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自古以多雨聞名,台灣地方有句俗諺云「竹風蘭雨」
就是描述新竹多風而宜蘭多雨的現象,由於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面向海,
呈現畚箕形的地形,特別容易產生地形雨,特別是在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


羅東之後是三星,走的道路是台7丙,今天又是來到了一年一度的雙武爭鋒,
雖然又是遇到了天候不理想,但能出門騎車的好心情是不受影響的,


來到宜蘭三星這純樸的鄉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馬路兩旁一望無際的三星蔥田,
到處綠油油的一片,放眼望去,雨後綠意盎然是個充滿朝氣的好光景,


每回來到天送埤我總會來老車站走走,昔日的鐵軌已成為車站前道路,
舊火車站目前外觀,經整修後,完整地保存了當時車站的模樣,
挺有讓人發起懷舊思古之情的好地方,


過去曾經是運送太平山木材,三星至清水湖的中間站,退役後坐落天送埤社區,
車站裡往日的的繁華早已不再,少了喧嘩、少了熱鬧,一切都歸於平淡,
安安靜靜的老車站,這或許才稱得上天長地久,


就像我們大林的老糖廠老車站一樣,這邊的老車站回憶隨著老一輩人的離去,
逐漸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我等後人也只能偶然經過近來懷古思舊了,


過泰雅大橋之後是北橫,我們就要朝向蘭陽溪的源頭處大步邁進了,


從踏進到北橫開始,騎車在這邊到處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原民風味,
因為這邊多的是泰雅族的部落,像這英士部落,第一屆雙武爭鋒路過時,
記得還在在辦運動會阿,當時熱鬧得很,


台7線北橫與台7甲線中橫宜蘭支線岔路口,固定有幾個攤位組成美食街,
話不多說,先吃飽在上吧,


踏進台7甲線,無論是晴或是雨,我總是喜歡到棲蘭森林遊樂區走走,


面對蘭陽、多望、田古爾三溪匯流處,下面這座橋就是待會要前去的路線,


群山環繞雲霧飄邈,大片的樹林散發出濃郁的森林芬多精氣息,
位於中橫公路宜蘭支線的棲蘭森林遊樂區,平常要來的時間也不多,
所以能來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


棲蘭森林遊樂區小歇片刻之後,繼續馬不停蹄的出發上陣吧,


世界上有很多種族都有人類對抗太陽的射日傳說,泰雅族的當然也有,
只是今天雲霧朦朧,我倒還真希望太陽出現阿,


四季部落的人不多,街道顯得冷冷清清,也讓四季國小的下課鐘聲格外清晰,
借個廁所後買包科學麵帶著繼續上陣騎車吧,


群山環繞的宜蘭縣大同鄉,是一處屬於泰雅族人傳統的生活領地,
遠方的四季平台,正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高冷蔬菜產區,


翠綠蔬菜襯映著翠綠山巒,這般景象似乎較符合「四季」這美麗名字,
高冷蔬菜已成為四季村居民主要的經濟作物,也是此地唯一的經濟來源,


大同鄉的四季村與南山村山區,海拔在八百至一千二百公尺之間,
位於四重溪、實谷富溪與蘭陽溪的會合地段,因為遙對太平洋,
又是雪山山脈與南湖大山交會處,所以水氣充足、溫度適中,
最適合高冷蔬菜的生長,連道路髮夾彎都種滿滿的,


從中橫宜蘭支線到武陵農場、梨山這些熱門景點,一定會經過南山部落,
中橫公路台七甲線30公里處,是這一帶最大的部落,


這邊是個大部落,路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商家,找吃找喝絕對不成問題的,


教會則是部落裡的信仰中心,今天正好用來當成婚宴會場,熱鬧得很喔,


來到村外,高麗菜田整齊排列著,山坡上谷地間,盡是綠油油的高麗菜田,
這是南山人賴以維生的作物,也因規模之大,成為這裡不能錯過的美麗風景,


離開南山部落之後霧更濃了,距離思源啞口前5公里更是如此,
還有前後方車輛來回穿梭,都要到眼前才看得到我,
所幸大會將我直送啞口,要不然也是挺危險的,真是太感恩了,


海拔1948公尺的思源啞口是台中與宜蘭縣之交界點,亦是蘭陽溪的源頭,
這一回的蘭陽溪探源之旅也到頭了,近武陵農場,霧漸散天氣晴,
雙武爭鋒第一天收工,


周邊群山環繞,四季景觀鮮明,生態多樣而豐富,因海拔高,
是台灣著名的避暑勝地,武陵農場是親近雪霸國家公園的重要遊憩據點,


農場內阡陌縱橫,種植高山蔬菜與茶葉,農場內春天一片櫻花花海,
現在的秋季則是秋葉飄紅,四季皆有美景可賞,


穿過茶莊沿著武陵路七家灣溪的河谷前進,下面清澈的溪流就是七家灣溪,
這也是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棲息地,溪水裡有不少魚影翻動,
只是看不出是不是國寶魚,


武陵農場一夜好眠,近3年四次來武陵農場過夜都是為了騎腳踏車,
有著天然的冷氣與蟲鳴鳥叫,所以每次到這邊都是一覺到天亮,
然後就繼續朝著台7甲線大步邁進吧,


跟往年一樣,只要是早晨走過環山部落上方路段,總會聽到詩歌繚繞,
那就跟隨著聖詩的腳步,下滑去部落逛逛吧,


可惜的是今天來的早了點,教堂大門還沒開,那就換別的地方去吧,


部落的裡裡外外都能看到平等國小的百年校慶預告,雖然還差個5天,
那就去趟部落的百年國小走走吧,


位於環山部落的平等國小,是大台中這個直轄市最偏遠的學校之一,
打從中橫公路谷關至德基路段於921地震後封閉,
原本台中到環山部落單程只需2個半小時車程,如今卻須繞經台中、
南投到花蓮大禹嶺繞一圈,也就是我們這回北進武嶺的路線,


先總統蔣公的銅像,到這邊也化身為部落的一分子,
這個學校雖小,卻有已百年歷史,平等國小的前身是日治大正三年(1913年)
成立台中州東勢郡鹿洋社番童教育所,一晃眼也滿百年了,


最後部落裡的雜貨店買點零食跟飲料,繼續沿著指標返回台七甲吧,


環山部落上方的環清宮,在這遙遠的山區能拜的到媽祖是件幸福的事阿,


前方德基水庫已然在望大甲溪為台灣第三大河流,
發源於南湖大山與南投仁愛鄉的合歡溪匯合後,
續流至台七甲線65.5公里處清泉橋,與另支流伊卡丸溪匯流後,始稱大甲溪,


一樣的深秋季節第4度踩完台七甲全線,算算每年大約都是這時節來拜訪的,


台七甲之後是海拔1670公尺的和平區梨山,是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最早、
最熱鬧的風景區,每年固定都是我們的休整補給站,


由於位於中部橫貫公路的中點,再加上中橫公路主線與宜蘭支線在此交會,
使梨山成為中橫公路的著名的觀光地,不過打從921中橫封閉之後,
感覺跟小時後來的人氣是差的很多,只期待中橫早日恢復貫通,


來到水果大街,多達十幾攤的水果攤,幾乎都是當地的果農,
一攤一攤的水果販售各種水果,如蜜李、水蜜桃、蘋果....
所以才是是梨山獨具特色的季節美味,吃了在上,


不過之後有管制整點放時,再一次搭上了大會的收容車先行過管制站,
之後續騎轉了個幾個彎,梨山已經遠在山谷的那一頭了,


台八線中橫公路是台灣最美的景觀道路,也是台灣本土的蘋果大道,
要吃到本土自產的蘋果美味,就得到中橫公路去,


中橫公路從大禹嶺到梨山沿線,是台灣生產蘋果和水梨等溫帶水果的大本營,
要吃到台灣自產的蘋果,只有深秋到初冬季節才有,尤其是風味絕佳的蜜蘋果,
所以我們現在來的正是時候,先啃個幾顆頻果,儲備一下上武嶺的體力,


大禹嶺前往武嶺的天堂路,雙武爭鋒最後一關就在這邊登場,


這一段路不輕鬆,可以說是相當的累人,夏馬牽車走走又停停的,
但光這風景,就值得叫我一年來這邊朝拜個一次了,


前方武嶺在望,這一段路僅僅只有八公里,路程不長,卻是我們單車族的最愛,
能在這台灣最接近天際線的公路騎車,這才是我在這雙武爭鋒最想要的,


最後一擊,天堂路也已經到了尾聲,武嶺到站,


武嶺牌樓前扛車拍照是必須的,我想大多數的人騎腳踏車到此地都不能免俗,
2014年第三屆雙武爭鋒就此騎完收工,雖然這一回到了第3屆人少了些,
但沿途受到了大會的照顧真的不少,很感恩協會給了我們這些年雙武北進武嶺的機會,
今年的獎牌說實話是3年來製作最精美的一次,期待來年還有下一屆,
武嶺下回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