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大台北地區的自行車道規劃相當完善,一直是許多人假日運動休閒的騎行路線,這當中也包含通勤族
雖說硬體設施已經逐漸趨於完善,但少數人偏差的騎乘觀念仍讓自行車道隱藏著某部分的危險
在自已深刻經歷幾次不愉快的經驗後,假使想體驗這走訪城市水岸風光的單車道都會慎選時間
一般說來早一點的假日清晨或是平日的上班時間就成為了我的首選時段,目的就是為了避開過多的人群
台北盆地內被新店溪、基隆河、大漢溪....等大小的溪流切割,因而造就了許多的橋樑建設
地方政府也持續增建一些景觀橋樑,所以在享受這些河濱公園水岸風光時,不妨也留意一下橋樑之美,相信收獲會更多
河濱單車道的範圍可說是相當的廣,每個人可依自已居住的區域來歸劃行程,透過這些橋樑串連出自己的單車道
這次的路線是以景美溪右岸自行車道為出發點,一路接往社子島及關渡,最後再以關渡大橋作為折返點
回程則是沿著淡水河左岸的自行車道騎行到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最後在新月橋直切市區道路返回景美
騎乘路線

時序漸入秋季,但這時的陽光仍不能小覷,於是同樣維持著早起的習慣向河濱自行車道出發
朝陽被即將散去的雲層暫時掩蓋住,有點分不清是早上還是黃昏,但唯一感覺到不同的就是涼爽的溫度

今天是大部分學校的開學日,也是上班日,一早的河濱自行車道本來就人不多,更何況是這個時候
在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之下,越來越多人從事這樣的運動,但我還是習慣以單車的視野來看這片土地
自從上次在河濱單車道為了閃避逆向超車的車友而雷殘受傷後,有好一陣子不敢出現在河濱自行車道了
雖然今天並不是假日,但不愉快的經驗反而提醒自已更加集中注意力了

沿著河濱自行車道一路騎行到景美溪及新店溪匯流之處的永福橋河濱公園
橫跨於自行車道上方的水源快速道路,優美的弧形點綴於今日的藍色天空上
而另一邊的寶藏巖社區,其中更有潛藏著無數藝術氣息的寶藏值得去探尋


今天所記錄的第一座橋樑,是和永福橋平行的水管橋,從河面上的天空倒影更顯示出今天的無雲好天氣

位在永福橋下的河濱公園,有著一大片的綠地,就算沒有使用,光是在視覺上就是一種享受
公管處除了在部分區塊擺設些裝置藝術外,在行人步道地區,還會不時替換不同的花海增加新鮮感
而附近有座跨堤平台更是往來市區客家文化園區及河濱公園的最佳通道


趁著尚未感到陽光的炙熱前,好好享受眼前的美景與舒適吧~


鏤空橋墩設計的萬板大橋,在我看來總是多了份冷調的現代感
時間越來越接近上班的尖峰時間,橋上熙來攘往車輛也漸多,能在此刻偷個閒也算是小確幸吧~

下一站來到目前正在整修的大稻埕碼頭,幾艘遊艇伴隨還算乾淨的淡水河,是許多人等待落日時分的拍照選擇
在設有單車租借站的地方,通常也是人潮聚集處,近年UBIKE盛行,許多人都直接騎UBIKE進河濱了
突然想到早餐還沒著落,於是先彎出市區道路補充體力再回到大稻埕繼續後面的旅行



再度回到自行車道時,感覺河濱公園的人數變得更少了,應該是早起運動的人大部分都已離開
前方是歷史悠久的重陽大橋,已逾二十幾年,曾經還在橋面上設置過收費站,後來已經拆除
斜張橋式的外觀,也成為許外攝影人士的夜拍主角之一


這一座路幅看來相當寬敞的橋,其實是國道中山高,原有的路面加上兩旁的高架道讓它身形更加巨大
橋樑下方的空間成為了單車休息站,假使遇到下雨,躲在下方肯定不會淋到雨,而且可以容納相當多人
像在其它地區,有些高架道路的下方就規劃成自行車道,雖然不能完全免於雨淋,但日曬的問題卻可大幅減少

為了一睹剛完工的社子大橋風貌,特別繞行進入社子島內的自行車道
位在社子島突出端的轉彎處剛好有處涼亭休息區,視野極佳,能和對岸的關渡大橋遙遙相望

這段繞行社子島的自行車道可算是相當筆直好騎,近來又多增加了涼亭休息區及生態觀察區
而整條單車道也已完全和外界道路隔開,可說是規劃的相當完善了
我想若是以單車族的觀點來看,在這些涼亭休息處能設有自動販售機作補給就更加便利了


社子大橋同樣屬於斜張橋式的建築工法,感覺現在有許多的橋樑都習慣採用此方式來建造
橋面同時增設了自行車道的行駛空間來區隔一般道路,更方便單車族往來關渡間的距離



之前在社子大橋尚未建造前均是由上方的洲美快速道路銜接至關渡自行車道的

在位於紅樹林旁的關渡自行車道,是條能欣賞到紅樹林生態及淡水河出海口落日餘輝的觀景路線
而另一面則能欣賞關渡平原白鷺鷥群的和大屯山系的美麗景緻
不過由於為了規劃出單車和行人步道的範圍,使得單車道的空間被壓縮,在假日時刻為了超車就有點險象環生

關渡宮前的碼頭亦是藍色公路的中途站,目前除了原有的自行車道外,還另外規劃近距離欣賞水岸風光的人行步道
憑著停車場的優勢,這裏同樣設有單車租借站,讓來此遊玩的民眾能騎著單車暢遊金色水岸的風光


關渡大橋,是目前流經淡水河出海口的最後一座橋樑,三拱造形的鋼構建築搭配紅色橋身非常顯眼
站在橋上可以同時飽覽八里和淡水的兩岸景色,而夜幕低垂時橋身的燈光更是不少人拍照的主角
不過自行車道上鋪設的鐵板卻是騎士們要擔心的問題,雖有告示請騎士們牽行而過,不過橋身距離如此遠實在不合理




經由關渡橋來到新北市區域,同時這裏也成為此行折返的起點,前進方向即將由淡水河右岸換成了左岸騎行
位在八里左岸的《蛙咖啡》,店長和同伴的環島經歷是我接觸單車環島前所崇拜的環島記錄方式
照片中將台灣記錄的很美,不僅住好、吃好的,加上利用15天的長時間來完成,實在令人稱羡

此時的陽光已經熱的讓人吃不消,河濱自行車道唯一的缺點就是樹蔭太少,難怪大家都集中在傍晚時段騎車
記錄橋樑時順便躲在蔭涼處休息,而這座小而美的觀音坑溪橋總是成為大家集合的標的物

此時正屬於退潮時刻,河岸旁露出一大片的淺灘,還好沒有見到滿坑滿谷的垃圾

換到了對岸,以不同的角度欣賞群山當背景的重陽大橋,同樣很美

此刻只能像這樣曝曬在大太陽底下騎乘,頂多利用經過的橋樑底下來乘涼休息,偏偏這時我的水也即將飲盡

和台北市大稻埕碼頭遙遙相望的忠孝碼頭,是新北市水上巴士重要的據點
採用浮動式設計,可隨著淡水河位高低,自動調整與堤岸間高度
碼頭主要特色為 8 枝鮮明色彩之固定樁,樁頂設有雁鴨造型之風 速計裝置,以呼應鄰近華江雁鴨保護區主題
以上引用台北旅遊網的說明~


新光大樓和台北101,東西建築雙雄各峙一方

新北大橋的不單單只是橋樑的基本功能,經由環河快速道路和其它高架道路的結合,更顯其重要性
這座橋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是個熱門的攝影點外,就屬通往新北大橋前的橋下懸掛式自行車道記憶最深刻
在過了新北大橋後進入了大漢溪左岸的流域,也代表等會要回到台北市必須跨過二座橋樑


隱約能見到這次欲前往的第二座新橋《新月橋》

這座近期相當熱門的《新月橋》,是繼松山的彩虹橋及新店的陽光橋之後僅供行人及無動力車輛通過的景觀橋
優美圓滑的弧線造形和陽光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肩負起聯絡堤內及堤外的責任
左岸端的橋下正打算增設單車租借設施,日後想以單車來拜訪附近的景點就容易多了
只不過目前接近正午時分,我想是沒有人會在此時騎車的,所以我也趕緊拍完照閃人去!






由於天氣太熱,而河濱單車道實在沒什麼遮蔭處,加上水壼中的水早已空,於是剩下的路就改由市區道路返回
來一趟大台北地區的河濱單車道之旅也可稱得上是趟橋樑之旅,而晚上的橋樑在燈光點綴之下又是另一番的美
秋天來臨後,雖然不會那麼熱,但受到季風的影響,逆風騎乘的機會也就增加許多,實在很難拿捏
騎乘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