聞伐木迴響。
迷霧飄渺鎮鎖歷史的煙塵,幽深蓊鬱後驚見嶙峋聖稜。


友善的五星級路線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中的司馬限林道,是所有國家風景區中對單車客最友善的路線。雪霸國家公園明文規定, 從雪見遊客中心後面的林道,禁止各種車輛進入,只能步行或者騎乘自行車。中高海拔的林相,國家公園級的景觀,絕佳的騎乘環境,讓這段馬限林道成為友善的五星級越野路線。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雪見遊憩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主要遊憩區域位處海拔1500-2100公尺間,林相原始蔥鬱,隔著大安溪上游的北坑溪谷與壯麗的雪山山脈主稜遙遙相望。山勢雄偉,壯麗如畫,嚴冬時群峰白雪靄靄,綿亙雪山至大霸尖山的聖稜覆雪,罕見的亞熱帶雪景,讓人驚呼「雪見」名不虛傳。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司馬限林道全長 47.8公里,起點在中興派出所,終點在北坑溪上游的曙光,沿著司馬限山、盡尾山、東洗水山、北坑山的山稜一路爬升,沿途綠樹掩映,蜿蜒環繞而上,有多處展望點可以細數聖稜線上的百岳。林道前的銜接道路是苗61鄉道(又稱細道邦道路),由大湖到中興派出所約6公里。司馬限林道的前段,由中興派出所經二本松解說站到雪見遊客中心(23.7K,海拔1870公尺),已經鋪上平整的柏油路面,是車友口耳相傳的挑戰路線。遊客中心之後還維持著泥石路面,是登山車的天堂,越深入越見山林的獷味。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從歷史原點出發

越野車友通常以雪見遊客中心為起點,健腳的車友會從15K處的二本松解說站及丸田砲台踩上踏板。 二本松解說站海拔1300公尺,原為日治時期的二本松駐在所,二本松之名源於駐在所前的兩株松樹。駐在所往下可抵丸田砲台遺址,居高臨下的砲台,原是為監控下方的天狗、梅園等原住民部落。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1911年日本對原住民改採撫剿政策,派兵進入部落,迫使原住民臣服。日本人先後征服了泰雅族的大湖群及汶水群,但到了泰安的後山,遭遇泰雅族北勢群南三社的頑強抵抗,雙方爆發激戰,這就是著名的「北勢戰役」。「丸田」炮台是紀念北勢戰役中殉職的日本警捕丸田清而命名,天狗部落中的射日雕像也有射下日本之意。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往上騎到15.5K,有一個容易被忽略、卻充滿歷史意義的場域,這裡是現存的北坑溪古道入口。原來的北坑溪道路開築於1922年,歷時五年,分三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完成二本松至茂義利(今觀霧)的路段,長38.04公里,又稱雪見道路,這是今日北坑溪古道的基礎。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如果稍微留意上山前苗栗行車的沿途,應該可以發現還有一些製造樟腦的工廠。一百多年前,樟腦就已經是台灣的高經濟產業,北坑溪道路的修築除了撫剿原住民的目的外,當然也與獲取更多製樟的原料有關。根據日本人的記錄,雪見道路在極盛時期,曾設有十一個駐在所,分別是:萩岡、日向、雪見、幸原、北坑、署、鹿山、泉、中間、榛、茂義利。其中的雪見與北坑是較大的駐在所,1934年時,雪見駐在所管轄的人口有日本人25人、本島264人、原住民553人、外國人1人,總計達843人,可見北坑溪古道當時的榮景。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慢騎在天界

林道在山中蜿蜒,山林靜謐,林相茂密,陽光灑落點點金沙,在樹稍點亮耀眼的星芒,天界靈光稍縱即逝,放下追獵的心,讓自己融入山野,人車兩忘,心景無二,就在這段忘我的慢騎中,心情異常平靜,景物更加立體,意識如水常流,不起波瀾,恬靜平和,就像在天堂。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16.8K,陡升的連續髮夾彎,磨練車友的意志,這是司馬限林道最美的曲線,值得用大力的喘息來表達最高的崇敬。18.4K,盡尾山南側,展望極佳,雪山山脈群峰如畫冊在眼前展開,北坑溪谷的水氣幻化成薄霧,如絲綢般飄渺而上,霧氣在山坳聚集、醞釀成澎湃的雲海,在陽光的推播下,與松林交織成蕩漾的美景,雲霧漫過林道,彷彿騎入仙境。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策馬入林

23.7K,雪見遊客中心,通車路段終點,後面的林道是國家公園對車友的友善,登山車的天堂。如果時間配合得宜,可在遊客中心多了解雪見及北坑溪古道的自然環境與開發歷史。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離開遊客中心,一段碎石鋪面的林道,也是一般遊客活動的區域,趕緊往後端找到幽靜處,先拍一張團體照。進入泥石路面後就是陡升的路段,人肉雙汽缸引擎全力輸出,提升戰鬥指數,為越野路段開啟精彩的序幕。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24.5K,東洗水山西南側的一處斷崖路段,雲海漫漫,險峰崢嶙,剛好借賞景之名讓自己喘息一下。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天候好的時節,可見雪山到大霸的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繼續喘息而上,路面轉換成松針鋪成的黃金地毯,精神大振!朝陽、綠廊、藍天、紅葉、黃金地毯,好像騎進了夢幻中。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緊接著有幾段峭壁地形,左側是拔地而起的山壁,右側是直下的谷地,赭紅的路面、黑色的岩壁、蒼勁的杉木,交織出司馬限的壯麗。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北國的浪漫

一個轉彎後,嚇見滿地的紅葉,眾人驚叫,林道瞬間籠罩在北國的浪漫中。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再度騎進綠色走廊中,金陽在林間玩起光影的遊戲,車友們紛紛找尋最佳的視角,林道就是舞台,輪流當任麻豆走秀,人車一起演出屬於單車人的大秀。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27K,粗大的杉木成林,氣勢雄奇、渾然天成,空氣中充滿芬多精的清新。陽光在流雲中翻滾,林間也上演起燈光秀。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我們在林中蟄伏等待,等待,等待.....就是那道光,終於捕捉到心目中的畫面。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27.5K,東洗水山登山口。在此停車暫歇,健腳的車友可以輕裝登東洗水山,單程830公尺,只是一路陡上。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我們要把體力留給後頭,只在登山口團拍,再拍自己的愛駒自戀。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迷霧森林
再度上路,長長的綠廊道後方透著天光,讓人期待。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28K,到達東洗水山東北側瞭望平台。雪山山脈千嚴競秀、峭壁崢嶸,眾人站在平台前驚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再度躍入林間,松針與黃葉交織成繽紛的畫布,敞開雙臂,讓大地的靈氣淨化身心。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上到稜線上,有一處林木的缺口,可以遠眺另一側的山谷,泰安溫泉與虎山的盛景盡收眼底。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再度進入森林,這是整齊的次生林,從杉木的直徑可以判斷已栽植很久,有疏伐的痕跡、有林木記號,甚至可有一台工作機車。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忽然間,水氣上升,雲霧飄渺,騎在林道上,如入迷霧森林。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30K,目前司馬限林道通行終點,後方的路段有坍塌,國家公園在此處拉起黃布條。先停下來休息,集結後當然要拍張團體照,遲到的車友也趕到了,越拍人越多,大家一起為這一季的美好留下記錄。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大伐木的迴盪

終點的左側是通往北坑山的木馬道。在那個大伐木的時代,北坑山曾做最為集材場,這條木馬道遺跡就是從集材場運送木料到司馬限林道的路徑。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騎進陡峭的木馬道,呼吸再度急促,滿佈樹根的路面更是讓人吃盡了苦頭,不只考驗耐力,也考驗技巧。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漸漸地,大家分散了,在寂靜中,歷史的迴廊彷彿傳來木馬運送的隆隆聲響,我們的呼吸比起搬運工人的喘息就微不足道了。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木馬道0.6K處,連續陡坡後的喘息點,剛好可以眺望聖稜線,不知道以前的伐木工人是否也會在此暫歇?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循著木馬的迴聲再度上攻,林間開始出現橫亙的木材,長滿青苔的木材經過長年腐朽,大自然已以把它雕琢成渾然的藝術品。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1.2K,北坑山木馬道終點,為戰駒留下記錄,車友集結後也紛紛找伴留影。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健腳者徒步搶登北坑山,290M,陡坡直上,山頂有三角點,但無展望。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加碼探涉

回到目前司馬限林道通行終點,我們決定探探目前終點後的路段,如果有機會,可以接上登山步道下到北坑溪古道上的北坑駐在所遺跡。(請注意!這段路非遊客開放路段,進入此段請自付風險!)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一開始快速下滑,30.4K,進入連續髮夾灣,路幅因植物襲奪而縮小,路面更加顛簸,最窄的路段芒草夾道,變成單軌山徑。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中途有多處樹幹橫亙在半空中與地上,需要小心繞過,甚至扛車才可越過。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30.9K,出運了,路面變好,進入杉木林,路面滿佈松針,越野幸福指數滿格,眾人紛紛停駐取景。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續行不久,陽光悄然收工,空氣中的水氣明顯增加,大夥兒在32K大轉彎處集結,再兩百公尺就可到達通往北坑溪古道的捷徑。從地圖上可以量測到,捷徑約長700公尺,陡降240公尺,衡量天候、路況、體能狀況,我們決定折返,雖然有點遺憾,但安全為上。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回到24.5K處,東洗水山西南側的斷崖平台,陽光再度露臉,雲海翻騰,群峰如海上孤島,雖然還在司馬限林道上,但心裡已開始計畫何時重返雪見!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Eric的單車日記] 蒼松挹翠司馬限 雲擁清風越聖稜

地圖、路線、坡度圖、軌跡、航跡、拍照地點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ericchen.tw
Eric的單車日記
Eric的單車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用單車閱讀台灣
2015-03-02 8:13 發佈

pulsar wrote:
陽光從樹縫灑落林間,...(恕刪)

Eric大的遊記文章真的是令人期待, 先收藏文章回家再慢慢看唷~
文章加分....




如同親臨~~~~~~~~~~~~~~~~~~~~~~~~~~~~~~~~~~~~~~~~~




















馬克杯 wrote:
Eric大的遊記文章...(恕刪)

感謝馬克杯大的加分與頭香支持。
Eric的單車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用單車閱讀台灣

熱血沸騰的店小二 wrote:
如同親臨~~~~~~...(恕刪)

感謝店小二熱血沸騰的支持
Eric的單車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用單車閱讀台灣

pulsar wrote:
陽光從樹縫灑落林間,...(恕刪)


嚮往之
羨慕之...

pulsar wrote:
陽光從樹縫灑落林間,...(恕刪)


每回拜讀前輩的單車遊程記錄,就只能由衷的讚嘆,
雪見小的也僅只去過一次,光是到那邊就已不輕鬆,
但遊客中心後方的林道我連碰都不敢碰,
那不能觸及的林道,只能看著前輩的記錄來補足,


--好神勇啊!!不知道是否有機會用同樣方式欣賞台灣的美!!
pulsar wrote:
陽光從樹縫灑落林間,...(恕刪)

潔癖鬼 wrote:
嚮往之
羨慕之......(恕刪)

閱讀之
旅騎之
Eric的單車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用單車閱讀台灣

jameslee599 wrote:
每回拜讀前輩的單車遊程記錄,就只能由衷的讚嘆,
雪見小的也僅只去過一次,光是到那邊就已不輕鬆,
但遊客中心後方的林道我連碰都不敢碰,
那不能觸及的林道,只能看著前輩的記錄來補足,
...(恕刪)

Open將,說起來很慚愧,您是腳踏實地,從平地凸上去,我們腳力不夠,只能從後面開始凸。
Eric的單車日記 http://bike.ericchen.info, 用單車閱讀台灣
  • 2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