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最短、夜最長,所以先騎腳踏車上菜市場來碗湯圓吧,
冬至是一年24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民間有句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備受重視,由此可見一般,


從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過了冬至後,太陽開始往地球北半部照射,
陽氣逐漸旺盛,節氣依此運轉,代表新的氣象轉換,冬至又稱「過小年」
每當這天,民間傳統習俗這天要吃湯圓,代表又長一歲,
所以就地先把這碗湯圓解決掉,再開始今天的旅程吧,


身在禮拜日的佳里區中心菜市場,人潮當然是擁擠,菜市場與佳里的信仰中心,
就這麼的與居民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金唐殿位於佳里中山路,
此處自早期迄今一直是佳里最繁榮的地區,對面就是俗稱為東市場
舊市場的中山市場,自早期迄今一直是佳里最繁榮的地區,


早期先民自唐山渡海來台時,為了防瘟疫的肆虐,並祈求合境平安
自泉州富美宮將開基蕭王爺及開基觀音佛祖,
由被認為是蕭攏庄漢人開基祖的鎮兵林可棟捐獻廟地興建小廟,請來蕭壟供奉,
此時的小廟亦即為金唐殿之前身,


而在乾隆五十二年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林爽文叛變事件發生,
蕭壟地區的清兵被困,危在旦夕,時逢蕭壟庄村民以角頭為單位前往解危,
受到清廷恩賜御匾,賜石建一義民亭,乾隆五十四年更賜『聖旨牌』於亭內,
嘉慶二十三年敕封為金唐殿,最具表性之裝飾為民國十七年何金龍所作剪黏作品,
後殿亭剪黏為民國六十年重修所作,


大廟的屋脊上,常佈滿著五彩繽紛的人物座騎、花鳥蟲魚、山巒樹林
甚至於青菜、蘿蔔-等裝飾品,這些飾品稱為「剪黏」
每一座壁堵都是一齣民間戲曲,古物,古物、對聯、何金龍剪黏,
三者合稱金唐殿鎮殿三寶,


騎到佳里的好望角三角公園,因為佳里商圈農特產品購物嘉年華今天登場,
剛好市長賴清德已經到這裡,正在幫好望角公園的落成起用剪綵,
不過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長官們背後的銅像,難得南部的公園還能看的到,


區公所前廣場前小朋友已經開始寫生比賽,大家都是來參加園遊會的,
小朋友要畫畫,而我們則是要動動腳,騎自行車環繞市區,


不過說實在的,號稱是結合在地農村體驗及在地導覽的自行車之旅,
17公里的路線好像也只是在市郊轉圈圈,看來得自己去找點東西了,


「牛蒡的故鄉」佳里
佳里為台南最大的牛蒡產地,今天活動佳里農會好像也是主打牛蒡,
雖然不是很習慣這個味,但來到佳里當然不能免俗的來杯牛蒡茶,


台南市佳里區是台灣外銷牛蒡重要產地,但種植面積及產量近年銳減,
沿途想找塊牛蒡田也都不容易,加上頭一次到佳里人生地不熟的,
也不知往那跑,剛好路上看到糖廠的指標,那就脫離路線去糖廠吧,


明治38年(1905年)成立,明治41年(1908年)開始製糖,
是日治時期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
佳里糖廠現在改叫蕭壟文化園區,在以前辦糖果節我就想來了,
結果是現在才有機會騎腳踏車來拜訪,


光看這鐵路的陣勢之龐大,就能知道在當年製糖業興盛的時期,
時時都有小火車日夜忙碌地來回載運甘蔗,
由於光復後製糖業開始萎縮,遍佈全省各地的糖廠多以關閉收場,


佳里糖廠古稱為蕭糖廠,蕭是平埔族社名,原意是「契約之地」
在糖廠的的南此雙廊道,是當時糖廠關閉後,遺留下來的14棟倉庫,
在主景的11倉中,並排成東西四列,形成南北兩條廊道,
目前是租借民間做為展覽用途,


跟一般轉型成觀光糖廠一樣,佳里糖廠也有賣冰品來吸引觀光客,
簡單的吃個冰淇淋後回市區吧,先去教堂休息一下感受耶誕氣氛,


教堂外牆、大門及窗戶,到處都在妝點聖誕節的聖誕布置,
聖誕節,是教會很重要的節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降生的慶祝日,


馬槽裏降生的耶穌,在世時雖貧窮,但在天父眼中是最為富足,
耶穌在地上的生命雖短暫,但在天父眼中卻是永恆;耶穌雖是奴僕的樣子,
但卻因祂的謙卑而被升為至高,耶穌服事人、為罪人捨命,換來無數人的得救,
古往今來,人們多記不得君王的名字,唯獨耶穌基督的名被數十億人稱頌,

最後就直接騎回會場,雖然今天主辦單位給的路線有騎起來些單調,
不過頭一次騎來到佳里,對我來說眼見的一切都是新鮮的,
更是一個新的體驗,況且今天也是有騎有吃又有得拿,算是個不需此行,
那麼就收拾一下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