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峨眉山頂的氣溫表,不是高度表。

隨著成都盆地邁入冬季,一直掙扎著要不要挑戰佛教聖山--峨眉山。前兩天成都盆地天氣轉好,立馬決定一圓我三十七歲的夢想。峨眉山,我來了。
清晨五點半,便乘車前往峨眉山腳下。哈哈,竟是陽光明媚,在成都,冬季早晨要看到這樣的太陽,實屬不易,真是菩薩保佑。(這一路的曲折,更是菩薩的恩惠,天道酬勤,菩薩自有安排)

天下名山,朝聖之路的起點。

峨眉山牌坊。

過了這裡,便要分道了。步行者朝聖,由前山報國寺上山;自車駕朝聖,前往後山。當然,自行車朝聖,速往後山,懺悔之路正等著你!

剛上山便是幾個HC坡,有點吃力。拾處而得一些小瀑布。

峨眉山,基本位於成都盆地西南側,上次介紹的映秀是位於西北側,但是基本上都是板塊擠壓形成。

峨眉山成名的早,保護也早,加上近年的地質災害少,所以整體的山水可用娟秀來形容。而西北邊的山水因地震和山體滑坡(泥石流),呈現另一種力量之美。

暖暖的太陽。

爬升至海拔1,000米后,基本上,闊葉林開始凋落,針葉林當然是長青。針葉林下方偶有茶樹,「峨眉雪芽」可是名茶。

路上的風光明媚宜人。

爬升至海拔1,200左右,群山環繞。

樹木的遮蔭開始變少。此時路邊的店家,告訴了我,後山門已經不對自行車開放了。不會吧!!!懷懼中,繼續前行。

後山門前,金頂,我來了。

到後山門。海拔1,400米。(此行Garmin Edge500的高度計一直有一百米左右的誤差,推薦一個app:Altimeter,蠻好用的)

這就是著名的峨眉後山零公里起點。

基本上是在群山開闢的一個停車空間,當佛法會進行時,會在此管制車輛上山。

果然不給自行車進去。天啊!!!
讓我先去問交管處,交管可能吃飯去,又回門口交涉。管理人員表達山路險峻,我表達有足夠之經驗,且今天的裝備看起來還算專業。還是不行,繼續交涉。終於旁邊一個管理人員,打了電話幫我詢問,他邊詢問,我邊懇求,最後說出了:我會PO旅遊日誌在台灣最大的的社群網站,如果讓我騎自行車進去,可以介紹的更詳盡些。
此話一出,妙的是,打電話那位管理員,就揮手叫我進去了,他應該是忙著打電話,沒聽到我這頭說的。難道是蔣大法力無邊!!??這可不是小惡魔呢,這是峨眉山!應該是菩薩的法外開恩!!(這也讓我掙扎要不要公開這篇文章,基本上不鼓勵循同樣模式進山,但希望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一路上的美好)

為什麼這是自行車朝聖者之路。請看。21公里,爬坡1,200米。彎彎彎彎彎彎彎,當經歷無數彎之後,相信菩薩會給開釋的。等你懺悔夠了,菩薩的開釋才有用吧!

懺悔之路從海拔1,200米要爬升到到2,400米。路修得非常好,基本上是4-8%的上坡,偶有8-10%,極少HC。路上都是大巴、中巴、小巴、自駕車輛,再沒遇到其他人騎自行車上來。

上了海拔1,800米左右,天際線開始出現了。

高山藍開始出現了。

迎風面的植披也開始改變。(這叫矮灌木還是喬木啊?)

前方慢慢的只剩一座大山。菩薩的大山。芷若妹妹,我來啦!(最喜歡誰扮的周芷若?喻可欣?趙雅芝?周海媚?黎姿?高圓圓?老婆當選趙雅芝,情人當選周海媚!)

感覺的到越來越疲憊,8%的坡,都覺得很喘。

爬到了海拔2,100米。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峨眉金頂。有看到嗎?圖中自左三分之一處的山頂上(慧根?)。已經累的不行了,只有芷若妹妹在山頂等我,已經不足以支撐我的意志力。只能想像語嫣姊姊、趙敏公主、小龍阿姑、黃蓉阿姨,還有我最愛的盈盈寶貝都在山頂等我。

此時已經下午三點半了,必須儘速趕到雷洞坪停車場,然後再步行,爬一段山路,坐索道(纜車)到金頂。索道最晚一班是六點,我爬,我爬,我爬!!

是迎客松不?

還來!?我爬爬,我爬爬,我爬爬爬!!!

哈哈哈,終於到了雷洞坪,這是私人車輛能到的最高點。歷經約三個小時,終於克服了菩薩跟前的二十三個彎道。二十三次的轉山,二十三次的懺悔:吶來做加甘苦的代志!
突然想起一首歌:看時光飛馳,我回首從前,曾經是莽撞少年,曾經度日如年。

氣勢磅礡!

與天爭高!

我舉!
說說這次的騎行裝備。MERIDA的Big Seven、Garmin Edge 500、ADISI的頭盔、Frontier的騎行夾克(咁有i台丸?)、The North Face(TNF)的防風保暖褲、登山鞋。照片里看不到的:Columbia的Omni保暖內衣、Frontier弔帶車褲、Decathlon的車襪。

停好車后,趕往索道的山路。

一旁就是懸崖。真是快掛了。還爬!

飄來香味,我烤!

我靠!一支玉米要十塊人民幣!

三分鐘后。

樹下都是冰。

搭完索道,上了山。太陽還沒下去。

一切的辛苦有了回報。

超美。

在太陽接近天際線時。

終於,終於,見到了十方普賢菩薩。

金頂!

太陽即將落下。

掰掰,太陽。明天見。

適逢快滿月了,月兒已經從東邊升起。

著名的貢嘎雪山,蜀山之王,海螺溝的母親。(就是雲上那幾個山頭)

金頂上唯一的餐廳:美食林。

吃的時候覺得很幸福,結帳的時候一點都不幸福。

晚上入住的鄉懷裡,還行。有熱水、地暖。價格在金頂上「相對」合理。

隔天早上五點四十分,出發前往金頂。月亮還在天上。

靜謐之美。

星空下的菩薩。(沒有腳架,拍的不好)

星空下的金頂。

菩薩下方供的光明燈。

六點開始傳來鐘聲和誦經聲。

六點半時,東邊的天空。

月亮要下山了。

六點四十五分。東邊天際。

七點零五分。

七點二十九分。此時我右臀方向,三四個女的大喊:「快了、快了!」,緊接著左臀方向兩位男的大喊:「出來了、出來了!」。
喂,佛門聖地,請保持莊嚴肅穆。此時小弟我已經手麻腳冰,六點鐘開始就盤據著面對稍東南方向的石欄桿,因為峨眉山是在北緯三十度,還有一個月才冬至,所以太陽正軌道應在南緯十多度,太陽必在峨眉山東南方向升起。(初中學的地球科學終於在三十七歲這一年用上,感激涕零)

叮咚,等待已久的鹹鴨蛋黃終於冒出來了。

感動啊,感動!

佛光普照!

金頂現身!

我閃!

眾人在一片喜慶中。有看到芷若妹妹不?(根據小弟對川妹子的研究,這個天氣和溫度加上在峨眉山頂,只會出現芷若妹妹的師父、師姐、表姊、阿姨等遠房親戚,芷若妹妹應該還沒早起梳妝打扮,然後逛街、吃火鍋、啃兔頭、喝茶、打牌、發微信、淘寶、、)

氣勢磅礡!

菩薩慈悲!

金頂就蓋在這懸崖之上。

萬千雲海!

喂,不是說不要跨越欄桿嘛!是劉翔哥不?

感謝菩薩賜與這一切的美好。突然想起一首歌:我是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幸運,我要說聲謝謝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峨眉山第一名寺:華藏寺。

路上的草基本都結霜了。此時身上的裝備:MAMMUT羊毛絨帽、SCOTT雪鏡、Patagonia風雨衣、Columbia羽絨衣和雪褲、TNF的保暖內衣褲加手套和登山鞋。前一個小時還頂的住,後面一直不動地等日出,就越來越冷了。RX100 Ⅱ基本正常運作,但是沒腳架和濾鏡的緣故,很多效果拍的不好。

板凳也結霜了。用盡我最後的真氣,一陽指出動,獻給01鄉民們。(此時連把手拿出口袋都需要勇氣,在零下三度奮戰了三個小時,只吃了一條迷你Snickers)

獻給我生命中的摯愛:娜娜與卡卡。

掰掰,菩薩。

準備搭索道下山。

掰掰,金頂。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索道下的接引寺。

峨眉山的猴,可是比西子灣柴山的更厲害。不過剛起床,還沒發威。

再望金頂。

鑑於不再帶給管理處困擾,並沒有騎自行車下山,享受飛身而下的快感。選擇坐車到後山門。然後轉往高廟古鎮。

重點來了!

陡降四百米,坡長彎緩,非常享受。

山溝底。(遇到了一隊重機)

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至高廟后,乘車返回成都)

(獻給峨眉和菩薩)
翻山越嶺,
訴說著我的虔誠。
冰冷中,
前來領略妳的嫵媚與神聖。
雲里,霧裡,
不染塵的滿山翠綠,
是你的純凈。
心裡,懷裡,
難忘卻的沁心透亮,
是你的牽引。
別了,峨眉。
情緣的永恆。
(此致我生命中曾經的周芷若、已經變成滅絕師太的周芷若、自以為還是周芷若的滅絕師太、已經認命是滅絕師太的眾家姑、嫂、姨、嬸們!)
共騎行65公里,爬坡2,337米。




























































































